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人體姿態動態追蹤模塊化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的技術主要形式體現為一整套傳感器集成系統,在實際生產及使用過程中這種集成的傳統設計容易導致系統出現故障時難檢測、維修難度高和維修成本高等問題。
具體化地,由于該類姿態追蹤系統的傳感器之間需要互相連接及通信,因此在生產和使用中,系統中的任意一個傳感器的損壞都可能導致整套系統出現故障,并且集成化的系統設計會給定位損壞的傳感器部件和對傳感器進行維修、更換造成很大的難度,對于不同的應用場景也需要巨大的代價來調整功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人體姿態動態追蹤模塊化系統,便于系統的維護和更新。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人體姿態動態追蹤模塊化系統,包括穿戴固定機構、電器組件和若干殼體,所述殼體上設置所述電器組件,所述殼體可拆卸安裝在所述穿戴固定機構上,所述穿戴固定機構穿戴至人體上。
進一步的,所述殼體包括外殼、蓋板和插頭,所述蓋板與外殼拆分連接,且蓋板與外殼之間形成有用于容納電器組件的安裝室,所述殼體上設有插孔,所述電器組件上設有插槽,所述插頭上設有插針和導線,所述插針穿過插孔與插槽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殼體還包括設置在安裝室中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頂面設有用于定位電器組件的定位槽,所述固定架一端與安裝室的側壁之間設有彈簧,所述固定架另一端設有凸塊,所述安裝室的側壁設有連接凸塊的避讓槽。
進一步的,所述外殼包括底板、相對設置在底板上表面的兩個側板、設置在兩個側板之間的前端蓋,所述蓋板包括上蓋和設置在蓋板底面的后蓋板,所述側板的相對面設有滑槽,所述上蓋與滑槽連接,所述后蓋板與底板通過螺釘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上蓋上設置所述插孔,所述底板上設有通孔,所述固定架上設有位于插槽正下方的連接孔,所述插針依次穿接所述插孔、插槽、連接孔和通孔。
進一步的,所述殼體的底面設有第一魔術貼,所述穿戴固定機構上設有第二魔術貼,所述第一魔術貼與所述第二魔術貼粘連。
進一步的,所述殼體與穿戴固定機構通過膠體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穿戴固定機構包括指環、臂環和手掌套。
進一步的,所述電器組件包括傳感器模塊、控制器、電池和通訊單元,所述殼體中設置傳感器模塊、控制器、電池或通訊單元。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人體姿態動態追蹤模塊化系統,包括穿戴固定機構、電器組件和若干殼體,殼體上設置電器組件,殼體可拆卸安裝在穿戴固定機構上,穿戴固定機構穿戴至人體上。在該系統出現某個殼體中的電器組件損壞或故障導致整套系統無法正常運行時,可對單個殼體進行拆卸更換或是拆卸維修。由于該結構具有易拆卸、易更換的特點,當電器組件產生故障或是破損時,檢測人員可以輕易將殼體逐個拆下與測試,同樣的因為易拆卸的特點,使得每次的產品升級時,不需要對整體進行更換,降低了成本。標準化的結構也可以使開發或自定義新模塊的過程十分簡單。該系統的設計也同時賦予了使用者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對于系統進行自定義的人性化。
本實用新型的這些特點和優點將會在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附圖中詳細的揭露。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殼體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殼體的爆炸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殼體的結構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解釋和說明,但下述實施例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實施方式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參考圖1和圖3,人體姿態動態追蹤模塊化系統,包括穿戴固定機構6、電器組件1和若干殼體9,殼體9上設置電器組件1,殼體9可拆卸安裝在穿戴固定機構6上,穿戴固定機構6穿戴至人體上。以對各個需要監控的活動肢體進行姿態追蹤。在該系統出現某個殼體9中的電器組件1損壞或故障導致整套系統無法正常運行時,可對單個殼體9進行拆卸更換或是拆卸維修,拆卸方便,因此對維修過程的逐個排查與更換的過程大大簡化。
由于該結構具有易拆卸、易更換的特點,當電器組件產生故障或是破損時,檢測人員可以輕易將殼體逐個拆下與測試,同樣的因為易拆卸的特點,使得每次的產品升級時,不需要對整體進行更換,降低了成本。標準化的結構也可以使開發或自定義新模塊的過程十分簡單。該系統的設計也同時令使用者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對于系統進行人性化的自定義。
本實用新型中,殼體9的底面設有第一魔術貼,穿戴固定機構6上設有第二魔術貼,第一魔術貼與所述第二魔術貼粘連,從而將殼體9可拆卸安裝在穿戴固定機構6。或者,殼體9與穿戴固定機構6通過膠體連接。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可拆卸安裝方式也可以是其他現有公知的可拆卸安裝結構。
其中,穿戴固定機構6包括指環、臂環、手掌套,根據模擬的動作選擇穿戴所需的穿戴固定機構6。
參考圖2、圖3和圖4,殼體9包括外殼91、蓋板92和插頭93,蓋板92與外殼91拆分連接,且蓋板92與外殼91之間形成有用于容納電器組件1的安裝室,殼體9上設有插孔95,電器組件1上設有插槽11,插頭93上設有插針932和導線931,插針932穿過插孔95與插槽11連接,殼體9上的導線931與另一個殼體9上的導線931相連。殼體9可拆分,因此可進一步方便對殼體9內的電器組件1進行檢測和更換;產品更新換代時,也只需將核心的電器組件1進行更換。
具體的,外殼91包括底板911、相對設置在底板911上表面的兩個側板912、設置在兩個側板912之間的前端蓋913,蓋板92包括上蓋921和設置在蓋板92底面的后蓋板92,兩個側板912相對面的頂端設有滑槽916,上蓋921與滑槽916連接,后蓋板92與底板911通過螺釘97連接。電器組件1安裝在外殼91中,如此設置,蓋板92打開后,外殼91的敞口大,便于電器組件1的安放和取出,并且僅需將后蓋板92與底板911螺釘97連接,就能將外殼91和蓋板92可靠固定在一起。
殼體9還包括設置在安裝室中的固定架94,固定架94的頂面設有用于定位電器組件1的定位槽941,在人體運動的過程中減小對電器組件1的損傷。固定架94與后蓋板92之間設有彈簧96,固定架94朝向前端蓋913一端設有凸塊952,前端蓋913設有連接凸塊952的避讓槽914,彈簧96的彈力作用使固定架94與前端蓋913相抵,凸塊952延伸出避讓槽914,此時插孔95與插槽11錯位,按壓凸塊952使彈簧96壓縮的狀態下,插孔95與插槽11相對,此時才能將插針932穿過插孔95與插槽11連接;松開凸塊952后,彈簧96的彈力使電器組件1與插針932相抵,防止插針932脫落,輕按凸塊952就能拔出插針932,可以實現快速的連接或斷開。
進一步的,上蓋921上設置插孔95,底板911上設有通孔915,固定架94上設有位于插槽11正下方的連接孔943,插針932依次穿接插孔95、插槽11、連接孔943和通孔915,電器組件1與插針932相抵時,電器組件1的作用力作用在插針932的中部,可以減小插針932彎曲變形。
電器組件1包括若干個傳感器模塊、控制器、電池和通訊單元,電池為傳感器模塊、控制器和通訊單元進行供電,控制器對傳感器模塊的檢測信號進行處理,通訊單元用于對控制器和計算機進行通訊,可自由搭配,按需組建系統。傳感器模塊包括加速計、磁力儀、陀螺儀和微控單元。加速計、磁力儀、陀螺儀通過微控單元連接控制器,若干傳感器模塊通過殼體設置在穿戴固定機構上,傳感器模塊對人體姿態進行追蹤,對人體的上半身姿態進行實時的檢測、分析與追蹤。傳感器模塊包括有加速計、磁力儀和陀螺儀,陀螺儀提供角速度積分后得到角度,加速計提供x,y軸的零度角和修正偏移,磁力儀提供z軸的零度角和修正偏移,通過融合了三個傳感器的絕對角度,可直接復制關節姿態。
通過上述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已經被完全有效的達到了。熟悉該項技術的人士應該明白本實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圖和上面具體實施方式中描述的內容。任何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功能和結構原理的修改都將包括在權利要求書的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