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動態質量控制預警系數統計測量方法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一種動態質量控制預警系數統計測量方法及其應用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統計測量和質量監控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簡單便捷的生產過程質量和產品質量等的動態質量控制預警系數統計測量方法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生產過程質量控制圖的研究和構建,有一個從靜態控制到動態控制、從單一變異源控制到多變異源控制研究的過程。當前的研究熱點主要是“雙抽樣(Double Sampling, DS)均值-標準差控制圖”和“多變異源均值控制圖”等動態控制方法。迄今為止關于這方面的研究,有一個共同特點都試圖給樣本均值與標準差設定上、下限,并通過兩者的結合, 來對生產過程質量進行監控。由于這些研究中都將樣本均值與標準差在“淺表”上實現了聯合,一方面往往難以克服發生虛發警報的情形;另一方面,因均被所要檢測樣本的均值及其標準差所發生的“偏移”所拖累,陷入了繁雜的參數設計和數學運算,方法過于復雜,極不可取,也極不方便。因此,對于生產過程質量的監控,必須設法采用更科學、準確亦且更便捷的方法。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動態質量控制預警系數統計測量方法,用于利用統計值中的離散系數來科學、準確、動態地監控生產過程質量。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動態質量控制預警系數統計測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根據需要進行科學抽樣,采集能體現產品質量特性的統計數據均值μ和標準差σ值,利用下列計算公式(1)、(2)與(3)進行相應運算,得出動態“產品質量指數”PQI 和“比較產品質量指數” C_PQI以及“離散系數”即“產品質量預警系數” CV值;POT-IizZ_7] ⑴
C_PQI = ^-CFΜ + σ(2)
Cv-^i (3);
b、根據上述a步驟運算結果,制作產品質量“CV動態質量控制表”;由“CV動態質量控制表”中數據得到“CV動態質量控制曲線”;
C、在“CV動態質量控制表”中,按照其“離散系數” CV值作升序排列,標示產品質量上、下控制限
1)當0. 28彡CV < 0. 414時,為“受控區域”;
2)當CV < 0. 28時,為“失控區域I”,進入該區域產品質量存在“質量過剩”或“產能浪費”;
3)當CV > 0. 414時,為“失控區域II”,進入該區域產品,說明產品質量存在失控;
4)當CV = 0. 33時,為產品質量最佳控制點,是最優產品的標志值;
d、根據上述步驟得到的數據對包括企業在內的各類社群組織文化及其成員價值觀方面的分裂、離散程度方面進行預警測量。
一種所述的動態質量控制預警系數統計測量方法在產品質量的優劣狀況進行預警測量的應用。
一種所述的動態質量控制預警系數統計測量方法在包括企業在內的各類社群組織文化及其成員價值觀等分裂、離散程度方面進行預警測量的應用。
本發明利用統計數據的均值、標準差、離散系數間的內在數理邏輯聯系及其數理含義,推導出了上、下限質量指數和上、下限離散系數的計算公式及其指標值,主要可用于生產過程質量的控制。主要步驟包括
在具體抽樣檢測時,產品質量特征或特性值的變異,可以分為單一變異源和多變異源兩大類。多變異源一般又分為三類產品內變異、產品間變異和批次變異。產品內變異可以理解為位置變異,指單位產品的質量特征值在不同位置上的變異。例如,測量一桶工業顏料的水分,其中心和邊緣部分會有差異,這種變異稱為“產品內變異”。每個合金棒材直徑的平均值的差異稱為“產品間變異”;從不同的批次抽取樣本,每一批次的平均值也會有差異,稱為“批次間變異”。
設來自單一變異源或者多變異源(如連續抽取a個批次,每一批次抽取b個產品, 每個產品抽取η個不同位置的測量點。其總方差估計比較復雜,這里不予展開,并統一設定為ο2)的產品質量特征值服從正態分布Ν( μ,ο2),且在η次(η足夠大,下同)的抽樣檢測中,出現了 η個連續偏移的μ,ο2值。
首先,該產品的質量特性就決定了,在其均值和標準差的偏移過程中,質量變動區間必為[μ-σ,μ+σ]。這是因為,μ-σ與μ+σ分別可為該質量特性產品在質量檢測和統計時,進入μ與σ計量范圍的最低限和最高限的產品質量值;因而,也就劃定了該質量特性產品的質量變動區間。同時,由于μ-σ是最大限度地削去了該質量特性產品已進入“標準差”計量范圍的所有差異性因而是最“純凈”、亦且是最低限的質量許可值;μ+σ 則是包容了已進入“標準差”計量范圍的所有差異性、且亦是最高限的質量許可值。于是, 便可以此二值的比值來計量該類產品的“產品質量指數”O^roduct Quality Index,PQI)以及“比較產品質量指數”(comparative Product quality index, C_PQI)值,并得到如下計算公式
權利要求
1.一種動態質量控制預警系數統計測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根據需要進行科學抽樣,采集能體現產品質量特性的統計數據均值μ和標準差σ 值,利用下列計算公式(1)、(2)與(3)進行相應運算,得出動態“產品質量指數”PQI和“比較產品質量指數” C_PQI以及“離散系數”即“產品質量預警系數” CV值;PQI = Uσ (1)CPQI = J^i-CV// + σ(2)CV =丄^(3);b、根據上述a步驟運算結果,制作產品質量“CV動態質量控制表”;由“CV動態質量控制表”中數據得到“CV動態質量控制曲線”;C、在“CV動態質量控制表”中,按照其“離散系數” CV值作升序排列,標示產品質量上、 下控制限1)當0.沘彡CV彡0.414時,為“受控區域”;2)當CV< 0. 28時,為“失控區域I”,進入該區域產品質量存在“質量過剩”或“產能浪費”;3)當CV> 0. 414時,為“失控區域II”,進入該區域產品,說明產品質量存在失控;4)當CV= 0. 33時,為產品質量最佳控制點,是最優質產品的標志值;d、根據上述步驟得到的數據對包括企業在內的各類社群組織文化及其成員價值觀方面的分裂、離散程度方面進行預警測量。
2.—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態質量控制預警系數統計測量方法在產品質量的優劣狀況進行預警測量的應用。
3.—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態質量控制預警系數統計測量方法在包括企業在內的各類社群組織文化及其成員價值觀方面的分裂、離散程度方面進行預警測量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動態質量控制預警系數統計測量方法,用于利用統計值中的離散系數來科學、準確、動態地監控生產過程質量。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根據需要進行科學抽樣,采集能體現產品質量特性的統計數據均值μ和標準差σ值,利用下列計算公式進行相應運算;b、根據上述結果制作產品質量“CV動態質量控制表”;由“CV動態質量控制表”中數據得到“CV動態質量控制曲線”;c、在“CV動態質量控制表”上,根據抽樣產品“離散系數”CV值作升序排列,標示產品質量上、下控制限;d、根據上述步驟得到的數據對包括企業在內的各類社群組織文化及其成員價值觀方面的分裂、離散程度方面進行預警測量。
文檔編號G06Q10/04GK102521675SQ201110403669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日
發明者吳福平 申請人:吳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