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USB接口的檢測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USB接口全自動化檢測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人工成本日益增高,產能的需求也日益提升,反而產品的單價需要在逐漸的下降,對于組裝工廠的成本來講,生產成本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工廠導入自動化的設備,自動化的好處在于產能高,人員少,成本低。生產USB接口的工廠目前也面臨相同問題,USB接口的已實現自動化生產,但是,USB接口需要經過多道檢測程序,分別檢測USB接口的不同性能,然而,這些檢測作業都需要檢測工人進行,因此,有必要開發一種全自動檢測設備,實現全自動化檢測,因此有必要予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USB接口全自動化檢測設備,它體積小,結構簡單,全自動化檢測USB接口。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USB接口全自動化檢測設備,包括機架,機架橫向順序排列有自動輸送機構、自動導通檢測機構、自動導板檢測機構和CCD視覺自動檢測機構和成品收集機構,機架上方安裝有自動移轉機構,自動移轉機構滑動安裝有一橫向來回移動的橫移板,橫移板安裝有至少三組能夠上下移動的自動吸取治具;自動導通檢測機構,包括用于容置并定位由自動吸取治具抓取到該位置的USB接口的第一定位治具和導通檢測電路,第一定位治具的一側安裝有接口導通治具、另一側安裝有針腳導通治具,接口導通治具和針腳導通治具分別電連接導通檢測電路;自動導板檢測機構,包括用于容置并定位由自動吸取治具抓取到該位置的USB接口的第二定位治具,第二定位治具的下方安裝有導板導通治具;CCD視覺自動檢測機構,包括用于容置并定位由自動吸取治具抓取到該位置的USB接口的第三定位治具,第三定位治具的一側設置有CCD視覺檢測裝置。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定位治具、第二定位治具和第三定位治具的結構均相同,具有一底座,底座頂部設置有一橫軌,橫軌上通過螺絲鎖定有兩個定位塊,兩個定位塊之間形成一用于容置USB接口的定位腔,定位腔的頂面鏤空形成一置入口,定位腔的前端面鏤空形成一前開口,定位腔的后部的底面鏤空形成一下開口。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自動移轉機構包括一固定板,所述橫移板滑動安裝于固定板,橫移板具有兩個抓取停止位置,橫移板安裝有至少三個抓取氣缸,抓取氣缸設置有一豎直向下伸出的推桿,各所述自動吸取治具分別固定于抓取氣缸的推桿,自動輸送機構、第一定位治具的定位腔、第二定位治具的定位腔,第三定位治具的定位腔和成品收集機構等間距排列。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自動導通檢測機構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定位治具固定于第一底座的后端部,所述接口導通治具設置于第一底座的中部,第一底座的前端部安裝有第一氣缸,第一氣缸連接接口導通治具;接口導通治具朝向第一定位治具的一側設置有內部設置有導電片的USB插接頭,用于從所述第一定位治具的所述定位腔的所述前開口插入到USB接口中,接口導通治具伸出若干接口檢測電線,各接口檢測電線的第一端分別電連接于USB插接頭中相對應的導電片、第二端分別連接于導通檢測電路;所述針腳導通治具安裝在第一定位治具的下方,針腳導通治具朝向第一定位治具的一側設置有針腳導通檢測塊,針腳導通檢測塊的頂部安裝有若干與定位在所述定位腔中的USB接口的針腳位置相對應的彈性導電柱,針腳導通檢測塊的端部伸出若干針腳檢測電線,各針腳檢測電線的第一端分別電連接相對應的彈性導電柱、第二端分別連接于導通檢測電路,第一定位治具的下方安裝有第二氣缸,第二氣缸連接針腳導通檢測塊。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自動導板檢測機構包括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定位治具固定于第二底座的頂部,所述導板導通治具固定于第二底座的下部,導板導通治具朝向第二定位治具的一側設置有一針腳檢測導板,針腳檢測導板位于第二定位治具的所述定位腔的所述下開口的正下方,針腳檢測導板開設有若干供USB接口的針腳插入的插接檢測孔,第二底座的下部安裝有第三氣缸,第三氣缸連接針腳檢測導板。
本發明和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優點是:本發明體積小,占用空間非常小,結構簡單,成本低,能夠全自動化檢測USB接口,檢測效率高,檢測結果穩定可靠準確,使USB接口的生產企業能夠減少大量檢測工人,同時降低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各定位腔放入有USB接口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自動導通檢測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自動導板檢測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自動導板檢測機構顯露出針腳導通檢測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的CCD視覺自動檢測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橫移板 2、自動吸取治具 3、USB接口 4、第一定位治具 5、第二定位治具 6、第三定位治具 7、CCD視覺檢測裝置 8、定位腔 9、固定板 10、抓取氣缸 11、第一氣缸 12、第二氣缸 13、第三氣缸 14、USB插接頭 15、接口檢測電線 16、針腳導通檢測塊 17、彈性導電柱 18、針腳檢測導板 19、插接檢測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一種USB接口全自動化檢測設備,見圖1至圖6所示,包括機架,機架橫向順序排列有自動輸送機構、自動導通檢測機構、自動導板檢測機構和CCD視覺自動檢測機構和成品收集機構,
機架上方安裝有自動移轉機構,自動移轉機構滑動安裝有一橫向來回移動的橫移板1,橫移板1安裝有四組能夠上下移動的自動吸取治具2;自動移轉機構包括一固定板9,橫移板1滑動安裝于固定板9,橫移板1具有兩個抓取停止位置,橫移板1安裝有四個抓取氣缸10,抓取氣缸10設置有一豎直向下伸出的推桿,各自動吸取治具2分別固定于抓取氣缸10的推桿,自動輸送機構、第一定位治具4的定位腔8、第二定位治具5的定位腔8,第三定位治具6的定位腔8和成品收集機構等間距排列。
自動導通檢測機構,包括用于容置并定位由自動吸取治具2抓取到該位置的USB接口3的第一定位治具4和導通檢測電路,第一定位治具4的一側安裝有接口導通治具、另一側安裝有針腳導通治具,接口導通治具和針腳導通治具分別電連接導通檢測電路;第一定位治具4具有一底座,底座頂部設置有一橫軌,橫軌上通過螺絲鎖定有兩個定位塊,兩個定位塊之間形成一用于容置USB接口3的定位腔8,定位腔8的頂面鏤空形成一置入口,定位腔8的前端面鏤空形成一前開口,定位腔8的后部的底面鏤空形成一下開口。自動導通檢測機構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定位治具4固定于第一底座的后端部,接口導通治具設置于第一底座的中部,第一底座的前端部安裝有第一氣缸11,第一氣缸11連接接口導通治具;接口導通治具朝向第一定位治具4的一側設置有內部設置有導電片的USB插接頭14,用于從第一定位治具4的定位腔8的前開口插入到USB接口3中,接口導通治具伸出若干接口檢測電線15,各接口檢測電線15的第一端分別電連接于USB插接頭14中相對應的導電片、第二端分別連接于導通檢測電路;針腳導通治具安裝在第一定位治具4的下方,針腳導通治具朝向第一定位治具4的一側設置有針腳導通檢測塊16,針腳導通檢測塊16的頂部安裝有若干與定位在定位腔8中的USB接口3的針腳位置相對應的彈性導電柱17,針腳導通檢測塊16的端部伸出若干針腳檢測電線,各針腳檢測電線的第一端分別電連接相對應的彈性導電柱17、第二端分別連接于導通檢測電路,第一定位治具4的下方安裝有第二氣缸12,第二氣缸12連接針腳導通檢測塊16。
通過自動吸取治具2將USB接口3自動放入到第一定位治具4的定位腔8中,然后由第一氣缸11推動接口導通治具,使USB插接頭14定位腔8的前開口插入到USB接口3中,第二氣缸12推動針腳導通治具,使各彈性導電柱17分別接觸USB接口3的條針腳,對USB接口3進行導通測試,確認USB接口3導通信號傳輸OK。導通檢測動作穩定可靠,檢測效率高,排除因人工疲勞或疏忽而漏出的測試,提高產品良率,保證品質。
自動導板檢測機構,包括用于容置并定位由自動吸取治具2抓取到該位置的USB接口3的第二定位治具5,第二定位治具5的下方安裝有導板導通治具;第二定位治具5具有一底座,底座頂部設置有一橫軌,橫軌上通過螺絲鎖定有兩個定位塊,兩個定位塊之間形成一用于容置USB接口3的定位腔8,定位腔8的頂面鏤空形成一置入口,定位腔8的前端面鏤空形成一前開口,定位腔8的后部的底面鏤空形成一下開口。自動導板檢測機構包括第二底座,第二定位治具5固定于第二底座的頂部,導板導通治具固定于第二底座的下部,導板導通治具朝向第二定位治具5的一側設置有一針腳檢測導板18,針腳檢測導板18位于第二定位治具5的定位腔8的下開口的正下方,針腳檢測導板18開設有若干供USB接口3的針腳插入的插接檢測孔19,第二底座的下部安裝有第三氣缸13,第三氣缸13連接針腳檢測導板18。
通過自動吸取治具2將USB接口3自動放入到第二定位治具5的定位腔8中,然后由第三氣缸13推動針腳檢測導板18,使USB接口3的各針腳分別插入相應的插接檢測孔19,對USB接口3進行導通導板檢測,確認產品可以順利下板。檢測動作穩定可靠,檢測效率高,排除因人工疲勞或疏忽而漏出的測試,提高產品良率,保證品質。
CCD視覺自動檢測機構,包括用于容置并定位由自動吸取治具2抓取到該位置的USB接口3的第三定位治具6,第三定位治具6的一側設置有CCD視覺檢測裝置7。第三定位治具6具有一底座,底座頂部設置有一橫軌,橫軌上通過螺絲鎖定有兩個定位塊,兩個定位塊之間形成一用于容置USB接口3的定位腔8,定位腔8的頂面鏤空形成一置入口,定位腔8的前端面鏤空形成一前開口,定位腔8的后部的底面鏤空形成一下開口。
通過自動吸取治具2將USB接口3自動放入到第三定位治具6的定位腔8中,然后CCD視覺檢測裝置7的CCD鏡頭對產品自動檢測,確認USB接口3無外觀性不良。檢測動作穩定可靠,檢索效率高,排除因人工疲勞或疏忽而漏出的測試,提高產品良率,保證品質。
以上內容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發明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