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殘余變形測量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筋力學性能檢測中拉力試驗機的配套裝置,尤其是一種用于測量鋼筋機械連接接頭殘余變形的裝置。
背景技術:
鋼筋機械連接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研制出的一項鋼筋連接技術,目前已得到廣泛應用。2010年10月1日實施的建筑行業標準JGJ 107-2010《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對機械連接接頭的各項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作出了明確規定,其中接頭殘余變形是接頭型式檢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現在已有的殘余變形的測量方法一般都是采用對鋼筋的標距先進行打點或是對標距進行劃線,然后對鋼筋進行拉伸試驗。對鋼筋施加0. 6倍的屈服強度標準值載荷,又把力給卸載至零。測量得打點或是劃線間的距離,減去原來標距長度得到的就是殘余變形值。這種方法需手工測量后計算殘余變形值。也有采用輔助測量裝置,如采用位移傳感器的測量裝置和引伸計測量裝置,位移傳感器測量裝置要根據原來打點或劃線的位置來安裝夾緊,裝卸不是很方便;整個裝置有不同型號的螺釘,要用到不同型號的扳手進行緊固,對于帶手套操作的人員來說是極不方便的,增加了裝卸時間;測量結果精確度不高,不能滿足科研院所精密研究的要求。引伸計測量裝置,因引伸計本身輸出的是模擬量, 需要一個A/D轉換模塊才能得到數據;引伸計的夾持方式只能采集鋼筋接頭單側的數據, 不能滿足行業標準JGJ 107-2010規定的對測量裝置對稱性的要求,無法滿足測量的準確性;此外,用引伸計測量殘余變形,均須不同程度的增大標距,增大標距后會對引伸計測量精度有不可預知的負面影響。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數據讀取方便、精確的適于鋼筋機械連接接頭殘余變形測量的裝置。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殘余變形測量裝置,用于測量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的殘余變形,包括用于分別夾緊所述接頭兩端鋼筋的第一夾緊構件和第二夾緊構件,所述第一夾緊構件上設置有千分表,千分表包括測量觸頭,所述第二夾緊構件上設置有測量桿,測量桿頂部設置有測量面;測量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的殘余變形時,所述千分表的測量觸頭、測量桿的軸線與所述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的軸線平行,且所述測量觸頭抵觸所述測量桿的測量面。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千分表為兩個,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一夾緊構件的兩端,所述測量桿為兩根,與所述千分表相應地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二夾緊構件的兩端。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兩個千分表相對于第一夾緊構件夾緊鋼筋的位置對稱設置,所述兩根測量桿相對于第二夾緊構件夾緊鋼筋的位置對稱設置。較佳地,所述兩個千分表的測量觸頭頂端位于同一平面。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第一夾緊構件包括第一固定塊和第一半環形活動塊,所述第一固定塊包括用于卡放鋼筋的第一 V形槽;所述第一半環形活動塊的一端在第一 V形槽的一側與第一固定塊通過鉸鏈連接或者通過銷釘連接、第一半環形活動塊的另一端在第一 V形槽的另一側與第一固定塊通過銷釘連接;所述第一半環形活動塊中部設置有朝向第
一V形槽穿透的螺紋孔,螺紋孔配設有帶手輪的錐頭螺紋桿。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第二夾緊構件包括第二固定塊和第二半環形活動塊,所述第二固定塊包括用于卡放鋼筋的第二 V形槽;所述第二半環形活動塊的一端在第二 V形槽的一側與第二固定塊通過鉸鏈連接或者通過銷釘連接、第二半環形活動塊的另一端在第
二V形槽的另一側與第二固定塊通過銷釘連接;所述第二半環形活動塊中部設置有朝向第二 V形槽穿透的螺紋孔,螺紋孔配設有帶手輪的錐頭螺紋桿。作為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測量桿能夠沿其軸線方向移動地固緊在所述第二夾緊構件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殘余變形測量裝置數據讀取方便且精確度高。如采用數字式千分表,還可通過數據線連接至計算機獲得試驗過程的連續曲線。 進一步設置成雙千分表結構,可獲得鋼筋接頭雙側的變形數據,完全能滿足行業標準JGJ 107-2010規定的對殘余變形測量裝置的要求。又進一步改進的鋼筋夾緊結構,操作更加簡捷,整個裝置非常輕巧。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裝夾好鋼筋接頭時的示意性透視圖;圖2為圖1所示殘余變形測量裝置千分表觸頭離開測量桿的測量面時的示意性正視圖;圖3為圖1所示殘余變形測量裝置千分表觸頭抵觸測量桿的測量面時的示意性正視圖;圖4為圖1所示殘余變形裝置第二夾緊構件的半環形活動塊打開狀態時的示意性透視圖;圖5為圖1所示殘余變形裝置第二夾緊構件的半環形活動塊合上狀態時的示意性透視圖;圖6為圖1所示殘余變形測量裝置的示意性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參看圖1,示出了殘余變形裝置的一個實施方式,圖中裝夾好了鋼筋機械連接接頭,本實施方式設置有兩個千分表31、32和與之相應的兩根測量桿41、42。殘余變形裝置包括第一夾緊構件1和第二夾緊構件2,用于夾緊機械連接接頭一端鋼筋51的第一夾緊構件 1包括第一固定塊11、第一半環形活動塊12和帶手輪的錐頭螺紋桿13 ;設置于第一夾緊構件1兩端的千分表31、32固緊在第一固定塊11的兩端;用于夾緊機械連接接頭另一端鋼筋 52的第二夾緊構件2包括第二固定塊21、第二半環形活動塊22和帶手輪的錐頭螺紋桿23, 設置于第二夾緊構件2兩端的測量桿41、42通過可滑動緊固件M1J42固緊在第二固定塊21的兩端;鋼筋51、52之間為機械連接接頭部53。千分表31、32相對于夾緊鋼筋51的位置是兩邊對稱設置的,同樣測量桿41、42相對于夾緊鋼筋52的位置也是對稱的。千分表 31、32可以是數字式也可以是非數字式,選用數字式千分表時,可以通過數據線使其與計算機連接,試驗時便可得到鋼筋機械連接接頭變形的連續曲線。這種雙千分表31、32和雙測量桿41、42型式的測量裝置,可同時測出接頭雙側的殘余變形,取平均值計算,使得測量結果更加精確和符合實際。參看圖2、圖3,示出了裝夾鋼筋機連接接頭時千分表31、32與測量桿41、42之間的位置關系。千分表31、32包括測量觸頭311、312,測量桿41、42的頂部為與其軸線垂直的測量面411、421,從圖2可以看出,測量前將第一夾緊構件1夾緊于機械連接接頭一端鋼筋51的標線上、第二夾緊構件2夾緊于機械連接接頭另一端鋼筋52的標線上,此時千分表 31、32的測量觸頭311、321與測量桿41、42的測量面411、421之間是分離開的;松開可滑動緊固件Ml、242將測量桿41、42向千分表31、32方向移動并推動測量觸頭311、321位移使測量觸頭311、321抵緊測量面411、421,并保證有足夠的余量使測量觸頭311、321在整個試驗過程中抵觸測量面411、421,然后固緊可滑動緊固件M1J42,參見圖3示出的狀態。測量面411、421為光滑圓形平面,其面積稍大于測量桿41、42的截面積。測量觸頭311、321和測量桿41、42的軸線與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的軸線彼此平行。測量觸頭311、321的頂端可以設置在同一平面,也可是不同平面,測量面411、421也可設置在同一平面或不在同一平面, 只要相應的測量觸頭311和測量面411之間、測量觸頭321和測量面421之間相抵觸就可以。而且千分表31、32也可設置成相對測量桿41、42可移動方式的。參看圖4、圖5,示出了第二夾緊構件2的鋼筋夾緊結構,第二固定塊21包括用于卡放鋼筋的第二 V形槽211,第二半環形活動塊22的一端在第二 V形槽211的一側與第二固定塊21通過鉸鏈連接件212連接、第二半環形活動塊22的另一端在第二 V形槽211的另一側與第二固定塊21通過銷釘連接件213連接,第二半環形活動塊22中部設置有朝向第二 V形槽211的穿透的螺紋孔,螺紋孔配設有帶手輪的錐頭螺紋桿23。裝夾鋼筋接頭時, 只需將第二半環形活動塊22的銷釘連接端打開,使鋼筋52卡入第二 V形槽211中再合上第二半環形活動塊22,并旋動帶手輪的錐頭螺紋桿23壓緊鋼筋52即可。帶手輪的錐頭螺紋桿23的手輪做成滾花圓盤形狀,可以方便用力旋緊或旋松。第二半環形活動塊22也可兩端都通過銷釘連接件213與第二固定塊21連接。測量桿41、42通過可滑動緊固件Ml、 242回緊在第二固定塊21的兩端,可滑動緊固件241、242包括設置在第二固定塊21兩端平行于第二 V形槽211的通孔,測量桿41、42的外徑略小于通孔的孔徑使得其可以在孔中滑動,通孔外側開有通槽,通過旋緊橫穿通槽的螺釘或螺栓縮小通槽的間隙可以將測量桿41、 42緊固于第二固定塊21上。也可不設通槽,直接用螺釘頂緊測量桿41、42于通孔中。參看圖6示出了第一夾緊構件1的鋼筋夾緊結構,第一固定塊11包括用于卡放鋼筋的第一 V形槽111,第一半環形活動塊12的一端在第一 V形槽111的一側與第一固定塊11通過鉸鏈連接件112連接,第一半環形活動塊12的另一端在第一 V形槽111的另一側與第一固定塊11 通過銷釘連接件113連接,第一半環形活動塊12中部設置有朝向第一 V形槽111的穿透的螺紋孔,螺紋孔配設有帶手輪的錐頭螺紋桿13。帶手輪的錐頭螺紋桿13的手輪做成滾花圓盤形狀,可以方便用力旋緊或旋松。裝夾鋼筋接頭時,只需將第一半環形活動塊12的銷釘連接端打開,使鋼筋51卡入第一 V形槽111中再合上第一半環形活動塊12,并旋動帶手輪的錐頭螺紋桿13壓緊鋼筋51即可。第一半環形活動塊12也可兩端都通過銷釘連接件113與第一固定塊11連接。千分表31、32以常規的方式固緊在第一固定塊11的兩端即可。這種夾緊結構非常簡單,可以減少材料的使用從而使第一夾緊構件1、第二夾緊構件2做得更輕便。裝卸本測量裝置時,可先將鋼筋固定好后,一起裝夾到拉伸夾具上,亦可先將鋼筋裝夾在拉伸夾具上,而后將測量裝置固定于鋼筋上,裝卸簡單快捷。作為更簡易的裝置,也可只設置一個千分表和相應的一根測量桿。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殘余變形測量裝置,用于測量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的殘余變形,包括用于分別夾緊所述接頭兩端鋼筋的第一夾緊構件和第二夾緊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夾緊構件上設置有千分表,千分表包括測量觸頭,所述第二夾緊構件上設置有測量桿,測量桿頂部設置有測量面;測量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的殘余變形時,所述千分表的測量觸頭、測量桿的軸線與所述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的軸線平行,且所述測量觸頭抵觸所述測量桿的測量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殘余變形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分表為兩個,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一夾緊構件的兩端,所述測量桿為兩根,與所述千分表相應地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二夾緊構件的兩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殘余變形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千分表相對于第一夾緊構件夾緊鋼筋的位置對稱設置,所述兩根測量桿相對于第二夾緊構件夾緊鋼筋的位置對稱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殘余變形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夾緊構件包括第一固定塊和第一半環形活動塊,所述第一固定塊包括用于卡放鋼筋的第一 V形槽; 所述第一半環形活動塊的一端在第一 V形槽的一側與第一固定塊通過鉸鏈連接或者通過銷釘連接、第一半環形活動塊的另一端在第一 V形槽的另一側與第一固定塊通過銷釘連接;所述第一半環形活動塊中部設置有朝向第一 V形槽穿透的螺紋孔,螺紋孔配設有帶手輪的錐頭螺紋桿。
5.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殘余變形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夾緊構件包括第二固定塊和第二半環形活動塊,所述第二固定塊包括用于卡放鋼筋的第二 V形槽; 所述第二半環形活動塊的一端在第二 V形槽的一側與第二固定塊通過鉸鏈連接或者通過銷釘連接、第二半環形活動塊的另一端在第二 V形槽的另一側與第二固定塊通過銷釘連接;所述第二半環形活動塊中部設置有朝向第二 V形槽穿透的螺紋孔,螺紋孔配設有帶手輪的錐頭螺紋桿。
6.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殘余變形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千分表的測量觸頭頂端位于同一平面。
7.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殘余變形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測量桿能夠沿其軸線方向移動地固緊在所述第二夾緊構件上。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殘余變形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測量桿能夠沿其軸線方向移動地固緊在所述第二夾緊構件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殘余變形測量裝置,用于測量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的殘余變形,包括用于分別夾緊接頭兩端鋼筋的第一夾緊構件和第二夾緊構件,第一夾緊構件上設置有千分表,千分表包括測量觸頭,第二夾緊構件上設置有測量桿,測量桿頂部設置有測量面;測量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的殘余變形時,千分表的測量觸頭、測量桿的軸線與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的軸線平行,且測量觸頭抵觸所述測量桿的測量面。本實用新型的殘余變形測量裝置數據讀取方便且精確度高。
文檔編號G01B5/30GK202166402SQ201120213050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2日
發明者盧清敏, 莊惠生, 王杜龍, 謝宏, 陸杰 申請人:深圳萬測試驗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