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雙容水箱的無線控制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位控制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用于雙容水箱的無線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雙容水箱是較為典型的非線性、時延對象,工業上許多被控對象的整體或局部都可以抽象成雙容水箱的數據模型,具有很強的代表性,例如:工業鍋爐、結晶器液位控制等。在現有的操作技術中,人們均是通過液位變送器、顯示器等組成的液位顯示儀表來獲得容器內液面的高度,雖然能對所測介質的液位進行實時的數字和光柱直觀的顯示,但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工作人員則需時刻到現場進行觀察、巡檢,才能保證設備的液位控制在所需范圍內。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水箱的體積往往較大,且由上至下依次設置,為保證水箱內液位的正常,工作人員在操作時往往需要上下反復觀察液位的變化,或采取多人分工合作才能完成,過程十分繁瑣。而為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用于雙容水箱的無線控制系統,可在操作室內對現場的各控制點進行調節,更簡化了管線的鋪設,結構十分簡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雙容水箱的無線控制系統,摒棄傳統的液位顯示儀表,采用感壓元件與無線傳送機構即可實現遠程控制,操作直觀、方便,無線傳送機構還可簡化設備間管線的鋪設,尤其適合多點控制系統中的應用。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用于雙容水箱的無線控制系統,包括由上而下依次相連的上水箱以及下水箱,在所述的上水箱、下水箱上均設有調節閥,在所述的上水箱、下水箱內還設有感壓元件,為方便工作人員直觀、簡單的操作,本實用新型還包括與感壓元件相連的無線傳送機構以及連接在無線傳送機構上的計算機,所述的無線傳送機構與調節閥相連接,工作人員可在操作室內對現場的各控制點進行調節,簡化了管線的鋪設,應用廣泛,可運用于供水、煉油、化工、食品、醫藥、造紙及污水處理等行業的工業遠傳控制。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調節閥包括設于上水箱頂部的進水閥、設于上水箱底部且與下水箱相連的連接閥以及設于下水箱底部的出水閥,所述的無線傳送機構則分別與進水閥、連接閥以及出水閥相連接。為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無線收發模塊包括依次相連的控制器、無線收發模塊、單片機U1,所述的控制器包括依次設于進水閥、連接閥以及出水閥上的控制器Ml、控制器M2、控制器M3 ;所述的無線收發模塊與感壓元件相連,而所述的單片機Ul則連接在計算機上。所述的無線收發模塊主要由無線連接的發射芯片以及接收芯片組成,所述的發射芯片包括設于上水箱內感壓元件上的發射芯片J1、設于下水箱內感壓元件上的發射芯片J2、依次與控制器Ml、控制器M2、控制器M3相連的發射芯片J3、發射芯片J4、發射芯片J5 ;所述的接收芯片則與單片機U I相連接,尤其適合應用于具有多控制點的工業現場,簡化了設備間管線的鋪設,經濟實用。為更好的實現上述結構,所述的感壓元件為液位傳感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I)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采用感壓元件與無線傳送機構即可實現遠程控制,摒棄了傳統的液位顯示儀表,液面的觀察更加直觀、方便,操作簡單,通過計算機的操作界面即可實現對現場各控制點的調節,避免了人工操作可能帶來的偏差,準確性更高。(2)在本實用新型中,各控制點如:上水箱液位、進水閥、連接閥等均可通過無線收發模塊實現與計算機的連接,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能有效的簡化整個系統的管線鋪設,當然,本實用新型也尤其適合應用于控制點較多的工業現場,結構極其簡單。(3)本實用新型應用廣泛,感壓元件可采用液位傳感器,被測介質可以是水、油、酸、堿、工業污水、各類高溫介質、粘稠介質等等,可廣泛運用于供水、煉油、化工、食品、醫藥、造紙及污水處理等行業的工業遠傳控制。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原理框圖。其中,I—上水箱,2—下水箱,3—感壓兀件,4一進水閥,5一連接閥,6—出水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實施例:雙容水箱是較為典型的非線性、時延對象,工業上許多被控對象的整體或局部都可以抽象成雙容水箱的數據模型,具有很強的代表性,而本實用新型正是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種用于雙容水箱的無線控制系統,如圖1所示,包括由上而下依次相連的上水箱I以及下水箱2,在上水箱1、下水箱2上均設有調節閥,在上水箱1、下水箱2內還設有感壓元件
3。在現有的操作技術中,人們均是通過液位變送器、顯示器等組成的液位顯示儀表來獲得容器內液面的高度,工作人員需時刻到現場進行觀察、巡檢,同時,為方便工作人員直觀、簡單的操作,本實用新型還包括與感壓元件3相連的無線傳送機構以及連接在無線傳送機構上的計算機,無線傳送機構與調節閥相連接,工作人員可在操作室內對現場的各控制點進行調節,簡化了管線的鋪設,應用廣泛,可運用于供水、煉油、化工、食品、醫藥、造紙及污水處理等行業的工業遠傳控制。在本實用新型中,如圖1所示,調節閥主要由設于上水箱I頂部的進水閥4、設于上水箱I底部且與下水箱2相連的連接閥5以及設于下水箱2底部的出水閥6組成,而無線傳送機構則分別與進水閥4、連接閥5以及出水閥6相連接,包括依次相連的控制器、無線收發模塊、單片機Ul,其結構如圖2所示:(I)控制器包括依次設于進水閥4、連接閥5以及出水閥6上的控制器Ml、控制器M2、控制器M3 ;無線收發模塊與感壓元件3相連,而單片機U2則連接在計算機上;[0021](2)無線收發模塊主要由無線連接的發射芯片以及接收芯片組成,發射芯片包括設于上水箱I內感壓元件3上的發射芯片J1、設于下水箱2內感壓元件3上的發射芯片J2、依次與控制器Ml、控制器M2、控制器M3相連的發射芯片J3、發射芯片J4、發射芯片J5 ;(3)單片機U I則與接收芯片則與相連接。在本實用新型的應用過程中,感壓元件3可采用液位傳感器,是一種能測量液位的壓力傳感器.多為投入式設置,因此,需如圖1所示設置在容器內。使用時,液位傳感器將容器內的水位值轉換為相應的電信號,其中,上水箱I內的液位傳感器通過發射芯片J1、下水箱2內的液位傳感器通過發射芯片J2分別將信號傳送至接收芯片,接收芯片再通過單片機Ul (MC — 51)進行數據轉換,最終傳送至計算機上,工作人員可通過計算機的操作界面對現場液位進行實時監測,并根據工藝參數對液位進行調節,通過計算機輸入的調節信號再經單片機U1、接收芯片傳送至各控制點(進水閥4、連接閥5以及出水閥6)上,在此過程中,接收芯片通過無線傳輸將調節信號傳送至發射芯片J3、發射芯片J4、發射芯片J5上,并通過控制器Ml、控制器M2、控制器M3上對各控制點進行調節,操作十分簡單,而由上述結構可知,本實用新型尤其適合應用于具有多控制點的工業現場,簡化了設備間管線的鋪設,經濟實用,在本實用新型中,發射芯片以及接收芯片均可采用F05P — 315M制作而成,其發射頻率為315MHz ;控制器可采用IC555電路制作而成。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采用感壓元件3與無線傳送機構即可實現遠程控制,摒棄了傳統的液位顯示儀表,液面的觀察更加直觀、方便,操作簡單,可通過計算機的操作界面即可實現對現場各控制點的調節,避免了人工操作可能帶來的偏差,準確性更高,可廣泛運用于供水、煉油、化工、食品、醫藥、造紙及污水處理等行業的工業遠傳控制。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雙容水箱的無線控制系統,包括由上而下依次相連的上水箱(I)以及下水箱(2),在所述的上水箱(I)、下水箱(2)上均設有調節閥,在所述的上水箱(I)、下水箱(2)內還設有感壓元件(3),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感壓元件(3)相連的無線傳送機構以及連接在無線傳送機構上的計算機,所述的無線傳送機構與調節閥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雙容水箱的無線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調節閥包括設于上水箱(I)頂部的進水閥(4)、設于上水箱(I)底部且與下水箱(2)相連的連接閥(5)以及設于下水箱(2)底部的出水閥(6),所述的無線傳送機構則分別與進水閥(4)、連接閥(5)以及出水閥(6)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雙容水箱的無線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無線傳送機構包括依次相連的控制器、無線收發模塊、單片機U1,所述的控制器包括依次設于進水閥(4)、連接閥(5)以及出水閥(6)上的控制器Ml、控制器M2、控制器M3 ;所述的無線收發模塊與感壓元件(3)相連,而所述的單片機Ul則連接在計算機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雙容水箱的無線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無線收發模塊主要由無線連接的發射芯片以及接收芯片組成,所述的發射芯片包括設于上水箱(I)內感壓元件(3)上的發射芯片J1、設于下水箱(2)內感壓元件(3)上的發射芯片J2、依次與控制器Ml、控制器M2、控制器M3相連的發射芯片J3、發射芯片J4、發射芯片J5 ;所述的接收芯片則與單片機U I相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 4任一項所述的一種用于雙容水箱的無線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壓元件(3)為液位傳感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雙容水箱的無線控制系統,包括由上而下依次相連的上水箱(1)以及下水箱(2),在所述的上水箱(1)、下水箱(2)上均設有調節閥,在所述的上水箱(1)、下水箱(2)內還設有感壓元件(3),本實用新型還包括與感壓元件(3)相連的無線傳送機構以及連接在無線傳送機構上的計算機,所述的無線傳送機構與調節閥相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摒棄了傳統的液位顯示儀表,液面的觀察更加直觀、方便,操作簡單,可通過計算機的操作界面即可實現對現場各控制點的調節,避免了人工操作可能帶來的偏差,準確性更高。
文檔編號G05D9/12GK203012526SQ201220599128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4日
發明者文涵靈 申請人:成都卓程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