本實用新型涉及閥門產品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六通閥。
背景技術:
六通閥門是流體輸送系統中的重要控制部件,具有導流、截止、節流、止回、分流或溢流卸壓等功能。目前,市面上所銷售的六通閥門的結構比較復雜、體積比較大,造成其對生產設備的要求比較高、生產過程繁瑣,拆裝繁瑣,不利于售后,而且在管路切換過程中操作復雜。
故有必要對現有六通閥進行進一步地技術革新。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的六通閥。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六通閥,它包括有外套管、芯軸、連接軸和堵桿機構;所述連接軸設置在外套管的內腔;所述連接軸設置有連通孔;所述芯軸的數量為兩個;兩個芯軸分別從外套管的兩端插入;所述芯軸對稱設置在連接軸的兩端;所述芯軸設置有軸向流道;所述外套管的外壁設置有兩個外接口組;兩個外接口組對稱設置在外套管的兩端;所述外接口組由三個沿外套管的圓周均布的外接口組成;所述外接口內腔設置有與外套管的內腔相接通的接口流道;所述芯軸內部分別設置有第一徑向流道、第二徑向流道和第三徑向流道;所述第一徑向流道、第二徑向流道和第三徑向流道均由芯軸的中心軸出發后連通到芯軸的外部;所述軸向流道一端與連通孔相接通;軸向流道另一端與第一徑向流道、第二徑向流道和第三徑向流道均相接通;所述第一徑向流道和第三徑向流道之間所成的角度為第一傾斜角;所述第一傾斜角的角度為一百二十度;所述第二徑向流道一端與第一徑向流道之間所成的角度為第二傾斜角;所述第二傾斜角的角度不大于三十度;
所述芯軸的外壁分別設置有球面凹孔和芯軸凹環;所述芯軸凹環內設置有芯軸密封圈;所述球面凹孔的數量為六個;所述球面凹孔沿芯軸的圓周方向均勻分布;所述外套管的外側壁設置有定位機構;所述定位機構的數量為兩個;所述定位機構由固定銷、彈簧和支架組成;所述支架由橫支架和豎支架組成;所述豎支架一端與橫支架相固定連接;豎支架另一端與外套管的外側壁相固定連接;所述外套管的側壁設置有銷釘通孔;所述固定銷一端穿過銷釘通孔后抵壓在球面凹孔的球面上;所述固定銷另一端穿過橫支架所設的橫支架通孔;所述固定銷的軸身上設置有軸肩;所述彈簧套在固定銷的軸身上;所述彈簧一端抵壓在橫支架的底表面上;彈簧另一端抵壓在軸肩上;
所述堵桿機構由緊固螺釘、環形件和堵桿組成;所述外套管的側壁設置有堵桿孔;所述連接軸的外側壁設置有連接流道凹環;連接流道凹環內設置有連接軸密封圈;所述連接軸的側壁設置有連接軸孔;所述連接軸的內側壁設置有堵桿密封槽;所述堵桿一端依次穿過堵桿孔、連接軸孔后插入堵桿密封槽內;所述外套管的外側壁設置有外螺紋孔;所述緊固螺釘的螺紋端穿過環形件的內孔后與外螺紋孔相螺紋連接;所述環形件的外側壁設置有限位板;所述堵桿的軸身由上至下依次設置有上堵桿固定口、下堵桿固定口、堵桿凹環;所述限位板卡在上堵桿固定口上;所述堵桿凹環內設置有堵桿密封圈。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傾斜角的角度為三十度。
進一步地,所述芯軸的軸身上設置有拆卸環;所述芯軸的末端設置成六棱柱狀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六通閥,它包括有外套管、芯軸、連接軸和堵桿機構;所述連接軸設置在外套管的內腔;所述連接軸設置有連通孔;所述芯軸的數量為兩個;兩個芯軸分別從外套管的兩端插入;所述芯軸對稱設置在連接軸的兩端;所述芯軸設置有軸向流道;所述外套管的外壁設置有兩個外接口組;兩個外接口組對稱設置在外套管的兩端;所述外接口組由三個沿外套管的圓周均布的外接口組成;所述外接口內腔設置有與外套管的內腔相接通的接口流道;所述芯軸內部分別設置有第一徑向流道、第二徑向流道和第三徑向流道;所述第一徑向流道、第二徑向流道和第三徑向流道均由芯軸的中心軸出發后連通到芯軸的外部;所述軸向流道一端與連通孔相接通;軸向流道另一端與第一徑向流道、第二徑向流道和第三徑向流道均相接通;所述第一徑向流道和第三徑向流道之間所成的角度為第一傾斜角;所述第一傾斜角的角度為一百二十度;所述第二徑向流道一端與第一徑向流道之間所成的角度為第二傾斜角;所述第二傾斜角的角度不大于三十度;所述芯軸的外壁分別設置有球面凹孔和芯軸凹環;所述芯軸凹環內設置有芯軸密封圈;所述球面凹孔的數量為六個;所述球面凹孔沿芯軸的圓周方向均勻分布;所述外套管的外側壁設置有定位機構;所述定位機構的數量為兩個;所述定位機構由固定銷、彈簧和支架組成;所述支架由橫支架和豎支架組成;所述豎支架一端與橫支架相固定連接;豎支架另一端與外套管的外側壁相固定連接;所述外套管的側壁設置有銷釘通孔;所述固定銷一端穿過銷釘通孔后抵壓在球面凹孔的球面上;所述固定銷另一端穿過橫支架所設的橫支架通孔;所述固定銷的軸身上設置有軸肩;所述彈簧套在固定銷的軸身上;所述彈簧一端抵壓在橫支架的底表面上;彈簧另一端抵壓在軸肩上;所述堵桿機構由緊固螺釘、環形件和堵桿組成;所述外套管的側壁設置有堵桿孔;所述連接軸的外側壁設置有連接流道凹環;連接流道凹環內設置有連接軸密封圈;所述連接軸的側壁設置有連接軸孔;所述連接軸的內側壁設置有堵桿密封槽;所述堵桿一端依次穿過堵桿孔、連接軸孔后插入堵桿密封槽內;所述外套管的外側壁設置有外螺紋孔;所述緊固螺釘的螺紋端穿過環形件的內孔后與外螺紋孔相螺紋連接;所述環形件的外側壁設置有限位板;所述堵桿的軸身由上至下依次設置有上堵桿固定口、下堵桿固定口、堵桿凹環;所述限位板卡在上堵桿固定口上;所述堵桿凹環內設置有堵桿密封圈。在使用本實用新型時,先拔出固定銷,通過芯軸旋轉,使第一徑向流道和第三徑向流道分別與對應的外接口相連通;而第二徑向流道處于關閉狀態;當第二徑向流道與任意一外接口接通,第一徑向流道和第三徑向流道均處于關閉狀態;當需要連通兩個軸向流道時,限位板往外撥至離開上堵桿固定口之后堵桿再往上拉,限位板卡在下堵桿固定口上使堵桿固定;實現六個接口流道之間不同的接通效果;接通效果多樣化,調節方法簡單,機械加工難度低,加工成本得到降低,易于裝配拆卸,售后維修方便,極大限度地提高閥體生產效率。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設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向剖視圖;
圖3是圖1的B向剖視圖;
圖4是圖1的C部放大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外套管;1-1、外螺紋孔;1-2、銷釘通孔;1-3、堵桿孔;2、芯軸;
2-1、軸向流道;2-2、球面凹孔;2-3、芯軸凹環;2-4、第一徑向流道;
2-5、第二徑向流道;2-6、第三徑向流道;2-7、拆卸環;3、外接口;
3-1、接口流道;4、固定銷;4-1、軸肩;5、彈簧;6、支架;
6-1、橫支架;6-1-1、橫支架通孔;6-2、豎支架;7、芯軸密封圈;
8、連接軸;8-1、連通孔;8-2、連接流道凹環;8-3、連接軸孔;
8-4、堵桿密封槽;9、連接軸密封圈;10、緊固螺釘;11、環形件;
11-1、限位板;12、堵桿;12-1、上堵桿固定口;12-2、下堵桿固定口;
12-3、堵桿凹環;13、堵桿密封圈;α、第一傾斜角、β、第二傾斜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至4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六通閥,一種六通閥,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外套管1、芯軸2、連接軸8和堵桿機構;所述連接軸8設置在外套管1的內腔;所述連接軸8設置有連通孔8-1;所述芯軸2的數量為兩個;兩個芯軸2分別從外套管1的兩端插入;所述芯軸2對稱設置在連接軸8的兩端;所述芯軸2設置有軸向流道2-1;所述外套管1的外壁設置有兩個外接口組;兩個外接口組對稱設置在外套管1的兩端;所述外接口組由三個沿外套管1的圓周均布的外接口3組成;所述外接口3內腔設置有與外套管1的內腔相接通的接口流道3-1;所述芯軸2內部分別設置有第一徑向流道2-4、第二徑向流道2-5和第三徑向流道2-6;所述第一徑向流道2-4、第二徑向流道2-5和第三徑向流道2-6均由芯軸2的中心軸出發后連通到芯軸2的外部;其中外接口3、第一徑向流道2-4、第二徑向流道2-5和第三徑向流道2-6均設置在同一平面內;所述軸向流道2-1一端與連通孔8-1相接通;軸向流道2-1另一端與第一徑向流道2-4、第二徑向流道2-5和第三徑向流道2-6均相接通;所述第一徑向流道2-4和第三徑向流道2-6之間所成的角度為第一傾斜角α;所述第一傾斜角α的角度為一百二十度;所述第二徑向流道2-5一端與第一徑向流道2-4之間所成的角度為第二傾斜角β;所述第二傾斜角β的角度不大于三十度;所述芯軸2的外壁分別設置有球面凹孔2-2和芯軸凹環2-3;所述芯軸凹環2-3內設置有芯軸密封圈7;所述球面凹孔2-2的數量為六個;所述球面凹孔2-2沿芯軸2的圓周方向均勻分布;第一徑向流道2-4的中心線與其中一個球面凹孔2-2的中心線平行;通過芯軸2旋轉,使第一徑向流道2-4和第三徑向流道2-6分別與對應的外接口3相連通;而第二徑向流道2-5處于關閉狀態;當第二徑向流道2-5與任意一外接口3接通時,第一徑向流道2-4和第三徑向流道2-6均處于關閉狀態;所述外套管1的外側壁設置有定位機構;所述定位機構的數量為兩個;所述定位機構由固定銷4、彈簧5和支架6組成;所述支架6由橫支架6-1和豎支架6-2組成;所述豎支架6-2一端與橫支架6-1相固定連接;豎支架6-2另一端與外套管1的外側壁相固定連接;所述外套管1的側壁設置有銷釘通孔1-2;所述固定銷4一端穿過銷釘通孔1-2后抵壓在球面凹孔2-2的球面上;所述固定銷4另一端穿過橫支架6-1所設的橫支架通孔6-1-1;所述固定銷4的軸身上設置有軸肩4-1;所述彈簧5套在固定銷4的軸身上;所述彈簧5一端抵壓在橫支架6-1的底表面上;彈簧5另一端抵壓在軸肩4-1上;所述堵桿機構由緊固螺釘10、環形件11和堵桿12組成;所述外套管1的側壁設置有堵桿孔1-3;所述連接軸8的外側壁設置有連接流道凹環8-2;連接流道凹環8-2內設置有連接軸密封圈9;所述連接軸8的側壁設置有連接軸孔8-3;所述連接軸8的內側壁設置有堵桿密封槽8-4;所述堵桿12一端依次穿過堵桿孔1-3、連接軸孔8-3后插入堵桿密封槽8-4內;所述外套管1的外側壁設置有外螺紋孔1-1;所述緊固螺釘10的螺紋端穿過環形件11的內孔后與外螺紋孔1-1相螺紋連接;所述環形件11的外側壁設置有限位板11-1;所述堵桿12的軸身由上至下依次設置有上堵桿固定口12-1、下堵桿固定口12-2、堵桿凹環12-3;所述限位板11-1卡在上堵桿固定口12-1上;當需要連通兩個軸向流道2-1時,限位板11-1往外撥至離開上堵桿固定口12-1之后堵桿12再往上拉,限位板11-1卡在下堵桿固定口12-2上使堵桿12固定;所述堵桿凹環12-3內設置有堵桿密封圈13。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式;所述第二傾斜角β的角度為三十度。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式,所述芯軸2的軸身上設置有拆卸環2-7;拆卸環2-7伸出外套管1外部,拆卸時通過工具夾持在拆卸環2-7上把芯軸2拔出;所述芯軸2的末端設置成六棱柱狀;用扳手轉動芯軸2使管道之間根據要求接通。
在使用本實用新型時,先拔出固定銷,通過芯軸旋轉,使第一徑向流道和第三徑向流道分別與對應的外接口相連通;而第二徑向流道處于關閉狀態;當第二徑向流道與任意一外接口接通時,第一徑向流道和第三徑向流道均處于關閉狀態;當需要連通兩個軸向流道時,限位板往外撥至離開上堵桿固定口之后堵桿再往上拉,限位板卡在下堵桿固定口上使堵桿固定;實現六個接口流道之間不同的接通效果;接通效果多樣化,調節方法簡單,機械加工難度低,加工成本得到降低,易于裝配拆卸,售后維修方便,極大限度地提高閥體生產效率。另外,該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制造成本低。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