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種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包括內部設有收容空間的外殼,該外殼包括組裝在一起的前蓋和后蓋,該前蓋包括前壁及自該前壁的周邊側緣向后一體化延伸的側壁,并在側壁的后端面靠內側的位置處設有沿著整個環形側壁布置的環形定位槽,以及在定位槽的外側保留有抵擋部,當后蓋安裝在前蓋的后側以限定出該收容空間時,該后蓋的周緣相適配性的嵌入在定位槽處使該后蓋卡扣在前蓋上。
【專利說明】
一種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主要涉及光伏發電的配件裝置,確切地說,基于光伏發電系統采用了對光伏電池進行功率優化的措施,而本實用新型則提供和優化器配套使用的外殼或機箱。
【背景技術】
[0002]隨著能源的短缺和新技術的發展,新能源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鑒于光伏發電安全可靠、運行費用少、維護簡單、隨地可用等特點,使得光伏發電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尤其在解決偏遠地區的用電問題上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光伏電池的輸出特性受到外界溫度、光照輻射強度的影響而發生很大的變化,使光伏電池始終能夠輸出最大的功率以便我們更有效地利用太陽能是光伏發電系統的基本要求。要從太陽能面板輸出期望的最大功率,最重要是找到最大功率點,使電池板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保持在這個預期的最大功率點。最大功率點的變化通常與輻照強度和環境溫度有關,所以亟待解決的難題是,當太陽能面板的環境變化時,必須動態追蹤的這些參數變化,才能屏除外部環境因素,確保太陽能面板工作在最大功率點上。光伏優化器用于調制電池板的輸出來確保電池工作在最大功率點,優化器能夠優化光伏組件的輸出功率執行最大功率點追蹤,是光伏發電優化系統中的關鍵設備之一,具有能量采集轉換、數據采樣和基本的通訊功能,考慮到優化器的壽命要求往往是幾十年,因此保護優化器各元器件的外殼或機箱的結構就顯得尤為重要,本申請的后文內容將會披露具有高可靠性的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
[0003]在一個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披露了一種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裝置,包括內部設有收容空間的外殼,該外殼包括組裝在一起的前蓋和后蓋,該前蓋包括前壁及自該前壁的周邊側緣向后一體化延伸的側壁,并在側壁的后端面靠內側的位置處設有沿著整個環形側壁布置的環形定位槽,以及在定位槽的外側保留有抵擋部,當后蓋安裝在前蓋的后側以限定出該收容空間時,該后蓋的周緣相適配性的嵌入在定位槽處使該后蓋卡扣在前蓋上。
[0004]上述的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裝置,在該前蓋內部設有一個橫向布置的與前壁垂直的固持板,固持板將前蓋內部分隔成上下兩個空間;以及在該固持板靠近前壁的前側部分上分布有多個通孔,藉此安裝在前蓋內的下部空間處的電路板上所帶有的叉指穿過通孔而延伸到上部空間。
[0005]上述的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裝置,在該前蓋的前壁位于該固持板上方和下方的區域分別設有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在前壁外側的位于第一開口的位置處蓋合有一個遮蔽板藉此封蓋住第一開口;以及在前壁內側的位于第二開口的位置處設有一個散熱片,散熱片的左右兩側分別抵壓在前壁內側的位于第二開口左右兩側的區域上,且散熱片夾持在該前壁和電路板之間。
[0006]上述的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裝置,在前壁內側的位于第二開口左右兩側的區域上涂布有防水膠,利用防水膠將散熱片粘合在該前壁上;在該散熱片的上下對邊處涂布有防水膠,利用防水膠將散熱片和電路板粘接,并且電路板上安裝的散熱元件與散熱片保持接觸。散熱片的上下對邊處所涂覆的防水膠在被電路板擠壓時會擴展填充到到散熱片的上邊緣與第二開口的上邊緣之間的縫隙處,還會擴展填充到到散熱片的下邊緣與第二開口的下邊緣之間的縫隙處,來將這些縫隙密封住。
[0007]上述的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裝置,在該后蓋上設有與前壁上的第一開口對準的一個第三開口,其中設置電路板上每個叉指的自由末端均與第一和第三開口前后對準。
[0008]上述的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裝置,在散熱片正面還設置有多個條狀的鰭片,鰭片從該前蓋的第二開口處延伸到該前蓋的前壁的外部。
[0009]上述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裝置,在前蓋的下側緣處的側壁上設有貫穿側壁厚度的接口;或在該前蓋的下側緣和左、右側緣相銜接的拐角處的側壁上設有貫穿側壁厚度的接口。
[0010]上述的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裝置,在前蓋的側壁外側還設置有帶有內孔的圓柱狀接線端子,接線端子以其內孔對準側壁上接口的方式固定在該前蓋的側壁上。另外接線端子的外周緣表面上還可以設置外螺紋或內螺紋,與其他的帶有外/內螺紋的端子實現對接。
[0011]上述的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裝置,在前蓋的側壁內側還設置了包括前擋部和左、右側擋部的卡槽結構,左、右側擋部設置在前擋部的一對互為對邊的側緣上并且它們和前擋部垂直;在一個接口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個卡槽結構的左、右側擋部,由卡槽結構和前蓋的側壁限定出一個敞口朝向后蓋的收容卡槽,且前擋部上設有與所述接口對準的缺口。
[0012]上述的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裝置,在該卡槽結構的收容卡槽內嵌入有環形線圈結構和/或環形磁芯結構,環形線圈結構和/或環形磁芯結構的中心內孔與側壁上的接口、卡槽結構的前擋部上的缺口對準重合。
[0013]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還披露了一種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裝置,包括內部設有收容空間的外殼:該外殼包括組裝在一起的前蓋和后蓋,并且在該后蓋的背面一側布置有沿著后蓋周邊邊緣分布的凹槽。該后蓋用于與光伏組件(Photovoltaic module)上指定的接合面通過粘結劑進行粘合,當擠壓外殼使其牢固粘附在光伏組件的步驟中,后蓋和接合面之間的粘結劑受力會外溢,而該凹槽用于收納后蓋背面和接合面之間過量的粘結劑,以避免粘結劑溢出到該指定的接合面區域之外。
【附圖說明】
[0014]閱讀以下詳細說明并參照以下附圖之后,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和優勢將顯而易見:
[0015]圖1是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的前蓋的基本結構。
[0016]圖2是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的結構。
[0017]圖3是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的后蓋的基本結構。
[0018]圖4是前蓋內部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5是散熱片的基本結構示意圖。
[0020]圖6是電路板組裝到前蓋上的示意圖。
[0021]圖7是從第一開口中露出電路板上的叉指的示意圖。
[0022]圖8是接線端子布置在前蓋下緣的側壁上設置有接線端子。
[0023]圖9是后蓋上的分段凹槽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參見圖1?3,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的外殼大體上呈現為扁平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它的內部設有收容空間用來放置電路板和功率優化器的其他必要元件,優化器結構的外殼或機殼基本上由一個前蓋100和一個后蓋200組裝而成,因此可以將前蓋100和后蓋200之間的間隙限定成一個收容空間,并且前蓋100和后蓋200應當采用絕緣的材料,以及它們組成的外殼應當保留有散熱路徑,以保障優化器內的發熱元器件(例如功率開關等)具備良好的散熱效果。參見圖1?3所示,從外觀上觀察外殼,外殼的前蓋100至少包括了一個前壁100A(大體為方形)和至少包括了自前壁100A的周邊側緣向后一體化延伸的各個側壁180a?180d,如果前壁100A的下部兩個拐角沒有設置成倒角(如圖8),則前蓋100應當設有位于前壁100A上緣處的上側壁180a和設有位于前壁100A下緣處的下側壁180c,及設有位于前壁100A左緣處的左側壁180b和設有位于前壁100A右緣處的右側壁180d。如果前壁100A的底部的兩個拐角設置成倒角形式(如圖1),即前蓋100的下側緣和左側緣相銜接的拐角設置成一個倒角,和/或前蓋100的下側緣和右側緣相銜接的拐角也設置成另一個倒角,則前壁100A的下側緣處的下側壁180c和左側緣處的左側壁180b間還銜接有過渡的傾斜側壁180e,以及前壁100A的下側緣處的下側壁180c和右側緣處的右側壁ISOd之間還銜接有過渡的傾斜側壁ISOf,目的在于:后文即將介紹的接線端子122布置在前蓋的下側緣和左側緣相銜接的拐角處的側壁ISOe上,另一個接線端子132布置在前蓋的下側緣和右側緣相銜接的拐角處的側壁180f上。
[0025]參見圖1和圖8,所以至少存在兩種形式:外殼的前蓋100包括了自前壁100A的周邊側緣向后一體化延伸的各個側壁180a?180d(圖8),或者外殼的前蓋100包括了自前壁100A的周邊側緣向后一體化延伸的各個側壁180a?180f (圖1),在這兩種方案中各個側壁180a?180d或180a?180f均與前蓋100的前壁100A相垂直,而且優化器外殼的前蓋100的前壁100A和后蓋200基本平行。另外,在前蓋100的前壁100A上設置有一個第一開口 1la和一個第二開口 102a(圖2),以及還在后蓋200上設置有一個第三開口 201 (圖3),其中第一開口1la和第三開口 201基本上前后對準。
[0026]參見圖1和圖2,在前蓋100的前壁100A外側的位于第一開口 1la(圖2)的位置處蓋合有一個遮蔽板1lb(圖1),藉由遮蔽板1lb封蓋住第一開口 101a,這里可以在前壁100A外側的位于第一開口 1la周邊的區域上涂覆防水粘合膠,然后再利用粘合膠將遮蔽板1lb粘附在前壁100A外側,從而將第一開口 1la封住。除此此外,還在蓋板100的前壁100A內側的位于第二開口 102a的位置處設有一個散熱片102b作為散熱路徑,金屬材質的散熱片102b對優化器內部的散熱元件進行導熱。
[0027]在圖3的可選實施例中,還在該后蓋200的背面一側布置有沿著后蓋200的周邊邊緣分布的凹槽202,雖然圖8中將這個凹陷于后蓋200背面的凹槽202展示為一個閉合環形的槽體,但是實質上,凹槽202也可以利用圖9所示的多個獨立的分段凹槽202A來取代。在圖9中,在該后蓋200的背面一側布置有沿著后蓋200的周邊邊緣分布的多段獨立的分段凹槽202A,這些分段凹槽202A彼此之間是相互獨立的而沒有連通。關于后蓋背面的凹槽202?202A的用途下文將會詳細介紹。
[0028]參見圖3?4,在前蓋的側壁(180a?180f)的后端面靠內側的位置處,設有沿著整個環形側壁(180a?180f)布置的環形定位槽180-1(圖4),注意在環形定位槽180-1的外側保留有一個為環形的抵擋部180-2(圖4),當后蓋200安裝在前蓋100的后側以限定出一個中空的收容空間時,該后蓋200的周緣相適配性的嵌入在環形定位槽180-1(圖3)中從而使得該后蓋200可以卡扣在前蓋100上。所以這里后蓋200的周緣形狀應該和環形定位槽180-1的形狀一致,使得后蓋200可以適應性的被嵌入和定位在抵擋部180-2的內側,并且抵擋部180-2可以阻止后蓋200的移位。
[0029]參見圖4,在該前蓋200內部設有一個橫向布置的固持板115,固持板115和前蓋的上側壁180a及下側壁180c大致平行,固持板115還垂直于前蓋200的前壁100A。因此固持板115將前蓋內部的空間基本分隔成上下兩個空間,實質上第一開口 1la位于上部空間的前偵U,而第二開口 102a則位于下部空間的前側。
[0030]參見圖4,在該固持板115靠近前壁100A的前側部分上分布有多個通孔115a,或者可以說是在固持板115的固定于前壁的基部上分布有多個通孔115a,總之需要限定通孔115a非常貼近前壁100A而不能離前壁100A過遠。注意該固持板115遠離前壁100A的后側部分的后端面相對于圖4中環形定位槽180-1的底面應當略微靠前,或者是固持板115的后側部分的后端面和定位槽180-1的底面基本齊平,以避免在安裝后蓋200的過程當中固持板115的后側部分頂到后蓋200。
[0031]參見圖5,一個帶有散熱鰭片102b-3的金屬散熱片102b的左側部分102b-l和右側部分102b-2部位沒有設置任何鰭片102b-3,鰭片102b-3設置于散熱片102b的較中間位置,在可選的實施例中還可以將左側部分102b-l和右側部分102b-2的正面設置成帶有鋸齒狀的表面。先在前蓋100的前壁100A內側的位于第二開口 102a左側的區域上涂覆防水粘合膠,和在前蓋100的前壁100A內側的位于第二開口 102a右側的區域上涂覆防水粘合膠,然后再在將散熱片102b組裝到前蓋100上的步驟中:當圖5的散熱片102b的左側部分102b-l抵壓在前壁100A內側的位于第二開口 102a左側的區域上、以及散熱片102b的右側部分102b-2抵壓在前壁100A內側的位于第二開口 102a右側的區域上時,體現為凝膠性質的防水粘合膠會把散熱片102b粘附固持在前蓋100上,如果散熱片的左右側部分的正面為帶有鋸齒狀的表面,則這些鋸齒構造表面會強化散熱片102b和前壁100A之間的黏接牢固程度。完成散熱片的組裝后,在散熱片102b正面所設置的條狀鰭片102b-3將從第二開口 102a處向外延伸到前蓋100的前壁100A的外側。
[0032]參見圖4和圖6,在前蓋100的前壁100A內側分布有多個螺紋孔114,在將圖6的帶有叉指301的電路板(PCB)300安裝到前蓋100上的步驟中,先將電路板300的每個叉指301對應穿過固持板115上布置的一個通孔115a,然后再將電路板300通過與螺紋孔114適配的螺絲固定在前蓋100上。電路板300的尺寸較大,會在前蓋100內部覆蓋和遮擋住散熱片102b,但是散熱片102b和電路板300基本平行且它們之間的間隙距離非常小,以便于電路板300上的散熱元件可以靠近或接觸散熱片。例如電路板300上的開關晶體管的封裝外殼和散熱片之間可以涂抹導熱膠。
[0033]在較佳的實施例中,在安裝電路板300之前,應當先在散熱片102b的背面上緣和下緣處涂覆防水粘合膠,然后再安裝電路板300,因此電路板300可能會擠壓散熱片102b的背面上緣和下緣處的防水粘合膠,而且粘合膠受力后會向四周略微擴張,例如會擴張到散熱片102b的上緣附近的前壁10A內側區域,還會擴張到散熱片102b的下緣附近的前壁10A內側區域,從而粘合膠可以進一步強化電路板300和散熱片102b及前壁100A之間的結合牢固程度。更重要的是,散熱片102b的上緣和第二開口 102a的上緣之間的間隙、散熱片102b的下緣和第二開口 102a的下緣之間的間隙都會被擴張的防水粘合膠擠占填滿,從而起到防水的作用。
[0034]參見圖4,前壁100A的拐角處的側壁180f的外側(圖中是側壁180f的下方)設置有一個接線端子132,而側壁180f的內側(圖中是側壁180f的上方)則設置有一個卡槽結構151。同樣,前壁100A的另一個拐角處的側壁180e的外側(圖中是側壁180e的下方)設置有接線端子122,而側壁180e的內側(圖中是側壁180e的上方)則設置有一個卡槽結構161。除此此外,在可選的實施例中,還可以在卡槽結構151或161內部嵌入有環形線圈結構或環形磁性結構152。
[0035]參見圖4,接線端子132的內孔和側壁ISOf上的接口(未示意出)、環形線圈結構或環形磁芯結構152的中心內孔對準,接線端子122的內孔和側壁180e上的接口(未示意出)、環形線圈結構或環形磁芯結構152的中心內孔對準。按照這種方案,使得需要連接到電路板300上的電線可以依次:穿過接線端子132或122的內孔、穿過側壁180f或側壁180e上的接口、穿過線圈結構或磁芯結構152的中心內孔,從而電線通過這樣的路徑從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的外殼的外部接到外殼的內部,并耦合到電路板300上組裝的各個電子元件上。環形線圈結構或環形磁芯結構152是類似電流傳感器這樣的感應元件的組成部分,它們可以感應到穿過它們內孔的電線上的電流情況。
[0036]參見圖8,該實施例主要闡釋了外殼底部的拐角處并沒有設置成任何倒角,而是直接在前蓋100的下側緣處的下側壁180c上設置接線端子122和132,此時前蓋100設有位于前壁上緣處的上側壁180a和位于前壁下緣處的下側壁180c,及位于前壁左緣處的左側壁180b和位于前壁右緣處的右側壁180d,但沒有圖1的側壁180e?180f。
[0037]在圖8中還展示了:前壁100A的下側緣處的下側壁180c上設有貫穿側壁180c整個厚度的一個接口 180-3(其他的接口也基本類似),在下側壁180c的外側(圖中是下側壁180c的下方)還設置有帶有內孔的圓柱狀接線端子132,接線端子132以其內孔對準下側壁180c的接口 180-3的方式固定在該前蓋的側壁上180c。其中,在下側壁180c布置有接口 180-3的內側位置(即下側壁180c的上方)處沒有設置任何卡槽結構。
[0038]在圖8中還展示了:前壁100A的下側緣處的下側壁180c上設有貫穿側壁180c整個厚度的另一個接口(被遮擋住而沒有示意出來),在下側壁180c的外側(圖中是下側壁180c的下方)還設置有帶有內孔的圓柱狀接線端子122,接線端子122以其內孔對準下側壁180c的該另一個接口的方式固定在該前蓋的下側壁180c上,除此之外,在圖8中還特別展示了:在下側壁180c的布置了該另一個接口的內側位置處(即下側壁180c的上方)設置有一個卡槽結構161。
[0039]參見圖8,卡槽結構161包括一個左側擋部161b和一個右側擋部161c以及還包括一個前擋部161a。左側擋部161b和右側擋部161c設置在前擋部161a的一對互為對邊的側緣上,具體而言:左側擋部161b連接在前擋部161a的左側緣和下側壁180c之間,而右側擋部161c連接在前擋部161a的右側緣和下側壁180c之間,因此卡槽結構161固定在前蓋100內偵U。實際上,卡槽結構161和前蓋100采用同樣的材料一體化成型制備而成。因此,左側擋部161b和右側擋部161c這兩者與前擋部161a基本垂直,這兩者還與前蓋100的下側壁180c基本垂直,前擋部161a和下側壁180c大致平行。
[0040]參見圖8,在下側壁180c內側的位于一個接口 180-3的位置處沒有設置任何上文介紹的卡槽結構,但是在一個未示意出來的接口的位置處設置了一個卡槽結構161:這個接口的一側設有卡槽結構161的左側擋部161b,這個接口的相對另一側設有卡槽結構161的右側擋部161c,由卡槽結構161的前擋部161a及左側擋部161b和右側擋部161c這三者和前蓋100的側壁180c限定出一個敞口朝向后蓋200的收容槽,線圈結構和/或磁芯結構152就嵌入在該收容槽內。值得注意的是:線圈結構和/或磁芯結構152的中心內孔、下側壁180c上的貫穿接口、接線端子122的內孔這三者應當相互前后對準,因此電線可以依次穿過它們,從外殼外部連接到電路板300上。
[0041 ]參見圖8,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為了避免前擋部161 a遮擋住電線而無法良好的將電線從外殼外部導入到外殼內部,還特意在前擋部161a上設有與下側壁180c上的接口對準的一個缺口 161a-l,因此電線可以直接穿過這個缺口而無需繞線。
[0042]優化器結構的外殼最終需要粘附到光伏組件上,光伏組件在封裝的層壓過程中有多種形式,如從外到內依次為玻璃、EVA(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電池片、EVA和背板,優化器結構的外殼一般是安裝到背板上。本申請的優化器的外殼和光伏組件組裝的基本原理是:從光伏電池組件的電池串上引出的多個引線接頭需要通過焊錫或其他等同的連接手段而對接到圖7的叉指301上,叉指301上實際布置有面積比較大的金屬觸點來與電池串上引出的引線接頭對接。
[0043]在本申請的獨有的方案中,優化器結構的外殼安裝到光伏組件上的具體的操作方式是:先將優化器結構的所有構件(除了遮蔽板1lb)按照上文介紹的方式完全組裝在一起,但是需要將前蓋100的第一開口 1la保持為敞開狀態,也即遮蔽板1lb先不要封蓋住第一開口 101a。此時第一開口 1la和第三開口201都是敞口式的。從光伏組件上引出的引線接頭從優化器結構的后蓋200—側穿過第三開口 201而做好與叉指301對接的準備。然后再在光伏組件的某個指定區域(也即接合面)涂覆粘合膠,或者是在優化器結構的后蓋200背面涂覆粘合膠,并將優化器結構的后蓋200背面一側扣壓黏接在光伏組件涂有粘合膠的指定區域,來完成外殼的粘接步驟。
[0044]注意僅僅完成外殼的粘接時,從光伏組件上引出的引線接頭與叉指301之間并沒有完成連接程序,上文預留遮蔽板1lb不要封蓋住第一開口 1la的理由在于:可以從優化器的外殼前側的第一開口 1la處觀察和操控從光伏組件上引出的引線接頭(這些引線接頭從后蓋200—側穿過第三開口 201伸入到前蓋的上部空間),也即從第一開口 1la處可以便捷的將引線接頭對接焊接到電路板300的叉指301上。待這些操作完成之后再利用粘合膠將遮蔽板1lb黏接到前蓋100上來封蓋住第一開口 101a。
[0045]在本申請內容中,優化器結構/裝置可以產生諸多有益優勢,例如后蓋一側和光伏組件之間的粘合膠的量雖然不好控制,但是由于在該后蓋的背面一側布置有沿著后蓋周邊邊緣分布的凹槽,所以過量的粘合膠不會被擠壓到前蓋的周邊側緣外部,而是被擠壓到填充進凹槽內部,因此克服了溢膠的不良現象。另外,本申請的散熱片的左右兩側和第二開口的左右兩側采用的防水膠黏接的方式,以及散熱片背面的上下側緣涂覆有防水膠黏接的方式,保障了散熱片和第二開口之間的間隙被完全密封,來提供防水效果。
[0046]以上,通過說明和附圖,給出了【具體實施方式】的特定結構的典型實施例,上述實用新型提出了現有的較佳實施例,但這些內容并不作為局限。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閱讀上述說明后,各種變化和修正無疑將顯而易見。因此,所附的權利要求書應看作是涵蓋本實用新型的真實意圖和范圍的全部變化和修正。在權利要求書范圍內任何和所有等價的范圍與內容,都應認為仍屬本實用新型的意圖和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包括內部設有收容空間的外殼,其特征在于,該外殼包括組裝在一起的前蓋和后蓋,該前蓋包括前壁及自該前壁的周邊側緣向后一體化延伸的側壁,并在側壁的后端面靠內側的位置處設有沿著整個環形側壁布置的環形定位槽,以及在定位槽的外側保留有抵擋部,當后蓋安裝在前蓋的后側以限定出該收容空間時,該后蓋的周緣相適配性的嵌入在定位槽處使該后蓋卡扣在前蓋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其特征在于,在該前蓋內部設有一個橫向布置的與前壁垂直的固持板,固持板將前蓋內部分隔成上下兩個空間;以及 在該固持板靠近前壁的前側部分上分布有多個通孔,藉此安裝在前蓋內的下部空間處的電路板上所帶有的叉指穿過通孔而延伸到上部空間。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其特征在于,在該前蓋的前壁位于該固持板上方和下方的區域分別設有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 ; 在前壁外側的位于第一開口的位置處蓋合有一個遮蔽板藉此封蓋住第一開口 ;以及 在前壁內側的位于第二開口的位置處設有一個散熱片,散熱片的左右兩側分別抵壓在前壁內側的位于第二開口左右兩側的區域上,且散熱片夾持在該前壁和電路板之間。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其特征在于,在前壁內側的位于第二開口左右兩側的區域上涂布有防水膠,利用防水膠將散熱片粘合在該前壁上;以及 在該散熱片背面的上下對邊處涂布有防水膠,利用防水膠將散熱片和電路板粘接,并且電路板上安裝的散熱元件還通過散熱片向外導熱。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其特征在于,在該后蓋上設有與前壁上的第一開口對準的一個第三開口,其中設置電路板上每個叉指的自由末端均與第一和第三開口前后對準。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散熱片正面還設置有多個條狀的鰭片,鰭片從該前蓋的第二開口處延伸到該前蓋的前壁的外部。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其特征在于,在該前蓋的下側緣處的側壁上設有貫穿側壁厚度的接口 ;或者 在該前蓋的下側緣和左、右側緣相銜接的拐角處的側壁上設有貫穿側壁厚度的接口。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其特征在于,在前蓋的側壁外側還設置有帶有內孔的圓柱狀接線端子,接線端子以其內孔對準側壁上接口的方式固定在該前蓋的側壁上。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其特征在于,在前蓋的側壁內側還設置了包括前擋部和左、右側擋部的卡槽結構,左、右側擋部設置在前擋部的一對互為對邊的側緣上并且它們和前擋部垂直; 在一個所述接口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個卡槽結構的左、右側擋部,由卡槽結構和前蓋的側壁限定出一個敞口朝向后蓋的收容槽,且前擋部上設有與所述接口對準的缺口。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功率優化器結構,其特征在于,在該卡槽結構的收容槽內嵌入有環形線圈結構和/或環形磁芯結構,環形線圈結構和/或環形磁芯結構的中心內孔與側壁上的接口、卡槽結構的前擋部上的缺口對準重合。
【文檔編號】G05F1/67GK205692086SQ201620591845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7日 公開號201620591845.7, CN 201620591845, CN 205692086 U, CN 205692086U, CN-U-205692086, CN201620591845, CN201620591845.7, CN205692086 U, CN205692086U
【發明人】張永
【申請人】豐郅(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