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智能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智能檔案管理系統及應用。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技術中對于在庫檔案管理著重于在庫狀態的管理,如溫度、濕度、清潔、分類等等,但是這對于現實需求并不滿足,因為檔案的實際存在意義是要被取用的,而且如何對取用環節進行有效管理,這是被現有技術所忽視了的。僅僅靠取用人員自覺的簽名和歸還方式,在圖書等損壞遺失成本較低的情況下還可以應用,在檔案管理尤其是重要檔案管理中應用風險較大,檔案內容安全和管理的有效性難以得到保證。
專利申請號為201410541995.2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智能檔案管理系統,該系統包括貼有RFID標簽的案卷,具有智能管理設備的檔案柜;所述智能管理設備包括電源模塊、MCU、存儲單元、RFID讀寫器、輸入設備和顯示設備;所述RFID讀寫器用于讀取和寫入RFID標簽信息;所述MCU用于接收RFID讀寫器發送的信息,輸出給顯示設備;所述顯示設備用于根據MCU的輸出顯示RFID標簽內容;所述輸入設備用于輸入信息,并將信息經過MCU發送給RFID讀寫器,寫入RFID標簽;所述存儲單元用于存儲RFID標簽信息;所述電源模塊用于給MCU、存儲單元、RFID讀寫器、輸入設備和顯示設備供電;所述MCU與無線模塊相連接,通過無線模塊將RFID標簽信息無線傳送給上位機進行存儲和顯示;所述MCU還與計時器和報警裝置相連,所述計時器用于對不在RFID讀寫器讀寫范圍內的RFID標簽進行計時,所述報警裝置用于對計時器的計時信息與設定的時間值比較后輸出報警信號;所述無線模塊為wifi模塊;所述輸入設備和顯示設備為觸摸顯示屏。但該發明存在以下不足:讀取檔案過程較為繁瑣。
專利申請號為201610028530.6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智能檔案架管理控制系統及控制方法,包括中央服務器、環境監測系統、普通架控制系統、密集架控制系統、移動終端、歸還檔案處理車;所述中央服務器包括中央數據庫、中央處理器、中央發送接收器、身份驗證裝置、授權裝置;所述普通架控制系統包括普通架發送接收器、普通架數據庫;所述密集架控制系統包括密集架發送接收器、密集架數據庫、密集架控制裝置;所述密集架控制系統和普通架控制系統均具備檔案抓取裝置,用于抓取和放低位置較高的檔案或檔案盒;所述檔案抓取裝置具備位移部分和抓取部分,位移部分位于密集架和普通架之上空,且具備移動X軸桿和移動Y軸桿,可以使得滑動連接于其上的抓取部分可以移動到任意水平位置,抓取部分是三節機械臂,三節機械臂之間是機械螺栓連接以在較大角度內運動,機械臂末端配置與檔案盒凹陷部相配合的凸塊或是配置適于抓取單個檔案的機械手;所述移動終端包括終端處理器、終端交互顯示屏、終端發送接收裝置、語音交互模塊;所述環境監測系統包括環境發送接收器、環境處理器、溫度檢測控制裝置、濕度檢測控制裝置;歸還檔案處理車包括處理車發送接收器、處理車處理器、處理車交互顯示屏、語音提示器;所述中央發送接收器和終端發送接收裝置分別和環境發送接收器、普通架發送接收器、密集架發送接收器、處理車發送接收器通信聯接;所述移動終端是智能手機,所述終端處理器是智能手機處理器,所述終端交互顯示屏是能夠實現觸摸交互的觸摸屏,具備利用網絡進行數據發送和接收的功能,所述語音交互模塊具備揚聲器和話筒,所述移動終端還具有攝像頭;所述中央服務器為設置在機箱內的24h伺服器或服務器,身份驗證裝置用于連接移動終端的攝像頭,從攝像頭采集指紋、掌紋、虹膜、手指靜脈、手掌靜脈、面部輪廓中的一項或多項,并將采集的數據與中央數據庫中事先存儲的授權身份信息予以對照,經驗證后由授權裝置賦予移動終端相應等級權限;所述溫度檢測控制裝置和濕度檢測控制裝置控制遍布各個普通架和密集架的測溫探頭和測濕探頭,并將測得數據用環境處理器形成全體數據包,經環境發送接收器發送給中央服務器;所述普通架數據庫監測每份普通架檔案的在庫與否,將信息由普通架發送接收器發送給中央服務器;所述密集架數據庫監測每份密集架檔案的在庫與否,將信息由密集架發送接收器發送給中央服務器;所述歸還檔案處理車,其中處理車發送接收器具備掃碼裝置;所述智能檔案架管理控制系統還具備身份核實裝置,所述身份核實裝置與視頻監視系統相連,可調用檔案館內任意位置的攝像頭;一種智能檔案架管理控制方法:1)取檔人員授權:欲取檔人員取得移動終端,身份驗證裝置用于連接移動終端的攝像頭,從攝像頭采集指紋、掌紋、虹膜、手指靜脈、手掌靜脈、面部輪廓中的一項或多項,并將采集的數據與中央數據庫中事先存儲的授權身份信息予以對照,經驗證后由授權裝置賦予移動終端相應等級權限;2)取檔:取檔人員選定所取檔案,中央服務器顯示出該檔案位置信息并顯示于顯示屏上,取檔人員根據信息至所處架取走檔案,如果所述檔案位于密集架,則中央服務器發送指令至密集架控制裝置,使得該檔案所處的密集架開放可以取用;當檔案或存放該檔案的檔案盒位置較高時,中央處理器控制該處的檔案抓取裝置將所述檔案或檔案盒抓取并放低;3)取檔監測:所述智能檔案架管理控制系統還具備身份核實裝置,所述身份核實裝置與視頻監視系統相連,在取檔人員獲得授權之后,身份核實裝置調取進館之時即對該人員進行拍攝的圖像,并調用檔案館出口攝像頭對授權人員進行拍攝,以及至少調用檔案取用時刻的對應攝像頭予以拍攝,并將前述拍攝所有圖像與中央數據庫中該授權人員的圖像信息予以對照;在信息不相符時,向中央服務器發出警報信息;4)歸還檔案處理:將歸還的檔案堆放于歸還檔案處理車上,并在檔案累積到一定數量時發出警報,管理人員通過處理車發送接收器上的掃碼裝置取得歸還檔案處理車的移動權限,并推動歸還檔案處理車歸還檔案,交互顯示屏上顯示檔案架所處位置示意圖,語音提示器每過一定時間間隔提示方向與檔案與歸還位置的距離與方向;如果所述歸還檔案位置位于密集架,則中央服務器發送指令至密集架控制裝置,使得該檔案所處的密集架開放并可以放入;5)檔案歸還提醒:設定檔案歸還時限,每隔一定時間對全部檔案在庫狀態進行掃查,將超過歸還時限仍未歸還的檔案編號和位置、取閱人發送給中央數據庫,顯示在中央服務器所配備的顯示屏上;中央服務器還控制自動電話裝置根據取閱人留存的信息向取閱人發送短信或撥打自動語音電話予以提醒;所述取檔人員授權步驟中,所述移動終端可以是館內轉用移動終端,可以供入館領取,出館歸還,或者是普通智能手機,在安裝了特定應用程序并通過攝像頭進行了身份驗證后可以代替專用移動終端使用;所述采集指紋、掌紋、虹膜、手指靜脈、手掌靜脈、面部輪廓中的一項或多項具體是采集掌紋或手掌靜脈;所述等級權限對應的是部分普通架、部分密集架、僅限普通架、僅限密集架、普通架和密集架均開放五種權限;所述取檔步驟中,取檔人員取走檔案后馬上由視頻監視系統掃描并確認取走的檔案是否是所預約檔案,并將信息傳回中央服務器,如果拿取檔案與預約檔案不同,則中央服務器馬上提示報警,并將警報信息顯示在顯示屏上,并向個別或全部的管理人員的隨身移動終端發送信息;所述取檔監測步驟中,所述該授權人員的圖像信息,具體是指面部信息,包括面部輪廓,五官位置;檔案管出入口的攝像頭和館內攝像頭均由視頻監視系統控制管理,所述視頻監視系統由中央服務器管理;所述歸還檔案處理步驟中,所述掃碼裝置裝配于處理車上的特定位置,并具備掃描多種條形碼和二維碼的功能,語音提示器可以人工關閉;所述檔案歸還提醒步驟中,當未歸還檔案的歸還時限還差若干天到期時,提前向取閱人發送短信以提醒。但該發明存在以下不足:系統較為復雜,同時不能實現權限管理訪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檔案管理系統及應用,以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智能檔案管理系統,包括:RFID模塊、身份驗證模塊、查詢模塊、自助模塊、中央處理模塊、數據庫模塊、用戶終端,所述RFID模塊通過身份驗證模塊、自助模塊與中央處理模塊連接,用戶終端通過查詢模塊、中央處理模塊與數據庫模塊連接。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身份驗證模塊用于檔案查詢人員的身份驗證,確保檔案系統的權限正常運行。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自助模塊用于檔案的關鍵字查詢,其中關鍵字包括檔案的歸檔日期、檔案權限等級、檔案查詢次數及檔案的分類號。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數據庫模塊用于存儲檔案的信息并進行關鍵字歸類存儲。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用戶終端包括平板、手機或電腦。
一種智能檔案管理系統的應用,包括以下步驟:
檔案查詢人員通過用戶終端借閱檔案,首選需要進行檔案的RFID模塊識別,隨后進經身份驗證模塊,驗證通過后,再經自助模塊、查詢模塊及中央處理模塊進入到數據庫模塊訪問檔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包括:RFID模塊、身份驗證模塊、查詢模塊、自助模塊、中央處理模塊、數據庫模塊、用戶終端,所述RFID模塊通過身份驗證模塊、自助模塊與中央處理模塊連接,用戶終端通過查詢模塊、中央處理模塊與數據庫模塊連接。本發明實現檔案管理的智能化,大大提高了檔案使用的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工作原理。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由圖1可見,一種智能檔案管理系統,包括:RFID模塊、身份驗證模塊、查詢模塊、自助模塊、中央處理模塊、數據庫模塊、用戶終端,所述RFID模塊通過身份驗證模塊、自助模塊與中央處理模塊連接,用戶終端通過查詢模塊、中央處理模塊與數據庫模塊連接。
所述身份驗證模塊用于檔案查詢人員的身份驗證,確保檔案系統的權限正常運行。
所述自助模塊用于檔案的關鍵字查詢,其中關鍵字包括檔案的歸檔日期、檔案權限等級、檔案查詢次數及檔案的分類號。
所述數據庫模塊用于存儲檔案的信息并進行關鍵字歸類存儲。
所述用戶終端包括平板、手機或電腦。
一種智能檔案管理系統的應用,包括以下步驟:
檔案查詢人員通過用戶終端借閱檔案,首選需要進行檔案的RFID模塊識別,隨后進經身份驗證模塊,驗證通過后,再經自助模塊、查詢模塊及中央處理模塊進入到數據庫模塊訪問檔案。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