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終端應用設計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方法、系統以及終端設備。
背景技術:
好玩的事情可以分享到網絡,如微信朋友圈,但往往需要屏蔽同事和上司。工作生活用兩個微信,卻要時時切換來查看消息。“應用多開”可以實現一機多用。
“應用多開”是指將某應用軟件,如聊天類應用軟件,包括QQ、微信等,以及游戲類應用軟件等,分為多個分身,達到多個分身同時執行不同任務的高效運用目的,使得用戶可以通過不同的賬號,對一個應用軟件的多個分身進行同時登錄和管理等操作。
“應用多開”的好處是:同一個應用軟件可以分成多個分身,讓用戶通過不同賬號登錄管理。比如用戶安裝QQ之后,可以利用“應用多開”功能在桌面生成兩個QQ,一名字為“工作QQ”,以工作賬號登錄,另一名字為“私人QQ”,以私人賬號登錄,這樣,工作和生活上的QQ聯系人就能分開,并且兩QQ可以同時運行管理,非常的方便。
然而,同一應用的多開在同一界面顯示時,需要退出A賬號界面,再登錄B賬號界面,相對登錄過程較為繁瑣,且登錄過程耗時,每種應用的多開都需要依次切換登錄。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以上內容,有必要提出一種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方法,其不需要頻繁登錄和切換同一應用程序的不同的賬號,提高了用戶體驗。
一種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方法,應用于終端設備中,所述終端設備具有至少兩個顯示屏幕,其中,所述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方法包括:
偵測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
判斷所述終端設備中未使用的顯示屏幕是否處于亮屏狀態;
當未使用的顯示屏幕中有處于亮屏狀態的,則控制未使用的顯示屏幕熄屏待機,并控制所述未使用的顯示屏幕對應的應用程序的賬號后臺運行;及
控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激活,顯示并運行與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對應的應用程序的賬號。
本發明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方法還包括:
設置應用程序的不同的賬號與所述終端設備的不同的顯示屏幕之間的對應關系。本發明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終端設備上有一個切換開關,用于切換所述終端設備的顯示屏幕,以及所述偵測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包括:
根據所述切換開關的狀態判斷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
本發明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終端設備上包括一個方向傳感器以及所述偵測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包括:
通過所述方向傳感器判斷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
鑒于以上內容,還有必要提出一種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系統,其不需要頻繁登錄和切換同一應用程序的不同賬號,提高了用戶體驗。
一種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系統,應用于終端設備中,所述終端設備具有至少兩個顯示屏幕,其中,所述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系統包括:
偵測模塊,用于偵測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
控制模塊,用于判斷所述終端設備中未使用的顯示屏幕是否處于亮屏狀態,當未使用的顯示屏幕中有處于亮屏狀態的,則控制未使用的顯示屏幕熄屏待機,并控制所述未使用的顯示屏幕對應的應用程序的賬號后臺運行,并控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激活,顯示并運行與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對應的應用程序的賬號。
本發明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系統還包括:
管理模塊,用于設置應用程序的不同的賬號與所述終端設備的不同的顯示屏幕之間的對應關系。
本發明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偵測模塊根據一個切換開關的狀態判斷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其中,所述切換開關用于切換所述終端設備的顯示屏幕。
本發明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偵測模塊利用一個方向傳感器判斷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
鑒于以上內容,還有必要提出一種終端設備,其不需要頻繁登錄和切換同一應用程序的不同的賬號,提高了用戶體驗。
一種終端設備,包括至少兩個顯示屏幕,以及存儲器以及處理器,其中:
所述存儲器中存儲有程序代碼,以及所述處理器用于執行所述程序代碼,以實現:
偵測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
判斷所述終端設備中未使用的顯示屏幕是否處于亮屏狀態;
當未使用的顯示屏幕中有處于亮屏狀態的,則控制未使用的顯示屏幕熄屏待機,并控制所述未使用的顯示屏幕對應的應用程序的賬號后臺運行;及
控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激活,顯示并運行與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對應的應用程序的賬號。
本發明優選實施例中,
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程序代碼,還實現:
設置應用程序的不同的賬號與所述終端設備的不同的顯示屏幕之間的對應關系。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所述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方法、系統利用雙屏的終端設備,檢測用戶當前正在使用的屏幕,切換對應的雙開應用程序,不同顯示屏幕對應顯示和開啟使用同一應用程序的不同賬號,用戶可在反轉、切換顯示屏幕的同時,快速啟動同一應用程序的不同賬號,達到應用程序雙開的快速切換的效果。解決了用戶應用雙開時,需要頻繁登錄和切換不同賬號繁瑣且耗時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所示是本發明所述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方法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方法流程圖。
圖2所示是本發明所述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方法第二較佳實施例的方法流程圖。
圖3所示是本發明終端設備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系統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功能模塊圖。
圖4所示是本發明終端設備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系統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功能模塊圖。
圖5所示是執行本發明所述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系統的終端設備的硬件結構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終端設備 1
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系統 10
存儲器 11
處理器 12
顯示屏幕 13
通信總線 14
管理模塊 100
偵測模塊 101
控制模塊 10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本發明所述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方法可以應用于一個終端設備中。所述終端設備可以是,但不限于,例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可以具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顯示屏幕的電子終端。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終端設備可以包括兩個顯示屏幕,如第一顯示屏幕以及第二顯示屏幕。所述第一顯示屏幕以及第二顯示屏幕可以分別位于所述終端設備的正面以及背面。例如,所述第一顯示屏幕可以是所述終端設備的正面的顯示屏幕以及所述第二顯示屏幕可以是所述終端設備的背面的顯示屏幕。
所述終端設備的顯示屏幕可以包括彩色屏,如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轉換)屏幕、ASV(Advance Super View)屏幕、(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場效應晶體管)屏幕、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有機發光顯示器)屏幕、TFD(Thin Film Diode,薄膜二極管半透式)屏幕、UFB(Ultra Fine&Bright)、STN(Super Twisted Nematic,超扭曲向列型)屏幕、CSTN(Color Super Twisted Nematic)屏幕等,以及電子墨水屏。
參考圖1所示,是本發明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方法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方法流程圖。根據不同的需求,該圖所示流程圖中的執行順序可以改變,某些可以省略。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方法第一較佳實施例應用于包括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顯示屏幕就的終端設備中,并包括:
S00,所述終端設備偵測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終端設備上可以設置有一個切換開關,用于切換所述終端設備的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顯示屏幕。因此,所述終端設備可以根據所述切換開關的狀態判斷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
本發明其他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終端設備上也可以包括一個方向傳感器。因此,所述終端設備可以通過所述方向傳感器判斷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
S01,所述終端設備判斷未使用的顯示屏幕是否處于亮屏狀態。
當未使用的顯示屏幕中有處于亮屏狀態的,則執行下述的S02。
否則,當未使用的顯示屏幕中沒有處于亮屏狀態的,則直接執行下述的S03。
S02,所述終端設備控制未使用的顯示屏幕熄屏待機,并控制所述未使用的顯示屏幕對應的應用程序的賬號后臺運行。
應該了解,對于某些應用程序,例如微信、QQ等即時通信類應用程序,用戶可以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賬號。因此,所述應用程序可能需要“雙開”或者“多開”,以實現所述應用程序的多個賬號同時運行。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某一個應用程序的不同的賬號可以設置為與所述終端設備的不同的顯示屏幕相對應,例如,應用程序的賬號1對應所述終端設備的第一顯示屏幕,以及所述應用程序的賬號2對應所述終端設備的第二顯示屏幕等。
S03,所述終端設備控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激活,顯示并運行與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對應的應用程序的賬號。參考圖2所示,是本發明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方法第二較佳實施例的方法流程圖。根據不同的需求,該圖所示流程圖中的執行順序可以改變,某些可以省略。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方法第二較佳實施例應用于包括兩個顯示屏幕的終端設備中,并包括:
S10,當終端設備偵測到所安裝的應用程序產生了分身時,將所述應用程序以及其分身的圖標分別放置于所述終端設備的不同的顯示屏幕上。
例如,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終端設備可以將原應用程序的圖標放置于所述終端設備的正面的顯示屏幕上,以及所述終端設備可以將所述應用程序的分身的應用圖標放置于所述終端設備的背面的顯示屏幕上。
S11,所述終端設備偵測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
如上所示,所述終端設備上可以設置有一個切換開關,用于切換所述終端設備的兩個顯示屏幕。因此,所述終端設備可以根據所述切換開關的狀態判斷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
本發明其他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終端設備上也可以包括一個方向傳感器。所述方向傳感器可以檢測終端設備的正豎、倒豎、左橫、右橫、仰、俯狀態。因此,所述終端設備可以通過所述方向傳感器判斷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當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為第一屏幕,如所述終端設備的正面的顯示屏幕,則執行下述的S12~S14。
當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為第二屏幕,如所述終端設備的背面的顯示屏幕,則執行下述的S15~S17。
當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為第一屏幕時,執行S12,所述終端設備判斷所述終端設備的第二屏幕是否處于亮屏狀態。
在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當所述終端設備的第二屏幕處于亮屏狀態時,執行下述的S13。在本發明的另外一個實施例中,當所述終端設備的第二屏幕沒有處于亮屏狀態時,直接執行下述的S14。
S13,所述終端設備控制所述第二屏幕熄屏待機,并控制放置于所述第二屏幕上的圖標對應的應用程序后臺運行。
S14,所述終端設備控制所述第一屏幕激活,顯示并運行放置于所述第一屏幕上的圖標對應的應用程序。
當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為第二屏幕時,執行S15,所述終端設備判斷所述終端設備的第一屏幕是否處于亮屏狀態。
在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當所述終端設備的第一屏幕處于亮屏狀態時,執行下述的S16。在本發明的另外一個實施例中,當所述終端設備的第一屏幕沒有處于亮屏狀態時,直接執行下述的S17。
S16,所述終端設備控制所述第一屏幕熄屏待機,并控制放置于所述第一屏幕上的圖標對應的應用程序后臺運行。
S17,所述終端設備控制所述第二屏幕激活,顯示并運行放置于所述第二屏幕上的圖標對應的應用程序。
上述圖1~2詳細介紹了本發明的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方法,下面結合第3~5圖,分別對實現上述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方法的軟件系統以及終端設備進行介紹。
應該了解,所述實施例僅為說明之用,在專利申請范圍上并不受此結構的限制。
如圖3及圖4所示,是本發明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系統較佳實施例的功能模塊圖。
本發明所述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系統10可以包括多個由計算機程序代碼所組成的程序段,可以安裝在終端設備中,并由所述終端設備所執行,以實現終端設備中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
所述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系統10根據其所執行的功能,可以被劃分為多個功能模塊。參閱圖3所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系統10中的功能模塊至少可以包括:偵測模塊101以及控制模塊102。參閱圖4所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中,除了所述偵測模塊101以及控制模塊102,所述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系統10中的功能模塊至少可以包括管理模塊100。
所述管理模塊100用于設置應用程序的不同的賬號與所述終端設備的不同的顯示屏幕之間的對應關系。
例如,當偵測某一個應用程序產生了分身時,所述管理模塊100可以將所述應用程序以及其分身的圖標分別放置于所述終端設備的不同的顯示屏幕上,以實現所述應用程序的不同的賬號與所述終端設備的不同的顯示屏幕相對應。
例如,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管理模塊100可以將原應用程序的圖標放置于所述終端設備的正面的顯示屏幕上,以及將所述應用程序的分身的應用圖標放置于所述終端設備的背面的顯示屏幕上。
所述偵測模塊101用于偵測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終端設備上可以有一個切換開關,用于切換所述終端設備的顯示屏幕。因此,所述偵測模塊101可以根據所述切換開關的狀態判斷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
本發明其他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終端設備上還可以包括一個方向傳感器。所述方向傳感器可以檢測終端設備的正豎、倒豎、左橫、右橫、仰、俯狀態。因此,所述偵測模塊101可以通過所述方向傳感器判斷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
所述控制模塊102用于當所述終端設備上有未使用的顯示屏幕處于亮屏狀態的,控制所述未使用的顯示屏幕熄屏待機,以及控制所述未使用的顯示屏幕對應的應用程序的賬號后臺運行,并控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激活,顯示并運行與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對應的應用程序的賬號。
例如,當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為第一屏幕時,所述控制模塊102在所述第二屏幕處于亮屏狀態時,控制所述第二屏幕熄屏待機,并控制放置于所述第二屏幕上的圖標對應的應用程序后臺運行,以及控制所述第一屏幕激活,顯示并運行放置于所述第一屏幕上的圖標對應的應用程序;或者當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為第二屏幕時,在所述第一屏幕處于亮屏狀態時,控制所述第一屏幕熄屏待機,并控制放置于所述第一屏幕上的圖標對應的應用程序后臺運行,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屏幕激活,顯示并運行放置于所述第二屏幕上的圖標對應的應用程序。
如圖5所示,是實現本發明所述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方法的終端設備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所述終端設備1可以是,但不限于,例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終端設備1包括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顯示屏幕13。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屏幕13的數量可以是兩個,如第一顯示屏幕,以及第二顯示屏幕。所述第一顯示屏幕以及第二顯示屏幕可以分別位于所述終端設備1的正面以及背面。例如,所述第一顯示屏幕是所述終端設備1的正面的顯示屏幕以及所述第二顯示屏幕是所述終端設備1的背面的顯示屏幕。
所述顯示屏幕13可以包括彩色屏,如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轉換)屏幕、ASV(Advance Super View)屏幕、(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場效應晶體管)屏幕、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有機發光顯示器)屏幕、TFD(Thin Film Diode,薄膜二極管半透式)屏幕、UFB(Ultra Fine&Bright)、STN(Super Twisted Nematic,超扭曲向列型)屏幕、CSTN(Color Super Twisted Nematic)屏幕等,以及是電子墨水屏。
進一步地,所述終端設備1還包括至少一個存儲器11、至少一個處理器12以及通信總線14。
所述通信總線14可以實現所述存儲器11、處理器12、顯示屏幕13之間的通信。
所述存儲器11存儲有程序代碼。所述存儲器11可以為智能媒體卡(smart media card)、安全數字卡(secure digital card)、快閃存儲器卡(flash card)等儲存設備。
所述處理器12可執行所述終端設備1的操作系統以及安裝的各類應用程序等。所述處理器12可以包括一個或者多個中央處理器、微處理器、數字處理器等。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處理器12可通過所述通信總線14,調用所述存儲器11中存儲的程序代碼以執行相關的功能。例如,圖3以及圖4中所述的各個模塊(例如,管理模塊100、偵測模塊101以及控制模塊102)是存儲在所述存儲器11中的程序代碼,并由所述處理器12所執行,以實現一種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方法。
具體而言,所述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方法包括:
一種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方法,應用于終端設備中,所述終端設備具有至少兩個顯示屏幕,其中,所述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方法包括:
偵測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
判斷所述終端設備中未使用的顯示屏幕是否處于亮屏狀態;
當未使用的顯示屏幕中有處于亮屏狀態的,則控制未使用的顯示屏幕熄屏待機,并控制所述未使用的顯示屏幕對應的應用程序的賬號后臺運行;及
控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激活,顯示并運行與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對應的應用程序的賬號。
本發明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方法還包括:
設置應用程序的不同的賬號與所述終端設備的不同的顯示屏幕之間的對應關系。
本發明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終端設備上有一個切換開關,用于切換所述終端設備的兩個顯示屏幕,以及所述偵測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包括:
根據所述切換開關的狀態判斷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
本發明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終端設備上包括一個方向傳感器以及所述偵測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包括:
通過所述方向傳感器判斷用戶當前使用的顯示屏幕。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存儲一個或多個程序的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所述一個或多個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當被包括一個或多個處理器的終端設備1執行時,使所述終端設備1執行如上文方法實施例所述的應用程序的雙開切換方法。
在上述實施例中,對各個實施例的描述都各有側重,某個實施例中沒有詳細描述的部分,可以參見其它實施例的相關描述。
需要說明的是,對于前述的各方法實施例,為了簡單描述,故將其都表述為一系列的動作組合,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知悉,本發明并不受所描述動作順序的限制,因為依據本發明,某些步驟可以采用其它順序或者同時進行。其次,本領域技術人員也應該知悉,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實施例均屬于優選實施例,所涉及的動作和模塊并不一定是本發明所必須的。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上述實施例的各種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驟是可以通過程序來指令相關的硬件來完成,該程序可以存儲于一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中,存儲介質可以包括:ROM、RAM、磁盤或光盤等。
在本發明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裝置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塊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
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模塊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模塊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于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個網絡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塊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雖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做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涵蓋在本發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關聯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此外,顯然“包括”一詞不排除其他單元或步驟,單數不排除復數。裝置權利要求中陳述的多個模塊或裝置也可以由一個模塊或裝置通過軟件或者硬件來實現。第一、第二等詞語用來表示名稱,而并不表示特定的順序。
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