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密度測量裝置,屬于測量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小塊狀固體物的密度測試過程中,人們常運用阿基米德原理,將固體放入某種已知密度的液體中(比如水),通過測量排開液體的重量,進而計算得出固體物的密度。雖然原理相同,但卻沒有統一、簡便的測試所用的裝置。
尤其在稀土永磁材料制造領域中,方法往往比較原始,即先用電子秤稱量磁體的干重,然后采用細線拴住磁體,用手提起放入容器的水中,稱量出磁體的濕重,最后用干重/濕重得到磁體的密度。這種方法對操作人員的專業技能要求較高,且勞動量大,操作復雜,細線容易斷裂,加上手提著較重的磁體時容易晃動,易于影響其測試值的準確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測量方便、精準的密度測量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密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部件、稱量部件和滑動部件,所述支撐部件撐起稱量部件和滑動部件;所述稱量部件包括電子秤、水杯、樣品框和網格,水杯置于電子秤上且正位于樣品框下方,所述網格可拆卸地安裝與樣品框內,所述樣品框與滑動部件連接。
樣品的干重直接由電子秤稱量得出。在稱量樣品濕重前,先人力推動滑動部件,將空的裝有網格的樣品框推入盛有2/3液體的水杯內,當樣品框上表面與液面平齊時,將電子秤清零。接著,將所需要稱量的樣品放在網格上,推動樣品框使得樣品框上表面再次與液面平齊,此時電子秤上的度數即為樣品的濕重。
在此稱量過程中,操作人員只需將樣品放到網格上以及將樣品框推入液體內即可,操作相當簡單,操作技能要求低,解放了人力。同時,直接拋開了原本測量過程中細線的使用,杜絕了由于細線斷裂等導致的一系列問題。再者,稱量過程排除了人力操作的不穩定性,直接提高了測量值的準確度。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部件包括支撐臺和支撐桿,所述電子秤放置在支撐臺上,所述支撐桿為臺階兩段式桿,且直徑略小的向上,直徑略大的一段固定在電子秤兩側的支撐臺上,所述滑動部件與支撐桿滑動連接。
支撐臺為整個測量裝置的基礎支撐,使得測量裝置在使用時可以直接放置在平臺上使用,而不需要再通過其他外部零件固定,省去了安裝固定的操作。支撐桿在支撐滑動部件的同時,也為滑動部件的滑動提供了導向作用。
進一步地,所述滑動部件包括彈簧、滑桿和連接桿,所述彈簧套在支撐桿直徑略小的一段上,且由支撐桿的臺階面撐住;所述滑桿兩端分別設有一連接孔,所述連接孔分別套入支撐桿中,且由彈簧形成彈性支撐;所述滑桿中間和樣品框頂部的中間均設有一螺紋孔,連接桿的兩端均設有外螺紋,所述樣品框通過連接桿可拆裝地連接在滑桿上。
彈簧的使用,使得滑桿可以沿著支撐桿做上下彈性的滑動。正常狀態時,由于彈簧的支撐,滑桿帶著樣品框處于脫離水杯的狀態;當需要測量時,由于人力的作用,彈簧被壓下,樣品框沉入水杯的液體內。
進一步地,所述樣品框底部設有導槽,所述網格通過導槽可拆裝的連接在樣品框底部。導槽的設置使得網格的拆裝更加的方便。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本實用新型對操作人員的操作技能要求低,解放了人力;不存在原測量工具中由于細線而導致的意外斷裂或晃動、不精準等問題;結構簡單、測量精準、組裝方便、便于生產制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滑桿、連接桿、樣品框和網格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樣品框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A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支撐桿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為支撐臺,2為支撐桿,3為電子秤,4為水杯,5為樣品框,6為網格,7為導槽,8為彈簧,9為滑桿,10為連接桿,11為連接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參見圖1-圖5,本實施例包括支撐部件、稱量部件和滑動部件。支撐部件撐起稱量部件和滑動部件。
支撐部件包括支撐臺1和支撐桿2。支撐臺1為整個測量裝置的基礎支撐,使得測量裝置在使用時可以直接放置在平臺上使用,而不需要再通過其他外部零件固定,省去了安裝固定的操作。支撐桿2為臺階兩段式桿,在支撐滑動部件的同時,也為滑動部件的滑動提供了導向作用。
稱量部件包括電子秤3、水杯4、樣品框5和網格6。電子秤3放置在支撐臺1上,水杯4置于電子秤3上。支撐桿2直徑略小的向上,直徑略大的一段固定在電子秤3兩側的支撐臺1上。樣品框5底部設有導槽7,網格6通過導槽7可拆裝的連接在樣品框5底部。導槽7的設置使得網格6的拆裝更加的方便。
滑動部件包括彈簧8、滑桿9和連接桿10。彈簧8套在支撐桿2直徑略小的一段上,且由支撐桿2的臺階面撐住。滑桿9兩端分別設有一連接孔11,連接孔11分別套入兩根支撐桿2中,且由彈簧8形成彈性支撐。彈簧8的使用,使得滑桿9可以沿著支撐桿2做上下彈性的滑動。正常狀態時,由于彈簧8的支撐,滑桿9帶著樣品框5處于脫離水杯4的狀態;當需要測量時,由于人力的作用,彈簧8被壓下,樣品框5沉入水杯4的液體內。滑桿9中間和樣品框6頂部的中間均設有一螺紋孔,連接桿10的兩端均設有外螺紋。樣品框5通過連接桿10可拆裝地連接在滑桿9上,且正好位于水杯4的正上方。樣品框5上表面其余部分鏤空,以減小樣品框的重量和體積。
經過設計后的樣品框5和網格6在保證能夠支撐起被測物體的同時,做到了排水量少、不易附著起泡,從而減小了對測量值準確地的影響。
樣品框5、網格6和滑桿9的材質均為鋁合金,具有一定的強度,同時材質較輕,操作輕便,且不容易導致彈簧變形。
根據樣品經過周密計算后選擇合適的彈簧8,在確保足夠支撐起樣品重量的同時,操作過程中又不需要耗費太大的力氣。
電子秤3、水杯4和樣品框5的大小均根據被測樣品的種類和大小進行選擇。
樣品的干重直接由電子秤3稱量得出。在稱量樣品濕重前,先人力推動滑動部件,將空的裝有網格6的樣品框5推入盛有2/3液體的水杯4內,當樣品框上5表面與液面平齊時,將電子秤3清零。接著,將所需要稱量的樣品放在網格6上,推動樣品框5使得樣品框5上表面再次與液面平齊,此時電子秤3上的度數即為樣品的濕重。用干重除以濕重即可得到被測樣品的密度。
在此稱量過程中,操作人員只需將樣品放到網格6上以及將樣品框5推入液體內即可,操作相當簡單,操作技能要求低,解放了人力。同時,直接拋開了原本測量過程中細線的使用,杜絕了由于細線斷裂等導致的一系列問題。再者,稱量過程排除了人力操作的不穩定性,直接提高了測量值的準確度。
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實施例公開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任何熟悉該項技術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范圍內所作的更動與潤飾,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