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智能恒溫測漏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測漏儀;特別是涉及一種書寫用墨水筆抗漏實驗用測漏儀。
背景技術:
目前制筆行業按照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需要對水性圓珠筆及筆芯,記號筆,水彩筆熒光筆及傳統的鋼筆,即只要是加入液態的書寫墨水的筆類都要進行抗漏試驗。目前進行測漏試驗的儀器是通用的減壓儀,該減壓儀包括密閉的箱體、真空泵、真空表和閥門;所述閥門分為抽真空的手動閥門和放氣閥門,所述真空表分別與真空泵和閥門連接,所述真空泵控制密閉箱體的壓力;減壓儀的工作過程是封閉真空室,手動開啟真空,打開抽真空閥門,當真空表達到測試的壓力后關閉真空閥門及真空泵,人工計時開始,到達測試時間后打開放氣閥放氣,檢查試樣筆是否有滴漏現象。現有的測漏儀存以以下缺點,整個測試過程均為人工手動完成,試樣筆滴漏的墨量不可測量;測試溫度不可控制,檢測的環境溫度不同,其測試結果會發生變化。另外,現有減壓儀不配有測試用筆架,試驗部門需要根據不同的筆型去做各種筆架。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已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自動、恒溫、 準確計算滴漏量的智能型測漏儀以及適合測漏儀用萬用筆架。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智能恒溫測漏儀,減壓裝置、恒溫裝置、計量裝置和計時器;所述恒溫裝置和計量裝置分別與減壓裝置連接,所述計時器分別與減壓裝置和計量裝置連接。所述減壓裝置包括真空箱、真空泵、真空表、放氣電磁閥、真空電磁閥、壓力傳感器;所述真空表一路與真空泵連接,一路通過真空電磁閥與真空泵連接,所述壓力傳感器與真空表連接,所述計時器與放氣電磁閥連接,所述真空箱通過接口分別與真空電磁閥和放氣電磁閥連接;所述計量裝置包括稱重傳感器和測重儀;所述測重儀與稱重傳感器連接, 所述真空表通過計時器與測重儀連接;所述恒溫裝置包括溫控表、電加熱器和溫度傳感器; 所述電加熱器與溫控表連接,所述溫控表與溫度傳感器和真空表連接。智能恒溫測漏儀還包括有打印機,所述打印機與測重儀連接。所述稱重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設置在真空箱內,所述真空箱的倉門為防爆透明門。智能恒溫測漏儀還包括有萬用試樣筆支架,所述萬用試樣筆支架設置在真空箱內。所述萬用試樣筆支架包括支架、旋轉部、銷軸和緊固件;所述旋轉部通過銷軸與支架連接,所述銷軸的端部安裝有指針,所述緊固件穿過支架的一側與旋轉部接觸固定。所述旋轉部的縱向形成有中空的圓孔,所述圓孔內安裝有書寫筆的夾緊裝置。本實用新型本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安裝有電加熱器,真空箱保持恒定的溫度,測試結果穩定、可靠;安裝的測重表可準確測量漏墨量,為批量生產提供準確的加墨量;另外, 萬用筆架可夾持不同種類的試樣筆,同時還可旋轉進行任意角度的漏墨檢測。
圖1是本實用新型智能恒溫測漏儀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萬用筆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萬用筆架的側面示意圖。圖中10.支架 20.旋轉部 30.銷軸 40.緊固件50.指針 60.夾緊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智能恒溫測漏儀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1所示,本實用新型智能恒溫測漏儀,包括減壓裝置、恒溫裝置、計量裝置和計時器;所述恒溫裝置和計量裝置分別與減壓裝置連接,所述計時器分別與減壓裝置和計量裝置連接。所述減壓裝置包括真空箱、真空泵、真空表、放氣電磁閥、真空電磁閥、壓力傳感器;所述真空表一路與真空泵連接,一路通過真空電磁閥與真空泵連接,所述壓力傳感器與真空表連接,所述計時器與放氣電磁閥連接,所述真空箱通過接口分別與真空電磁閥和放氣電磁閥連接;所述計量裝置包括稱重傳感器和測重儀;所述測重儀與稱重傳感器連接, 對漏墨量進行計算,實際所注入的墨量減去漏墨量等于筆芯所應該注入的墨量,并通過與測重儀連接的打印機打印出漏墨量,所述真空表通過計時器與測重儀連接;所述恒溫裝置用于恒溫設定,包括溫控表、電加熱器和溫度傳感器;所述電加熱器與溫控表連接,所述溫控表與溫度傳感器和真空表連接,只有溫度達到恒定值時,真空表接收到相應信號后,啟動真空泵,檢測結果不受環境溫度的限制,使檢測更加準確、科學。所述壓力傳感器、稱重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設置在真空箱內,所述真空箱的倉門為防爆透明門;透明門可以更加直觀的觀察直流式水筆和鋼筆中儲水器的漏墨現象,第一次減壓,回壓后通過觀察如果儲水器中依然殘留有墨水,則無需進行二次減壓,省去了無用的二次操作。如圖2和圖3所示,該檢漏儀還包括有萬用試樣筆支架,所述萬用試樣筆支架設置在真空箱內;試樣筆是否存在滴漏不僅要檢測垂直狀態和水平狀態,也需要檢測多角度是否存在漏墨,因此萬用支架可將試樣筆置于不同的角度內。所述萬用試樣筆支架包括支架 10、旋轉部20、銷軸30和緊固件40 ;所述旋轉部20通過銷軸30與支架10連接,旋轉部可以根據需要檢測的角度進行相應的轉動,所述銷軸30的端部安裝有指針50,指針根據指示盤至相應的角度,所述緊固件40穿過支架10的一側與旋轉部20接觸固定;所述旋轉部20 的縱向形成有中空的圓孔,所述圓孔內安裝有書寫筆的夾緊裝置60,夾緊裝置可固定需要檢測的書寫筆。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壓力傳感器將箱體內的壓力信號傳遞給真空表,比較真空度設定值,啟動真空泵和真空電磁閥,當達到設定值時,計時器開始保壓計時,計時時間到啟動放氣電磁閥,同時稱重傳感器向測重儀傳送信號,測重儀控制打印機進行打印。其中,箱內溫度傳感器將溫度信號傳送給溫控儀表,溫度未達到恒溫時啟動電加熱器。[0022] 工作過程是打開電源開關,將被測樣筆夾在萬能筆架上,放入測試倉中關閉艙門,按動啟動鍵,儀器自動恒溫到達設定溫度后開啟真空泵并打開真空電磁閥,壓力儀表達到設定值后,關閉真空電磁閥,關閉真空泵,開啟計時器,同時側重傳感顯示清零,計時器到達設定值后,打開放氣電磁閥放氣,打印滴漏量,報警測試結束。在測試時間內如果測試壓力超出測定預設值是儀器將自動調節到預設值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智能恒溫測漏儀,其特征在于,減壓裝置、恒溫裝置、計量裝置和計時器;所述恒溫裝置和計量裝置分別與減壓裝置連接,所述計時器分別與減壓裝置和計量裝置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恒溫測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減壓裝置包括真空箱、 真空泵、真空表、放氣電磁閥、真空電磁閥、壓力傳感器;所述真空表一路與真空泵連接,一路通過真空電磁閥與真空泵連接,所述壓力傳感器與真空表連接,所述計時器與放氣電磁閥連接,所述真空箱通過接口分別與真空電磁閥和放氣電磁閥連接;所述計量裝置包括稱重傳感器和測重儀;所述測重儀與稱重傳感器連接,所述真空表通過計時器與測重儀連接; 所述恒溫裝置包括溫控表、電加熱器和溫度傳感器;所述電加熱器與溫控表連接,所述溫控表與溫度傳感器和真空表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恒溫測漏儀,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打印機,所述打印機與測重儀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恒溫測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稱重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設置在真空箱內,所述真空箱的倉門為防爆透明門。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恒溫測漏儀,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萬用試樣筆支架,所述萬用試樣筆支架設置在真空箱內。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恒溫測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萬用試樣筆支架包括支架(10 )、旋轉部(20 )、銷軸(30 )和緊固件(40 );所述旋轉部(20 )通過銷軸(30 )與支架(10 ) 連接,所述銷軸(30)的端部安裝有指針(50),所述緊固件(40)穿過支架(10)的一側與旋轉部(20)接觸固定。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恒溫測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部(20)的縱向形成有中空的圓孔,所述圓孔內安裝有書寫筆的夾緊裝置(6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智能恒溫測漏儀,其特征在于,減壓裝置、恒溫裝置、計量裝置和計時器;所述恒溫裝置和計量裝置分別與減壓裝置連接,所述計時器分別與減壓裝置和計量裝置連接。有益效果是由于安裝有電加熱器,真空箱保持恒定的溫度,測試結果穩定、可靠;安裝的測重表可準確測量漏墨量,為批量生產提供準確的加墨量;另外,萬用筆架可夾持不同種類的試樣筆,同時還可旋轉進行任意角度的漏墨檢測。
文檔編號G01M3/02GK201983909SQ20102067351
公開日2011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2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22日
發明者張耀崑, 徐寶興 申請人:天津市中天書寫儀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