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氮空溫汽化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氮應用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ー種用于液氮的空溫汽化器。
背景技術:
在正常大氣壓下溫度低于零下196攝氏度就會形成液氮,如果加壓,可以在比較高的溫度下得到液氮。液氮廣泛的應用在エ業生產中,在使用液氮的時候,因為其處于液體,不能直接使用,只能汽化后形成氮氣再利用,但是由于液氮的溫度極低,在汽化的時候極易形成冰液混合物,不利于輸出使用。新型內容本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液氮空溫汽化器,其能夠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新型的技術解決措施如下液氮空溫汽化器,包括輸入管、輸出管,所述輸入管和所述輸出管之間設有多層并聯的汽化管,所述汽化管為蛇形管,所述汽化管一端與所述輸入管連通,另一端與所述輸出管連通;所述的汽化管內壁在長度方向上設有多個與其內孔相通的三角槽,所述三角槽的深度為所述汽化管直徑的1/5-1/4。所述三角槽為8-12個,均布在所述汽化管內壁上。所述汽化管為5層。所述輸入管、輸出管為紫銅管或黃銅管。所述汽化管為不銹鋼管或鋁管。所述三角槽為8個,均布在所述汽化管內壁上。所述三角槽貫穿所述汽化管的兩個端面。本新型有益效果在干本實用新型的液氮汽化器,可以與盛裝液氮的容器連接,在液氮輸出時對其汽化處理,轉化成氮氣后再輸出,而且其汽化管內設有多個與其內孔相通的三角槽,這樣的結構加大了與氮氣的接觸面積,提升了轉化速度。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新型做進ー步的說明圖I為本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俯視圖;圖3為汽化管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見附圖1、2、3 ;液氮空溫汽化器,包括輸入管I、輸出管2,輸入管I、輸出管2外徑相等,所述輸入管和所述輸出管之間設有多層并聯的汽化管3,所述汽化管為蛇形管,所述汽化管一端與所述輸入管連通,另一端與所述輸出管連通;所述輸入管、輸出管上設有開ロ,所述汽化管的兩端焊接固定在所述開口內;所述的汽化管內壁在長度方向上設有多個與其內孔相通的三角槽301,所述三角槽的深度為所述汽化管直徑的1/5-1/4,其中,所述三角槽的深度為所述汽化管直徑的1/4。所述三角槽為8-12個,均布在所述汽化管內壁上。其中,優選的,所述三角槽為8個,均布在所述汽化管內壁上所述汽化管為5層。所述輸入管、輸出管為紫銅管或黃銅管。所述汽化管為不銹鋼管或鋁管。所述三角槽貫穿所述汽化管的兩個端面。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通過閱讀本實用新型說明書而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變換,均為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
權利要求1.液氮空溫汽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輸入管、輸出管,所述輸入管和所述輸出管之間設有多層并聯的汽化管,所述汽化管為蛇形管,所述汽化管一端與所述輸入管連通,另一端與所述輸出管連通;所述的汽化管內壁在長度方向上設有多個與其內孔相通的三角槽,所述三角槽的深度為所述汽化管直徑的1/5-1/4。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氮空溫汽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槽為8-12個,均布在所述汽化管內壁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氮空溫汽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化管為5層。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氮空溫汽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入管、輸出管為紫銅管或黃銅管。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液氮空溫汽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化管為不銹鋼管或鋁管。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氮空溫汽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槽為8個,均布在所述汽化管內壁上。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氮空溫汽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槽貫穿所述汽化管的兩個端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液氮空溫汽化器,包括輸入管、輸出管,所述輸入管和所述輸出管之間設有多層并聯的汽化管,所述汽化管為蛇形管,所述汽化管一端與所述輸入管連通,另一端與所述輸出管連通;所述的汽化管內壁在長度方向上設有多個與其內孔相通的三角槽,所述三角槽的深度為所述汽化管直徑的1/5-1/4。本實用新型的液氮汽化器,可以與盛裝液氮的容器連接,在液氮輸出時對其汽化處理,轉化成氮氣后再輸出,而且其汽化管內設有多個與其內孔相通的三角槽,這樣的結構加大了與氮氣的接觸面積,提升了轉化速度。
文檔編號F17C7/04GK202580608SQ201220229469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2日
發明者賈玉梁, 張富成 申請人:安徽省郎溪縣聯科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