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鋰離子電池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收集鋰離子電池不同化成階段氣體的取氣裝置。
背景技術:
鋰離子電池(Lithium-ion Battery)是20世紀90年代初出現的新型綠色環保化學電源。它具有電壓高(單體電池電壓達3.6V), 比能量大(100~130Wh/Kg), 放電電壓平穩, 循環性能好, 安全性能優以及貯存和工作壽命長等優點, 是目前化學電源行業的最新發展方向之一。鋰二次電池均有密封“免維護”的要求.密封二次電池發展至今, 充放過程的氣體產生和內壓仍是此類電池普遍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在鋰離子電池的制備過程中,首次充放電時由于要形成SEI膜,會產生大量的氣體,主要包括H2、CO、CO2、CH4、C2H4、C2H6等,這些氣體根據使用的電解液不同而不同。這些氣體的產生對于鋰電池是不利的,容易使電池發生氣脹,影響電池的安全性,造成電池性能的下降。但由于要形成SEI膜,氣體的產生又不可避免,故需要盡可能降低產氣量,這就需要對產生的氣體進行分析,只有了解產生了哪些氣體才能從源頭上改善或解決產氣量大的問題,進而形成優良的SEI膜,提高電池性能。分析氣體的第一步是如何從鋁殼鋰電池中將氣體取出來而不受外界環境影響,對于軟包鋰電池取氣已有報道,而對于鋁殼鋰電池卻未見報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收集鋰離子電池不同化成階段氣體的取氣裝置,用于鋁殼鋰電池的取氣,利用集氣袋收集不同化成充電階段產生的氣體,再對產生的氣體進行分析,簡單易操作,且準確性高。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收集鋰離子電池不同化成階段氣體的取氣裝置,包括第一集氣袋、第二集氣袋和三通閥,該三通閥的進氣口通過管路一與鋰離子電池的取氣孔連通,該三通閥的兩個出氣口分別通過管路二和管路三連通第一集氣袋和第二集氣袋。
進一步地,所述管路二和管路三上均設置有單向閥。
優選地,所述管路一采用細鋼管。
優選地,所述管路二和管路三采用橡膠軟管。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使用本實用新取氣操作簡單,實用性強,且不受外界環境氣體干擾,分析出來的氣體真實可靠,能夠給鋰離子電池化成階段電解液發生哪些反應提供準確的參考。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集氣袋,2、第二集氣袋,3、三通閥,4、管路一,5、管路二,6、管路三,7、單向閥,8、鋁殼鋰電池。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作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所述取氣裝置包括第一集氣袋1、第二集氣袋2和三通閥3,該三通閥的進氣口通過管路一4與鋰離子電池連接,該三通閥的兩個出氣口分別通過管路二5和管路三6連通第一集氣袋1和第二集氣袋2。
本實施例中的鋰離子電池為帶有防爆閥81的鋁殼鋰電池8,其極柱82一側開設有取氣孔83,該取氣孔處用高溫固化膠封住,保證取氣的密封性,所述管路一4與該取氣孔連通,管路一采用空心細鋼管,保持一定的剛性。
所述第一集氣袋1和第二集氣袋2均為鋁箔采樣袋,體積小,密封性好,且采樣前需進行抽真空處理。
所述三通閥3兩個出氣口的管路二5和管路三6上均設置有單向閥7,防止氣體回流。不同化成充電階段分別為恒流充電階段和恒壓充電階段,恒流充電時三通閥門打到管路二,氣體通過管路二進入第一集氣袋中;恒壓充電時三通閥門打到另一邊管路三,氣體進入第二集氣袋中,充分避免了換集氣袋而帶來的環境氣體影響,提高分析的準確度,且效率高,氣體分析使用的儀器為氣相色譜儀。所述管路二和管路三采用橡膠軟管,方便安裝,所有接口處均需用膠液密封,以免外界空氣的干擾。
實施例1
按照圖1將兩個集氣袋連接到準備化成的鋁殼鋰電池上,進行化成,將三通閥3打到第一集氣袋1(收集恒流充電產生的氣體),4h后恒流充電結束,將三通閥3打到第二集氣袋2(收集恒壓充電產生的氣體),直到化成結束。利用氣相色譜儀對收集到的氣體進行分析。化成過程中產生的氣體主要有CO、CH4、C2H4、C2H6等,再根據電解液成分可推斷出產氣機理。
以上所述實施方式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