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工業加工技術領域,更具體地來說,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不銹鋼晶間腐蝕試驗的壓彎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針對GB/T 4334-2008《金屬和合金的腐蝕不銹鋼晶間腐蝕試驗方法》中方法E提到的不銹鋼晶間腐蝕試樣壓彎操作并沒有專門的壓彎裝置。通常的操作方法是將長度80mm~100mm×寬20mm×厚≤5mm的試樣一端頭用夾具(如臺鉗)固定,使用手錘敲擊試樣使其彎折至90°。松開夾具后取下試樣,再將試樣放置在壓力機下彎曲至180°。
上述現有壓彎試樣方法存在以下缺點:
1)不能滿足GB/T 4334-2008《金屬和合金的腐蝕不銹鋼晶間腐蝕試驗方法》中方法E的要求。方法E要求彎曲厚≤1mm的試樣時,彎曲壓頭直徑應為1mm;彎曲厚度>1mm的試樣時,彎曲壓頭直徑應為5mm。
2)此法會使試樣的彎曲面不整齊,而且會損傷檢測面,從而影響不銹鋼晶間腐蝕傾向結果的判定結果。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不銹鋼晶間腐蝕試驗的壓彎裝置,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用于不銹鋼晶間腐蝕試驗的壓彎方法存在的不足。
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不銹鋼晶間腐蝕試驗的壓彎裝置,包括底板、活動板及頂板,其中,頂板通過支桿固定連接在底板的上方,活動板設置在底板和頂板之間并活動連接在所述支桿上,在底板與活動板之間設置有一加壓裝置,加壓裝置的一端固定在底板上,另一端連接在活動板上,在頂板與活動板之間設置有支撐部和壓頭部,支撐部采用可拆卸結構的連接在活動板上,壓頭部固定連接在頂板上,壓頭部和支撐部成正對設置。
優選地,加壓裝置為千斤頂。
優選地,所述支撐部由兩塊角板構成,各角板的一端采用可移動結構固定在活動板上,各角板的另一端相對平行設置并在二者之間形成一間隔條縫。
優選地,所述壓頭部為一單板,所述單板的一端垂直固定頂板上,其另一端正對于上述間隔條縫。
優選地,正對于間隔條縫的單板一端所在邊緣具有圓角結構,所述間隔條縫所在角板一端的邊緣也具有圓角結構。
此外,還提供一種用于不銹鋼晶間腐蝕試驗的壓彎裝置,包括底板、活動板及頂板,其特征在于:頂板通過支桿固定連接在底板的上方,活動板設置在底板和頂板之間并活動連接在所述支桿上,在底板與活動板之間設置有支撐部和壓頭部,支撐部采用可拆卸結構的連接在底板上,壓頭部固定連接在活動板上,壓頭部和支撐部成正對設置,在頂板上還設置有一汽缸,所述汽缸的活塞桿垂直連接在活動板上。
優選地,所述支撐部由兩塊角板構成,各角板的一端采用可移動結構固定在活動板上,各角板的另一端相對平行設置并在二者之間形成一間隔條縫。
優選地,所述間隔條縫的距離為0-100毫米。
優選地,所述壓頭部為一單板,所述單板的一端垂直固定頂板上,其另一端正對于上述間隔條縫。
優選地,正對于間隔條縫的單板一端所在邊緣具有圓角結構,所述間隔條縫所在角板一端的邊緣也具有圓角結構。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容易制作,操作方便,勞動強度低。此外,本實用新型可根據不同的試驗樣品要求更換相應的壓頭以及加壓裝置,能夠使彎曲后的試樣彎曲面整齊且不會出現檢測面損傷的情況,使用該裝置進行《金屬和合金的腐蝕不銹鋼晶間腐蝕試驗方法》中方法E提到的不銹鋼晶間腐蝕試樣壓彎操作時,能大大提高試驗效率以及結果的準確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例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不銹鋼晶間腐蝕試驗的壓彎的原理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支撐部所在活動板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用于不銹鋼晶間腐蝕試驗的壓彎的原理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
1底板
2活動板
21通孔
3頂板
4支桿
5加壓裝置
6支撐部
61角板
62間隔條縫
63條孔
7壓頭部
8汽缸
9緊固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偷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請參考圖1,一種用于不銹鋼晶間腐蝕試驗的壓彎裝置,包括底板、活動板及頂板,其中,頂板通過支桿固定連接在底板的上方,活動板設置在底板和頂板之間并活動連接在所述支桿上,在底板與活動板之間設置有一加壓裝置,加壓裝置的一端固定在底板上,另一端連接在活動板上,在頂板與活動板之間設置有支撐部和壓頭部,支撐部采用可拆卸結構的連接在活動板上,壓頭部固定連接在頂板上,壓頭部和支撐部成正對設置。
在具體實施中,支桿具有四根,其可優選為圓桿,其中,在活動板上開設有相同數目的通孔,通過通孔和圓桿的配合來實現活動板在支桿上的移動,相比現有技術中采用平衡桿的方式來的更為穩定。
上述支撐部由兩塊角板構成,各角板的一端采用可移動結構固定在活動板上,各角板的另一端相對平行設置并在二者之間形成一間隔條縫。更為具體的,如圖2,為角板的俯視圖,在各角板的一端上開設有條孔,可以通過緊固件來穿過該條孔來將其固定在活動板上,在需要移動角板時,可以松動緊固件來調節角板。其中,該緊固件可以為螺栓和螺帽。
上述壓頭部為一單板,該單板的一端垂直固定頂板上,其另一端正對于上述間隔條縫。具體的,正對于間隔條縫的單板一端所在邊緣具有圓角結構,而且上述間隔條縫所在角板一端的邊緣也具有圓角結構,這樣可以避免對試樣造成金屬刮傷。
在具體實施中,所述加壓部為千斤頂,通過焊接或鉚接的方式安裝在所述底板上,其可對支撐部施加壓力以推動活動板沿支桿運動。當加壓部向活動板方向施加作用力時,可推動活動板及安裝在其之上的角板朝壓頭部方向運動。具體的,所述千斤頂規格為1-10噸。
使用時,先調節支撐部所在兩塊角板之間的距離,并根據試樣的厚度更換相應厚度的壓頭部;然后將試樣置于支撐部的兩塊角板上,擰緊加壓部的回油閥后使用加壓部的加力桿作用于加壓部使試樣隨支撐部運動,并頂住壓頭部;試樣與壓頭部接觸后繼續加力使頂板上的壓頭部壓彎試樣至180°;最后,擰開加壓部的回油閥使支撐板返回原位,調節兩角板之間的間隔條縫取下壓彎好的試樣。
實施例2
如圖3,還提供了另一種用于不銹鋼晶間腐蝕試驗的壓彎裝置,其包括底板、活動板及頂板,其中,頂板通過支桿固定連接在底板的上方,活動板設置在底板和頂板之間并活動連接在所述支桿上,在底板與活動板之間設置有支撐部和壓頭部,支撐部采用可拆卸結構的連接在底板上,壓頭部固定連接在活動板上,壓頭部和支撐部成正對設置,在頂板上還設置有一汽缸,所述汽缸的活塞桿垂直連接在活動板上。
本實施例2與上述實施例1所不同的是,壓頭部和支撐部所處的位置不一樣,具體體現為:支撐部固定在底板上,而壓頭部固定在活動板上,在工作時是由汽缸推動活動板向下移動進而帶動壓頭部向支撐部靠近,由于支撐部位于底板上,整個工作過程都是底板在受力,因而會更加穩定,不至于出現晃動。而上述實施例1中的方案在工作時由于加壓裝置是向上運動,因而會在工作中出現不穩定的情況,并且頂板由于長期受力,時間一久會出現變形等情況。
此外,由于本實施例中的壓頭部和支撐部與實施例1具有相同結構,故這里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容易制作,操作方便,勞動強度低。此外,本實用新型可根據不同的試驗樣品要求更換相應的壓頭以及加壓裝置,能夠使彎曲后的試樣彎曲面整齊且不會出現檢測面損傷的情況,使用該裝置進行《金屬和合金的腐蝕不銹鋼晶間腐蝕試驗方法》中方法E提到的不銹鋼晶間腐蝕試樣壓彎操作時,能大大提高試驗效率以及結果的準確度。所以,本實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種種缺點而具高度產業利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