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剩余油分析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巖心模型。
背景技術:
分析并獲取剩余油的分布是提高石油采收率的一種重要手段。目前,人們通常通過在實驗室建立巖心模型,并對巖心模型進行分析以獲取剩余油的分布。
相關技術中有一種巖心模型,該模型包括:埋入有測量組件的澆筑巖心(澆筑巖心為通過預設材料人工澆筑而成的巖心,測量組件在澆筑巖心澆筑時被埋入,且通過導線與外部連接)和環境模擬組件,環境模擬組件用于控制填砂巖心的溫度、進入填砂巖心的液體流量及巖心內部的壓力等,以模擬真實環境中的各種條件。而測量組件用于測量澆筑巖心中各個位置的預設種類的參數,如溫度和壓力等。
在實現本實用新型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上述巖心模型中,由于澆筑巖心成型后較為堅硬,測量組件難以取出,且測量組件在澆筑巖心澆注成型時容易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由于澆筑巖心成型后較為堅硬,測量組件難以取出,且測量組件在澆筑巖心澆注成型時容易損壞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巖心模型。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巖心模型,所述巖心模型包括:
埋入有管線的澆筑巖心、測量組件和環境模擬組件,所述管線在所述澆筑巖心內部的預設位置設置有開口;
所述測量組件通過所述管線內部進入所述澆筑巖心內部的預設位置,用于在所述開口處測量所述澆筑巖心內部的預設種類的參數。
可選的,所述澆筑巖心呈正方體,所述正方體的邊長為30厘米。
可選的,所述管線有9根,9根所述管線相互平行且每根管線上設置有3個開口,
9根所述管線的開口在所述澆筑巖心內部均勻分布。
可選的,所述測量組件包括電阻率測試儀。
可選的,所述測量組件還包括壓力傳感器。
可選的,所述環境模擬組件包括導流管線,
所述導流管線設置在所述管線中,用于向所述澆筑巖心中注入液體,或者將所述澆筑巖心中的液體排出。
可選的,所述澆筑巖心外部依次包覆有乳膠液體膠套和金屬密封囊。
可選的,所述環境模擬組件包括外殼,所述巖心模型位于所述外殼中,
所述外殼內部填充有液壓油。
可選的,所述環境模擬組件還包括加熱圈,
所述加熱圈設置在所述外殼上。
可選的,所述環境模擬組件還包括圍壓泵,
所述圍壓泵與所述外殼內部連通,用于控制所述外殼內部的液壓油的壓力。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在澆筑巖心中設置管線,并使測量組件通過管線內部進入澆筑巖心內部以測量預設種類的參數,解決了相關技術中由于澆筑巖心成型后較為堅硬,測量組件難以取出,且測量組件在澆筑巖心澆注成型時容易損壞的問題,達到了通過管線保護測量組件,且測量組件能夠從管線中取出的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示出的一種巖心模型的流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示出的另一種巖心模型的流程圖。
上述各個附圖中,附圖標記的含義可以為:11-澆筑巖心,12-管線,13-測量組件,14-環境模擬組件,131-壓力傳感器,132-電極集線器,133-電橋儀,134-計算機,141-導流管線,141a-閥門,141b-計量杯,144-活塞容器,144a-閥門,145-外殼,1451-保溫罩,114-釜體堵頭,146-密封圈,1452-內溫檢測器,1453-溫度控制器,1454-吊環,1455-卸壓手閥,111-乳膠液體膠套,112-金屬密封囊,112a-法蘭,112b-橡膠模,113-法蘭盤,115-基架,115a-腳輪,142-加熱圈,143-圍壓泵。
通過上述附圖,已示出本實用新型明確的實施例,后文中將有更詳細的描述。這些附圖和文字描述并不是為了通過任何方式限制本實用新型構思的范圍,而是通過參考特定實施例為本領域技術人員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概念。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示出的一種巖心模型的流程圖。該巖心模型可以包括:
埋入有管線12的澆筑巖心11、測量組件13和環境模擬組件14,管線12在澆筑巖心11內部的預設位置設置有開口。
測量組件13通過管線12內部進入澆筑巖心11內部的預設位置,用于在開口處測量澆筑巖心11內部的預設種類的參數。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巖心模型,通過在澆筑巖心中設置管線,并使測量組件通過管線內部進入澆筑巖心內部以測量預設種類的參數,解決了相關技術中由于澆筑巖心成型后較為堅硬,測量組件難以取出,且測量組件在澆筑巖心澆注成型時容易損壞的問題,達到了通過管線對測量組件進行保護,且測量組件能夠從管線中取出的效果。
進一步的,請參考圖2,其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巖心模型的結構示意圖,該巖心模型在圖1所示的巖心模型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優選的部件,從而使得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巖心模型具有更好的性能。
可選的,澆筑巖心11呈正方體,正方體的邊長為30厘米。澆筑巖心11可以為水泥構成的裂縫性巖心。
可選的,管線12有9根,9根管線12在澆筑巖心11中相互平行且每根管線上設置有3個開口,9根管線12的開口(共27個)在澆筑巖心11內部均勻分布,這些開口中任一開口可以設置有測量組件13的電極,用于測量該位置的預設種類的參數,該電極可以為27點陣導流電極。
可選的,測量組件13包括電阻率測試儀。該電阻率測試儀能夠測出澆筑巖心11中不同位置的電阻率,由于澆筑巖心11中不同物質(如水、油等)的電阻率都不相同,因而可以根據不同位置的電阻率來分析剩余油的分布。
可選的,測量組件13還包括壓力傳感器131。該壓力傳感器131能夠測出澆筑巖心11中不同位置的壓力,由于澆筑巖心11中不同物質(如水、油等)中的壓力都不相同,因而可以根據不同位置的壓力來分析剩余油的分布。
測量組件13還可以包括位于澆筑巖心11外部的電極集線器132、電橋儀133和計算機134。澆筑巖心11內部的各種傳感器可以通過電極集線器132與電橋儀133以及計算機134連接,并由電橋測試儀133以及計算機134進行分析、監測澆筑巖心11內部的電阻等參數。
需要說明的是,測量組件13包括位于澆筑巖心11內部的各種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和電阻率測試儀等)以及位于澆筑巖心11外部各種分析器(電橋儀和計算機等),位于澆筑巖心11內部的傳感器可以通過導線與位于澆筑巖心11外部分析器連接,在需要取出傳感器時,可以通過導線將傳感器拉出,而需要將傳感器放入澆筑巖心11時,可以通過硬質的桿將傳感器頂入澆筑巖心11的管線中。
可選的,環境模擬組件14包括導流管線141,導流管線141設置在管線12中,用于向澆筑巖心11中注入液體,或者將澆筑巖心11中的液體排出。每個導流管線141上都設有閥門141a,每根導流管線141都通過三通與壓力傳感器131和既可作為采出口又可作為注入口的管線連接,在將澆筑巖心11中的液體排出時,導流管線141可以連接有計量杯141b,用于記錄排出的液體的體積。而在向澆筑巖心11內部注入液體時,導流管線141可以通過活塞容器144與注入泵145連接,活塞容器144進出口均設置有閥門144a。
可選的,環境模擬組件14包括外殼145,巖心模型11位于外殼145中,外殼145內部填充有液壓油。外殼145可以成為釜體外殼,該外殼145外部還可以設置有保溫罩1451,用于避免外殼145的熱量流失過快。外殼145與釜體堵頭114通過密封圈146實現密封。在釜體外殼上有內溫檢測器1452,用于監測釜體外殼內部的液壓油的溫度。釜體外殼上還可以設置有溫度控制器1453,用于控制釜體外殼內部液壓油的溫度,釜體外殼上部設置有吊環1454,方便操作人員拆開釜體外殼。釜體外殼還設置有卸壓手閥1455,用于釋放釜體外殼內的液壓油以降低釜體外殼內的壓力。
可選的,澆筑巖心11外部依次包覆有乳膠液體膠套111和金屬密封囊112。
金屬密封囊112上端通過法蘭112a將橡膠模112b固定在澆筑巖心11上表面,隔絕澆筑巖心11與外殼145內的液壓油。金屬密封囊112通過法蘭盤113與釜體堵頭114相連接,通過密封墊密封。釜體堵頭114通過螺栓固定在基架115上。機架115下方可以設置有腳輪115a,腳輪115a可以有四個,腳輪115a可以方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巖心模型方便移動。
可選的,環境模擬組件14還包括加熱圈142,加熱圈142設置在外殼145上。
可選的,環境模擬組件14還包括圍壓泵143,圍壓泵143與外殼145內部連通,用于控制外殼145內部的液壓油的壓力。具體的,圍壓泵143可以通過管線向金屬密封囊112和外殼145之間的環空區域注入液壓油來控制液壓油的壓力。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巖心模型相較相關技術中的巖心模型可以具有以下幾個優點:
1)能夠模擬高溫(150℃)高壓(50MPa)的儲層條件。
2)巖心模型尺寸較大,實驗結果較接近實際,模擬效果較好。
3)通過設置在澆筑巖心中的管線,巖心模型能模擬底部注水、頂部注氣,模擬五點、九點井網注采方式,研究驅替機理和提高采收率幅度。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巖心模型,通過在澆筑巖心中設置管線,并使測量組件通過管線內部進入澆筑巖心內部以測量預設種類的參數,解決了相關技術中由于澆筑巖心成型后較為堅硬,測量組件難以取出,且測量組件在澆筑巖心澆注成型時容易損壞的問題,達到了通過管線對測量組件進行保護,且測量組件能夠從管線中取出的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