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結構表面裂縫檢測裝置輔助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裂縫檢測探頭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通常采用裂縫寬度測定儀對工程結構如道路、橋梁、隧道結構的表面裂縫寬度進行檢測。檢測裂縫寬度時,工作人員首先目視確定較寬位置,再將裂縫檢測探頭置于該處,打開裂縫寬度檢測儀,在顯示屏上觀察裂縫寬度指示線,旋轉觀測探頭,使寬度指示線與裂縫垂直,最后進行裂縫寬度測量(包括拍照、自動記錄和儲存)。在整個裂縫寬度的檢測過程中,最困難和最費時的工序是仔細調整探頭位置以使裂縫寬度指示線與裂縫垂直,即調整觀測探頭相對于裂縫的方位問題。
在研究工程結構表面裂縫寬度隨時間和荷載的變化規律時,需在較長的時間內定期或不定期地多次檢測裂縫的寬度?,F有的觀測方法中,裂縫探頭通常未加裝固定裝置,觀測過程中探頭一旦離開了裂縫的初始觀測點位和方向,則此后很難再找到裂縫的初始觀測點和觀測方位,也就很難觀測出裂縫該點的寬度隨時間和荷載的變化規律。確定裂縫測定儀探頭位置相對于裂縫的方位和探頭的固定問題更加突出,甚至成為裂縫寬度檢測工作能否繼續進行的關鍵問題。因此,有必要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提高檢測精度的裂縫探頭固定裝置。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裂縫檢測探頭固定裝置,包括卡盒,所述卡盒的外部安設有定位裝置,定位裝置與被測構件的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卡盒的內部安裝有裂縫寬度測定儀的探頭,探頭的下部為觀測鏡頭,觀測鏡頭伸出卡盒的底部,對準被測構件的裂縫寬度測點;所述卡盒上開設有引線槽口,探頭的電纜經引線槽口引出。
按上述方案,所述卡盒為矩形,卡盒內部開設有向下的卡口,卡口與探頭的上部相配置;卡盒的后側面安設有調節螺栓和與調節螺栓配合的調節螺母,調節螺栓的一端穿過卡盒的后側面,與探頭的上部壓緊。
按上述方案,所述定位裝置包括倒U型的支架,支架安設在卡盒的上方;支架包括頂板和兩個側板,支架的頂板上安設有頂部定位螺栓以及與頂部定位螺栓配合的頂部定位螺母,頂部定位螺栓的下端穿過頂板,與卡盒的頂部壓緊;支架的兩個側板上分別安設有側部定位螺栓和與側部定位螺栓配合的側部定位螺母,側部定位螺栓的一端穿過支架的側板,與卡盒的外側面壓緊。
按上述方案,所述支架可由一塊金屬板彎折而成。
按上述方案,所述支架的底部兩端分別向外延伸有水平的底板,底板的下表面安設在底座上。
按上述方案,所述底板上開設有連接通槽,連接通槽內穿過連接螺栓,連接螺栓與連接螺母配合,將底板與底座固定相連,底座安設在被測構件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實用新型可將觀測探頭準確定位到裂縫的檢測部位并固定,對同一測點多次測量裂縫寬度時,只需對該固定裝置和探頭進行一次調整和固定,就可完成多次裂縫寬度測量,可有效避免了裂縫觀測探頭找不到初始測點和方位的問題,得到更為準確的裂縫寬度隨時間或荷載變化而引起的擴張或收縮的規律;2、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可多次利用,成本低;操作方便,可廣泛應用于工程結構表面的裂縫寬度檢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施例中卡盒的主視圖。
圖3為本實施例中卡盒的俯視圖。
圖4為本實施例中卡盒的左視圖。
圖5為本實施例中支架的主視圖。
圖6為本實施例中支架的俯視圖。
圖7為本實施例中支架的左視圖。
圖8為本實施例中底座的主視圖。
圖9為本實施例中底座的俯視圖。
圖10為本實施例中卡盒與探頭的連接示意圖。
圖中:1、卡盒;2、底座;3、支架;3.1、頂板;3.2、側板;3.3、底板;4、探頭;5、連接螺栓;6、連接螺母;7、側部定位螺母;8、側部定位螺栓;9、頂部定位螺母;10、頂部定位螺栓;11、電纜;12、被測構件;13、裂縫;14、引線槽口;15、調節螺母;16、調節螺栓;17、連接通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描述。
如圖1所示的一種裂縫檢測探頭固定裝置,包括卡盒1,卡盒1的外部安設有定位裝置,定位裝置與被測構件12的表面固定連接,定位裝置實現卡盒1的定位;所述裂縫寬度測定儀的探頭4上部固定安裝在卡盒1內部,探頭4的下部為觀測鏡頭,觀測鏡頭伸出卡盒1的底部,對準被測構件12的裂縫寬度測點;卡盒1上開設有引線槽口14,探頭4的電纜11經引線槽口14引出。
本實施例中,卡盒1為矩形,卡盒1的尺寸與探頭4的尺寸大小相適應;卡盒1內部開設有向下的卡口,卡口與探頭4的上部相配置;卡盒1的后側面安設有調節螺栓16和與調節螺栓16配合的調節螺母15,調節螺栓16的一端穿過卡盒1的后側面,與探頭4的上部壓緊;通過調節螺栓16和調節螺母15可調節探頭4在卡盒1內的位置。
本實施例中,定位裝置包括倒U型的支架3,安設在卡盒1的上方;支架3可由一塊金屬板彎折而成,支架3包括一個頂板3.1和兩個側板3.2,支架3的頂板3.1上安設有頂部定位螺栓10以及與頂部定位螺栓10配合的頂部定位螺母9,頂部定位螺栓10的下端穿過頂板3.1,與卡盒1的頂部壓緊,實現卡盒1的垂直定位;支架3的兩個側板3.2上分別安設有側部定位螺栓8和與側部定位螺栓8配合的側部定位螺母7,側部定位螺栓8的一端穿過支架3的側板3.2,與卡盒1的外側面壓緊,實現卡盒1的水平定位;每個側板3.2上安設兩組側部定位螺栓8。
本實施例中,支架3的底部兩端分別向外延伸有水平的底板3.3,底板3.3的下表面安設在底座2上;底板3.3上開設有連接通槽17,連接通槽17內穿過連接螺栓5,連接螺栓5與連接螺母6配合,將底板3.3與底座2固定相連;底座2安置在被測構件12的表面。
本實施例的具體制作和安裝過程為:
(1)卡盒1、支架3和底座2的設計制作:根據裂縫寬度測定儀的探頭14的實際尺寸制作卡盒1、支架3和底座2,要求卡盒1、支架3和底座2均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剛度、簡單輕巧、便于攜帶和安裝;在卡盒1的合適位置設置調節螺栓16和引線槽口14;在支架3的合適位置設置頂部定位螺栓10和側部定位螺栓8。
(2)探頭4的安裝:將裂縫寬度測定儀的探頭4固定安裝在卡盒1的卡口內。
(3)卡盒1的安裝:將已安裝有探頭4的卡盒1通過頂部定位螺栓10和兩個側部定位螺栓8與支架3相連。
(4)組裝:將支架3與底座2通過連接螺栓16連接,此時探頭4、卡盒1、支架3和底座2形成一個整體。
利用本實用新型進行裂縫測量的具體步驟為:
1)、裂縫走向及裂縫寬度測點的確定:觀察被被測構件12表面裂縫13的走向和寬度,確定裂縫寬度測點。
2)、所述固定裝置的安裝和定位:將兩個底座2分別置于裂縫13的兩側,調整所述固定裝置,使兩個底座2的中心連線垂直于裂縫13的長度方向,并使探頭4的觀測鏡頭對準裂縫寬度測點,標出此時底座2與被測構件12的相對位置,并用粘結劑將底座2固結在被測構件12的表面。
3)、探頭鏡頭的調整與固定:松動支架3上的頂部定位螺栓10和側部定位螺栓8,調整卡盒1內的探頭4,盡可能地使裂縫3的顯示位置位于顯示屏的中間,并使裂縫寬度指示線垂直于裂縫走向;調整完畢后,穩住探頭4,慢慢擰緊頂部定位螺栓10和側部定位螺栓8,擰松一側底座2上支架3的兩個連接螺母6,使該側的底座2與支架3的底板3.3處于可相對移動狀態(該操作的目的是去掉支架3一側的水平約束,使支架3處于靜定狀態,降低因被測構件12的變形而產生的對支架3的不利影響,提高測量精度),此時探頭4的觀測鏡頭定位在被測構件12表面的準確位置。
4)、裂縫寬度測量與記錄:測量某裂縫寬度測點在不同時間或者不同荷載狀態下的裂縫寬度時,保持探頭4的觀測鏡頭相對支架3固定不動,利用裂縫寬度測定儀即可實現對該測點裂縫寬度的多次準確觀察、測量、記錄和數據圖形保存。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但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發明構思范圍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