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氣體采集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土壤剖面氣體采集裝置。
背景技術:
全球氣候變化是目前科學研究中的熱點問題,其對地球生態環境的諸多影響也在日益突出;目前,普遍認為氣候變暖是全球碳循環(C循環)發生變化的結果;土壤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C庫,是大氣中CO2的重要源或匯,全球約有2/3(1400~1500Gt)的C以有機態形式儲存于土壤中,是陸地植被C庫的2~3倍,是全球大氣C庫的2倍多,通過土壤呼吸釋放的CO2占全球C交換的25%;
土壤呼吸是土壤與大氣交換CO2的過程,是土壤碳素同化和異化平衡的結果;土壤呼吸的一般定義為未受擾動土壤中產生CO2的所有代謝過程,其中包括三個生物學過程和一個化學氧化過程:(1)微生物的呼吸和土壤有機質的分解;(2)植物根和根際有機體呼吸;(3)土壤動物呼吸;(4)含碳物質的化學氧化過程;研究土壤呼吸及其三個生物學過程是當前C循環研究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明確各組分在土壤CO2總排放中的貢獻對于定量研究陸地生態系統地下C通量和C分配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現有的土壤剖面氣體采集裝置大多不能高效快捷的進行氣體采集,也不能對采集的氣體進行存儲,方便隨時研究,使用范圍有限,使用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土壤剖面氣體采集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土壤剖面氣體采集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設有支撐裝置,且底座的中央位置設有固定孔,固定孔的內壁上固定有采集容器,所述采集容器的底部連接有進氣管,且采集容器的內壁上橫向設置有固定裝置,所述固定裝置的底部設有連接柱,所述連接柱的底部設有吸風裝置,且連接柱的周邊設有通氣孔,所述通氣孔位于固定裝置上,且采集容器的兩側均設有出氣管,出氣管遠離采集容器的一端設有連接裝置,所述連接裝置連接有導氣管,所述導氣管遠離連接裝置的一端連接有存儲容器,所述存儲容器位于底座的頂部。
優選的,所述進氣管和出氣管均與采集容器連通,且出氣管通過連接裝置與導氣管連接,所述導氣管與存儲容器連通。
優選的,所述存儲容器的內壁上設有氣壓傳感器,且出氣管的內壁上設有止回閥。
優選的,所述吸風裝置和氣壓傳感器均連接有控制器,控制器位于底座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土壤剖面氣體采集裝置通過固定裝置和連接柱能夠將吸風裝置固定于采集容器內,通過吸風裝置能夠將土壤剖面的氣體吸進采集容器內,通過通氣孔和出氣管能夠氣體傳輸至導氣管內,然后傳輸至存儲容器內存儲起來,本實用新型能夠高效的對土壤剖面的氣體進行采集,且能夠對采集的氣體進行長時間存儲,方便隨時研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2、支撐裝置,3、采集容器,4、固定裝置,5、連接柱,6、吸風裝置,7、通氣孔,8、連接裝置,9、導氣管,10、存儲容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土壤剖面氣體采集裝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設有支撐裝置2,且底座1的中央位置設有固定孔,固定孔的內壁上固定有采集容器3,采集容器3的底部連接有進氣管,且采集容器3的內壁上橫向設置有固定裝置4,固定裝置4的底部設有連接柱5,連接柱5的底部設有吸風裝置6,且連接柱5的周邊設有通氣孔7,通氣孔7位于固定裝置4上,且采集容器3的兩側均設有出氣管,出氣管遠離采集容器3的一端設有連接裝置8,連接裝置8連接有導氣管9,導氣管9遠離連接裝置8的一端連接有存儲容器10,存儲容器10位于底座1的頂部,進氣管和出氣管均與采集容器3連通,且出氣管通過連接裝置8與導氣管9連接,導氣管9與存儲容器10連通,存儲容器10的內壁上設有氣壓傳感器,且出氣管的內壁上設有止回閥,吸風裝置6和氣壓傳感器均連接有控制器,控制器位于底座1上。
工作原理:啟動吸風裝置6,吸風裝置6將土壤剖面的氣體吸進采集容器3內,然后氣體經通氣孔7和出氣管傳輸導氣管9,接著傳輸至存儲容器10中存儲起來,止回閥避免氣體回流,存儲容器10內的氣壓傳感器能夠實時感應存儲容器10內的氣壓,方便對氣體容量進行判定,完成氣體采集。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