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備用電源監控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消防備用電源運行狀態監控設備。
背景技術:
為了保障消防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和降低意外的發生,消防備用電源在消防工作領域中不可或缺,但由于消防備用電源不常使用,對其進行有效快速的檢測十分必要,現有的消防備用電源缺少監控設備,當備用電源損壞或者是短路時,很難及時的發現。
現有的消防備用電源運行狀態監控設備存在著不方便安裝,檢測效果差和使用不方便的問題。
因此,發明一種消防備用電源運行狀態監控設備顯得非常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消防備用電源運行狀態監控設備,以解決現有的消防備用電源運行狀態監控設備存在的不方便安裝,檢測效果差和使用不方便的問題,一種消防備用電源運行狀態監控設備,包括固定殼,連接板,吸盤,監測設備,安裝板結構,散音孔,電壓檢測端頭和電流檢測端頭,所述的安裝板結構安裝在固定殼的右側;所述的散音孔開設在固定殼的上部左側表面;所述的吸盤通過連接板安裝在固定殼的下部;所述的監測設備安裝在固定殼的內部;所述的電壓檢測端頭和電流檢測端頭分別安裝在固定殼的左側;所述的監測設備包括防護殼,顯示屏,蓄電池,控制器,電源開關,報警器,模數轉換模塊,電壓轉換模塊和電流轉換模塊,所述的報警器設置在防護殼的上部左側;所述的顯示屏和電源開關分別鑲嵌在防護殼的前表面;所述的蓄電池,控制器,模數轉換模塊,電壓轉換模塊和電流轉換模塊分別設置在防護殼的內部。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如下技術措施。
所述的安裝板結構包括固定板,安裝板,折頁和固定孔,所述的安裝板通過折頁安裝在固定板的上下兩側;所述的固定孔開設在安裝板上。
所述的電壓檢測端頭與電壓轉換模塊電性連接;所述的電流檢測端頭與電流轉換模塊電性連接;所述的電壓轉換模塊和電流轉換模塊與模數轉換模塊的輸入端電性連接;所述的模數轉換模塊的輸出端與控制器的輸入端電性連接;所述的顯示屏和報警器分別與控制器的輸出端電性連接。
所述的控制器采用單片機,有利于提高智能化控制程度。
所述的電壓轉換模塊和電流轉換模塊分別采用直流電壓轉換模塊和直流電流轉換模塊。
所述的模數轉換模塊采用AD0809模數轉換器。
所述的吸盤采用真空吸盤,有利于能夠將固定殼吸附到光滑的墻壁上或備用電源的外殼上,便于安裝。
所述的散音孔上設置有防塵網,有利于防止灰塵進入到散音孔內,提高防塵效果。
所述的固定孔開設在安裝板的邊角處;所述的固定孔設置有四個,有利于提高安裝后的固定效果,使得安裝后的安裝板不易在墻壁上掉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折頁與安裝板的配合設置,有利于方便在不使用安裝板時,將安裝板通過折頁折到固定板上,與固定板平行,通過吸盤的設置,有利于能夠將固定殼吸附到光滑的墻壁上或備用電源的外殼上,便于安裝,通過安裝孔的設置,有利于提高安裝后的固定效果,使得安裝后的安裝板不易在墻壁上掉落,通過散音孔上防塵網的設置,有利于防止灰塵進入到散音孔內,提高防塵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監測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安裝板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固定殼;2-連接板;3-吸盤;4-監測設備;41-防護殼;42-顯示屏;43-蓄電池;44-控制器;45-電源開關;46-報警器;47-模數轉換模塊;48-電壓轉換模塊;49-電流轉換模塊;5-安裝板結構;51-固定板;52-安裝板;53-折頁;54-固定孔;6-散音孔;7-電壓檢測端頭;8-電流檢測端頭。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
如圖1至圖3所示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消防備用電源運行狀態監控設備,包括固定殼1,連接板2,吸盤3,監測設備4,安裝板結構5,散音孔6,電壓檢測端頭7和電流檢測端頭8,所述的安裝板結構5安裝在固定殼1的右側;所述的散音孔6開設在固定殼1的上部左側表面;所述的吸盤3通過連接板2安裝在固定殼1的下部;所述的監測設備4安裝在固定殼1的內部;所述的電壓檢測端頭7和電流檢測端頭8分別安裝在固定殼1的左側;所述的監測設備4包括防護殼41,顯示屏42,蓄電池43,控制器44,電源開關45,報警器46,模數轉換模塊47,電壓轉換模塊48和電流轉換模塊49,所述的報警器46設置在防護殼41的上部左側;所述的顯示屏42和電源開關45分別鑲嵌在防護殼41的前表面;所述的蓄電池43,控制器44,模數轉換模塊47,電壓轉換模塊48和電流轉換模塊49分別設置在防護殼41的內部。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如下技術措施。
所述的安裝板結構5包括固定板51,安裝板52,折頁53和固定孔54,所述的安裝板52通過折頁53安裝在固定板51的上下兩側;所述的固定孔54開設在安裝板52上。
所述的電壓檢測端頭7與電壓轉換模塊48電性連接;所述的電流檢測端頭8與電流轉換模塊49電性連接;所述的電壓轉換模塊48和電流轉換模塊49與模數轉換模塊47的輸入端電性連接;所述的模數轉換模塊47的輸出端與控制器44的輸入端電性連接;所述的顯示屏42和報警器46分別與控制器44的輸出端電性連接。
所述的控制器44采用單片機,有利于提高智能化控制程度。
所述的電壓轉換模塊48和電流轉換模塊49分別采用直流電壓轉換模塊和直流電流轉換模塊。
所述的模數轉換模塊47采用AD0809模數轉換器。
所述的吸盤3采用真空吸盤,有利于能夠將固定殼1吸附到光滑的墻壁上或備用電源的外殼上,便于安裝。
所述的散音孔6上設置有防塵網,有利于防止灰塵進入到散音孔6內,提高防塵效果。
所述的固定孔54開設在安裝板52的邊角處;所述的固定孔54設置有四個,有利于提高安裝后的固定效果,使得安裝后的安裝板52不易在墻壁上掉。
工作原理
本實用新型在工作過程中,使用時可通過吸盤3吸附在光滑的墻壁上或備用電源的外殼上,還可以將安裝板52在固定板51上展開,然后使螺釘貫穿固定孔54將安裝板52固定在墻壁上或備用電源的外殼上,通過電壓檢測端頭7和電流檢測端頭8與備用電源電性連接進行檢測,然后將檢測的數值輸送至電壓轉換模塊48和電流轉換模塊49中,然后通過電壓轉換模塊48和電流轉換模塊49轉換將數值輸送至模數轉換模塊47中,再然后模數轉換模塊47將檢測數值輸送至控制器44中,控制器44將檢測的數值輸送至顯示屏42中顯示,這樣即可監測備用電源的電流電壓是否正常。
利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啟發下,設計出類似的技術方案,而達到上述技術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