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氣體存儲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氣囊及氣體存儲設備。
背景技術:
當前時期我們國家各大廠商在使用膜分離技術生產出的制氧設備都面臨如下困境:1、由于為了使氣體在壓差的作用下在膜內外表面分離而采用小型真空泵來實現壓力差,但是由于真空泵工作原理造成制氧機整機噪音較大,震動較大,人們長時間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生活會感覺到很不舒適;2、由于真空泵本身工作時具有一定的沖擊,所以在機器出氣口的氣流具有一定的沖擊性,用戶在直接使用氧氣面罩連接到機器呼吸時會感覺不是很舒適。3、由于機器本身沒有安裝儲氣裝置照成很大一部分氧氣浪費,這樣的話由于氧氣利用率降低,就不得不加大制氧機的制氧能力來滿足人們需要,從而增加了成本,增加了能耗。
通過查驗相關資料得到,正常成人安靜時呼吸次數為12~18次/分,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氣體量大約為500毫升。所以制氧機的產氣量達到6L/分以上就能滿足人的正常生理活動,但是人們的一呼一吸是有時間間隔的,存在一定的時間間隙,但是制氧機在工作中是持續排氣,所以在人們呼氣的這段時間內由于機器內部沒有儲氣裝置,所以這一段時間內產生的氧氣會被直接排除到機器外面,這就會造成機器的理論產氧量滿足人們需求而實際使用情況下是不能滿足人們的使用的,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浪費,有必要提供一種專用氣囊來儲氣,以保證增氧機在呼氣間隔內產生的氣體完全被儲存在氣囊內避免了氧氣的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氣囊。
一種氣囊,包括氣囊本體,第一接頭及第二接頭,所述氣囊本體為一方形殼體的一角向內凹陷形成,所述第一接頭及第二接頭設置于所述氣囊本體的凹陷一側,所述氣囊本體為硅橡膠材料,所述第一接頭通過管路連接于外接的真空泵出口,所述第二接頭通過管路連接于外接的增氧機出口。
優選地,所述氣囊本體上還設置有沿所述氣囊本體側邊設置的凸臺,所述第一接頭及第二接頭設置于凸臺上。
優選地,所述凸臺為硅橡膠材料。
優選地,所述硅橡膠材料為甲基乙烯基硅橡膠,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橡膠、氟硅或腈硅橡膠中。
優選地,所述第一接頭及第二接頭所在的橫截面為圓心。
優選地,所述第一接頭及第二接頭所在的橫截面的圓心距離為14mm。
優選地,所述第一接頭及第二接頭所在的橫截面的圓心距離所述氣囊本體最近的側邊距離為7.5mm,所述第一接頭及第二接頭所在的橫截面的圓心距離所述氣囊本體最遠的側邊距離為82.5mm。
優選地,所述第一接頭距離所述氣囊本體第二近的側邊距離為16.5mm,所述第一接頭距離所述氣囊本體第三近的側邊距離為34.5mm。
另外,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氣體存儲設備,包括氣囊,所述氣囊包括氣囊本體,第一接頭及第二接頭,所述氣囊本體為一方形殼體的一角向內凹陷形成,所述第一接頭及第二接頭設置于所述氣囊本體的凹陷一側,所述氣囊本體為硅橡膠材料,所述第一接頭通過管路連接于外接的真空泵出口,所述第二接頭通過管路連接于外接的增氧機出口。
本申請提供的氣囊,包括氣囊本體,第一接頭及第二接頭,所述氣囊本體為一方形殼體的一角向內凹陷形成,所述第一接頭及第二接頭設置于所述氣囊本體的凹陷一側,所述氣囊本體為硅橡膠材料,所述第一接頭通過管路連接于外接的真空泵出口,所述第二接頭通過管路連接于外接的增氧機出口,上述結構簡單,適合工業化生產;另外,所述氣囊的體積根據人體每次呼吸所需要的呼吸量及增氧機來進行設計的,具有儲存氣體、減震、降噪、平穩氣流的特效。
此外,本申請提供的氣囊本體為特殊硅橡膠材料,具有抗氧化性,具有較好的彈性(伸縮性),具有防霉變的性能,具有耐寒性,符合醫用標準,透過后的氣體對人體呼吸不產生任何危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提供的氣囊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氣囊一截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所述氣囊另一截面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請一并參閱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氣囊100示意圖,包括氣囊本體110、第一接頭120及第二接頭130。其中:
所述氣囊本體110為一方形殼體的一角向內凹陷形成,所述第一接頭120及第二接頭130設置于所述氣囊本體的凹陷一側。所述氣囊本體110為硅橡膠材料,所述第一接頭120通過管路連接于外接的真空泵出口,所述第二接頭130通過管路連接于外接的增氧機出口。可以理解,上述結構簡單,適合工業化生產;另外,所述氣囊的體積根據人體每次呼吸所需要的呼吸量及增氧機來進行設計的,具有儲存氣體、減震、降噪、平穩氣流的特效。
優選地,所述氣囊本體110上還設置有沿所述氣囊本體側邊設置的凸臺(圖未示),所述第一接頭120及第二接頭130設置于凸臺上。可以理解,通過設置凸臺使得所述第一接頭120及第二接頭130更好地設置于所述氣囊本體110上。
優選地,所述凸臺為硅橡膠材料。
進一步地,本申請提供的氣囊本體110及凸臺為硅橡膠材料,其中,所述硅橡膠材料為甲基乙烯基硅橡膠,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橡膠、氟硅或腈硅橡膠中。
可以理解,本申請提供的氣囊本體110及凸臺為特殊硅橡膠材料,由于硅橡膠材料具有無味無毒,不怕高溫和抵御嚴寒的特點,在三百攝氏度和零下九十攝氏度時,仍不失原有的強度和彈性,此外,硅橡膠還有良好的電絕緣性、耐氧抗老化性、耐光抗老化性以及防霉性、化學穩定性等。所以在考慮到各種因素的情況下我們選用硅橡膠為原料,采用特殊的加工工藝制作出具有減噪、減震、平穩氣流的專用氣囊,安裝在供氧設備中完美解決了噪音、震動及氣流沖擊。具有抗氧化性,具有較好的彈性(伸縮性),具有防霉變的性能,具有耐 寒性,符合醫用標準,透過后的氣體對人體呼吸不產生任何危害。
優選地,所述第一接頭120及第二接頭130所在的橫截面為圓心。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接頭120及第二接頭130還可以為其他形狀。
優選地,所述第一接頭120及第二接頭130所在的橫截面的圓心距離為14mm,所述第一接頭120及第二接頭130所在的橫截面的圓心距離所述氣囊本體110最近的側邊距離為7.5mm,所述第一接頭120及第二接頭130所在的橫截面的圓心距離所述氣囊本體110最遠的側邊距離為82.5mm,所述第一接120距離所述氣囊本體110第二近的側邊距離為16.5mm,所述第一接頭120距離所述氣囊本體130第三近的側邊距離為34.5mm。
可以理解,由于正常成人安靜時呼吸次數為12~18次/分,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氣體量大約為500毫升,而制氧機的產氣量達到6L/分以上就能滿足人的正常生理活動,但是人們的一呼一吸是有時間間隔的,存在一定的時間間隙,但是制氧機在工作中是持續排氣,所以在人們呼氣的這段時間內由于機器內部沒有儲氣裝置,所以這一段時間內產生的氧氣會被直接排除到機器外面,這就會造成機器的理論產氧量滿足人們需求而實際使用情況下是不能滿足人們的使用的,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浪費,我們選擇上述設計方案,通過上述方案設計氣囊本體110、第一接頭120、第二接頭130之間的位置關系,得到一種專用的氣囊,這樣保證氣囊的體積保證在250ML以上,從而保證增氧機在呼氣間隔內產生的氣體完全被儲存在氣囊內避免了氧氣的浪費,同時能夠使得供氧機變得更加安靜、氣流平穩,更加節能,使用戶的體驗感更強。
此外,本申請還提供了一種氣體存儲設備(圖未示),包括上述氣囊100。
本申請提供的氣囊100,包括氣囊本體110,第一接頭120及第二接頭130,所述氣囊本體110為一方形殼體的一角向內凹陷形成,所述第一接頭120及第 二接頭130設置于所述氣囊本體110的凹陷一側,所述氣囊本體110為硅橡膠材料,所述第一接頭120通過管路連接于外接的真空泵出口,所述第二接頭130通過管路連接于外接的增氧機出口,上述結構簡單,適合工業化生產;另外,所述氣囊的體積根據人體每次呼吸所需要的呼吸量及增氧機來進行設計的,具有儲存氣體、減震、降噪、平穩氣流的特效。
此外,本申請提供的氣囊本體110為特殊硅橡膠材料,具有抗氧化性,具有較好的彈性(伸縮性),具有防霉變的性能,具有耐寒性,符合醫用標準,透過后的氣體對人體呼吸不產生任何危害。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