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測試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自動化測試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服務器技術的不斷發展,用戶對服務器功能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對服務器功能的測試需求也逐漸的多樣化和復雜化。目前,在對服務器功能進行測試時,需要人工將測試儀器連接到服務器電路板的待測位置上,并根據所需測試的方案人工進行測試以及進行測試數據的記錄,并利用記錄的測試數據確定服務器的功能是否滿足需求。人工測試的過程中,由于需要人為的進行各個步驟的測試和記錄,不僅效率低,錯誤率也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自動化測試系統及方法,以解決人工測試效率低和錯誤率高的問題。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自動化測試系統,包括:測試儀器和終端設備;其中,所述測試儀器與外部待測設備的測試點連接,所述測試儀器與所述終端設備連接;
所述終端設備,用于存儲測試流程,并根據所述測試流程向所述測試儀器發送至少一個測試指令,并獲取所述測試儀器根據所述至少一個測試指令進行測試得到的至少一個測試數據,根據所述測試流程對所述至少一個測試數據進行存儲;
所述測試儀器,用于根據每一個測試指令對所述待測設備進行相應的測試。
優選地,
所述終端設備包括:第一配置模塊;所述第一配置模塊,用于配置第一網絡地址;
所述測試儀器包括:第二配置模塊;所述第二配置模塊,用于配置與所述第一網絡地址相對應的第二網絡地址;
所述第一網絡地址與所述第二網絡地址屬于同一個局域網內的地址;
所述終端設備具體用于通過在瀏覽器中登錄所述第二網絡地址,以獲取所述所述測試儀器根據所述至少一個測試指令進行測試得到的至少一個測試數據。
優選地,
所述自動化測試系統進一步包括:通用接口總線GPIB;所述終端設備與所述測試儀器通過所述GPIB相連接;
所述終端設備包括:第三配置模塊;所述第三配置模塊,用于配置所述終端設備的第三網絡地址和所述測試儀器的第四網絡地址;
所述測試儀器包括:第四配置模塊;所述第四配置模塊,用于配置與所述測試儀器的第四網絡地址和所述終端設備的第三網絡地址;
所述終端設備與所述測試儀器之間根據所述第三網絡地址、所述第四網絡地址,通過所述GPIB發送所述至少一個測試指令,以及獲取所述測試儀器根據所述至少一個測試指令進行測試得到的至少一個測試數據。
優選地,進一步包括:氣動裝置;所述氣動裝置包括連接端和至少一個測試探頭;
所述至少一個測試探頭固定連接在所述待測設備的測試點上;
所述連接端與所述測試儀器相連。
優選地,
所述測試儀器包括:示波器或信號發射器;
和/或,
所述終端設備中配置有labwindows/cvi的開發環境,用于在labwindows/cvi的開發環境中配置所述測試流程。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自動化測試方法,將測試儀器與外部待測設備的測試點連接,以及將測試儀器與終端設備連接;在所述終端設備中存儲測試流程;還包括:
所述終端設備根據所述測試流程想所述測試儀器發送至少一個測試指令;
所述測試儀器根據所述至少一個測試指令對所述待測設備進行相應的測試;
所述終端設備獲取所述測試儀器根據所述至少一個測試指令進行測試得到的至少一個測試數據,并根據所述測試流程對所述至少一個測試數據進行存儲。
優選地,
所述將測試儀器與終端設備連接,包括:針對所述終端設備配置第一網絡地址,以及針對所述測試儀器配置與所述第一網絡地址相對應的第二網絡地址;其中,所述第一網絡地址與所述第二網絡地址屬于同一個局域網內的地址;
所述獲取所述測試儀器根據所述至少一個測試指令進行測試得到的至少一個測試數據,包括:在所述終端設備開啟瀏覽器,在開啟的瀏覽器中登錄所述第二網絡地址,以加載所述測試儀器對應的測試頁面,并在所述測試頁面中讀取所述至少一個測試數據。
優選地,
所述將測試儀器與終端設備連接,包括:利用通用接口總線GPIB將所述測試儀器與所述終端設備連接,針對所述終端設備配置第三網絡地址,針對所述測試儀器配置第四網絡地址,并將所述終端設備的第三網絡地址配置到所述測試儀器中,以及將所述測試儀器的第四網絡地址配置到所述終端設備中;
所述獲取所述測試儀器根據所述至少一個測試指令進行測試得到的至少一個測試數據,包括:所述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第四網絡地址利用所述GPIB,向所述測試儀器發送所述至少一個測試指令,并接收所述測試儀器反饋的至少一個測試數據。
優選地,所述將測試儀器與外部待測設備的測試點連接,包括:獲取氣動裝置,將所述氣動裝置包括的至少一個測試探頭固定連接在所述待測設備的測試點上,將所述氣動裝置包括的連接端與所述測試儀器相連。
優選地,在所述存儲測試流程之前,進一步包括:在所述終端設備中配置labwindows/cvi的開發環境,并在所述labwindows/cvi的開發環境中配置所述測試流程。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自動化測試系統及方法,通過利用終端設備預先存儲測試流程,并利用測試流程來對測試儀器進行測試指令的發送,實現測試儀器對待測設備的自動測試,通過利用終端設備根據測試流程自動對測試儀器測試得到的至少一個測試數據進行存儲,從而可以提高測試效率,降低測試的錯誤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自動化測試系統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自動化測試系統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自動化測試系統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再一種自動化測試系統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自動化測試方法流程圖;
圖6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自動化測試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自動化測試系統,該自動化測試系統可以包括以下內容:測試儀器101和終端設備102;其中,所述測試儀器101與外部待測設備的測試點連接,所述測試儀器101與所述終端設備102連接;
所述終端設備102,用于存儲測試流程,并根據所述測試流程向所述測試儀器101發送至少一個測試指令,并獲取所述測試儀器101根據所述至少一個測試指令進行測試得到的至少一個測試數據,根據所述測試流程對所述至少一個測試數據進行存儲;
所述測試儀器101,用于根據每一個測試指令對所述待測設備進行相應的測試。
根據上述本發明實施例,通過利用終端設備預先存儲測試流程,并利用測試流程來對測試儀器進行測試指令的發送,實現測試儀器對待測設備的自動測試,通過利用終端設備根據測試流程自動對測試儀器測試得到的至少一個測試數據進行存儲,從而可以提高測試效率,降低測試的錯誤率。
在現有技術中,當確定了對待測設備的測試流程后,由人工進行逐步測試并記錄,不僅效率低而且容易在記錄過程中人工記錄錯誤率較高,因此,可以將測試流程存儲到終端設備中,由終端設備作為控制端,控制測試儀器進行自動測試。為了實現終端設備與測試儀器之間的連接,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至少可以通過如下兩種方式來實現:
方式1:將終端設備和測試儀器配置在同一個局域網內。
方式2:終端設備和測試儀器通過通用接口總線連接,并利用IP地址進行通信。
下面對上述兩個方式分別進行說明。
針對方式1:
請參考圖2,所述終端設備102可以包括:第一配置模塊1021;所述第一配置模1021塊,用于配置第一網絡地址;
所述測試儀器101包括:第二配置模塊1011;所述第二配置模塊1011,用于配置與所述第一網絡地址相對應的第二網絡地址;
所述第一網絡地址與所述第二網絡地址屬于同一個局域網內的地址;
所述終端設備102具體用于通過在瀏覽器中登錄所述第二網絡地址,以獲取所述所述測試儀器101根據所述至少一個測試指令進行測試得到的至少一個測試數據。
例如,第一配置模塊針對終端設備配置的第一網絡地址為192.168.1.2,第二配置模塊針對測試儀器配置的第二網絡地址為192.168.1.6,由于兩個IP地址屬于同一個局域網內,因此,可以在終端設備上打開瀏覽器,在瀏覽器登錄測試儀器的IP地址,以此可以將測試儀器上的測試數據展示在瀏覽器中,從而可以獲取到測試儀器進行測試得到的至少一個測試數據。
通過將終端設備和測試儀器配置在同一個局域網內,可以通過終端設備上的瀏覽器快速獲取到測試儀器進行測試得到的至少一個測試數據,提高測試數據的獲取速率。
針對方式2:
請參考圖3,自動化測試系統可以進一步包括:GPIB(General Purpose Interface Bu,通用接口總線)103;所述終端設備與所述測試儀器通過所述GPIB相連接;
所述終端設備102包括:第三配置模塊1022;所述第三配置模塊1022,用于配置所述終端設備的第三網絡地址和所述測試儀器的第四網絡地址;
所述測試儀器101包括:第四配置模塊1012;所述第四配置模塊1012,用于配置與所述測試儀器的第四網絡地址和所述終端設備的第三網絡地址;
所述終端設備102與所述測試儀器101之間根據所述第三網絡地址、所述第四網絡地址,通過所述GPIB103發送所述至少一個測試指令,以及獲取所述測試儀器101根據所述至少一個測試指令進行測試得到的至少一個測試數據。
其中,GPIB是最早由HP公司提出的一種接口儀器標準,目前的協議為488.2,GPIB總線是廣泛用于自動測試系統的一種并行外總線標準,是專為儀器控制應用而設計的,它是一種用于連接設備的總線,計算機、電壓表、信號發生器、示波器等都可以通過GPIB總線連接起來,組成一功能系統。該系統的特點是:積木式結構,可拆卸、易于重建;控制器可以是計算機、微處理器或簡單的程序;數據傳送可靠,使用靈活,價格低廉。正是由于以上特點,GPIB廣泛應用于對測試儀器進行計算機控制、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通訊,以及對其它電子設備的控制。
通過將終端設備和測試儀器通過GPIB總線連接,可以實現終端設備和測試儀器的自動連接,終端設備和測試儀器之間可以將TCP/IP協議作為傳輸層的傳輸控制協議,其中,IP協議是Internet網絡中隸屬于網絡層的基礎協議。IP協議提供可靠的、盡力的、無連接的數據投遞服務,構成了Internet網絡數據傳輸的基礎。TCP協議以此為基礎增加了連接管理和確認重發等機制,向更高層的應用程序提供面向連接的、可靠的傳輸服務,從而可以利用該方式來實現控制指令和測試數據的傳輸。
以上兩種方式均可以實現終端設備與測試儀器之間的連接。
由于現有技術中在將測試儀器與待測設備連接時,是人工將測試儀器的測試指針接觸到待測設備的測試點上,而在較長的測試過程中,可能存在測試指針與測試點移位的情況,在發生該移位情況之后,測試出的測試數據就會產生誤差,從而給測試結果造成影響。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請參考圖4,該自動化測試系統可以進一步包括:氣動裝置104;所述氣動裝置104包括連接端和至少一個測試探頭;
所述至少一個測試探頭固定連接在所述待測設備的測試點上;
所述連接端與所述測試儀器相連。
其中,該測試探頭是一種彈性的頂針,可以扎到測試點上,以實現與測試點的固定連接,利用該氣動裝置可以無需人工操作,即可實現測試儀器與待測設備的連接,不僅節省人工,還保證了測試的準確性。
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自動化測試方法至少可以實現對服務器電路板的測試,為了實現對服務器電路板的測試,該測試儀器可以包括:示波器或信號發射器。
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為了實現利用終端設備對測試儀器的自動控制,該測試流程可以是預先編寫好的并拷貝到終端設備中的程序代碼,也可以是直接在終端設備中編寫的,為了快速完成測試流程的編寫,可以在終端設備中配置labwindows/cvi的開發環境,并在labwindows/cvi的開發環境中配置所述測試流程。
其中,LabWindows/CVI是美國NI(National Instruments)公司推出的交互式C語言開發平臺。它將功能強大﹑使用靈活的C語言平臺與用于數據采集分析和顯示的測控專業工具有機地結合起來,利用它的集成化開發環境﹑交互式編程方法﹑函數面板和豐富的庫函數大大增強了C語言的功能,為熟悉C語言開發設計的人員編寫檢測系統﹑自動測試環境﹑數據采集系統﹑過程監控系統等應用軟件提供了一個理想的軟件開發環境。
虛擬儀器技術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一代儀器技術,它的實質是利用計算機來模擬傳統儀器的各項功能。LabWindows/CVI是開發虛擬儀器應用程序的軟件工具中的佼佼者,和其它虛擬儀器開發工具相比,它的主要特點有:(1)LabWindows/CVI以功能強大、最為流行的C語言為基礎,一般程序員無須再花時間去學習其它計算機語言,從而節省了開發時間。(2)友好的界面編輯方式,在程序設計中靈活地應用各種工具可以方便程序設計,減輕程序員負擔。(3)各種功能強大的軟件包大大增強了LabWindows/CVI的性能,這些軟件包括接口函數庫、信號處理函數庫、Windows SDK等。
在LabWindows/CVI中可利用TCP函數庫進行網絡傳輸,在每次連接中都涉及到終端設備和測試儀器。其中終端設備可以通過網絡向測試儀器發送測試指令或從測試儀器接收測試數據。測試儀器可以向終端設備發送連接請求,并從終端設備接收測試指令。終端設備注冊后就等待測試儀器向它發出連接請求,而測試儀器只能向已經存在的終端設備發出連接請求。
實施例二
如圖5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自動化測試方法,該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501:將測試儀器與外部待測設備的測試點連接,以及將測試儀器與終端設備連接;在所述終端設備中存儲測試流程;
步驟502:所述終端設備根據所述測試流程想所述測試儀器發送至少一個測試指令;
步驟503:所述測試儀器根據所述至少一個測試指令對所述待測設備進行相應的測試;
步驟504:所述終端設備獲取所述測試儀器根據所述至少一個測試指令進行測試得到的至少一個測試數據,并根據所述測試流程對所述至少一個測試數據進行存儲。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通過利用終端設備預先存儲測試流程,并利用測試流程來對測試儀器進行測試指令的發送,實現測試儀器對待測設備的自動測試,通過利用終端設備根據測試流程自動對測試儀器測試得到的至少一個測試數據進行存儲,從而可以提高測試效率,降低測試的錯誤率。
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為了實現終端設備與測試儀器之間的連接,可以利用將測試儀器和終端設備的IP地址配置在同一個局域網的方式來實現:
所述將測試儀器與終端設備連接,包括:針對所述終端設備配置第一網絡地址,以及針對所述測試儀器配置與所述第一網絡地址相對應的第二網絡地址;其中,所述第一網絡地址與所述第二網絡地址屬于同一個局域網內的地址;
所述獲取所述測試儀器根據所述至少一個測試指令進行測試得到的至少一個測試數據,包括:在所述終端設備開啟瀏覽器,在開啟的瀏覽器中登錄所述第二網絡地址,以加載所述測試儀器對應的測試頁面,并在所述測試頁面中讀取所述至少一個測試數據。
通過將終端設備和測試儀器配置在同一個局域網內,可以通過終端設備上的瀏覽器快速獲取到測試儀器進行測試得到的至少一個測試數據,提高測試數據的獲取速率。
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為了實現終端設備與測試儀器之間的連接,可以利用通用接口總線的方式將終端設備與測試儀器連接:
所述將測試儀器與終端設備連接,包括:利用通用接口總線GPIB將所述測試儀器與所述終端設備連接,針對所述終端設備配置第三網絡地址,針對所述測試儀器配置第四網絡地址,并將所述終端設備的第三網絡地址配置到所述測試儀器中,以及將所述測試儀器的第四網絡地址配置到所述終端設備中;
所述獲取所述測試儀器根據所述至少一個測試指令進行測試得到的至少一個測試數據,包括:所述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第四網絡地址利用所述GPIB,向所述測試儀器發送所述至少一個測試指令,并接收所述測試儀器反饋的至少一個測試數據。
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由于現有技術中在將測試儀器與待測設備連接時,是人工將測試儀器的測試指針接觸到待測設備的測試點上,而在較長的測試過程中,可能存在測試指針與測試點移位的情況,在發生該移位情況之后,測試出的測試數據就會產生誤差,從而給測試結果造成影響。因此,所述將測試儀器與外部待測設備的測試點連接,包括:獲取氣動裝置,將所述氣動裝置包括的至少一個測試探頭固定連接在所述待測設備的測試點上,將所述氣動裝置包括的連接端與所述測試儀器相連。從而以實現與測試點的固定連接,利用該氣動裝置可以無需人工操作,即可實現測試儀器與待測設備的連接,不僅節省人工,還保證了測試的準確性。
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為了實現利用終端設備對測試儀器的自動控制,該測試流程可以是預先編寫好的并拷貝到終端設備中的程序代碼,也可以是直接在終端設備中編寫的,為了快速完成測試流程的編寫,在所述存儲測試流程之前,進一步包括:在所述終端設備中配置labwindows/cvi的開發環境,并在所述labwindows/cvi的開發環境中配置所述測試流程。
實施例三
下面在將測試儀器與待測設備的測試點連接之后,以測試儀器為示波器、終端設備與測試儀器的連接以方式1為例,對本發明的自動化測試方法進行說明,該自動化測試方法請參考圖6。
步驟601:對示波器進行配置。
本實施例中,對示波器的該配置流程可以包括:
(1)按下示波器前面板上的UTILITY(工具)。
(2)按下SYSTEM(系統)菜單按鈕,選擇“輸入/輸出”。
(3)按下“以太網網絡設置”屏幕按鈕,關閉“DHCP/BOOTP”不要動態分配IP地址,關閉“調試”。
(4)按下“改變儀器設置”可以修改測試儀器名稱,測試儀器的IP地址等。配置完成后,按下執行接收保存配置。
其中,可以配置示波器的以太網地址為:08:00:11:17:92:a3;配置示波器名稱為:L_3034b;配置示波器的IP地址為192.168.1.6;配置示波器的網關IP地址為192.168.1.1;配置子網模板為:255.255.255.0;配置Http接口為80。
步驟602:對終端設備進行配置。
將示波器與終端設備通過網線連接,此時開啟示波器,并在終端設備中打開“網絡和共享中心”,彈出一個“本地連接”,在選擇本地連接后,配置終端設備的IP地址為192.168.1.2,子網掩碼為255.255.255.0,默認網關為192.168.1.1。
步驟603:在終端設備上利用瀏覽器訪問示波器。
在對示波器進行正確的以太網設置之后,就可以利用瀏覽器訪問示波器了,該瀏覽器可以是IE瀏覽器以及其他瀏覽器,以IE瀏覽器為例,在該IE瀏覽器中輸入示波器的IP地址“192.168.1.6”,確認后,瀏覽器會加載示波器的e*Scope主頁,在該e*Scope主頁上可以讀取數據和進行一些簡單的示波器控制。
步驟604:在終端設備上配置labwindows/cvi的開發環境,并在該開發環境中編寫測試流程進行存儲。
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測試流程至少可以包括如下部分代碼:
#include<stdio.h>
#include<memory.h>
//this example opens a specific GPIB device,does an*idn query
//and prints the result
Int main(int argc,char*argv[])
{
ViSession rm=VI_NULL,vi=VI_NULL;
ViSession status;
ViChar buffer[256];
ViUInt32retCnt;
//open a default session
Status=viOpenDefaultRM(&rm);
If(status<VI_SUCCESS)goto error;
//open the GPIB device at primary address 1,GPIB board 8
//status=viOpen(rm,“”GPIB8::1::INSTR”,VI_NULL,VI_NULL,&vi);
statusviOpen(rm,“”TCPIP::192.168.1.6::INSTR”,VI_NULL,VI_NULL,&vi);
if(status<VI_SUCCESS)goto error;
//因為我們示波器的IP是192.168.1.6所以viOpen()函數的第二個參數要置為TCPIP::192.168.1.6::INSTR
//Send an ID query.
Status=viWrite(vi,(ViBuf)“*idn?”,5,&retCnt);
if(status<VI_SUCCESS)goto error;
//Clear the buffer and read the response
memset(buffer,0,sizeof(buffer));
Status=viRead(vi,(ViBuf)buffer,sizeof(buffer),&retCnt);
if(status<VI_SUCCESS)goto error;
//Print the response
printf(“id:%5\n”,buffer);
}
步驟605:在終端設備上利用OpenChoice軟件訪問示波器,以利用測試流程控制示波器對待測設備進行測試。
步驟606:在瀏覽器的e*Scope主頁上讀取示波器的測試數據,并根據測試流程對讀取的測試數據進行存儲。
綜上所述,本發明各個實施例至少可以實現如下有益效果:
1、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通過利用終端設備預先存儲測試流程,并利用測試流程來對測試儀器進行測試指令的發送,實現測試儀器對待測設備的自動測試,通過利用終端設備根據測試流程自動對測試儀器測試得到的至少一個測試數據進行存儲,從而可以提高測試效率,降低測試的錯誤率。
2、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通過將終端設備和測試儀器配置在同一個局域網內,可以通過終端設備上的瀏覽器快速獲取到測試儀器進行測試得到的至少一個測試數據,提高測試數據的獲取速率。
3、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通過將終端設備和測試儀器通過GPIB總線連接,可以實現終端設備和測試儀器的自動連接,終端設備和測試儀器之間可以將TCP/IP協議作為傳輸層的傳輸控制協議,從而可以利用該方式來實現控制指令和測試數據的傳輸。
4、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通過氣動裝置固定連接到待測設備的測試點上,以實現與測試點的固定連接,利用該氣動裝置可以無需人工操作,即可實現測試儀器與待測設備的連接,不僅節省人工,還保證了測試的準確性。
5、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基于labwindows/cvi開發環境進行測試流程的編程,可以遠程控制測試儀器,該測試流程可以使測試儀器自動的調節測試參數,使之達到最優質并且與此同時進行抓取波形圖片保存存檔,并自動的把測試過程中記錄下的數據導入到測試報告里,完成自動化測試。
上述裝置內的各單元之間的信息交互、執行過程等內容,由于與本發明方法實施例基于同一構思,具體內容可參見本發明方法實施例中的敘述,此處不再贅述。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因素。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實現上述方法實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驟可以通過程序指令相關的硬件來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儲在計算機可讀取的存儲介質中,該程序在執行時,執行包括上述方法實施例的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盤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中。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