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檢測領域,尤其是一種監理測量風管漏光的裝置。
背景技術:
為確保風管等傳輸管道的密閉性,風管鋪設完成后往往需進行漏光試驗以對其進行檢測。現有的風管漏光狀態的測量為人工將帶有檢測光源的桿件伸入至風管內以進行檢測。然而,上述測量方式在針對延伸方向發生變化的風管時,則需要操作人員在風管轉向處將風管斷開以進行不同方向的測量。上述工藝不僅使得風管漏光測量的效率不佳,并且在風管斷開與重新連接的過程中,其難以避免使得風管的連接質量受到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監理測量風管漏光的裝置,其可針對任意延伸方向的風管進行高效而穩定性的漏光檢測。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監理測量風管漏光的裝置,其包括有檢測機架,檢測機架之上設置有檢測小車,檢測小車與檢測機架之間通過柔性伸縮管進行連接,檢測小車之上設置有檢測光源;所述檢測小車之上設置有驅動輪,驅動輪由設置在檢測小車之上的驅動電機進行驅動,檢測小車的前端面設置有在水平方向上進行延伸的導向輪。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檢測小車的上端面、下端面以及側端面之上分別設置有檢測光源;所述柔性伸縮管之上設置有多個輔助檢測光源,多個輔助檢測光源沿柔性伸縮管的軸向均勻分布。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檢測小車之中,導向輪的側邊部設置有橡膠防護層。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監理測量風管漏光的裝置,其可在測量風管漏光狀態的過程中,通過檢測小車于風管內部的運動以使得檢測小車攜帶檢測光源經過風管的各個位置,進而實現對于風管漏光狀態的檢測。檢測小車運動過程中,檢測小車前端的導向輪致使其風管發生轉向時,檢測小車可在導向輪與風管內壁的接觸下隨之進行轉向處理,進而使得檢測小車的運動方向始終與風管的延伸方向相同,致使本申請中的監理測量風管漏光的裝置可適用于任意結構的風管的漏光狀態的檢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示意圖;
附圖標記列表:
1—檢測機架、2—檢測小車、3—柔性伸縮管、4—檢測光源、5—驅動輪、6—驅動電機、7—導向輪、8—輔助檢測光源、9—橡膠防護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與附圖,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應理解下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的一種監理測量風管漏光的裝置,其包括有檢測機架1,檢測機架1之上設置有檢測小車2,檢測小車2與檢測機架1之間通過柔性伸縮管3進行連接,檢測小車2之上設置有檢測光源4;所述檢測小車2之上設置有驅動輪5,驅動輪5由設置在檢測小車2之上的驅動電機6進行驅動,檢測小車的前端面設置有在水平方向上進行延伸的導向輪7。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監理測量風管漏光的裝置,其可在測量風管漏光狀態的過程中,通過檢測小車于風管內部的運動以使得檢測小車攜帶檢測光源經過風管的各個位置,進而實現對于風管漏光狀態的檢測。檢測小車運動過程中,檢測小車前端的導向輪致使其風管發生轉向時,檢測小車可在導向輪與風管內壁的接觸下隨之進行轉向處理,進而使得檢測小車的運動方向始終與風管的延伸方向相同,致使本申請中的監理測量風管漏光的裝置可適用于任意結構的風管的漏光狀態的檢測。
實施例2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檢測小車2的上端面、下端面以及側端面之上分別設置有檢測光源4;所述柔性伸縮管3之上設置有多個輔助檢測光源8,多個輔助檢測光源8沿柔性伸縮管3的軸向均勻分布。
本實施例其余特征與優點均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3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檢測小車2之中,導向輪7的側邊部設置有橡膠防護層9。
本實施例其余特征與優點均與實施例2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