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薄層色譜展開缸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薄層色譜法實驗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薄層色譜展開缸。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薄層色譜法已經成為人們分析鑒別成份復雜的多組份物質的一種常用的簡單快捷的方法,這就要求有一種較簡單方便的薄層展開缸。目前人們常用的薄層色譜展開缸往往存在浪費展開劑、薄層板浸入展開劑中的深度不好控制、薄層板在展開過程中易產生邊緣效應而使展開效果不好等缺點。同時展開劑消耗后有時要在展開過程中揭開蓋子補充,又會影響展開缸中展開劑的飽和蒸氣壓問題, 使展開效果不佳,而且揭開蓋子后展開劑會揮散一些到空氣中,就會影響環境,也會危害實驗人員的身體健康。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易于控制、節約展開劑且展開效果好的新型薄層色譜展開缸。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薄層色譜展開缸,包括長方體狀的敞口缸體和蓋在缸體上的蓋板,所述缸體的底部平行設置有三根凸棱,所述三根凸棱將缸體底部分隔出溝槽一、溝槽二、溝槽三和溝槽四。作為優選,所述凸棱的高度為8至12毫米。作為優選,所述蓋板中部開設有圓孔,所述圓孔上設置有孔蓋板。作為優選,所述圓孔直徑為15至25毫米。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薄層色譜展開缸,通過在缸體底部設置三根凸棱以形成溝槽一、溝槽二、溝槽三和溝槽四后,便可將展開劑加在溝槽二和溝槽三內,加滿后略多一些的展開劑就會流入缸體底部兩邊的溝槽一和溝槽四內,展開時薄層板的一端放在溝槽二或溝槽三內,另一端靠在缸體壁上,這樣放在溝槽二或溝槽三內的薄層板浸入展開劑中的深度就能很好地控制,同時略多一些的展開劑流入缸兩邊的缸體底部兩邊的溝槽一和溝槽四內后,可使缸體內很快達到展開劑的飽和蒸氣壓。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薄層色譜展開缸,有效地解決了薄層板浸入展開劑中的深度控制問題,避免了展開過程中的邊緣效應,節約了展開劑。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薄層色譜展開缸簡單易制,成本低廉,可以批量生產,能滿足人們用薄層色譜法分析鑒別成份復雜的多組份物質的需要。
以下結合附圖
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薄層色譜展開缸的結構示意圖。其中,附圖標記1為缸體,2為蓋板,3為凸棱,4為溝槽一,5為溝槽二,6為溝槽三,7為溝槽四,8為圓孔,9為孔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本說明書中公開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別敘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類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換。即,除非特別敘述,每個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類似特征中的一個例子而已。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薄層色譜展開缸,包括長方體狀的敞口缸體I和蓋在缸體上的蓋板2,其缸體I的底部平行設置有三根凸棱3,三根凸棱3將缸體底部分隔出溝槽一 4、溝槽二 5、溝槽三6和溝槽四7。凸棱(3)的高度可為8至12毫米,這里設計為10毫米。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薄層色譜展開缸中,蓋板2中部開設有圓孔8,圓孔8上設置有孔蓋板9。圓孔8直徑可為15至25毫米,這里設計為20毫米。這樣當溝槽二 5和溝槽三6內的展開劑因消耗而不夠時,可以揭開孔蓋板9通過圓孔8向溝槽二 5和溝槽三6內補充展開劑,而不會影響展開缸中展開劑的飽和蒸氣壓,使展開效果更好,同時防止了經常揭開蓋板2使展開劑揮發于空氣中影響人體健康的問題,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對環境的污染。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薄層色譜展開缸,包括長方體狀的敞口缸體(I)和蓋在缸體上的蓋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缸體(I)的底部平行設置有三根凸棱(3),所述三根凸棱(3)將缸體底部分隔出溝槽一(4)、溝槽二(5)、溝槽三(6)和溝槽四(7)。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薄層色譜展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3)的高度為8至12毫米。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薄層色譜展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板(2)中部開設有圓孔(8),所述圓孔(8)上設置有孔蓋板(9)。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薄層色譜展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孔(8)直徑為15至25毫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薄層色譜展開缸,該展開缸包括長方體狀的敞口缸體和蓋在缸體上的蓋板,缸體的底部平行設置有三根凸棱,三根凸棱將缸體底部分隔出溝槽一、溝槽二、溝槽三和溝槽四。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薄層色譜展開缸,通過在缸體底部設置三根凸棱以形成溝槽一、溝槽二、溝槽三和溝槽四后,便可將展開劑加在溝槽二和溝槽三內,加滿后略多一些的展開劑就會流入缸體底部兩邊的溝槽一和溝槽四內,有效地解決了薄層板浸入展開劑中的深度控制問題,避免了展開過程中的邊緣效應,節約了展開劑。
文檔編號G01N30/94GK202562899SQ20122022242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7日
發明者鐘茂團, 吳詩慧, 溫國梁 申請人:四川逢春制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