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故障智能電能表判定系統及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132202閱讀:1000來源:國知局
一種故障智能電能表判定系統及方法與制造工藝

本發(fā)明屬于電能計量領域領域,尤其是一種故障智能電能表判定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在電能表檢定中,很多電能表檢定系統都是分開的,單相智能電能表和三相智能電分開檢測,占用場地面積大,而且檢測之前需要先將不同規(guī)格的電能變進行分別存放,需要有一種能夠同時檢測單相智能電能表和三相智能電能表的系統。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合理、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提高效率的故障智能電能表判定方法。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取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故障智能電能表判定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立庫管理平臺、智能表自動分揀系統管理平臺、輸送單元、倉儲系統接口、分選系統、自動上下表單元、綁定單元、液晶顯示檢測單元、編程開關開啟與載波測試單元、插卡與費控測試單元、計量性能測試單元、人工處理單元、分揀以及下料單元,所述倉儲系統接口、分選系統、自動上下表單元、綁定單元、液晶顯示檢測單元、編程開關開啟與載波測試單元、插卡與費控測試單元、計量性能測試單元、人工處理單元、分揀以及下料單元依次順序連接在輸送單元上,且倉儲系統接口、分選系統、自動上下表單元、綁定單元、液晶顯示檢測單元、編程開關開啟與載波測試單元、插卡與費控測試單元、計量性能測試單元、人工處理單元、分揀單元、下料單元以及輸送單元分別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通信連接智能表自動分揀系統管理平臺,該智能表自動分揀系統管理平臺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通信連接立庫管理平臺;

智能表自動分揀系統管理平臺向立庫管理平臺存儲或提取檢測的智能表信息數據,同時,智能表自動分揀系統管理平臺發(fā)出指令,控制倉儲系統接口、分選系統、自動上下表單元、綁定單元、液晶顯示檢測單元、編程開關開啟與載波測試單元、插卡與費控測試單元、計量性能測試單元、人工處理單元、分揀單元、下料單元以及輸送單元進行工作。

而且,⑴管理系統給倉儲系統發(fā)上表命令;⑵拆垛;⑶自動上表;⑷身份信息綁定;⑸液晶顯示檢測;⑹編程開關開啟,載波檢測;⑺插卡與費控試驗檢測;⑻紅外通訊、載波通訊與脈沖試驗;⑼質量及計量性能測試;⑽人工確認;⑾分揀;⑿下料;⒀箱表信息綁定;⒁碼垛;⒂輸送線將表垛輸送至倉儲系統。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

本處理系統能夠同時兼容單相電能表、三相電能表檢測,全程自動化、智能化,大大節(jié)省了作業(yè)空間,并且提升檢測準確性、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系統組成圖;

圖2為分選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3為檢測流水線布局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述,以下實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一種故障智能電能表判定方法,分為分選系統和分揀檢測系統兩部分,分選系統完成混裝在周轉箱中的拆回電能表的分選,按照廠家及表型分選裝箱;分揀檢測系統則實現電能表的具體分揀以及在線全面檢測作業(yè),全過程自動化、智能化。

分揀檢測系統包括身份識別(同時具備射頻識別、條形碼識別)、拆/碼垛、上下料緩沖、上料、輸送、液晶顯示檢測、編程開關開啟與載波測試、插卡費控測試、紅外通訊與脈沖試驗、準確度及計量性能測試試驗、分揀、下料等單元。

具體工作流程為:

㈠人工初步分選流程

⑴供電局退回混裝箱表;⑵制定分選任務;⑶清潔;⑷人工檢查是否有不符合上線表;⑸不符合表取出;⑹作相應處理后判斷是否符合上線標準;⑺不符合表集中;⑻不合格表底度等信息錄入;⑼將符合人工初選標準的表整合成整箱;

㈡自動分選流程

⑴管理系統發(fā)上表命令;⑵人工上空表箱;⑶人工上待分選表箱;⑷分選機械手RGV接收表箱;⑸機械手識別表信息;⑹機械手將不同廠牌、不同規(guī)格的表分選到對應表箱內;⑺產生的空箱送到空箱緩存通道;⑻分選滿箱后輸送到對應緩沖通道;⑼RGV補充空箱;⑽再次人工上待分選表箱;⑾緩沖滿后打印信息;⑿下料;⒀完成分選,等待進入分揀系統;

分選系統劃分為電能表未處理區(qū)1、人工初選區(qū)2、自動分選區(qū)3,供電局退回混裝箱表即是未處理的電能表統一放置在電能表未處理區(qū);然后,將待處理的電表混裝箱表送入人工初選區(qū),通過人工初步分選,將外觀不合格、有多余線頭等各種不合格的表分選出來;將人工初步分選之后,得到的智能電能表進入自動分揀區(qū),進行自動分選;

自動分選區(qū)包括有檢定線體5、緩存小車7、空箱拆碼垛機6、AGV小車4、空箱11、AGV小車軌道10、機器人下上料系統9以及打印工作臺8,

為了便于描述以附圖所示方向進行說明,在自動分選區(qū)內縱向設置有一AGV小車軌道, 蓋AGV小車軌道上滑動往復運動有AGV小車,在接近人工初選區(qū)的AGV小車軌道端部安裝有機器人下上料系統;

在AGV小車軌道的一側縱向間隔設置有多條橫向的檢定線體,檢定線體上均傳送空箱,在多條橫向的檢定線體的橫向另一端間隔設置有緩存小車,用于緩存智能表;

在AGV小車軌道一側中部的檢定線體之間設置有一個空箱拆碼垛機;

在自動分選取還設置有一打印工作臺,用于打印分選信息。

機器人下上料系統設置有機械人抓手,在機器人抓手上安裝有條碼掃描裝置。

機械人抓手能夠兼容單相智能電能表和三相智能電能表,能夠完成兩種單相電能表和三相電能表的抓表以及送表動作;機器人抓手上安裝的條碼掃描裝置為RFID識別裝置,用于識別來料的名牌標識、不同的廠家規(guī)格等各種信息,檢測完畢后,裝箱放置到緩存小車上。通過計算機打印緩存小車上的信息,是合格表或不合格表等,其檢測信息通過信息管理系統上傳到計算機進行處理,計算機與打印機連接,可進行打印識別后的信息,比如哪個廠家的,哪個品牌的等各種信息可通過計算機直接打印。

AGV小車沿著AGV小車軌道進行移動,在每條檢定線體開始端部均放置有一個空箱,通過上下料機械人將檢測合格的表放置到空箱中,空箱裝滿后,即通過人工將裝滿后的表箱放置到緩存小車。

㈢分揀檢測流程

⑴管理系統給倉儲系統發(fā)上表命令;⑵拆垛;⑶自動上表;⑷身份信息綁定;⑸液晶顯示檢測;⑹編程開關開啟,載波檢測;⑺插卡與費控試驗檢測;⑻紅外通訊、載波通訊與脈沖試驗;⑼質量及計量性能測試;⑽人工確認;⑾分揀;⑿下料;⒀箱表信息綁定;⒁碼垛;⒂輸送線將表垛輸送至倉儲系統。

分揀檢測系統包括:自動上下表單元21、綁定單元20、液晶顯示檢測、編程開關開啟與載波測試、插卡與費控測試、計量性能測試單元、人工處理工作臺13、分揀以及下料單元,

計量性能測試單元包括三相誤差及性能測試單元14、單相誤差及性能測試單元15、三相插卡單元16、三相載波通訊及脈沖紅外測試單元17、三相編程開啟單元18、三相外觀檢測單元19、單相插卡單元27、單相載波通訊及脈沖紅外測試單元26、單相編程開啟載波模塊25、單向外觀檢測24。

一種故障智能電能表判定系統,參見附圖1所示,包括立庫管理平臺、智能表自動分揀系統管理平臺、輸送單元12、倉儲系統接口23、分選系統、自動上下表單元21、綁定單元20、液晶顯示檢測單元、編程開關開啟與載波測試單元、插卡與費控測試單元、計量性能測 試單元、人工處理單元、分揀單元以及下料單元,

所述倉儲系統接口、分選系統、自動上下表單元、綁定單元、液晶顯示檢測單元、編程開關開啟與載波測試單元、插卡與費控測試單元、計量性能測試單元、人工處理單元、分揀以及下料單元依次順序連接在輸送單元上,且倉儲系統接口、分選系統、自動上下表單元、綁定單元、液晶顯示檢測單元、編程開關開啟與載波測試單元、插卡與費控測試單元、計量性能測試單元、人工處理單元、分揀單元、下料單元以及輸送單元分別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通信連接智能表自動分揀系統管理平臺,該智能表自動分揀系統管理平臺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通信連接立庫管理平臺;

智能表自動分揀系統管理平臺向立庫管理平臺存儲或提取檢測的智能表信息數據,同時,智能表自動分揀系統管理平臺發(fā)出指令,控制倉儲系統接口、分選系統、自動上下表單元、綁定單元、液晶顯示檢測單元、編程開關開啟與載波測試單元、插卡與費控測試單元、計量性能測試單元、人工處理單元、分揀單元、下料單元以及輸送單元進行工作。

各單元的具體說明如下:

輸送單元

輸送單元包括周轉箱輸送和電能表輸送。設置有必要的硬件設備接口與數據接口,能夠實現與自動化立體表庫自動對接,完成周轉箱的自動輸送。按周轉箱輸送和各類電能表輸送途徑和數量,配置足夠的輸入、輸出設備與載荷。

1)輸送單元至少滿足以下要求:

a.電能表輸送效率滿足自動化檢定的節(jié)拍需求,合理設置緩沖、工作、傳輸等區(qū)段;

b.能夠確保電能表輸送到各項目檢定、檢測單元內相應表位時,能準確定位。線體本身具備擋停功能和可靠的制動、限位功能;

c.結構簡單,外形美觀,組裝方便,便于維護;

d.周轉箱輸送系統和電能表輸送采用先進的傳輸方式,輸送設備選用國際領先同等級別同等品質產品,保證視覺效果和產品質量的一致性;

e.模塊化安裝,方便擴展;

f.有效利用空間,輸送效率高;

g.自身應具備防塵、防潮、防火、防靜電等安全技術措施;

h.具有分揀輸送功能,進行電能表身份識別,并按品規(guī)自動分配到不同的項目檢定、檢測單元。檢定、檢測后按品規(guī)將合格品與不合格品進行分流至不同區(qū)域。

i.各封閉環(huán)有翻轉式維修通道,便于安裝、維修。

j.具有條碼掃描功能,負責電能表條碼編號掃描,條碼掃描器能適用各種不同規(guī)格條碼(UPC碼、EAN碼、ISBN碼、ISSN碼、39碼、128碼等),同時將掃描的電能表條碼編號與相應的檢定裝置及其表位綁定。

k.根據節(jié)拍需要設置拆/堆碼設備及緩存線。

l.輸送線體傳輸穩(wěn)定、流暢,具備轉彎、換向無節(jié)點,無需或盡量減少中轉換向設備就可平滑過渡;

m.采取相應的保護設施防止輸送過程中的物品跌落。

2)自動化分揀系統依據檢定需求設計上料和下料緩沖區(qū),按節(jié)拍接收周轉箱單元,檢定完畢的有質量問題、無質量問題的電能表分類整箱存放,以周轉箱組垛回送至與倉儲系統接口處。

3)采集終端分揀從本系統立庫口申請上料,但不上線,從方便人操作的工位將箱取下,經人工檢定分選后,從一個方便的工位人工上線組垛入立庫。

倉儲系統接口,即倉儲接駁單元

1)運行方式

分揀系統與智能倉儲系統以主輸送線出入口為接駁,已設置一進、一出兩相接駁口。

2)周轉箱參數

周轉箱為自動化分揀系統與智能倉儲系統周轉電能表的基本存儲單位。每個周轉箱可存儲單相表12只,三相表4只。

3)功能

倉儲接駁單元即為一套周轉箱處理系統,主要功能是自動實現周轉箱整垛的接收、輸送及緩存、周轉箱拆垛、周轉箱及電能表識別及判定、單個滿箱移至上料位(各上料位應設置相應的緩存位置)、空箱轉移、空箱碼垛、整垛空箱輸送及存儲、空箱拆垛、單個空箱移至下料位、周轉箱(電能表)識別及綁定、滿箱碼垛,滿垛輸送、滿垛回庫、特殊情況下的空箱出入庫等處理,相關信息應及時上傳。空箱存儲空間容量滿足分揀系統所有在線電能表裝箱回庫的需要。

任何情況下倉儲接駁單元的運行速度不得影響分揀系統的運行效率。同一分揀任務的電能表在同一下料單元當天只允許一個無質量問題不滿箱和一個有質量問題不滿箱。

分選系統

1)待檢箱表通過周轉箱輸送單元輸送至上料單元,上料單元應采用機器人完成,自動把待檢電能表從周轉箱中取出,放入電能表輸送線。必要時,空周轉箱可自動暫存,用于下料 裝箱。

2)機器人工作節(jié)拍需滿足檢定自動化分揀系統要求,電能表取放的速度可設。機器人的重復定位誤差≤0.2毫米,還應具備一定的應急保護措施,停電、停氣不能出現掉表、定位失效等情況。

自動上下標單元,滿足以下要求:

a.自動完成待分選表的拆箱處理。

b.自動識別表箱中的不同規(guī)格、型號、廠家的表,并按分選規(guī)則進行分選裝箱。

c.分選可支持同時分選不低于8種規(guī)格的表。

d.分選機構能夠自動調入空箱以補充裝箱位。

e.超出分選的表,能夠實現重組后回庫,進行二次分選。

f.分選的表能夠按規(guī)格進行分別組垛,并將裝箱、組垛信息一并上報管理平臺與立庫。

g.分選處理速度要求不低于325表/小時(按單相表計)。

分選要求能夠兼容單相表、三相表。

綁定單元,自動識別智能表信息并進行綁定

A.通過自動識別單元讀取RFID射頻標簽和不同規(guī)格條碼標簽(UPC碼、EAN碼、ISBN碼、ISSN碼、39碼、128碼等)來識別被檢電能表、周轉箱或電能表工裝板。

b.為了實現信息核對、信息綁定、定位、分揀、追蹤等功能,自動化分揀系統在系統入口處、表計入工裝板、下料裝箱等處多點設置自動識別單元。

c.電能表的身份識別準確率不低于99.9%。

液晶顯示檢測單元

本系統的電能表外觀檢查單元配備CCD工業(yè)相機、專業(yè)光源及專業(yè)圖像處理軟件;自動完成電能表的外觀、銘牌標志、接線端子等的拍攝;根據被檢電能表的品規(guī),調用預先設置的標準方案進行比對,判別,將判別結果和不合格圖片上傳至MDS數據庫。識別失敗時,應設置旁路緩存區(qū)及相應處理方案,不應影響自動化分揀系統連續(xù)運轉,同時上傳生產調度系統提醒人工干預。

外觀檢查單元主要功能如下:

能夠對電能表的正面完好程度進行檢測;

進行外觀、銘牌等內容的檢查;

能夠自動完成電能表LCD液晶顯的破損、漏液進行檢測。

不上電狀態(tài)下,按輪顯鍵,檢測是否能夠喚醒電表顯示。

上電后相機檢測全屏顯示,檢測有無顯示缺陷,包括不顯、缺字等。

上電自檢后,液晶檢測默認工作狀態(tài)是否正常,并拍下底度電量并誤讀出電量值。

編程開關開啟與載波模塊測試單元

該單元配置自動接線加電裝置、自動開蓋按編程開關裝置、載波模塊安裝與否測試探頭等組成,主要完成以下測試與試驗項目:

自動接線加電

自動掀開編程開關蓋,按編程開關

并通過RS485通訊讀取編程開關狀態(tài)。

通過載波模塊探測開關,在掀開蓋后,自動探測是否有載波模塊。

編程模塊組成

編程模塊主要組成單元有自動接線組件、按鍵組件等部件組成。結構示意如說明書附圖所示,該單元采用模塊化設計,每一個模塊為12表位,一個單元由1個模塊組成。

插卡與費控測試單元

主要由自動接線加電裝置、自動插卡裝置、費控功能測試組件組成,能夠完成以下試驗檢測項目:主要完成電能表上電后的工作狀態(tài)檢測,主要有以下測試內容:

自動接線加電

插卡進行費控功能試驗

至少能夠切換3種以上的卡,如密鑰恢復卡、繼電器卡等

配置費控信號測試裝置,能夠檢測外置繼電器的費控信號輸出狀態(tài)及電流回路開路狀態(tài)。

表 插卡模塊技術參數

紅外通訊與脈沖測試單元

主要由自動接線加電裝置、紅外通訊組件、脈沖測試組件等組件組成,主要完成電能表的紅外通訊性能測試。測試要求如下:

接線加工作電壓、電流。

自動檢測紅外通訊功能。

自動檢測脈沖燈、費控燈的工作狀態(tài)。

計量性能測試,質量分析和計量性能試驗單元

主要由單相電能表檢定裝置及相關配套設備組成,并完成電能表故障判別質量分析和計量性試驗,主要功能如下:

1)裝置采用程控式設計,利用計算機控制,自動完成電壓、電流、相位的升降、調節(jié)和各個檢定、檢測項目,并具備輸出電壓、電流軟啟停功能。

2)裝置具有自檢功能,并能將自檢結果反饋給計算機軟件。

3)在檢定過程中如出現某表位電壓短路、誤差超差或某項檢定項目不合格時,檢定裝置能根據實際情況對工況進行智能化處理。裝置每個表位(相)具有電流回路開路檢測功能,當檢測到某個表位(相)電流回路開路時,自動短接該表位。開路檢測響應速度優(yōu)于裝置的電流開路保護,有短接繼電器的狀態(tài)輸出,能被檢定軟件即時讀取。

4)裝置具有通過RS485與電能表通訊的功能,每一個RS485接口對應一只電能表,各表位能獨立、同時進行并行通訊。

5)裝置具有電壓、電流、相位輸出功能,能用于控制室集中顯示、監(jiān)控,監(jiān)視輸出的精度不低于JJG597《交流電能表檢定裝置檢定規(guī)程》的要求,響應時間不大于1秒,并可與電能表的測試數據進行比對。

6)裝置誤差處理器帶有校驗脈沖、多功能脈沖輸入功能,能根據檢定項目自動進行切換;具有上述二路脈沖同時輸入的功能,能在潛動試驗的同時,完成日計時誤差、時段投切誤差、等不需要加載電流的檢定項目。

7)所有裝置的檢定過程,可由控制室全程監(jiān)控,出現問題可以在控制室完成相應操作。

8)每臺檢定裝置配置嵌入式工控機1臺,本地放置,可以進行集中調度和遠程控制,并可方便地實現本地控制。

9)每個檢定裝置獨立配置用于時鐘檢測的標準時鐘基準源,便于設備送檢與維護。標準 時鐘基準源產生高穩(wěn)定性的時頻信號,能夠同步接收被校表的秒脈沖信號,測試各表的日計時誤差。在各檢定裝置設置接收器,能夠接收到分揀系統、MDS、GPS和標準時間服務器下發(fā)的標準時間,實現校時功能。

10)裝置預留接入電能表檢定裝置測試儀的電壓、電流、脈沖端子以及標準電能表的標準脈沖輸出端子,方便對電能表檢定裝置進行測試。

11)裝置能從MDS下載檢定方案,自動完成4.2.6.2條款規(guī)定的檢定、檢測項目以及預置參數檢查、預置參數設置、密鑰更新、恢復等項目的試驗。

12)裝置實現檢定數據上傳至MDS數據庫功能,并同時具備檢定數據本地保存及打印功能。

人工處理單元

系統配置全功能判定人工檢定臺,能夠在所有測試工作完成后,對于無法判定狀態(tài)、需要人工復檢的電表,自動分流進入人工復檢線進行緩存。

在人工復檢表位設置操作終端及指示燈,終端能夠顯示需要人工判定的表位。

人工操作工位包含單相、三相直接接入、三相經互感器接入、采集終端的全功能檢定臺,能夠自動接線后通過開關加工作電壓,以便人工判定表計狀態(tài)。

在人工判定完成后,在操作終端上可以人工輸入該表的判定結論,包括可選擇的故障項目等。

人工處理工位要配置圖像采集設備,對于電能表的共性故障,需要相機拍照留檔。

分揀單元

系統包含分揀單元,能夠將檢測結束的表,以有質量問題和無質量問題兩類分類裝箱,分別組垛回庫。

下料單元

1)根據獲取的周轉箱箱號,對已檢測完成的表,進行裝箱。同時對無質量問題表輸送至無質量表緩存區(qū),緩存至少一箱后,進行裝箱。

2)裝箱完畢,將表計條碼編號與箱號綁定,并將信息上傳至MDS數據庫。同時將完成裝箱的周轉箱輸送至周轉箱輸送線。

智能表自動分揀系統管理平臺

系統功能異常處理

1)分揀系統內各機械裝置,均具有異常檢測功能。運行過程中機械裝置動作異常或表計定位不準,及時聲、光報警并停止動作,并將異常信息匯總到相應的分控室,待異常排除后繼續(xù)工作。

2)當系統突然停電時,分揀系統具有記憶關鍵設備狀態(tài)的功能,待來電后可以通過簡單操作即可繼續(xù)作業(yè)。

3)分揀系統在脫離倉儲系統的情況下,能獨立完成電能表自動化檢定。

4)分揀系統部分設備發(fā)生故障且短時無法恢復正常的,能實現故障隔離,不影響分揀系統其它部分的運行。

5)關鍵單元(環(huán)節(jié))故障時有應急處置方案。并提供檢定自動化分揀系統系統異常情況處理說明書。

初步分揀信息錄入接口

管理系統設置初步分揀信息錄入接口及操作終端,在拆回表初步分揀裝箱時,無法上線的拆回表要有手持設備進行底度和故障現象的錄入,并有相機進行圖片記錄,系統能夠支持以上信息的導入。

分選任務接收:生產管理信息系統下傳待分選表數據,包括設備類別、設備型號、制造單位、數量、對應的電流檔位、表結論等信息,分選系統根據此信息生成分揀任務。若多批次表數據分時段下傳分選系統,分選系統生成的多任務執(zhí)行之間的間隔應該明確,具體執(zhí)行通過將前任務清線后再將第二任務的表上線。

分選結果上傳:檢定完成后,分選系統主動保存分選結果信息到本地數據庫。若表計進行入庫管理,在生產管理信息平臺生成入庫任務后,立庫入口進行單箱信息身份認證,識別到的箱表關系需要通過生產管理信息平臺向三暉分選本地數據庫查詢相關信息,若匹配則放行組垛,若不匹配或無法識別則報警退出。

技術指標

(1)機器人

1)軸數:6軸

2)手腕持重:6kG及以上

3)作業(yè)半徑:1.45m及以上

4)位置重復精度:優(yōu)于(或等于)±0.05mm

5)運行的環(huán)境溫度:5℃-45℃

6)運行的最大濕度:95%RH

7)振動值:0.5G及以下

8)安裝方式:地裝

9)防護等級:優(yōu)于(或等于)IP54

(2)機械手

機械手與所選用的機器人配套,且可實現電動抓手模式,其夾持力為工件的重量的10倍以上。主要技術參數如下:

(3)輸送單元

1)合理設計輸送緩存,滿足整體檢定節(jié)拍要求。

2)輸送線運行速度12m/min。

3)額定負載:60kG及以上。

4)輸送方向變換:不大于4s、優(yōu)先選擇連續(xù)變換方向方式。

5)擋停定位精度:優(yōu)于(或等于)±0.05。

6)轉彎半徑:不大于90°,優(yōu)先選擇小于90°轉彎半徑。

7)輸送線滿足平穩(wěn)運行的要求,不得在運行中出現晃動或發(fā)出機械噪聲。

8)提升裝置正常工作的負荷范圍為負載重量的0.2倍至負載重量的1.5倍,且裝置動作時無可察覺的變化。

9)電能表的身份識別準確率不低于99.9%。

(4)上下料單元

1)上、下料單元機械移載部分移載能力大于負載重量的1.5倍。

2)上、下料單元機械移載速度符合系統產能節(jié)拍要求,運行速度在(0~120)%節(jié)拍要求范圍內可設。

3)上、下料單元定位準確度優(yōu)于±0.2mm。

4)上、下料單元與安裝地面的承載能力匹配。

5)上、下料成功率≥99.9%。

(5)接拆線單元

1)每個表位電能表接線成功率≥99%。

2)電流接線柱施加電能表檢定裝置測量范圍最大電流10min,溫升≤35℃。

3)每只電能表的電流、電壓端子動作壓力:≤60N。

4)每只電能表的輔助端子動作壓力:≤10N。

5)能正常接駁外形尺寸偏差±0.5mm的電能表。

(6)工業(yè)相機

1)分辨率不低于200萬像素。

2)每幅照片的采集處理時間不大于3s。

3)誤檢率小于0.5%。

4)錯檢率為0%。

用于圖像識別的工業(yè)相機,滿足如下要求:

(a)焦距:8~20mm。

(b)光圈范圍:F1.4~F16。

(c)像素:200萬以上。

(d)采集幀率:12fps以上。

(e)Ip等級:Ip51以上。

(7)電能表檢定裝置

1)裝置準確度等級:0.1級。

2)裝置測量范圍:(0~250)V,(0~120)A。

3)標準電能表:準確度等級為0.05級,年變差≤300ppm。出廠時指標控制在JJG 597-2005《交流電能表檢定裝置檢定規(guī)程》要求的60%以內,標準表應方便拆裝送檢。

4)隔離TV/CT等級:0.01級。

5)標準時鐘測試儀最大允許誤差:±0.05s/d。

6)最小輸出電流:≤5mA,對電流、功率測量準確度不大于5%。

7)裝置表位數和總體表位:見附表。

8)檢定裝置上配置電流試驗端子及裝置內標準電能表的高低頻脈沖輸出端口,方便對檢定裝置進行校驗。

9)其它指標符合JJG597及國家相關標準要求。

(8)可編程控制器(PLC)

1)單元化設計,可按需要增加I/O單元。

2)通訊單元最少能擴展4個通訊口。

3)程序容量至少能有4M。

4)程序的單步運行時間最大為0.3μs。

5)I/O輸入必須為DC(0~24)V。

6)PLC運行出錯時,必須有指示燈提示并有相關的I/O輸出。

7)程序的編寫采用單元化編制,每個I/O都要有相應的注解。

8)程序由每個功能段落組成,結構清晰,易于維護及擴展。

9)CPU的負載能力預留50%以上,現場I/O預留30%以上。

盡管為說明目的公開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和附圖,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不 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各種替換、變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發(fā)明的范圍不局限于實施例和附圖所公開的內容。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远市| 花垣县| 大同市| 德江县| 德钦县| 双辽市| 涡阳县| 凉城县| 奇台县| 游戏| 个旧市| 衡阳市| 博客| 锡林浩特市| 眉山市| 晋江市| 白水县| 沈阳市| 桃源县| 哈巴河县| 额尔古纳市| 普兰县| 根河市| 吉安县| 博白县| 治多县| 土默特右旗| 雷山县| 酉阳| 新沂市| 成都市| 子洲县| 应用必备| 建瓯市| 蓬莱市| 海口市| 马尔康县| 阿瓦提县| 南部县| 芦溪县| 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