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閥門,尤其涉及一種閥門機構、注液裝置、注液系統和電池制造設備。
背景技術:
1、工業生產過程中,在向容器中注入液體時,通常需要人工駐守在容器旁邊進行人工控制。通過人工打開容器上的閥門,使得液體可以注入容器中,當液體達到設定的液位時,再通過人工關閉注入液體的閥門,防止液體注入過量而發生泄漏的情況。
2、現有技術中,通過設置傳感器檢測液體注入情況,控制器再根據檢測到的信息控制閥門開閉,從而實現注液自動關閉。
3、但是現有技術中使用傳感器和控制器控制閥門自動關閉的成本高,且使用傳感器控制穩定性差。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閥門機構、注液裝置、注液系統和電池制造設備,解決了自動關閉注液閥門成本高且穩定性差的問題。
2、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3、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閥門機構,包括閥體、閥門和封閉組件。其中閥體內設有閥腔以及與閥腔連通的出液通道,出液通道包括主體段以及連接于主體段的快流段,快流段包括收縮段和擴散段,由出液通道連通閥腔的一端至出液通道的遠離閥腔的一端,收縮段位于擴散段和閥腔之間,且收縮段的截面面積逐漸減小,擴散段的截面面積逐漸增大。
4、其中閥門設置在閥腔中,閥門可相對閥腔在封閉位置和打開位置之間移動。
5、其中封閉組件包括殼體、滑動件、第一連接件和連通結構。其中殼體內部形成滑動腔,滑動件可滑動容置于滑動腔中,第一連接件連接于滑動件與閥門之間,滑動腔包括密封腔,密封腔位于滑動件的背離第一連接件的一側。連通結構內設有連通通道,連通通道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第一接口連通于密封腔;第二接口連通于擴散段,或第二接口連通于與收縮段與擴散段之間的部分快流段;第三接口連通于出液通道的背對閥腔的一端;當滑動件向密封腔滑動時,第一連接件能夠帶動閥門由打開位置向封閉位置移動。
6、當向存儲電解液的裝置內注入電解液時,閥門處于打開位置時,電解液可通過出液通道流入待存儲電解液的裝置內,電解液經過快流段時,流速加快,壓力減小,且壓力小于大氣壓,此時,存儲電解液的裝置內的氣壓大于擴散段內的氣壓,在壓力作用下,連通通道從存儲電解液的裝置內吸入空氣,再將空氣通過第二接口排入擴散段,進而再通過出液通道排入存儲電解液的裝置內。
7、當電解液沒過第三接口時,電解液將第三接口封堵,存儲電解液的裝置內的空氣無法在被吸入擴散段,此時,在壓力作用下,連通通道從密封腔內吸入空氣,再將空氣通過第二接口排入擴散段,進而再通過出液通道排入存儲電解液的裝置內。此時密封腔內的空氣被吸走,形成負壓的密封腔,滑動件位于滑動腔中,受到密封腔負壓的作用,向密封腔一側滑動,滑動件通過連接件帶動閥門由打開位置向封閉位置移動。
8、由此僅通過閥體、閥門和封閉組件機械結構即可在注液完成時停止注液,成本降低的同時,提高使用穩定性。
9、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快流段的軸線所處的平面為參考面,快流段的側壁在參考面的截面形狀呈弧形,且快流段的側壁在參考面的截面向快流段的軸線拱起。
10、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閥體內還設有與閥腔連通的進液通道,進液通道連通閥腔的一端為進液端。閥門機構還包括推動件,推動件位于閥腔內,并與進液端相對,進液端指向推動件的方向為第一方向,推動件沿第一方向滑動連接于閥體,且當推動件沿第一方向滑動時,能夠帶動閥門由封閉位置向打開位置切換。
11、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閥腔包括閥口,閥口的軸向與第一方向相交或垂直,出液通道與閥口連接,閥門設置于閥口內,并沿閥口的軸向可滑動連接于閥體,閥體包括頂壁,頂壁與閥口相對設置;閥門設有調節面,沿第一方向,調節面與頂壁之間的距離增大;推動件沿第一方向可滑動連接于頂壁與調節面之間。推動件在沿第一方向滑動時,與調節面配合以帶動閥門向頂壁移動,以使閥門由封閉位置切換至打開位置。
12、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閥體內還設有壓力通道、活塞和第二連接件,壓力通道位于閥腔背對進液通道的一側,并與閥腔連通,活塞沿壓力通道的長度方向可滑動容置于壓力通道內,第二連接件連接于活塞與推動件之間。
13、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滑動腔還包括釋放腔,釋放腔位于滑動件背對密封腔的一側,滑動件背對密封腔的表面與釋放腔的內壁面之間設置有防緊件。
14、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防緊件為滾珠。
15、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滑動件背對密封腔的表面設置有容置槽,滾珠可在容置槽和釋放腔之間滾動,當滾珠滾入容置槽中時,滾珠的至少部分凸出滑動件背對密封腔的表面。
16、第二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注液裝置,包括儲液裝置、上述第一方面的閥門機構和進液管,進液管一端與儲液裝置連通,進液管的另一端與進液通道連通。
17、第三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注液系統,包括注液裝置、上述第二方面的注液裝置和排液管,排液管一端與注液裝置連通,排液管的另一端與出液通道連通。
18、第四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電池制造設備,包括上述第三方面的注液系統。
19、需要說明的是,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種實現方式所帶來的技術效果可參見第一方面中對應實現方式所帶來的技術效果,此處不再贅述。
1.一種閥門機構(1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閥門機構(10),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流段(122)的軸線所處的平面為參考面,所述快流段(122)的側壁在所述參考面的截面形狀呈弧形,且所述快流段(122)的側壁在所述參考面的截面向所述快流段(122)的軸線拱起。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閥門機構(10),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1)內還設有與所述閥腔(11)連通的進液通道(13),所述進液通道(13)連通所述閥腔(11)的一端為進液端(11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閥門機構(10),其特征在于,所述閥腔(11)包括閥口(112),所述閥口(112)的軸向與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或垂直,所述出液通道(12)與所述閥口(112)連接,所述閥門(2)設置于所述閥口(112)內,并沿所述閥口(112)的軸向可滑動連接于所述閥體(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閥門機構(10),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1)內還設有: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閥門機構(1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腔(311)還包括釋放腔(313),所述釋放腔(313)位于所述滑動件(32)背對所述密封腔(312)的一側;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閥門機構(1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緊件(35)為滾珠(36)。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閥門機構(1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件(32)背對所述密封腔(312)的表面設置有容置槽(321),所述滾珠(36)可在所述容置槽(321)和所述釋放腔(313)之間滾動,當所述滾珠(36)滾入所述容置槽(321)中時,所述滾珠(36)的至少部分凸出所述滑動件(32)背對所述密封腔(312)的表面。
9.一種注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種注液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11.一種電池制造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注液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