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計算機外設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審簽識別儀。
背景技術:
當前,在某些計算機應用系統中,如質量監督管理系統中,為了滿足審批簽字的需求,需要在安裝有上述系統的計算機中外接審批流簽識別儀,該設備通過USB接口連接安裝有上述系統的計算機,當在啟動上述系統后,自動啟動設備中的加密程序驗證,使用者通過指紋驗證區,按壓指紋,驗證通過后,啟動簽字區域,然后,利用簽字筆在簽字區域簽字,按OK鍵,審簽識別儀,輸出簽字文件(PNG文件,并嵌入當前時間),接入系統,并部署在所屬位置。
當前,簽字筆和識別儀為相互獨立的設備,容易造成簽字筆的丟失或跌落毀損,從而影響識別儀的使用,不能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簽字筆和識別儀為相互獨立的設備,容易造成簽字筆的丟失或跌落毀損,從而影響識別儀的使用,不能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的技術缺陷,而提供審簽識別儀。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申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審簽識別儀,包括殼體,殼體的前端面設置有簽字區、確認鍵、取消鍵以及指紋驗證區,殼體的一側端面設置有USB接口,殼體內還設置有簽字筆容納機構,所述簽字筆容納機構包括第一彈簧、旋轉頂輪、頂輪支撐架、彈性支撐件容納腔、滑動塊、第二彈簧、兩個V型架、彈出按鈕、容納腔、V型架腔,簽字筆插入容納腔內,簽字筆的外徑與容納腔的內徑一致,容納腔的內側端設置有第一彈簧,側壁上設置有兩個與彈性支撐件容納腔相連通的開口,任一彈性支撐件容納腔內均設置有旋轉頂輪、頂輪支撐架、滑動塊、第二彈簧,旋轉頂輪安裝于頂輪支撐架上可旋轉,頂輪支撐架的下端連接有滑動塊,滑動塊的下端連接有第二彈簧,第二彈簧具有張力,旋轉頂輪部分從開口處漏出,彈性支撐件容納腔與V型架腔相連通,V型架腔內設置有兩個V型架以及彈出按鈕,兩個V型架的一端分別與兩個滑動塊相連接,另一端均與彈出按鈕相連接,當按下彈出按鈕的時候,V型架的另一端翹起,帶動滑動塊向遠離容納腔的方向移動,松開的時候,復位。
其中,殼體的后端面上設置有支撐架機構,所述支撐架機構包括兩個支撐塊、旋轉電機、連接桿齒輪、連接桿、電機齒輪,所述殼體上開有與所述支撐塊形狀相配合使用的開口部,兩個支撐塊通過連接桿固定連接,連接桿穿過兩個支撐塊且兩端與殼體鉸接,連接桿中間部位設置有連接桿齒輪,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有電機齒輪,電機齒輪與連接桿齒輪傳動連接,電機通過支撐架按鈕控制。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殼體內還設置有簽字筆容納機構,當使用的時候,將簽字筆插入機構內,由于旋轉頂輪的頂力,使得簽字筆固定在機構,當需要使用簽字筆的時候,按下彈出按鈕,V型架帶動滑動塊向外側移動,使得旋轉頂輪遠離簽字筆,且由于第一彈簧的彈力作用,將簽字筆彈出,防止了簽字筆丟失與跌落,滿足了客戶的實際使用需求。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前端面結構示意圖;
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簽字筆容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后端面結構示意圖;
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支撐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確認鍵,2-取消鍵,3-指紋驗證區,4-USB接口,5-支撐架按鈕,6-簽字區,7-殼體,8-簽字筆容納機構,9-支撐塊,10-旋轉電機,11-連接桿齒輪,12-連接桿,13-電機齒輪,81-第一彈簧,82-旋轉頂輪,83-頂輪支撐架,84-彈性支撐件容納腔,85-滑動塊,86-第二彈簧,87-V型架,88-彈出按鈕,89-容納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應當說明的是,本申請中所述的“連接”和用于表達“連接”的詞語,如“相連接”、“相連”等,其既可以指代某一部件與另一部件直接連接,也可以指代某一部件通過其他部件與另一部件相連接。
實施例1
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包括殼體7,殼體7的前端面設置有簽字區6、確認鍵1、取消鍵2以及指紋驗證區3,殼體7內側設置有功能芯片以及其他功能部件,殼體7的一側端面設置有USB接口4,殼體7內還設置有簽字筆容納機構8,所述簽字筆容納機構8包括第一彈簧81、旋轉頂輪82、頂輪支撐架83、彈性支撐件容納腔84、滑動塊85、第二彈簧86、兩個V型架87、彈出按鈕88、容納腔89、V型架腔,簽字筆插入容納腔89內,簽字筆的外徑與容納腔89的內徑一致,容納腔89的內側端設置有第一彈簧81,側壁上設置有兩個與彈性支撐件容納腔84相連通的開口,任一彈性支撐件容納腔84內均設置有旋轉頂輪82、頂輪支撐架83、滑動塊85、第二彈簧86,旋轉頂輪82安裝于頂輪支撐架83上可旋轉,頂輪支撐架83的下端連接有滑動塊85,滑動塊85的下端連接有第二彈簧86,第二彈簧86具有張力,旋轉頂輪82部分從開口處漏出,彈性支撐件容納腔84與V型架腔相連通,V型架腔內設置有兩個V型架87以及彈出按鈕88,兩個V型架87的一端分別與兩個滑動塊85相連接,另一端均與彈出按鈕88相連接,當按下彈出按鈕88的時候,V型架87的另一端翹起,帶動滑動塊85向遠離容納腔89的方向移動,松開的時候,滑動塊85復位。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是在實施例1基礎上的改進,相同結構部分不再詳述,本實施例殼體7的后端面上設置有支撐架機構,所述支撐架機構包括兩個支撐塊9、旋轉電機10、連接桿齒輪11、連接桿12、電機齒輪13,所述殼體7上開有與所述支撐塊9形狀相配合使用的開口部,兩個支撐塊9通過連接桿12固定連接,連接桿12穿過兩個支撐塊9且兩端與殼體7鉸接,連接桿12中間部位設置有連接桿齒輪11,旋轉電機10的輸出軸上設置有電機齒輪13,電機齒輪13與連接桿齒輪11傳動連接,旋轉電機10通過支撐架按鈕5控制。
當按下支撐架按鈕的時候,電機啟動,電機旋轉帶動支撐塊從殼體內旋出,待旋轉到合適的角度,松開按鈕;當需要收回支撐塊的時候,再次按支撐架按鈕,電機帶動支撐塊旋回殼體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殼體內還設置有簽字筆容納機構,當使用的時候,將簽字筆插入機構內,由于旋轉頂輪的頂力,使得簽字筆固定在機構,當需要使用簽字筆的時候,按下彈出按鈕,V型架帶動滑動塊向外側移動,使得旋轉頂輪遠離簽字筆,且由于第一彈簧的彈力作用,將簽字筆彈出,防止了簽字筆丟失與跌落,滿足了客戶的實際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