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流量控制和流量感應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組裝為一體的流量控制與流量感應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在凈水器等產品中,會使用到流量控制與流量感應裝置,然而,通常都使用PE管或其他的軟管連接流量計、流量閥等部件。但是,其存在以下不足之處:(1)由于PE管或其他的軟管較軟,各部件之間的位置相對不固定,導致組裝時效率較低,即無法快速連接;(2)再有,受其連接復雜影響,其裝拆不便,給維護造成諸多不制約。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裝為一體的流量控制與流量感應裝置;組裝時無需使用PE管或其他的軟管就可以實現快速密封連接。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準確、智能感應和控制出水流量的控制方法。
本發明采取的詳細技術方案為:
一種組裝為一體的流量控制與流量感應裝置,包括主體,其特征是,還包括有用于感應流量大小的流量計以及用于控制流量的流量調節閥,所述主體上設置有水流通道、以及連接所述水流通道的至少兩個水流外部接口,所述流量計和流量調節閥分別以可被拆卸方式安裝在主體上、并連接所述水流通道;此款一體式流量控制和感應裝置,通過將流量計和流量調節閥安裝在同一主體上,以使主體兼有流量控制和感應之功能,且結構簡單、合理,裝拆簡易,組裝時無需使用PE管或其他的軟管就可以實現快速連接,大大提升了組裝效率。
進一步地,所述主體上分別設置有流量計接口和流量調節閥接口,流量計和流量調節閥分別安裝在所述流量計接口和流量調節閥接口上、且均為密封連接,這種與主體接口的連接方式,而且為密封連接,有效提升其安裝效率,以及水密封性,防止漏水。
進一步地,所述主體上設置有兩個相互平行的流量計接、以及兩個相互平行的流量調節閥接口,所述流量計以及所述流量調節閥上分別延伸出相互平行的兩個快速插頭,流量計和流量調節閥分別通過各自的兩個快速插頭插入流量計接口和流量調節閥接口;這種雙接口為相互平行、且配合流量計和流量調節閥的快速插頭的插接方式,實現良好的快速連接方式,而且有利于保證水流流速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大大提升了水流采集以及水流控制的準確性。
進一步地,所述流量計的兩個快速插頭,以及流量調節閥的兩個快速插關與主體上對應的流量計接口和流量調節閥接口之間還分別增設有密封圈;由于實現流量計的快速插頭與流量計接口之間、以及流量調節閥的快速插頭與流量調節閥接口之間的過盈配合,從而提高流量計與主體之間的密封性,以及流量調節閥與主體之間的密封性。
進一步地,所述流量計和流量調節閥的快速插頭上分別設置有安裝槽,密封圈為彈性密封圈,彈性密封圈套置在對應的快速插頭的安裝槽上,以實現其良好的密封性能。
進一步地,所述流量計接口與流量調節閥接口之間的水流通道一段為連通狀,確保通過流量計和流量調節閥的水流量一致性,有利于準確檢測流量調節閥是否調節到位。
進一步地,所述水流通道上按水流方向順序,流量計接口設置在流量調節閥接口之后,這使流量計的控制精度更加可靠。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以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如上述組裝為一體的流量控制與流量感應裝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電信號連接的流量計、流量調節閥和產品控制中心模塊,其控制方法如下:
流量計采集流經的水流量數據,并將流量數據傳送給產品控制中心模塊,由產品控制中心模塊根據設定標準,向流量調節閥發出調整控制信息,以控制流量調節閥調節流量。
上述控制方法,準確、智能地感應和控制出水流量。
進一步地,所產品控制中心包括存儲模塊,用于存儲水流量數據。
進一步地,還包括與所述產品控制中心電性連接的流量參數輸入裝置,用于輸入設定流量參數。
其中,密封圈可以為彈性材料制成,如:橡膠制成。
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此款一體式流量控制和感應裝置,通過將流量計和流量調節閥安裝在同一主體上,以使主體兼有流量控制和感應之功能,且結構簡單、合理,裝拆簡易,組裝時無需使用PE管或其他的軟管就可以實現快速連接,大大提升了組裝效率。
(2)再有,這種流量計和流量調節閥與主體的流量計接口、流量調節閥接口的快速插接方式,而且為密封圈連接,有效提升其安裝效率,方便裝拆和維護,以及提升其水密封性,防止漏水。
(3)由于流量計接口與流量調節閥接口之間的水流通道一段為連通狀,確保通過流量計和流量調節閥的水流量一致性,有利于準確檢測流量調節閥是否調節到位;而水流通道上按水流方向順序,流量計接口設置在流量調節閥接口之后,這使流量計的控制精度更加可靠。
(4)本發明的控制方法,具有準確、智能感應和控制出水流量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一種組裝為一體的流量控制與流量感應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一種組裝為一體的流量控制與流量感應裝置的另一視角的立體示意圖;圖2中,粗線表示水流的方向。
圖3是一種組裝為一體的流量控制與流量感應裝置的分解示意圖;圖3中,箭頭線表示密封圈42的安裝位置。
圖4是本發明原理方框圖。
主體1;第一水流接口11;第二水流接口12;流量計插入孔13;流量調節閥插入孔14;流量計2;流量調節閥3;快速安裝結構4;快速插頭41;密封圈42;安裝槽43;產品控制中心5。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本發明為一種組裝為一體的流量控制與流量感應裝置,其包括主體1、用于感應流量大小的流量計2以及用于控制流量的流量調節閥3。
所述主體1上設置有水流通道、以及連接所述水流通道的至少兩個水流外部接口,(即:第一水流接口11、第二水流接口12),所述流量計2和流量調節閥3分別以可被拆卸方式安裝在主體1上、并連接所述水流通道。
本實施例中,所述主體1上分別設置有流量計接口13和流量調節閥接口14,流量計2和流量調節閥3分別安裝在所述流量計接口13流量調節閥接口14上、且均為密封連接。
作為更具體的方案,所述主體1上設置有兩個相互平行的流量計接口13、以及兩個相互平行的流量調節閥接口14,所述流量計2以及所述流量調節閥3上分別延伸出相互平行的兩個快速插頭41,流量計2和流量調節閥3分別通過各自的兩個快速插頭41插入流量計接口13和流量調節閥接口14,圖中所示,流量計和流量調節閥上的各個快速插頭,相當于快速連接結構4,方便與流量計接口13和流量調節閥接口14快速連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流量計2的兩個快速插頭41,以及流量調節閥3的兩個快速插關41與主體1上對應的流量計接口13和流量調節閥接口14之間還分別增設有密封圈42。
具體地,所述流量計和流量調節閥的快速插頭上分別設置有安裝槽43,密封圈42為彈性密封圈,彈性密封圈套置在對應的快速插頭的安裝槽43上。
所述流量計接口13與流量調節閥接口14之間的水流通道一段為連通狀,確保通過流量計2和流量調節閥3的水流量一致性,有利于準確檢測流量調節閥3是否調節到位;而水流通道上按水流方向順序,流量計接口13設置在流量調節閥接口14之后,這使流量計2的控制精度更加可靠。
由上述可以看出;組裝時無需使用PE管或其他的軟管就可以實現本發明中的一種組裝為一體的流量控制與流量感應裝置的快速密封連接,比較方便。
使用前,將第一水流接口11與來料水管連接、將第二水流接口12與排出水管連接;當然,也可以根據需要將第二水流接口12與來料水管連接、將第一水流接口11與排出水管連接。將流量計2與預先準備的流量顯示裝置(一般LED顯示屏等)電性連接。
開啟水源,水從第一水流接口11流入、從第二水流接口12排出,或者從第二水流接口12流入,從第一水流接口11排出,水在整個主體(包括流量計和流量調節閥)中的水流路徑,如圖2中的直線所示)。水流經過流量計2使流量計2測量流量,并通過預先準備的流量顯示裝置(一般LED顯示屏等)讀取流量,若發現所讀取的流量與所需的流量不符,則手動調節流量調節閥3來調節流量,直至所讀取的流量與所需的流量相符合。
當然,優選方案為,流量計2位于流量調節閥3之后(按照水流的方向,水流先經過流量調節閥3再經過流量計2)。水流經過調節后才經過流量計2,可以使流量計2的控制精度更加可靠(若相反,水流經過流量計2測量流量后再經過調節流量調節閥3,調節流量調節閥3時,流量計2測量的流量調節之前水流流量,經過一段時間的延時之后才顯示流量調節之后的水流流量,因為有延時的存在,流量計2的控制精度相對不可靠)。
每個快速插頭41所設置的安裝槽43的數量優選為兩個。可以進一步地提高密封性,密封圈42可以為橡膠等彈性材料制成。
如圖4所示,一種組裝為一體的流量控制與流量感應裝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電信號連接的流量計、流量調節閥3和產品控制中心模塊5,其控制方法如下:
流量計2采集流經的水流量數據,并將流量數據傳送給產品控制中心模塊5,由產品控制中心模塊5根據設定標準,向流量調節閥3發出調整控制信息,以控制流量調節閥3調節流量。
所產品控制中心5(一般為凈水器的控制電路板等)包括存儲模塊,用于存儲水流量數據。
預先將流量的設定值存儲在產品控制中心5的存儲模塊中;開啟水源后,水流經過流量計2使流量計2測量流量,流量計2將所測的流量信號傳輸給產品控制中心5,產品控制中心5將流量計2所測量的流量值與流量的設定值進行比對;若流量計2所測量的流量值大于流量的設定值,則產品控制中心5驅動流量調節閥3將流量調小;若流量計2所測量的流量值小于流量的設定值,則產品控制中心5驅動流量調節閥3將流量調大;重復以上過程直至流量計2所測量的流量與流量的設定值相等;從而可以實現流量計2所測量的流量滿足流量的設定需求。
本發明中的一種組裝為一體的流量控制與流量感應裝置,還可以包括與產品控制中心5電性連接的流量參數輸入裝置(一般為凈水器的輸入面板等)。通過流量參數輸入裝置可以方便地向產品控制中心5輸入所需的流量參數。
綜上所述,本發明中的一種組裝為一體的流量控制與流量感應裝置,組裝時無需使用PE管或其他的軟管就可以實現快速密封連接,比較方便;可以使流量計2的控制精度更加可靠。
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為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保護內容的限制。
以上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創作,凡在本創作的精神及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創作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