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丙酮管路防爆閥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丙酮管路防爆閥系統,由氣動角閥、軟管、電磁閥和充氣防爆電控箱組成,電磁閥設置在充氣防爆電控箱內的氣源通路上,軟管一端和電磁閥的出氣口連通,另一端穿過充氣防爆電控箱頂部與氣動角閥的一個閥孔連通,氣動角閥的另兩個閥孔串裝在丙酮管路上。本實用新型用氣動角閥、普通電磁閥以及軟管的組合替代了現有的管路防爆電磁閥,并將電磁閥放入充氣防爆電控箱內,通過壓縮空氣遠程控制氣動角閥,解決了防爆問題,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安全可靠、結構簡單、維護容易,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專利說明】
一種丙酮管路防爆閥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管路安全控制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丙酮管路防爆閥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化工生產企業現有丙酮管路中,對所用閥門的要求都較高,首先要求其能防爆,因為丙酮易揮發,易燃,其次要求其耐腐蝕,因為丙酮具有腐蝕性,普通的橡膠密封不適用。出于以上的安全原因,目前國內相關生產企業一般都選用國外進口管路防爆電磁閥,并配合正壓充氣防爆電控箱控制,這就造成了工程造價成本較高,且維修不易;而目前國產管路防爆電磁閥的成本雖稍低,但在安全可靠方面卻不如進口管路防爆電磁閥。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加以解決,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工程造價成本低、易于維修且使用安全可靠的丙酮管路防爆閥系統。
[0004]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而采用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的:所提供的丙酮管路防爆閥系統由氣動角閥、軟管、電磁閥和充氣防爆電控箱組成,電磁閥設置在充氣防爆電控箱內的氣源通路上,軟管的一端和電磁閥的出氣口連通,另一端穿過充氣防爆電控箱頂部與氣動角閥的一個閥孔連通,氣動角閥的另兩個閥孔串裝在丙酮管路上。
[0005]上述丙酮管路防爆閥系統中,電磁閥設置在充氣防爆電控箱內位于氣體入口附近的氣源通路上。
[0006]上述丙酮管路防爆閥系統中,氣動角閥采用可以耐丙酮腐蝕的聚四氟乙烯作為密封材料。
[0007]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當需要使用丙酮時,通過人工操控電磁閥的方向,使氣體進入軟管,打開氣動角閥的開關,丙酮由丙酮管路中流出。當不需要再使用丙酮時,人工操控電磁閥的方向,使氣體從軟管排出,將氣動角閥的開關閉合,則丙酮不再由丙酮管路中流出。整個工作過程中,由于氣動角閥選用聚四氟乙烯作為密封材料,可以耐丙酮腐蝕,靠壓縮空氣驅動,所以不存在防爆問題;電磁閥放在充氣防爆電控箱內,利用軟管將壓縮空氣通往現場,并靠電磁閥的換向來控制氣動角閥的開關,而充氣防爆電控箱內有正壓空氣,這樣就解決了電磁閥的防爆問題。
[000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用氣動角閥、普通電磁閥以及軟管的組合替代了國外進口管路防爆電磁閥,并巧妙地將普通電磁放入充氣防爆箱內,通過壓縮空氣遠程控制氣動角閥,解決了防爆問題;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成本,一套組合閥門的成本只有200?300元,比進口的2000?3000元的管路防爆電磁閥節省了很多,即使比國產的近千元的管路防爆電磁閥也便宜不少;而且安全可靠、結構簡單、維護容易,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中各數字標號的名稱分別是:I一氣動角閥,2—軟管,3 —電磁閥,4一充氣防爆電控箱,5 —氣源,6—丙酮管路。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12]參見附圖,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丙酮管路防爆閥系統由氣動角閥1、軟管2、電磁閥3、充氣防爆電控箱4組成。電磁閥3設置在充氣防爆電控箱4內位于氣體入口附近的氣源通路上,電磁閥3的出氣口與軟管2的一端連通,軟管2另一端穿過充氣防爆電控箱4頂部后與氣動角閥I的一個閥孔連通,氣動角閥I的另兩個閥孔串裝在丙酮管路6上,氣動角閥I內的密封材料為聚四氟乙烯,可以耐丙酮腐蝕。工作中,氣動角閥I靠壓縮空氣驅動,同時電磁閥3設置在充氣防爆電控箱4內,充氣防爆電控箱內有正壓空氣,解決了電磁閥3的防爆問題。
【主權項】
1.一種丙酮管路防爆閥系統,其特征在于:由氣動角閥(I)、軟管(2)、電磁閥(3)和充氣防爆電控箱(4)組成,電磁閥(3)設置在充氣防爆電控箱(4)內的氣源通路上,軟管(2)的一端和電磁閥(3)的出氣口連通,另一端穿過充氣防爆電控箱(4)頂部與氣動角閥(I)的一個閥孔連通,氣動角閥(I)的另兩個閥孔串裝在丙酮管路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丙酮管路防爆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閥(3)設置在充氣防爆電控箱(4)內位于氣體入口附近的氣源通路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丙酮管路防爆閥系統,其特征在于:氣動角閥(I)采用聚四氟乙烯作為密封材料。
【文檔編號】F17D5/00GK205716442SQ201620565080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3日
【發明人】陳楠, 張進
【申請人】西安航天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