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玉米品種耐澇性評價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玉米品種耐澇性評價方法,包括步驟一、盆栽淹水后,選擇葉色、葉形態、莖色和根形態4個指標進行評價,初步確定耐澇等級;步驟二、對步驟一初篩后的15個形狀進行二樣本成對統計分析法,依據受漬澇影響程度將:株高、凈光合速率、綠葉面積、根系生物量、根系生長速率、葉綠素a含量、葉綠素總量和SPAD值作為耐澇程度評價指標;步驟三、將步驟二所得鑒定指標,進行聚類分析,根據各性狀聚類的遺傳距離在27附近,將耐漬澇性不同的品種分為:耐漬澇型雜交種和不耐漬澇型雜交種。本發明基于地上部葉和莖的形態變化以及植株的生理和形態表現,建立了玉米苗期快速、簡便的耐澇性評價指標和方法,為以后易澇區的玉米品種的正確篩選提供依據。
【專利說明】一種玉米品種耐澇性評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植物培育與育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玉米品種耐澇性評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土壤潰澇危害造成農作物產量損失已是全球性的問題。據統計,全球水分過多的土壤約占12%,約10%的耕地遭受濕澇災害,導致作物減產20%,約50%的水澆地受到排水不良的影響。潰澇在我國農業自然災害中已成為第二大災害,占24.2%左右,且有增長的趨勢(劉玲,2003 ;王春乙,2007),在某些地區或某個時期,潰澇的危害比干旱對農業生產的威脅更大。據統計,1949-1991年,我國洪澇災害平均每年受災面積73父106111112,成災面積43\106111112。20世紀90年代以來,洪澇災害范圍有逐年擴大、發生頻率不斷提高的趨勢,1998年我國共有28個省級區遭受洪澇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達2544萬hm2,成災面積達1599萬hm2,受災人口 2.4億人,直接經濟損失2642億元。2003年淮河流域又出現了大洪水,據江蘇、安徽、河南三省不完全統計,受災農作物520多萬hm2,絕收120萬hm2。而玉米是中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其生產與我國糧食安全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有著密切關系。但近些年來在我國玉米主產區由于降雨的分配不均給農作物生產和產量造成了嚴重影響,尤其是在我國的黃淮海南部和東北局部區域,7-9月份的集中降雨給玉米的生長和產量形成造成了嚴重影響,輕則造成玉米減產幅度15-30%,嚴重年份可高達40%以上,甚至部分區域絕收,潰澇害已經成為嚴重影響玉米穩產和豐產性重要因素之一。
[0003]玉米雖然需水較多,但不耐澇,水分過多容易導致玉米澇害。降雨過多,土壤固、液、氣三相失調,形成缺氧環境,導致玉米根系呼吸困難,水分和營養物質吸收受阻(王琦,2010),因此選育和推廣耐澇的品種是目前減輕潰澇災害重要的措施之一,但因不同作物品種、生育時期、土壤類型和年份而異,如玉米4葉期是潰澇的敏感期(楊京平,1998),并可以用受潰天數因子(SEW)或受潰抑制天數指數(SDI)作為潰害大小的指標,來判斷潰水狀況對產量減產幅度的影響(楊京平,2001);玉米7葉以前土壤濕度超過90%以上時,玉米就發育不良(李少昆等,2010),尤其是在玉米幼苗期間,持續3天以上就會出現澇害癥狀,在黃淮海玉米產區,夏播玉米在雨季早的年份極易出現芽澇現象。淹水Id對玉米產量影響甚微,淹水3d以上減產率40%以上,拔節期淹水5-7d,抽雄期淹水7d夏玉米基本絕收(李香顏,2011)。玉米淹水15d后,增生大量不定根,根區細胞解體成通氣組織,嚴重影響根的生長,葉片中的細胞器一液泡和葉綠體膜結構破壞,最終導致葉片細胞死亡和影響干物質積累(魏和平等,2000)。且玉米在苗期、穗期和花粒期對淹水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苗期最為敏感,產量降幅可到19-27%,其次是穗期,降幅為14.1-19.1%,花粒期最小,降幅為
9.5-11.6% (僧珊珊,2012)。且不同品種對淹水的響應亦不盡相同,但目前對玉米品種抗潰澇性的評價指標和方法體系尚未建立。
【發明內容】
[0004]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玉米品種耐澇性評價方法,針對易澇區玉米品種的科學正確選擇問題,以實現易澇區玉米的高產穩產和降低病蟲害發生及產量損失為目標,為我國易澇區域實現玉米大面積豐產穩產提供有效途徑。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0006]一種玉米品種耐澇性評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07]步驟一、采用盆栽淹水鑒定,在玉米3葉期,淹水處理6天,保持水面過土不小于5cm,選擇葉色、葉形態、莖色和根形態4個指標進行評價:
[0008]各指標的具體標準為:
[0009]玉米耐澇性的評價指標及得分標準:
[0010]選擇葉色、葉形態、莖色和根形態4個指標進行評價:
[0011](a)、葉片形態:
[0012]
【權利要求】
1.一種玉米品種耐澇性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采用盆栽淹水鑒定,在玉米3葉期,淹水處理6天,保持水面過土不小于5cm,選擇葉色、葉形態、莖色和根形態4個指標進行評價: 各指標的具體標準為: (I)、玉米耐澇性的評價指標及得分標準: 選擇葉色、葉形態、莖色和根形態4個指標進行評價: (a)、葉片形態:
【文檔編號】G01N33/00GK103901171SQ201410147019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1日
【發明者】王群, 李潮海, 張學林, 趙亞麗, 僧珊珊 申請人:河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