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紅外熱像儀快門切換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應用于紅外熱像儀的臥式抗震快門切換器裝置。
背景技術:
當前的紅外熱像儀快門切換裝置主要采用微型直流電機直接驅動快門組件和直流電機結合精密減速箱共同驅動的方式,這種微型直流電機的驅動力很小,容易導致快門擋板在動作過程中出現不動作或者動作不平穩的問題,另一種采用微型直流電機結合精密減速箱驅動的方式,由于精密減速箱的齒輪配合公差很小,容易在溫度變化的過程中,使得在溫度變化的環境中,容易因齒輪的熱脹冷縮而導致精密減速箱卡死,由此導致快門擋板出現不動作的現象,這些一直是目前紅外線熱像儀快門切換技術領域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應用于紅外熱像儀的臥式抗震快門切換器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應用于紅外熱像儀的臥式抗震快門切換器裝置,包括底座、電路板、線圈、導磁板、磁石、轉軸、擋片、上蓋和螺栓,所述電路板用于對線圈提供直流電流,電路板安裝固定在底座上,底座與上蓋通過螺栓連接固定,底座上設置有用于安裝磁石及轉軸的凹槽,兩個導磁板對稱相向安裝在底座內,磁石放置在由兩個導磁板組成的圓弧位置內,線圈套在導磁板上,轉軸安裝在磁石內,磁石上設置有卡槽結構,磁石與轉軸通過卡槽配合,轉軸與擋片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電路板通過導線與線圈通過導線連接,所述電路板通過螺栓固定在上蓋上。
進一步的,所述導磁板對稱相向放置,線圈分別纏繞在導磁板上,不同方向的電流使得導磁板產生不同方向的磁極,驅動磁石按不同方向旋轉。
進一步的,所述轉軸為上矩形下圓柱型結構,轉軸通過矩形結構與磁石上的卡槽結構相互配合實現力傳遞。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一種應用于紅外熱像儀的臥式抗震快門切換器裝置,該裝置通過對線圈輸入不同方向的電流,導磁板產生兩個不同方向的磁性,不同方向磁性驅動磁石并帶動轉軸及擋片按不同方向旋轉,同時為了對擋片的旋轉位置進行限位,在上蓋上設計有一個圓弧通孔結構,該圓弧通孔限制了擋片兩個方向的旋轉位置,該裝置采用扁平形狀設計,大大節省了裝配空間,使組裝成品小型輕巧化,高抗震性及抗沖擊性能,具有定位簡單、可抗震、結構穩定及使用壽命長的特點,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及量產,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應用于紅外熱像儀的臥式抗震快門切換器裝置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應用于紅外熱像儀的臥式抗震快門切換器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應用于紅外熱像儀的臥式抗震快門切換器裝置在另一個方面上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應用于紅外熱像儀的臥式抗震快門切換器裝置其導磁板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應用于紅外熱像儀的臥式抗震快門切換器裝置其轉軸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應用于紅外熱像儀的臥式抗震快門切換器裝置其磁石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應用于紅外熱像儀的臥式抗震快門切換器裝置其上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2、電路板;3、線圈;4、導磁板;5、磁石;6、轉軸;7、擋片;8、上蓋;9、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技術思想。
如圖1至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應用于紅外熱像儀的臥式抗震快門切換器裝置,包括底座1、電路板2、線圈3、導磁板4、磁石5、轉軸6、擋片7、上蓋8和螺栓9,電路板2用于對線圈3提供直流電流,電路板2安裝固定在底座1上,底座1與上蓋7通過螺栓9連接固定,底座1上設置有用于安裝磁石5及轉軸6的凹槽,兩個導磁板4對稱相向安裝在底座1內,磁石5放置在由兩個導磁板4組成的圓弧位置內,線圈3套在導磁板4上,轉軸6安裝在磁石5內,磁石5上設置有卡槽結構,磁石5與轉軸6通過卡槽配合,轉軸6與擋片7通過螺栓9固定連接。
具體的,電路板2通過導線與線圈3通過導線連接,電路板2通過螺栓9固定在上蓋7上,導磁板4對稱相向放置,線圈3分別纏繞在導磁板4上,不同方向的電流使得導磁板4產生不同方向的磁極,驅動磁石5按不同方向旋轉。
如圖6所示,轉軸6為上矩形下圓柱型結構,轉軸6通過矩形結構與磁石5上的卡槽結構相互配合實現力的傳遞。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該裝置通過對線圈3輸入不同方向的電流,導磁板4產生兩個不同方向的磁性,不同方向磁性驅動磁石5并帶動轉軸6及擋片7按不同方向旋轉,同時為了對擋片7的旋轉位置進行限位,在上蓋8上設計有一個圓弧通孔結構,該圓弧通孔限制了擋片7兩個方向的旋轉位置,該裝置采用扁平形狀設計,大大節省了裝配空間,使組裝成品小型輕巧化,高抗震性及抗沖擊性能,具有定位簡單、可抗震、結構穩定及使用壽命長的特點,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及量產,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變形,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變形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