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具備生產裝置且能夠供作業者執行與上述生產裝置的生產相關的作業的生產系統。
背景技術:
長久以來,已知有能夠供作業者執行與生產裝置的生產相關的作業的生產系統。例如,專利文獻1的生產系統預先存儲每種修復作業的難易度、每位作業者的熟練度,在生產中產生了故障的情況下的修復作業中,根據修復作業的難易度來判定必要的熟練度,僅使必要的熟練度以上的作業者進行修復作業。由此,與修復作業的難易度不合適的作業者不會進行修復作業,從而防止修復作業的效率降低。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128202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上述的生產系統雖記載了對在生產中產生故障之后的修復作業實施執行限制這樣的事后對策,但沒有考慮對故障產生之前的作業實施執行限制這樣的事前對策。上述的生產系統在因作業者的經驗、力量而使在生產開始前作業者進行的作業的內容不恰當的情況下,若僅進行事后對策,則以該作業為起因的故障有可能反復產生。在該情況下,有時使生產裝置的生產效率下降,從而引起生產率的降低。
本發明的生產系統的主要目的在于,抑制以作業者的作業為起因的生產率的降低。
本發明的生產系統為了實現上述的主要目的而采用以下的手段。
本發明的生產系統具備生產裝置,作業者能夠執行與上述生產裝置的生產相關的作業,其主旨在于,上述生產系統具備:存儲單元,將由作業者進行的與上述生產裝置的生產相關的作業的執行信息以能夠識別出作業者的方式進行存儲;
檢測單元,檢測上述生產裝置的生產率的降低;
確定單元,在檢測出上述生產裝置的生產率的降低的情況下,基于上述執行信息來確定使生產率降低的作業者;及
限制單元,基于生產率的降低,針對所確定的上述作業者,對與上述生產裝置的生產相關的作業施加執行限制。
本發明的生產系統能夠防止由使生產率降低的作業者反復執行與生產裝置的生產相關的作業,能夠抑制生產率的降低。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安裝系統10的結構的概略的結構圖。
圖2是表示安裝裝置11的結構的概略的結構圖。
圖3是表示由作業者設定的元件P的配置順序的一個例子的說明圖。
圖4是表示由作業者設定的基準圖像數據的一個例子的說明圖。
圖5是表示由作業者設定的吸嘴14的種類的一個例子的說明圖。
圖6是表示由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執行的主處理程序的一個例子的流程圖。
圖7是表示作業履歷管理信息84a的一個例子的說明圖。
圖8是表示由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執行的生產模式時處理的一個例子的流程圖。
圖9是表示作業權限管理信息84b的一個例子的說明圖。
圖10是表示由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執行的作業模式時處理的一個例子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是表示安裝系統10的結構的概略的結構圖,圖2是表示安裝裝置11的結構的概略的結構圖。此外,本實施方式中,圖1及圖2的左右方向為X軸方向,前后方向為Y軸方向,上下方向為Z軸方向。
安裝系統10具備進行將電子元件(以下稱為“元件P”(參照圖2))向基板S安裝的安裝處理的多個安裝裝置11及進行各安裝裝置11的管理等系統整體的生產管理的管理計算機80。此外,安裝處理包括將元件P向基板S上配置、組裝、插入、接合、粘接的處理等。另外,多個安裝裝置11一邊從X方向的上游側(圖1中左側)向下游側(圖1中右側)搬運基板S一邊分別進行元件P的安裝處理,由于采用共用的結構,因此沒有特別區別地說明。
如圖2所示,安裝裝置11具備:具備收容有元件P的帶盤、托盤的供給單元12;進行基板S的搬運、固定的基板處理單元13;安裝頭15,將吸附元件P的多個(例如為四個)吸嘴14組裝為能夠拆卸,且能夠使吸嘴14沿Z軸方向移動;能夠使安裝頭15沿XY方向移動的頭移動單元16;拍攝被吸嘴14吸附的元件P的相機單元17;儲存多個種類的吸嘴14的吸嘴儲料器18;及負責裝置整體的控制的控制器19。控制器19構成為以CPU為中心的微處理器,具備存儲有各種處理程序等的ROM或暫時存儲數據的RAM、以能夠改寫的方式存儲元件P的安裝所必要的各種數據的HDD等,構成為能夠與管理計算機80進行通信。
安裝頭15借助頭移動單元16向供給單元12上移動而通過多個吸嘴14分別吸附元件P(例如為四個),借助頭移動單元16通過相機單元17上方并且向基板S上移動,基于預定的配置順序而在基板S上依次配置(安裝)元件P。
在此,元件P的配置順序通過作業者利用管理計算機80進行設定 作業而設定,預先存儲于控制器19的HDD。圖3是由作業者設定的元件P的配置順序的一個例子。圖3表示設定四個元件P的配置順序的情況。作為元件P的配置順序,優選從多種配置順序中設定安裝頭15的移動效率高的配置順序,但作業者可能根據其經驗、力量而設定各種配置順序。例如,如圖3(a)那樣,設定安裝頭15的移動距離短且效率高的配置順序,或者如圖3(b)那樣,設定安裝頭15的移動距離長且效率不高的配置順序。如此,通過元件P的配置順序的設定而使安裝頭15的移動效率不同,因此元件P的安裝所耗費的時間發生變化。因此,作業者設定元件P的配置順序的作業稱得上對安裝裝置11的生產率造成影響的作業。以下,將作業者設定元件P的配置順序的作業稱為“作業種類1”。
相機單元17在吸附有元件P的吸嘴14(安裝頭15)通過上方時,拍攝被吸嘴14吸附的元件P,將拍攝圖像向控制器19輸出。控制器19通過比較拍攝圖像與基準圖像數據,判定是否吸附有尺寸不同的元件P、或者元件P的吸附位置的位置偏移是否處于允許范圍內等。控制器19在判定為吸嘴14吸附有尺寸不同的元件P、或者元件P的位置偏移處于允許范圍外時,中止元件P的安裝而向作業者報告吸附元件的錯誤(圖像處理錯誤)。
在此,基準圖像數據通過作業者利用管理計算機80進行設定作業而設定,并預先存儲于控制器19的HDD。圖4是由作業者設定的基準圖像數據的一個例子。如圖所示,例如,作為相對于矩形狀的元件P的基準圖像數據,設定確定了元件P的外緣的上限與下限的圖像數據。作為該基準圖像數據,優選能夠可靠地檢測元件P的尺寸不同、元件P的位置偏移,并且允許元件P的尺寸的制造誤差、元件P的些許的位置偏移等,但作業者根據其經驗、力量而設定各種基準圖像數據。例如,如圖4(a)那樣,設定相對于元件P的外緣在上限與下限中具有大致均等的允許寬度的適當的基準圖像數據,或如圖4(b)那樣,設定相對于元件P的外緣而上限的允許寬度小于下限的允許寬度的不適 當的基準圖像數據。若設定圖4(b)那樣的基準圖像數據,則由于元件P的制造誤差、些許的位置偏移也會使元件P的外緣從基準圖像數據的上限偏離,控制器19容易判定為吸附元件的錯誤(圖像處理錯誤)。另一方面,若設定圖4(a)那樣的基準圖像數據,則與圖4(b)相比,能夠抑制控制器19判定為不必要的錯誤。此外,雖圖示省略,若將基準圖像數據的上限與下限的允許寬度設定得過大,則控制器19變得無法檢測出應檢測的錯誤,因此成為問題。如此,控制器19在元件P的安裝中判定為吸附元件的錯誤的頻率因基準圖像數據的設定而不同。因此,設定元件P的基準圖像數據的作業稱得上對安裝裝置11的生產率造成影響的作業。以下,將作業者設定基準圖像數據的作業稱為“作業種類2”。
吸嘴儲料器18是儲存多個種類的吸嘴14的箱,作業者能夠進行吸嘴14的更換。另外,在安裝頭15上,從儲存于吸嘴儲料器18的吸嘴14之中安裝與元件P的安裝相適的吸嘴14。
在此,安裝中使用的吸嘴14通過作業者利用管理計算機80與被安裝的元件P相配合地進行設定作業而設定,將設定出的吸嘴14的種類預先存儲于控制器19的HDD。圖5是由作業者設定的吸嘴14的種類的一個例子。作為吸嘴14,優選設定與供元件P安裝的基板S的種類、元件P的種類(尺寸、形狀等)相適的結構,但作業者根據其經驗、力量而設定各種吸嘴14。例如,如圖5(a)那樣,設定吸嘴14的下方的吸附部14a的尺寸與元件P適當的結構,或者如圖5(b)那樣,設定吸嘴14的下方的吸附部14a的尺寸比元件P小的結構。另外,雖省略圖示,或者設定吸附部14a的尺寸比元件P大的結構。若吸附部14a的尺寸小,則吸嘴14有時無法確保適當的吸附力。另外,若吸附部14a的尺寸大,則在產生有元件P的吸附位置的位置偏移時吸附部14a容易從元件P脫離而使吸嘴14有時無法確保適當的吸附力。如此,在吸嘴14無法確保適當的吸附力的情況下,在安裝頭15的移動中容易產生元件P落下等錯誤。即,通過吸嘴14的種類的設定,在安 裝時產生錯誤的頻率變得不同。因此,設定安裝所使用的吸嘴14的種類的作業稱得上對安裝裝置11的生產率造成影響的作業。以下,將作業者設定吸嘴14的作業稱為“作業種類3”。
管理計算機80構成為以CPU81為中心的微處理器,具備存儲有各種處理程序等的ROM82、暫時存儲數據的RAM83及以能夠改寫的方式存儲各種數據的HDD84,構成為能夠與各安裝裝置11的控制器19進行通信。在此,本實施方式的安裝系統10需要作業者輸入識別信息進行登錄,登錄了識別信息的作業者能夠登錄HDD84。另外,HDD84存儲有由登錄的作業者進行的作業的信息即作業履歷管理信息84a及作業者對作業種類1~3的各作業的權限的信息即作業權限管理信息84b,這些內容詳見后述。另外,管理計算機80能夠從鼠標、鍵盤等輸入設備86輸入信號,能夠向顯示器88輸出各種信息。
接下來的內容是對這樣構成的安裝系統10的動作進行的說明。圖6是表示由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執行的主處理程序的一個例子的流程圖。該程序在未圖示的登錄畫面顯示于顯示器88的狀態下在作業者通過輸入設備86的操作來輸入識別信息與密碼并進行登錄操作時被執行。
若該主處理程序被執行,則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首先執行登錄接受處理(步驟S100)。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登錄接受處理中進行核對HDD84所存儲的作業者的識別信息及密碼與在登錄畫面中輸入的作業者的識別信息及密碼的處理。此外,在核對結果不一致的情況下,管理計算機80進行顯示該主旨的處理,進行促使識別信息與密碼的再度輸入的處理等。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進行登錄接受處理時,在顯示器88中顯示作業者能夠選擇進行上述作業種類1~3的作業的“作業”模式或者在安裝裝置11中進行基板安裝處理的“生產”模式的模式選擇畫面(步驟S110),判定是否選擇“作業”模式(步驟S120),是否選擇“生產”模式(步驟S130)。此外,作業者在模 式選擇畫面中也能夠選擇“登出”。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判定為選擇了“登出”時(步驟S140),進行解除作業者的登錄狀態等登出處理而結束主處理程序。
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判定為步驟S120中選擇了“作業”模式時,執行作業模式時處理(步驟S150),在判定為步驟S120、S130中選擇了“生產”模式而非“作業”模式時,執行生產模式時處理(步驟S160)。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各模式時處理的執行結束時再次返回到步驟S110的處理而顯示模式選擇畫面。以下,對步驟S160的生產模式時處理進行詳細說明。此外,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作業模式時處理中將登錄的作業者進行作業種類1~3中任一項的作業作為上述的作業履歷管理信息84a而登記于HDD84。圖7是作業履歷管理信息84a的一個例子。如圖所示,作業履歷管理信息84a將在作業模式中進行的作業內容為作業種類1~3中的哪一個與進行作業的作業者的識別信息建立關聯而進行登記。作業履歷管理信息84a在作業模式時處理中登記識別信息為“ID01”的作業者的作業開始時間與作業結束時間、作業者進行的作業內容(作業種類1、2)。此外,該作業履歷管理信息84a也可以在登出處理中登記。另外,作業開始時間、作業結束時間的登記并非必須。
步驟S160的生產模式時處理基于圖8所示的流程圖進行。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執行生產模式時處理時,首先,在想要向各安裝裝置11進行基板安裝處理時輸出安裝指示(步驟S200),等待基板安裝處理結束(步驟S210)。此外,接收到安裝指示的各安裝裝置11依次執行元件P向基板S的安裝處理。然后,當基板安裝處理結束時,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執行結束后的基板安裝處理中的生產率的解析處理(步驟S220),判定本次的生產率是否降低(步驟S230)。
在此,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例如像以下那樣進行步驟S220、S230的處理。首先,通過將生產量(例如為基板S的生產片數)除以 生產裝置11的生產所要時間等而求出本次的生產效率,將其與基板S的種類、安裝的元件S的數量等信息一并登記于HDD84。此外,生產所要時間設為合計生產裝置11進行運轉的運轉時間及因故障等停止的停止時間而成的時間。接下來,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提取出如此登記于HDD84的過去的生產效率中的、與進行本次安裝處理的基板S的種類、安裝的元件S的數量等接近的生產效率而計算其平均值,比較計算出的過去的生產效率的平均值與本次的生產效率。然后,若本次的生產效率低于過去的生產效率的平均值,則在步驟S230中判定為生產率降低。此外,也可以是,若本次的生產效率相對于過去的生產效率下降預定比例(例如為百分之幾、百分之十幾)以上,則判定為生產率降低。另外,也可以不計算過去的生產效率的平均值,若本次的生產效率低于上一次的生產效率則判定為生產率降低,或者若本次的生產效率低于基準的生產效率則判定為生產率降低。此外,基準的生產效率只要是基于基板S的種類、安裝的元件S的數量等而預先計算為理論值等即可。
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通過步驟S230判定為生產率沒有降低時,直接結束生產模式時處理。另外,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步驟S230中判定為生產率降低時,基于在作業模式時處理中存儲于HDD84的作業履歷管理信息84a,確定在本次的基板安裝處理之前進行作業的作業者與其作業種類(步驟S240)。接下來,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根據HDD84所存儲的作業權限管理信息84b,讀取確定的作業者的確定的作業種類中的管理值P與警告實績(步驟S250)。
圖9是該作業權限管理信息84b的一個例子。如圖所示,作業權限管理信息84b與作業者的識別信息建立關聯而以作業種類1~3為單位登記管理值P、警告實績與執行限制。警告實績是是否對作業者進行針對作業的不備的警告的信息,執行限制是是否對作業者施加不執行作業的限制的信息,管理值P是在是否進行警告、是否對作業施加限制的判斷中使用的值。警告實績在默認下為“未警告”,執行限制在 默認下為“無限制”。此外,例如,圖7的作業履歷管理信息84a登記了識別信息為“ID01”的作業者進行作業種類1、2的作業,因此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步驟S250的處理中讀取圖9的作業權限管理信息84b中的識別信息為“ID01”的作業者的作業種類1、2的信息。即,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讀取作業種類1的值1的管理值P及“未警告”的警告實績、作業種類2的值0的管理值P及“未警告”的警告實績。
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讀取管理值P與警告實績時,通過將讀取的管理值P分別增加值1而更新作業權限管理信息84b的管理值P(步驟S260)。如此,管理值P在每次作業者使安裝裝置11的生產率降低時增加值1,因此成為表示作業者使生產率降低的次數的值。接下來,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判定讀取的警告實績是否為“已警告”(步驟S270)。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判定為并非“已警告”時,判定管理值P是否為第一閾值P1以上(步驟S280)。本實施方式中,將第一閾值P1確定為值2。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判定為管理值P為第一閾值P1以上時,對確定的作業者警告接近確定的作業種類的執行限制(步驟S290),將作業權限管理信息84b的警告實績更新為“已警告”(步驟S300),結束生產模式時處理。對作業者的警告通過例如將作業者的識別信息及作業種類以及接近作業的執行限制的主旨顯示于顯示器88來進行。此外,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通過步驟S260將由步驟S250讀取的作業種類1的管理值P的值1更新為值2,通過步驟S260將由步驟S250讀取的作業種類2的管理值P的值0更新為值1。因此,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通過步驟S280、S290判定出作業種類1的管理值P為第一閾值P1以上而進行對作業種類1的警告。另一方面,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由步驟S270判定為管理值P并非第一閾值P1以上時,直接結束生產模式時處理。因此,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生產率的降低為第一次的情況下沒有對作業者進行警告,但在生產率的降低為第二次的情況下對作業者進行警告。
另外,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由步驟S270判定為“已警告”時,判定管理值P是否為第二閾值P2以上(步驟S310)。在此,第二閾值P2是大于第一閾值P1的值,本實施方式中,將第二閾值P2確定為值4。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由步驟S310判定為管理值P并非第二閾值P2以上時,對確定的作業者警告接近確定的作業種類的執行限制(步驟S320),結束生產模式時處理。此外,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與步驟S290的處理同樣地進行步驟S320的處理。另一方面,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由步驟S310判定為管理值P為第二閾值P2以上時,對確定的作業者報告向確定的作業種類的作業施加執行限制的主旨(步驟S330),將作業權限管理信息84b的執行限制更新為“具有限制”(步驟S340),結束生產模式時處理。
如此,在生產模式時處理中,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表示生產率降低的次數的管理值P達到第一閾值P1(第一預定次數)時,對作業者進行警告,在管理值P超過第一閾值P1而達到第二閾值P2(第二預定次數)時,對作業者的作業施加執行限制。另外,像本實施方式那樣,在第一閾值P1與第二閾值P2并非連續的值的情況下,在管理值P超過第一閾值P1而未達到第二閾值P2的期間也對作業者進行警告。此外,圖9所示的作業權限管理信息84b中,識別信息為“ID02”的作業者的作業種類1的管理值P為值2,作業種類3的管理值P為值3,均成為“已警告”。因此,當“ID02”的作業者進行作業種類1的作業而之后兩次使生產率降低時,對作業種類1的作業施加執行限制,在進行作業種類3的作業而之后一次使生產率降低時,對作業種類3的作業施加執行限制。此外,警告、執行限制預先構成為,不僅顯示于管理計算機80的顯示器88,還能夠對管理計算機80與作業者的管理者所有的計算機、移動終端進行通信,也可以將警告、執行限制向管理者的計算機、移動終端進行通知等。
圖10是作業模式時處理的說明。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執行作業模式時處理時,首先,在顯示器88中顯示作業者用于選擇作業種 類的作業種類選擇畫面(步驟S400),判定作業者是否選擇了作業種類(步驟S410)。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判定為作業者選擇了作業種類時,基于存儲在HDD84的作業權限管理信息84b而讀取登錄中的作業者所選擇的作業種類中的警告實績與執行限制(步驟S420),判定作業者所選擇的作業種類的執行限制是否為“具有限制”(步驟S430)。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判定為“具有限制”時,將作業者所選擇的作業種類因執行限制而無法作業的主旨顯示于顯示器88(步驟S440),再次返回到步驟S400的作業選擇畫面的顯示。例如,圖9所示的作業權限管理信息84b中,識別信息為“ID03”的作業者的作業種類2為“具有限制”。因此,在“ID03”的作業者選擇了作業種類2的情況下,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判定為“具有限制”,從而不進行作業。如此,在生產模式時處理中,由于使生產率降低的次數即管理值P成為第二閾值P2以上,因此施加執行限制時,以后,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使該作業者不進行該作業種類的作業。因此,本實施方式中,能夠抑制以相同的作業者所進行的相同的作業種類的作業為起因而重復安裝裝置11的生產率的降低。
另外,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由步驟S430判定為并非“具有限制”時,判定作業者所選擇的作業種類的警告實績是否為“已警告”(步驟S450)。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判定為“已警告”時,由于接近執行限制,想要使作業者注意而進行作業,在顯示器88上顯示注意提醒(步驟S460),接受作業者所選擇的作業種類中的作業(步驟S470)。步驟S470是作業者通過操作輸入設備86而接受作業所需的各種設定輸入等的輸入操作的步驟。即,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具有限制”的情況下,不接受作業者的輸入操作,在“無限制”的情況下,接受作業者的輸入操作。另一方面,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由步驟S450判定為警告實績并非“已警告”時,跳過步驟S460的處理,在步驟S470中接受作業。如此,關于“已警告”的作業種類,在作業者進行作業時提醒注意,因此能夠使作業者深刻注意進行作業。因此,本實施方式中,能夠有效地抑制因相同的作業者的相同的作業 種類的作業而使生產率降低。
然后,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判定作業者的作業是否結束(步驟S480),在判定為作業結束時,在HDD84的作業履歷管理信息84a中,將本次進行的作業種類與作業者的識別信息建立關聯而作為作業履歷進行登記(步驟S490),結束作業模式時處理。在該步驟S490的處理中,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將圖7所例示的作業履歷管理信息84a登記于HDD84。
以上說明的本實施方式的安裝系統10在安裝裝置11的生產率降低的情況下,基于作業履歷管理信息84a而確定使生產率降低的作業者,當確定的作業者使生產率降低的次數(管理值P)達到第二閾值P2(預定次數)時,對以后的作業施加執行限制,因此能夠抑制以作業者的作業為起因的生產率的降低重復。
另外,安裝系統10具備進行作業者對安裝裝置11的作業所需的輸入操作的輸入設備86,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作業模式時處理的步驟S430的處理中判定為沒有執行限制的情況下,由于進行步驟S470的處理,因此接受作業者向輸入設備86的輸入操作,在由作業模式時處理的步驟S430的處理判定為具有執行限制的情況下,由于不進行步驟S470的處理,因此不接受作業者向輸入設備86的輸入操作。因此,本實施方式能夠更可靠地防止由被施加執行限制的作業者來執行設定作業等。
另外,作為與安裝裝置11的生產相關的作業,安裝系統10能夠執行作業種類1~3的多種作業,管理計算機80將作業者與作業種類以能夠識別的方式存儲在HDD84的作業履歷管理信息84a中,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確定在生產模式時處理中使生產率降低的作業者與作業種類,對確定的作業者的確定的作業種類施加執行限制。因此,本實施方式中,集中針對作業者容易引起生產率的降低的作業而高效地 施加執行限制,因此不會對作業者過多地施加執行限制,能夠適當地施加執行限制。
另外,安裝系統10在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施加執行限制之前,對作業者進行接近執行限制的主旨的警告,因此能夠使作業者深刻注意地進行作業。因此,與無預告地施加執行限制的情況相比,能夠對作業者給予作業改善的機會。
另外,安裝系統10中,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對作業者使生產率降低的次數(管理值P)進行統計,在統計的次數達到預定的閾值P2時施加執行限制,因此能夠將用于施加執行限制的處理設為簡易的處理。
此外,本發明沒有受到上述實施方式任何限定,只要屬于本發明的技術范圍,能夠通過各種方式實施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上述的實施方式以作業種類為單位而使用管理值P,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以作業種類為單位進行使用。在這種情況下,與作業種類無關地以作業者為單位使用一個管理值P即可。
上述的實施方式在沒有區別安裝系統10具備的多臺安裝裝置11的情況下使用管理值P,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以各安裝裝置11為單位使用管理值P。若與上述的實施方式不同,使安裝系統10具備的多臺安裝裝置11的結構不同,則各安裝裝置11的特性有可能也不同,因此在作業者對各安裝裝置11進行的作業中有時容易產生偏差。因此,通過以各安裝裝置11為單位使用管理值P,能夠進一步抑制以作業者的作業為起因的生產率的降低。
上述的實施方式在作業模式時處理中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對進行過警告的作業者進行注意提醒,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進行注 意提醒。在這種情況下,省略圖10的作業模式時處理的S450、S460的處理即可。
上述的實施方式在生產模式時處理中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對作業施加執行限制之前進行警告,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進行警告。在這種情況下,省略圖8的生產模式時處理的S270~S300、S320的處理與圖10的作業模式時處理的S450、S460的處理,在圖9的作業權限管理信息84b中不登記警告實績即可。
上述的實施方式在生產模式時處理中,作為生產率的指標,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使用通過使生產量(基板S的生產片數)除以安裝裝置11的生產所需時間而求出的生產效率,但是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夠檢測生產率的降低的指標,則也可以使用任意指標。例如,能夠使用安裝裝置11在生產中因故障等停止的停止時間,若停止時間為預定時間以上,則判定為引起生產率的降低,判定為生產率降低即可。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管理值P,不限于對生產率降低的次數進行統計,也可以逐漸累積停止時間。即,當作為累積停止時間的管理值P達到第一閾值P1(第一預定時間)時進行警告,當達到第二閾值P2(第二預定時間)時對作業施加執行限制等即可。
上述的實施方式在生產模式時處理中,管理計算機80的CPU81在檢測出生產率的降低的情況下,讀取在之前的作業模式時處理中進行作業的作業者的相應的作業種類中的管理值P,但是不限于此,只要在生產模式時處理中檢測到生產率的降低的情況下,讀取在此之前進行作業的作業者的相應的作業種類中的管理值P即可。例如,也可以讀取進行了作業開始時間或者作業結束時間為生產開始時間或者生產結束時間的預定時間前的作業的作業者的相應的作業種類中的管理值P。或者,也可以在多種作業種類的各作業種類中分別讀取進行最近的作業的作業者的管理值P。在這些情況下,不限于讀取1人的作業者的管理值P,讀取多個作業者的管理值P即可。
上述的實施方式示出了將本發明應用于具備多個安裝裝置11的安裝系統10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可以應用于僅具備一臺安裝裝置11的安裝系統10,也可以應用于在安裝裝置11以外具備通過絲網印刷向基板P印刷焊料的印刷裝置等各種裝置的安裝系統。另外,本發明不限于應用在具備向基板S安裝元件P的安裝裝置11的安裝系統10中,只要應用于具備生產裝置、且作業者能夠執行與生產裝置的生產相關的作業的生產系統即可。例如,能夠適用于具備進行各種元件的組裝的組裝裝置且作業者對組裝裝置能夠執行作業的組裝系統、或者具備進行各種元件的機械加工的加工裝置且作業者對加工裝置能夠執行作業的加工系統等各種生產系統。
工業實用性
本發明在向基板安裝元件的安裝技術領域之外,能夠應用于所有生產技術領域。
附圖標記說明
10 安裝系統
11 安裝裝置
12 供給單元
13 基板處理單元
14 吸嘴
14a 吸附部
15 安裝頭
16 頭移動單元
17 相機單元
18 吸嘴儲料器
19 控制器
80 管理計算機
81 CPU
82 ROM
83 RAM
84 HDD
84a 作業履歷管理信息
84b 作業權限管理信息
86 輸入設備
88 顯示器
P 元件
S 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