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復雜地形長距離鐵精礦輸送管道多級脫磁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復雜地形長距離鐵精礦礦漿管道輸送領域,尤其是一種涉及 鐵精礦管道多級脫磁系統。
背景技術:
在目前漿體管道輸送中,由于鐵精礦選礦工藝(弱磁選、強磁選等)以及在長距離 管道輸送過程中會給鐵精礦礦漿帶來一定的磁性。而對于復雜地形長距離鐵礦漿輸送管道 是不允許鐵礦漿帶有較強的磁性的,否則在輸送過程中一旦管道故障停車、礦漿處于不流 動狀態時就會由于磁性而形成磁團聚,使顆粒變粗、極易在管道內沉積而造成管道的嚴重 堵塞,給生產造成嚴重影響或給企業帶來重大經濟損失。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復雜地形長距離鐵精礦礦漿管道多級脫磁系統,其解決的 技術問題是帶磁性較大的礦漿進入長距離管道內后,在管道內的礦漿由于外因處于不流動 狀態時,容易發生磁團聚,最終在輸送管道內形成團,造成輸送管道堵塞,最終影響正常生 產等缺陷。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一種復雜地形長距離鐵精礦礦漿管道多級脫磁系統,包括濃縮機、底流泵以及多 臺泵站,所述濃縮機的輸出端與所述底流泵的輸入端連接,在所述濃縮機與所述底流泵之 間設有脫磁器,所述底流泵的輸出端依次連接所述多臺泵站。進一步,相鄰兩臺連接的泵站之間也設有脫磁器。進一步,相鄰兩臺連接的泵站之間設有的脫磁器位于泵站的入口。進一步,所述脫磁器包括線圈、不導磁管壁以及高耐磨材料層;所述線圈包覆在所 述不導磁管壁上,在所述不導磁管壁內表面設有所述高耐磨材料層。該復雜地形長距離鐵精礦礦漿管道多級脫磁系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可將帶有磁性的鐵礦漿進行有效脫磁,這就避免了帶有磁性的礦 漿在管道內發生磁團聚現象,造成管道堵塞問題。(2)本實用新型的脫磁器為了提高脫磁器管道的使用壽命及對防止對磁場干擾, 采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非導磁材料,并在內壁附有高耐磨材料,使用壽命可以提高到5年以 上。
圖1是本實用新型復雜地形長距離鐵精礦礦漿管道多級脫磁系統的部件連接示 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復雜地形長距離鐵精礦礦漿管道多級脫磁系統的脫磁器剖面 圖。[0014]附圖標記說明1-濃縮機;2-脫磁器;3-底流泵;4-一號泵站;5-二號泵站入口管道;6_脫磁器; 7- 二號泵站;8-三號泵站入口管道;9-脫磁器;10-三號泵站;11-線圈;12-不導磁管壁; 13-高耐磨材料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1和圖2,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一種復雜地形長距離鐵精礦礦漿管道多級脫磁系統,包括濃縮機1、底流泵3以及 多臺泵站4、7、10,所述濃縮機1的輸出端與所述底流泵3的輸入端通過管道連接,所述底流 泵3的輸出端依次通過管道連接所述多臺泵站4、7、10,在所述所述濃縮機1與所述底流泵 3連接管道上設有脫磁器2。相鄰兩臺泵站連接的管道上也設有脫磁器6、9。相鄰兩臺泵站連接的管道上設有 的脫磁器6、9位于泵站的入口管道上。如圖1所示,所述多臺泵站為一號泵站4、二號泵站7以及三號泵站10。脫磁器6 位于二號泵站入口管道5上,脫磁器9位于三號泵站入口管道8上。整個系統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脫磁器2安裝在濃縮機1底部管道與所述底流泵 3之間的管道上,對將要輸送的礦漿進行第一次脫磁。所述的底流泵主要是將脫磁后的礦漿 輸送到所述一號泵站4用主泵對礦漿進行加壓后實現遠距離加壓輸送。礦漿輸送至所述二 號泵站入口管道5,管道內礦漿通過所述脫磁器6進行第二步脫磁,再由所述二號泵站7的 主泵加壓后輸送出去;當礦漿到達所述三號泵站入口管道8時,再由所述脫磁器9進行第三 步脫磁,由所述三號泵站10對脫磁后的礦漿加壓輸送至目的地。所述濃縮機1與底流泵3之間管道內礦漿的流速為0. 5-lm/s。所述二號泵站入口管道5和三號泵站入口管道8內礦漿流速為l-2m/s。如圖2所示,所述脫磁器2、6、9包括線圈11、不導磁管壁12以及高耐磨材料層13 ; 所述線圈11包覆在所述不導磁管壁12上,在所述不導磁管壁12內表面設有所述高耐磨材 料層13。該脫磁器2、6、9的工作原理如下線圈11產生的磁場沿軸向逐漸減弱,并為高頻 交變的,使沿管道流通的礦漿受到正反方向的反復磁化,強磁性礦粒的剩余磁能積逐漸減 小,直至完全退磁,完成退磁過程。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的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的實現并不受 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改進,或未經 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內。
權利要求1.一種復雜地形長距離鐵精礦輸送管道多級脫磁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濃縮機(1)、 底流泵(3)以及多臺泵站(4、7、10),所述濃縮機(1)的輸出端與所述底流泵(3)的輸入端 連接,在所述濃縮機(1)與所述底流泵C3)之間設有脫磁器O),所述底流泵(3)的輸出端 依次連接所述多臺泵站G、7、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復雜地形長距離鐵精礦輸送管道多級脫磁系統,其特征在于 相鄰兩臺連接的泵站之間也設有脫磁器(6、9)。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復復雜地形長距離鐵精礦輸送管道多級脫磁系統,其特征 在于相鄰兩臺連接的泵站之間設有的脫磁器(6、9)位于泵站的入口。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復雜地形長距離鐵精礦輸送管道多級脫磁系統,其特征在 于所述在濃縮機(1)與底流泵C3)之間設有的脫磁器( 包括線圈(11)、不導磁管壁(12) 以及高耐磨材料層(1 ;所述線圈(11)包覆在所述不導磁管壁(1 上,在所述不導磁管 壁(1 內表面設有所述高耐磨材料層(13)。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復雜地形長距離鐵精礦輸送管道多級脫磁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濃縮機(1)與底流泵C3)之間設有的脫磁器( 包括線圈(11)、不導磁管壁(12)以 及高耐磨材料層(1 ;所述線圈(11)包覆在所述不導磁管壁(1 上,在所述不導磁管壁 (12)內表面設有所述高耐磨材料層(1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復雜地形長距離鐵精礦輸送管道多級脫磁系統,包括濃縮機、底流泵以及多臺泵站,所述濃縮機的輸出端與所述底流泵的輸入端連接,在所述濃縮機與所述底流泵之間連接有脫磁器,所述底流泵的輸出端依次連接所述多臺泵站。本實用新型可將帶有磁性的鐵礦漿進行有效脫磁,這就避免了帶有磁性的礦漿在管道內發生磁團聚現象,造成管道堵塞問題。
文檔編號F17D1/16GK201884938SQ20102023800
公開日2011年6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5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25日
發明者劉紅坤, 周傳奇, 夏華, 太江林, 安建, 張濤, 拔海波, 普光躍, 李金航, 王健, 陳庚, 顧樹林, 黃朝兵 申請人:云南大紅山管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