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一種隧道掌子面擠出形變測量裝置,涉及一種在隧道施工時,對掌子面進行形變檢測的裝置,屬于隧道施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施工簡單,便于使用的掌子面形變測量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隧道建設過程中,遇到越來越多的軟弱圍巖隧道,這些隧道通常表現為圍巖變形大,甚至發生坍塌等安全事故,變更設計多,導致投資難以控制,施工進度緩慢,嚴重制約工程的工期等后果,為達到有效控制圍巖變形、保證圍巖穩定的目的,要求采取相應的對策分別控制,現有的控制掌子面圍巖變形的各種工程措施中,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便是掌子面玻璃纖維錨桿,掌子面玻璃纖維錨桿的施工需要大量時間,意味著掌子面停滯時間較長,不利于掌子面圍巖穩定,為保證圍巖穩定,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對掌子面擠出變形進行監控量測,目前國內關于掌子面前方擠出變形的量測裝置很少,而國外引進的滑動測微計和增量伸長計一次性采購成本過高。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改善上述情況,本實用新型一種隧道掌子面擠出形變測量裝置提供了一種施工簡單,便于使用的掌子面形變測量裝置。成本低廉,易于推廣使用。
本實用新型一種隧道掌子面擠出形變測量裝置是這樣實現的:本實用新型一種隧道掌子面擠出形變測量裝置由托板、應變測量裝置、立桿、立板、檢測棒、導向膠套、拉繩、應力測量裝置、底板、支撐板、連接軸和橫桿組成,三個立板依次置于底板上,相鄰兩個立板之間的夾角為135度,所述立板中部置有導向膠套,檢測棒一端置于導向膠套內,且通過拉繩和支撐板相連接,支撐板置于底板上,所述拉繩上置有應力測量裝置,兩個立桿一端分別垂直置于底板上,橫桿一端通過連接軸和立桿另一端相連接,托板置于橫桿另一端上,所述托板上置有應變測量裝置。
使用時,首先將三個檢測棒分別敲進拱頂面內,然后將兩個應變測量裝置和三個應力測量裝置分別通過線纜和外部物聯網平臺相連接,靜置一段時間,接通電源,兩個應變測量裝置和三個應力測量裝置就可以分別將檢測到的數據傳遞給外部物聯網平臺,當數據穩定后,記錄下來,然后開始隧道挖掘工作,在掌子面前進時,拱頂面上方的土層向下,三個檢測棒分別受到向下的壓力,從而分別對相連的拉繩有一個拉力,三個拉繩上的應力測量裝置發生變化,再次將檢測到的數據傳輸給外部物聯網平臺,同時,拱頂面下壓掌子面,使掌子面變形,從而使貼在掌子面上的兩個托板發生變化,兩個托板上的應變測量裝置發生變化,再次將檢測的數據傳輸給外部物聯網平臺,外部物聯網平臺將接收到的數據再次記錄下來,并且和原始數據對比,判斷掌子面變形是否在安全施工范圍內,避免塌方,所述托板的數量,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設定,達到在隧道施工過程中,對掌子面變形進行測量的目的。
有益效果。
一、結構簡單,方便實用。
二、成本低廉,易于推廣。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隧道掌子面擠出形變測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
其中零件為:托板(1),應變測量裝置(2),立桿(3),立板(4),檢測棒(5),導向膠套(6),拉繩(7),應力測量裝置(8),底板(9),支撐板(10),連接軸(11),橫桿(12)。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一種隧道掌子面擠出形變測量裝置是這樣實現的,使用時,首先將三個檢測棒(5)分別敲進拱頂面內,然后將兩個應變測量裝置(2)和三個應力測量裝置(8)分別通過線纜和外部物聯網平臺相連接,靜置一段時間,接通電源,兩個應變測量裝置(2)和三個應力測量裝置(8)就可以分別將檢測到的數據傳遞給外部物聯網平臺,當數據穩定后,記錄下來,然后開始隧道挖掘工作,在掌子面前進時,拱頂面上方的土層向下,三個檢測棒(5)分別受到向下的壓力,從而分別對相連的拉繩(7)有一個拉力,三個拉繩(7)上的應力測量裝置(8)發生變化,再次將檢測到的數據傳輸給外部物聯網平臺,同時,拱頂面下壓掌子面,使掌子面變形,從而使貼在掌子面上的兩個托板(1)發生變化,兩個托板(1)上的應變測量裝置(2)發生變化,再次將檢測的數據傳輸給外部物聯網平臺,外部物聯網平臺將接收到的數據再次記錄下來,并且和原始數據對比,判斷掌子面變形是否在安全施工范圍內,避免塌方,所述托板(1)的數量,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設定,達到在隧道施工過程中,對掌子面變形進行測量的目的。
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所述應變測量裝置和應力測量裝置并不限制于某一品牌和型號。本實用新型無須對此作出解釋,需要說明的是,外部物聯網平臺并不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所述應變測量裝置和應力測量裝置所加載的計算機程序,并不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本實用新型并不保護計算機程序,在使用本實用新型的時候,所有計算機程序都需要本領域技術人員額外加載,依據本實用新型,某些步驟可以依次進行或者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