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電子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48763閱讀:741來源:國知局
電子設備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備具有顯示部的第一單元和具有輸入部的第二單元且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構成為能夠裝拆的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專利文獻1公開了一種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具備:具有顯示部的第一單元(便攜式計算機3)和具有輸入部的第二單元(底座板1),所述第一單元和所述第二單元構成為能夠裝拆。第二單元具備:具有配置所述輸入部的主面的輸入單元;能夠收容所述第一單元的一側部的插口(旋轉框架2);以及將所述輸入單元和所述插口在所述輸入單元的一側部側和所述插口的一側部以能夠相對旋轉的方式連結起來的鉸接部(第一樞設部13、14)。另外構成為,通過使所述輸入單元和所述插口進行所述相對旋轉,使所述輸入單元的所述主面和所述插口的主面大致平行。

在先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158013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夠抑制因落下等的沖擊導致的插口的變形的電子設備。

本實用新型的電子設備具備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該第一單元具有顯示部,該第二單元具有輸入部,所述第一單元和所述第二單元能夠裝拆,其中,所述第二單元具備:輸入單元,其具有配置所述輸入部的主面;插口,其能夠收容所述第一單元的規定側部;以及鉸接部,其在所述輸入單元的規定側部側和所述插口的規定側部連結所述輸入單元和所述插口,使所述輸入單元和所述插口能夠相對旋轉,通過使所述輸入單元和所述插口進行所述相對旋轉,使所述輸入單元的所述主面和所述插口的主面大致平行,在所述插口的所述主面上,在所述鉸接部的附近形成有由凹部和凸部中的一方構成的插口側嵌合部,在所述輸入單元的所述主面上,由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中的另一方構成的輸入單元側嵌合部在所述輸入單元的所述主面和所述插口的所述主面大致平行的狀態下與所述插口的所述插口側嵌合部嵌合。

在上述方式的基礎上也可以為,在所述插口的所述主面上,在所述鉸接部的旋轉軸心方向上的所述鉸接部的兩側分別形成有所述插口側嵌合部,在所述輸入單元的所述主面上,多個所述輸入單元側嵌合部在所述輸入單元的所述主面和所述插口的所述主面大致平行的狀態下與所述插口的所述插口側嵌合部嵌合。

在上述方式的基礎上也可以為,在所述輸入單元的裝置寬度方向上分離地設有兩個所述鉸接部,與各鉸接部對應地設有所述插口側嵌合部以及所述輸入單元側嵌合部。

在上述方式的基礎上也可以為,所述第一單元具有配置所述顯示部的主面,在所述第一單元的所述規定側部收容于所述插口的狀態下使所述輸入單元和所述插口進行所述相對旋轉,由此使所述第一單元的所述主面和所述輸入單元的所述主面大致平行,在所述第一單元的所述主面上,在與所述規定側部平行的第二規定側部的附近形成有由第二凹部和第二凸部中的一方構成的第一單元側嵌合部,在所述輸入單元的所述主面上,由所述第二凹部和所述第二凸部中的另一方構成的第二輸入單元側嵌合部在所述第一單元的所述主面和所述輸入單元的主面大致平行的狀態下與所述第一單元的所述第一單元側嵌合部嵌合。

根據本實用新型,在輸入單元的主面和插口的主面大致平行的狀態下,輸入單元的主面的輸入單元側嵌合部與插口的插口側嵌合部嵌合。因此,在電子設備以在第二單元的插口中收容有第一單元的所述一側部的狀態落下的情況下,能夠使第一單元的負荷、插口內的第一單元的振動所產生的沖擊經由插口側嵌合部和輸入單元側嵌合部而分散至第二單元。因此,能夠減小施加于插口中的與鉸接部連結的連結部分及其附近部分的沖擊。因而,能夠抑制因沖擊導致的插口變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正面側的立體圖。

圖2A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背面側的立體圖。

圖2B是示出將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閉合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3A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主視圖(第一單元嵌合于第二單元的狀態)。

圖3B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主視圖(第一單元從第二單元拆下的狀態)。

圖4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第一單元(平板型計算機)的立體圖。

圖5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第一單元的被卡合部的放大立體圖。

圖6是沿圖5的6-6線剖開的剖視圖。

圖7A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第二單元的插口的立體圖(卡合構件處于第一旋轉位置的狀態)。

圖7B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第二單元的插口的卡合構件部分的放大立體圖(卡合構件處于第一旋轉位置的狀態)。

圖8A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第二單元的插口的立體圖(卡合構件處于第二旋轉位置的狀態)。

圖8B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第二單元的插口的卡合構件部分的放大立體圖(卡合構件處于第二旋轉位置的狀態)。

圖9A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插口主體的立體圖。

圖9B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插口主體的側視圖。

圖10是沿圖7A的10-10線剖開的剖視圖(一部分的構件省略)。

圖11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鎖定機構的構成部分中的插口側的構成部分的立體圖。

圖12A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鎖定機構的構成部分中的插口側的構成部分的立體圖(卡合構件處于第一旋轉位置的狀態)。

圖12B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鎖定機構的構成部分中的插口側的構成部分的俯視圖(卡合構件處于第一旋轉位置的狀態)。

圖12C是沿圖12B的12C-12C線剖開的剖視圖。

圖12D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鎖定機構的構成部分中的插口側的構成部分的立體圖(卡合構件處于第二旋轉位置的狀態)。

圖12E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鎖定機構的構成部分中的插口側的構成部分的俯視圖(卡合構件處于第一旋轉位置的狀態)。

圖12F是沿圖12E的12F-12F線剖開的剖視圖。

圖13A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構成鎖定機構的卡合構件的主視圖。

圖13B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構成鎖定機構的卡合構件的側視圖。

圖13C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構成鎖定機構的卡合構件的俯視圖。

圖13D是從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構成鎖定機構的支承構件、卡合構件、以及彈簧的下方觀察的立體圖。

圖13E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構成鎖定機構的支承構件、卡合構件、以及彈簧的仰視圖。

圖14A是沿圖12B圖的14A-14A線剖開的剖視圖。

圖14B是沿圖12E圖的14B-14B線剖開的剖視圖。

圖15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構成鎖定機構的連結構件、操作構件、以及卡合構件的立體圖(操作構件處于第一位置、卡合構件處于第一旋轉位置的狀態)。

圖16A是對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鎖定機構的卡合狀態進行說明的俯視圖。

圖16B是沿圖16A的16B-16B線剖開的剖視圖(在圖14A的剖視圖加上被卡合部的圖)。

圖17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構成鎖定機構的連結構件、操作構件、以及卡合構件的立體圖(操作構件處于第二位置、卡合構件處于第二旋轉位置的狀態)。

圖18A是對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鎖定機構的卡合被解除的狀態進行說明的俯視圖。

圖18B是沿圖18A的18B-18B線剖開的剖視圖(在圖14B的剖視圖加上被卡合部的圖)。

圖19A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構成鎖定機構的插口主體、連結構件、以及彈簧的俯視圖(操作構件處于第一位置的狀態)。

圖19B是圖19A的19B-19B剖視圖。

圖20是由圖19B的箭頭H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圖。

圖21A是對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中第一單元裝配于插口的狀態下的連接器引腳的狀態進行說明的圖(與圖10的剖視圖相同的剖面位置)。

圖21B是對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中裝配于插口的第一單元在鎖定解除時被連接器引腳的作用力抬起的狀態進行說明的圖(與圖10的剖視圖相同的剖面位置)。

圖22是第二單元的鉸接部附近部分的放大立體圖。

圖23A是基于圖2B的箭頭J的向視圖(進行簡化)。

圖23B是基于圖2B的箭頭K的向視圖(進行簡化)。

圖24A是沿圖23A的24A-24A線剖開的剖視圖。

圖24B是沿圖23A的24B-24B線剖開的剖視圖。

圖25A是用于對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插口的排水用的貫通孔進行說明的從底部側觀察插口的立體圖。

圖25B是用于對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插口的排水用的貫通孔進行說明的從開口端側觀察插口主體單體的俯視圖。

圖26是沿圖25B的26-26線剖開的剖視圖。

圖27A是對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插口的排水用的貫通孔的作用進行說明的圖。

圖27B是對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插口的排水用的貫通孔的作用進行說明的圖。

圖27C是對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插口的排水用的貫通孔的作用進行說明的圖。

圖28A是從連接端側觀察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中的天線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28B是從基部側觀察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中的天線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29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中的天線連接器的縱向剖視圖。

圖30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中的天線連接器的橫向剖視圖。

圖31是對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中的天線連接器的作用進行說明的圖。

附圖標記說明:

1 電子設備

100 第一單元

100a 第一主面

100b 第二主面

100S 下側部(規定側部)

101 顯示部

102 蓋

103 操作開關

104 指示器

110 被卡合部

120 連接器

121 框架

121a 凹部

121b 卡合凹部

122 側部罩

122a 開口

123 保護構件

123a 卡合孔

123b 平面部

131 第一單元側嵌合部

140 天線連接器

200 第二單元

300 輸入單元

300a 主面

300S 后側部(規定側部)

301 鍵盤

302 觸摸板

303 操作按鈕

310 框體

311 輸入單元側第一嵌合部

312 輸入單元側第二嵌合部

313 輸入單元側第三嵌合部

400 插口

400a 主面

400y 凹部

400S 下側部(規定側部)

410 插口主體

410a 第一外壁部

410b 第二外壁部

410c 第三外壁部

410d 第四外壁部

410e 底壁部

410f 第一斜壁部

410g 第二斜壁部

410h 貫通孔

410j 貫通孔

410k 貫通孔

410x 底部

411 插口側第一嵌合部

412 插口側第二嵌合部

415 彈簧卡定部

420 操作構件

420a 操作部

420b 連結部

420c 連結孔

430 驅動機構

431 支承構件

431a 基板部

431b 卡合構件支承部

431c 插通孔

431d 卡合構件配置孔

431e 第一嵌合凹部

431f 第二嵌合凹部

431x 安裝孔

432 基底構件

432a 旋轉中心軸部

432b 旋轉限制壁

432c 底面

433 連結構件

433a 槽部

433b 槽部

433d 彈簧收容部

433e 彈簧卡定部

433g 突起

434 第一彈簧

440 卡合部

443 卡合構件

443a 卡合突起

443b 旋轉軸部

443c 卡合體

443e 筒狀部

443f 軸孔

443g 卡合軸部

443h 臂部

443j 嵌合凸部

443k 彈簧抵接部

451 第二彈簧

460 連接器

461 連接器引腳

461a 電極部

461b 基部

462 連接器主體

462a 引腳支承部

500 鉸接部

600 天線連接器

610 中心觸頭部

611 殼體

611a 外部觸頭部

611b 基部

611c 貫通孔

611s 安裝凸緣

612 可動中心觸頭

613 絕緣體

614 絕緣體

615 保護筒

616 支承筒

616a 突出部

617 固定中心觸頭

618 彈簧

619 基臺

620 彈簧

621 O型環

622 絕緣體

623 O型環

625 觸頭支承筒

HC 鉸接部的旋轉軸心

L 線

L1 寬度方向的端部側的長度

L2 寬度方向的端部側以外的部分的長度

RC 卡合構件的旋轉軸心

S 收容空間

T 空間

W 水

Y1 間隙

Y2 間隙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適宜地參照附圖,對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有時省略超出需要的詳細說明。例如,有時省略已經知曉的事項的詳細說明、針對實質上相同的結構的重復說明。這是為了避免以下的說明變得不必要地冗長,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

需要說明的是,發明者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而提供附圖以及以下的說明,并非意在由這些附圖和說明來限定技術方案所記載的主題。

(實施方式1)

以下,參照附圖對實施方式1進行說明。

[1.結構]

[1-1.電子設備的概要]

圖1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1的正面側的立體圖。圖1示出將電子設備1打開后的狀態的外觀。圖2A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1的背面側的立體圖。圖2B是示出將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閉合后的狀態的立體圖。需要說明的是,在圖1等中,定義與各設備、單元等的方向相關的記載。關于寬度方向,電子設備1、第一單元100、第二單元200、輸入單元300、以及插口400為相同的方向,以下有時僅稱作“寬度方向”。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鉸接部500的旋轉軸心方向是與上述寬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在圖1以外的各附圖中,記載關于說明對象的單元的方向的定義。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的定義為了便于理解而說明的,并非限定至構成要素的絕對的配置條件、使用時的方向等。

如圖1所示,電子設備1具備第一單元100(平板型計算機)和第二單元200(具有鍵盤301等的單元)。第一單元100和第二單元200能夠裝拆,由此,電子設備1構成為所謂的可拆型計算機。圖3A、3B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1的主視圖。具體而言,圖3A示出第一單元100裝配于第二單元200的狀態,圖3B示出第一單元100從第二單元200拆下后的狀態。

如圖1~圖3B所示,第一單元100為平板型計算機。第一單元100在第一主面100a(厚度方向的表側的面)具有顯示部101。顯示部101例如為液晶顯示面板。另外,顯示部101是能夠受理使用者的觸摸操作的觸摸面板。第一單元100內置有中央運算處理裝置(CPU)、易失性存儲裝置(RAM)、非易失性存儲裝置(ROM、SSD等)、蓄電池等。在第二主面100b(厚度方向的背側的面)上具有可裝拆的蓋102。在非易失性存儲裝置(ROM、SSD等)中儲存有操作系統(OS)、各種應用程序、各種數據等。中央運算處理裝置(CPU)通過讀入OS、應用程序、各種數據并執行運算處理,由此來實現各種功能。

第二單元200具備能夠供使用者進行輸入處理的輸入部,第一單元100能夠裝拆于第二單元200。第二單元200具備輸入單元300、插口400以及鉸接部500。

輸入單元300的框體例如由鎂合金等金屬、樹脂形成。在輸入單元300的主面300a(厚度方向的表側的面)上設有包括鍵盤301、觸摸板302以及多個操作按鈕303等在內的輸入部。

插口400能夠收容第一單元100的上下方向的下側的側部100S(第一單元的規定側部。以下適宜地稱作“下側部100S”)。

鉸接部500將輸入單元300的進深方向的后側的側部300S(輸入單元的規定側部。以下適宜地稱作“后側部300S”)側和插口400的上下方向的下側的側部400S(插口的規定側部。以下適宜地稱作“下側部400S”)連結起來,以使得輸入單元300和插口400能夠相對旋轉。鉸接部500具有與電子設備1的寬度方向平行的旋轉軸心HC。鉸接部500例如如圖1、圖2A那樣能夠將第一單元100和第二單元200保持為呈例如100度左右的角度而打開的狀態。另外,鉸接部500可以使第一單元100成為相對于第二單元200閉合的狀態(第一單元100的第一主面100a和第二單元200的輸入單元300的主面300a接近地對置且大致平行的狀態)。

在插口400上設有連接器460(參照圖7),該連接器460在收容有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的狀態下與第一單元100的連接器120(參照圖4)連接。能夠經由連接器120以及連接器460而在第一單元100與第二單元200之間進行各種信號、電力的授受。例如,能夠將從第二單元200的輸入單元300的鍵盤301、觸摸板302、多個操作按鈕303等輸入部等輸出的信號向第一單元100輸出。第一單元100能夠接收這些信號并進行基于接收到的信號的控制。因此,根據電子沒備1,能夠在第二單元200上裝配第一單元100而用作筆記本型計算機。另外,第一單元100單體能夠用作平板型計算機。

[1-2.鎖定機構的結構]

本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1具有鎖定機構,該鎖定機構在第一單元100裝配于第二單元200的狀態(連結狀態)下,用于防止第一單元100從第二單元200脫離。換句話說,電子設備1具有能夠將第一單元100和第二單元200以連結狀態鎖定的鎖定機構。以下,對鎖定機構進行詳細說明。

[1-2-1.第一單元側的鎖定機構構成部分的結構]

圖4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1的第一單元100(平板型計算機)的立體圖。在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作為第一單元100側的鎖定機構構成部分而設有被卡合部110。被卡合部110能夠與構成第二單元200側的鎖定機構的卡合部440的卡合構件443(參照圖7A、7B)卡合。被卡合部110在下側部100S且在第一單元100的寬度方向上隔開間隔地設有兩個。

圖5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1的第一單元100的被卡合部110的放大立體圖。圖6是沿圖5的6-6線剖開的剖視圖。如圖5、6所示,被卡合部110構成為能夠與后述的卡合構件443卡合的凹部。第一單元100具有金屬制的框架121以及樹脂制的側部罩122。框架121是構成第一單元100的骨架以及外表面的一部分的構件。側部罩122是覆蓋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的外表面的框狀的構件。在框架121上形成有凹部121a,在側部罩122上形成有開口122a。在框架121的凹部121a的內表面上安裝有金屬制的保護構件123。在保護構件123上設有能夠與卡合構件443的后述的一對卡合突起443a(參照圖7B)的一方卡合的卡合孔123a。另外,在框架121的凹部121a內還設有能夠與卡合構件443的另一方的卡合突起443a卡合的卡合凹部121b。在此,保護構件123為了防止被磨削,比起鎂材而更期望不銹鋼材。

[1-2-2.第二單元側的鎖定機構構成部分以及插口的結構]

[1-2-2-1.插口的結構]

第二單元200側的鎖定機構構成部分被收容于插口400。圖7A、7B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1的插口400的外觀圖(卡合構件443處于第一旋轉位置的狀態)。具體而言,圖7A是插口400的立體圖,圖7B是卡合構件443部分的放大立體圖。圖8A、8B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1的插口400的外觀圖(卡合構件443處于第二旋轉位置的狀態)。具體而言,圖8A是插口400的立體圖,圖8B是卡合構件443部分的放大立體圖。

插口400具有插口主體410、操作構件420、具有卡合構件443的卡合部440、以及驅動機構430(參照圖11)。

插口400具有沿電子設備1的寬度方向延伸的舟狀的形狀,且具有能夠供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嵌入的凹部400y。

卡合部440如后述那樣構成為能夠與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的被卡合部110卡合。卡合構件443構成為以與插口400的上下方向平行的旋轉軸心RC(旋轉軸部443b的軸心)為中心而能夠旋轉,詳情后述。卡合構件443在支承構件431的基板部431a的上表面上沿插口400的寬度方向隔開間隔地設有兩個。兩個卡合構件443在將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嵌入插口400時,以能夠與第一單元100的被卡合部110卡合的位置關系配置。卡合構件443配置為,比支承構件431的基板部431a的上表面(第二單元的規定面)向上方突出。

卡合構件443在操作構件420處于圖7A所示的第一位置(寬度方向的左側的規定位置)時,向第一旋轉位置(卡合構件443的卡合突起443a在厚度方向上比支承構件431的卡合構件支承部431b向表側以及背側突出的位置)旋轉,并與被卡合部110卡合。另外,卡合構件443在操作構件420處于圖8A所示的第二位置(寬度方向的右側的規定位置)時,向第二旋轉位置(卡合構件443的卡合突起443a在厚度方向上未從支承構件431的卡合構件支承部431b突出的位置)旋轉,與被卡合部110之間的卡合得以解除。

[1-2-2-2.插口主體]

圖9A、9B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1的插口主體410的外觀圖。具體而言,圖9A是插口主體410的立體圖,圖9B是插口主體410的側視圖。

插口主體410具有舟狀的形狀,且收容驅動機構430(參照圖11)。插口主體410由樹脂形成。需要說明的是,插口主體410也可以由鎂合金等金屬形成。

圖10是沿圖7A的10-10線剖開的剖視圖(一部分的構件省略)。圖10示出10-10線的位置中的、與插口400的寬度方向(長度方向、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形狀。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插口400、下側部100S、以及后側部300S的寬度方向、長度方向、延伸方向為相同的方向,但為了便于理解,根據各構件的說明內容而適宜地使用表示任一個方向的用語。插口主體410具有第一外壁部410a和第二外壁部410b。第一外壁部410a在插口400收容有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的收容狀態下,與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的延伸方向平行地延伸(參照圖9A),且與第一單元100的第一主面100a平行。第一外壁部410a對第一主面100a的下側部100S側進行支承。第二外壁部410b在收容狀態下與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的延伸方向平行地延伸(參照圖9B),且與第一單元100的第二主面100b(背側的面)平行。第二外壁部410b對第二主面100b的下側部100S側進行支承。插口主體410的與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狀呈大致U字狀。

根據上述結構,第一單元100以其第一主面100a的下側部100S側和第二主面100b的下側部100S側由插口400的第一外壁部410a和第二外壁部410b夾持的狀態被支承。

在此,如圖3A、圖3B所示,在第一單元100的第一主面100a中位于比顯示部101靠下方的位置的下側部100S側,在插口400的寬度方向的中央側(延伸方向的端部側以外的部分),配置有操作開關103和指示器104。因此,在該部分處,第一外壁部410a的上下方向的長度(高度)需要設為不與操作開關103以及指示器104干涉的高度,無法確保充分的高度。

對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9B所示,在插口主體410中,將第一外壁部410a以及第二外壁部410b的、插口400的寬度方向(延伸方向)的端部側的、插口400的上下方向(與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長度L1設為,比插口400的寬度方向(延伸方向)的端部側以外的部分的上下方向的長度L2長。

由此,即便在第一單元100的第一主面100a的下側部100S側且在寬度方向的中央側配置有操作開關103(第二操作部)和指示器104中的至少一方的構件的情況下,也能夠在寬度方向的端部側,由第一外壁部410a以及第二外壁部410b將第一單元100支承到更上方的位置為止。因此,能夠使第二單元200的插口400所收容的第一單元100的支承狀態穩定。

另外,如圖7A所示,插口主體410具有:將第一外壁部410a中的寬度方向(延伸方向)的右側的端部和第二外壁部410b中的寬度方向的右側的端部連結起來的第三外壁部410c;以及將第一外壁部410a中的寬度方向的左側的端部和第二外壁部410b中的寬度方向的左側的端部連結起來的第四外壁部410d。

由此,插口400(插口主體410)的強度提高。例如,能夠抑制第一外壁部410a以及第二外壁部410b向相互分離的方向傾倒。因此,能夠使在第二單元200的插口400上裝配的第一單元100的支承狀態更穩定。

[1-2-2-3.操作構件]

操作構件420是受理由使用者進行的鎖定解除操作的構件。操作構件420由樹脂形成。需要說明的是,操作構件420也可以由鎂合金等金屬形成。操作構件420以能夠相對于插口主體410而在插口400的寬度方向上的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直線地移動的方式被支承于插口400。

如前述的圖10所示,具有:具有與插口主體410的第一外壁部410a平行的面的操作部420a;以及與連結構件433連結的連結部420b。操作構件420的與插口400的寬度方向(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狀為大致L字狀的形狀。因此,使用者例如在如圖1所示將第一單元100相對于第二單元200打開而操作電子設備1時,能夠從使用者對置的、設有顯示部101的第一主面100a側來對操作部420a進行操作。

[1-2-2-4.卡合構件以及驅動機構]

圖11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1的鎖定機構構成部分中的插口400側的構成部分的立體圖。

鎖定機構構成部分中的插口400側的構成部分具有前述的操作構件420、卡合構件443以及驅動機構430。

[1-2-2-4-1.驅動機構]

驅動機構430在操作構件420移動至圖7所示的第一位置時使卡合構件443向第一旋轉位置旋轉,在操作構件420移動至圖8所示的第二位置時使卡合構件443向第二旋轉位置旋轉。即,驅動機構430將操作構件420的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的直線移動轉換為卡合構件443的第一旋轉位置與第二旋轉位置之間的旋轉。

驅動機構430具有支承構件431、基底構件432、連結構件433、第一彈簧434(參照圖19A、19B)、以及第二彈簧451(參照圖18B)。

圖12A~12C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1的鎖定機構構成部分中的插口400側的構成部分的外觀圖(一部分的構件省略)(卡合構件處于第一旋轉位置的狀態)。具體而言,圖12A是立體圖,圖12B是俯視圖,圖12C是沿圖12B圖的12C-12C線剖開的剖視圖。圖12D~12F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鎖定機構的構成部分中的插口側的構成部分的外觀圖(一部分的構件省略)(卡合構件處于第二旋轉位置的狀態)。具體而言,圖12D是立體圖,圖12E是俯視圖,圖12F是沿圖12E的12F-12F線剖開的剖視圖。

連結構件433是沿著插口400的寬度方向延伸的板狀的構件,且固定于操作構件420。例如,如圖10所示,連結構件433通過向下方突出的突起433g與操作構件420的連結部420b的連結孔420c嵌合來固定于操作構件420。連結構件433以能夠沿著操作構件420的移動方向(插口400的寬度方向)移動的方式被插口主體410支承。連結構件433由例如樹脂形成。需要說明的是,連結構件433只要確保與樹脂同等程度的滑動性,也可以由金屬形成。

連結構件433具有供卡合構件443的卡合軸部443g能夠相對移動地卡合的槽部433a(433b)(參照圖15、圖17)。

槽部433a(433b)蜿蜒地形成,以使得在操作構件420如圖15所示移動至第一位置時使卡合構件443以旋轉軸心RC(旋轉軸部443b的軸心)為中心而向第一旋轉位置旋轉,在操作構件420如圖17所示移動至第二位置時使卡合構件443以旋轉軸心RC為中心而向第二旋轉位置旋轉。具體而言,槽部433a以寬度方向的左端部在厚度方向上位于比其他的部分靠表側的位置,寬度方向的右端部在厚度方向上位于比其他的部分靠背側的位置的方式形成為大致倒S字狀。與此相對地,槽部433b以寬度方向的左端部在厚度方向上位于比其他的部分靠背側的位置,寬度方向的右端部在厚度方向上位于比其他的部分靠表側的位置的方式形成為大致S字狀。

返回至圖12A、12B,基底構件432是沿著插口400的寬度方向延伸的構件,且固定于插口主體410。基底構件432由例如樹脂形成。基底構件432具有旋轉中心軸部432a和旋轉限制壁432b。

旋轉中心軸部432a插入在卡合構件443的下部形成的軸孔443f,且以能夠使卡合構件443旋轉的方式在其下部側進行支承。

旋轉限制壁432b通過在卡合構件443旋轉時與在卡合構件443的下部形成的臂443h抵接,由此將卡合構件443的旋轉限制在第一旋轉位置與第二旋轉位置之間的范圍。

返回至圖7A,支承構件431分別配置在插口400的寬度方向的左右的端部側。左右的支承構件431具有左右對稱的構造。各支承構件431是沿著插口400的寬度方向延伸的板狀的構件。各支承構件431被固定于插口主體410。支承構件431由例如金屬形成。各支承構件431具有基板部431a、卡合構件支承部431b、以及卡合構件配置孔431d。

基板部431a載置于基底構件432,且利用螺釘(未圖示)等而固定于基底構件432以及插口主體410。

卡合構件配置孔431d是在基板部431a中貫穿插口400的上下方向的孔,且配置為卡合構件443的上部側能夠旋轉。由此,卡合構件443的上部側比基板部431a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

卡合構件支承部431b在基板部431a上以沿寬度方向橫跨卡合構件配置孔431d的方式豎立設置。卡合構件支承部431b具有門狀的形狀。卡合構件支承部431b具有沿插口400的上下方向貫穿的插通孔431c。卡合構件443的旋轉軸部443b穿過插通孔431c。由此,卡合構件支承部431b對卡合構件443的上部側進行支承,以使得卡合構件443能夠以旋轉軸部443b為中心而旋轉。

圖19A、19B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構成鎖定機構的插口主體、連結構件以及彈簧的外觀圖。具體而言,圖19A是操作構件位于第一位置時的俯視圖,圖19B是圖19A的19B-19B剖視圖。圖20是由圖19B的箭頭H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圖。

第一彈簧434收容于連結構件433的彈簧收容部433d。第一彈簧434的一端被連結構件433的彈簧卡定部433e卡定,另一端被插口主體410的彈簧卡定部415卡定。第一彈簧434對連結構件433以及固定于連結構件433的操作構件420在裝置寬度方向上向該第一位置側施力。

在后面敘述第二彈簧451的結構。

[1-2-2-4-2.卡合構件]

圖13A~13C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1的構成鎖定機構的卡合構件443的外觀圖。具體而言,圖13A是主視圖,圖13B是側視圖,圖13C是俯視圖。

如圖13A~13C所示,卡合構件443從上依次具有上述的旋轉軸部443b、卡合體443c、筒狀部443e、臂部443h、卡合軸部443g以及嵌合凸部443j。

旋轉軸部443b設置在卡合構件443的上端側。

卡合體443c具有一對卡合突起443a,該一對卡合突起443a形成為隔著旋轉軸部443b而在徑向上向相互相反側突出。卡合突起443a以如下方式形成:隔著旋轉軸部443b(旋轉軸心RC)而將圓柱體的側部平行地切掉,進而對上表面附近以外的部分削去比由L表示的線靠徑向的外側的部分。

筒狀部443e具有在下端開口的軸孔443f。軸孔443f的軸心形成在與旋轉軸部443b的軸心相同的軸心上。

臂部443h從簡狀部443e的下端部向徑向外側延伸。

卡合軸部443g從臂部443h的徑向外端部起與旋轉軸部443b(旋轉軸心RC)平行地向下方延伸。

嵌合凸部443j以向徑向突出的方式形成于筒狀部443e的上端。由圖13C可知,卡合構件443的嵌合凸部443j在軸向上觀察到的形狀具有隔著旋轉軸心RC而將圓盤的側部平行地切掉的形狀。

圖13D、13E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的構成鎖定機構的支承構件431、卡合構件443、以及第二彈簧451的外觀圖。具體而言,圖13D是從下方觀察的立體圖,圖13E是仰視圖。

在支承構件431的下表面設有第一嵌合凹部431e和第二嵌合凹部431f。

第一嵌合凹部431e的從下表面側觀察到的形狀為圓形。第一嵌合凹部431e的圓的直徑設定為比卡合構件443的嵌合凸部443j的直徑稍大,在與卡合構件443的嵌合凸部443j嵌合的狀態下能夠以旋轉軸心為中心而旋轉。

第二嵌合凹部431f的從下表面側觀察到的形狀具有與從旋轉軸心方向觀察到卡合構件443的嵌合凸部443j的形狀大致相同的形狀,該尺寸設定為比卡合構件443的嵌合凸部443j的尺寸稍大,在卡合構件443位于第二旋轉位置時,卡合構件443的嵌合凸部443j和第二嵌合凹部431f能夠嵌合。換言之,在卡合構件443的嵌合凸部443j嵌合于第二嵌合凹部431f的狀態下,卡合構件443無法以旋轉軸心RC為中心而旋轉。需要說明的是,圖13D、13E示出卡合構件443的嵌合凸部443j位于第一嵌合凹部431e內且從第一旋轉位置向第二旋轉位置側稍微旋轉了的狀態。

圖14A是沿圖12B的14A-14A線剖開的剖視圖。圖14A示出操作構件420位于第一位置且卡合構件443位于第一旋轉位置時的狀態。圖14B是沿圖12E的14B-14B線剖開的剖視圖。圖14B示出操作構件420位于第二位置且卡合構件443位于第二旋轉位置時的狀態。需要說明的是,在這些圖中,為了便于說明,對圖12A~12F所示的構件也進行了追加。卡合構件443的旋轉軸部443b穿過插通孔431c內。另外,軸孔443f嵌入基底構件432的旋轉中心軸部432a。如上述那樣,軸孔443f的軸心形成在與旋轉軸部443b的軸心相同的軸心上。因此,卡合構件443能夠以旋轉軸部443b以及軸孔443f的中心為旋轉軸心RC(中心)而旋轉。

第二彈簧451由螺旋彈簧構成,且被基底構件432的旋轉中心軸部432a穿過。第二彈簧451的一端與基底構件432的底面432c抵接,另一端與以臺階狀形成在卡合構件443的軸孔443f上的彈簧抵接部443k抵接。第二彈簧451對卡合構件443向旋轉軸心RC方向上的第二軸心方向位置側進行施力。

返回至圖10,連接器460具有連接器主體462以及連接器引腳461。連接器引腳461在插口400的延伸方向(裝置寬度方向)上并排地配置有多個(參照圖7A)。在本實施方式中,排列有約20個連接器引腳461。

連接器引腳461具有基部461b和電極部461a。基部461b在上下方向上呈大致直線地延伸,端部與連接器主體462的引腳支承部462a抵接。電極部461a是與第一單元100的連接器120的電極部接觸的部位,從基部461b的另一端側延伸且形成為緩慢彎曲的彈簧狀。連接器引腳461利用彈性材料而形成,在第一單元100的連接器120的電極部被按壓于電極部461a時,電極部461a的上部側發生彈性變形且被向下方按壓。因此,在第一單元100裝配于插口400的狀態下,多個連接器引腳461對第一單元100向遠離插口400的方向(上方)進行施力。其作用力具有能夠將雖然嵌入插口400但未鎖定的第一單元100向上方抬起的程度的大小。

[1-2-2-4-3.鎖定機構的作用]

圖15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1的構成鎖定機構的連結構件433、操作構件420以及卡合構件443的立體圖。具體而言,圖15是操作構件420位于第一位置且卡合構件443位于第一旋轉位置時的立體圖。圖16A、16B是對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1的鎖定機構中的寬度方向右側的鎖定機構的卡合狀態進行說明的圖。具體而言,圖16A是用于說明卡合狀態的俯視圖,圖16B是沿圖16A的16B-16B線剖開的剖視圖。

如圖15所示,在操作構件420位于第一位置時,卡合構件443的卡合軸部443g位于連結構件433的槽部433a、433b的右端側。而且,寬度方向右側的卡合構件443通過卡合軸部443g借助槽部433b而在厚度方向上向表側旋轉,寬度方向左側的卡合構件443通過卡合軸部443g借助槽部433a而在厚度方向上向背側旋轉,由此位于第一旋轉位置。此時,如圖16A、16B所示,卡合構件443的卡合突起443a與第一單元100的被卡合部110的卡合凹部121b卡合。由此,第一單元100被鎖定于插口400。此時,卡合構件443的旋轉軸部443b的上端與第一單元100的卡合凹部121b的保護構件123的平面部123b抵接,由此卡合構件443克服第二彈簧451的作用力而被向下方按壓,從而位于第一軸心方向位置。另外,嵌合凸部443j嵌入支承構件431的第一嵌合凹部431e。

在使操作構件420從該狀態移動至第二位置時,成為圖17、圖18A、18B所示的狀態。圖17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1的構成鎖定機構的連結構件433、操作構件420以及卡合構件443的立體圖。具體而言,圖17是操作構件420位于第二位置、卡合構件443位于第二旋轉位置時的立體圖。圖18A、18B是對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1的鎖定機構中的寬度方向右側的鎖定機構的卡合被解除后的狀態進行說明的圖。具體而言,圖18A是用于說明卡合被解除的狀態的俯視圖,圖18B是圖18A的18B-18B剖視圖。

如圖17所示,在操作構件420位于第二位置時,卡合構件443的卡合軸部443g位于連結構件433的槽部433a、433b的左端側。而且,寬度方向右側的卡合構件443通過卡合軸部443g借助槽部433b而在厚度方向上向背側旋轉,寬度方向左側的卡合構件443通過卡合軸部443g借助槽部433a而在厚度方向上向表側旋轉,由此位于第二旋轉位置。此時,如圖18A、18B所示,卡合構件443的卡合突起443a與第一單元100的被卡合部110的卡合凹部121b之間的卡合被解除。由此,第一單元100相對于插口400的鎖定被解除,從而能夠將第一單元100從第二單元200拆下。

在此,第一單元100經由其連接器120而被插口400的連接器460的連接器引腳461向上方施力。因此,鎖定被解除后的第一單元100通過連接器引腳461的作用力被向上方抬起。另外,卡合構件443通過第二彈簧451的作用力被向上方施力,并且位于第二旋轉位置。另外,由于第一單元100位于上方,因此卡合構件443通過第二彈簧451的作用力被向上方(第二軸心方向位置)抬起,嵌合凸部443j嵌入支承構件431的第二嵌合凹部431f。由此,卡合構件443的以旋轉軸心為中心的旋轉被限制。因此,卡合構件443和被卡合部110的鎖定解除狀態得以維持。因此,使用者無需在使操作構件420移動至第二位置(鎖定解除位置)側的狀態下持續把持。因而,無需在用一只手將操作構件420保持在第二位置(鎖定解除位置)的同時用另一只手將第一單元100從插口400抽出。換句話說,無需利用兩只手來拆下。另外,由于操作構件420維持在第二位置(鎖定解除位置)處,使用者能夠通過目視來識別鎖定機構當前處于鎖定解除狀態。

接下來,對在未裝配第一單元100的狀態下的插口400上裝配第一單元100的情況進行說明。當向插口400插入第一單元100時,首先,第一單元100的保護構件123的平面部123b與卡合構件443的旋轉軸部443b的上端抵接。然后,在將第一單元100進一步插入到插口400時,保護構件123的平面部123b與卡合構件443的旋轉軸部443b的上端抵接,由此卡合構件443被向下方按壓。然后,在卡合構件443的嵌合凸部443j被從支承構件431的第一嵌合凹部431e的位置按壓至第二嵌合凹部431f的位置時,換句話說,在卡合構件443被按壓至第一軸心方向位置時,卡合構件443的嵌合凸部443j與支承構件431的第二嵌合凹部431f的嵌合被解除,由此,卡合構件443的旋轉限制被解除,卡合構件443能夠在第一嵌合凹部431e內以旋轉軸心為中心而旋轉。另外,由于卡合構件443能夠旋轉,因此槽部433a、433b與卡合構件443的卡合軸部443g卡合的連結構件433能夠沿裝置寬度方向移動。在此,如上所述,連結構件433被第一彈簧434向操作構件420的第一位置側施力(被拉伸)。因此,連結構件433以及與其結合的操作構件420向第一位置側移動,并且通過連結構件433的移動而使卡合構件443向第一旋轉位置旋轉。因此,如圖16A、16B所示,卡合構件443的卡合突起443a與第一單元100的被卡合部110的卡合凹部121b卡合。由此,第一單元100被鎖定于插口400。

在此,在使用者向插口400裝配第一單元100時,有時產生在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的延伸方向的一端側充分插入到插口400內而在另一端側沒有充分插入的情況。在該情況下,對于另一端側的卡合構件443而言,未產生基于第一單元100的保護構件123的平面部123b的按壓,因此,另一端側的卡合構件443的嵌合凸部443j與支承構件431的第二嵌合凹部431f的卡合沒有被解除。因此,另一端側的卡合構件443無法旋轉。因而,連結構件433以及與其結合的操作構件420不向第一位置側移動。因此,使用者基于操作構件420不向第一位置側移動的情況,能夠通過目視來識別第一單元100未鎖定于插口400。因此,期待使用者將第一單元100適當地插入到插口400內,由此,抑制在第一單元100和插口400沒有被充分鎖定的狀態下搬運電子設備1那樣的情況。

[1-3.沖擊分散構造]

在電子設備以在第二單元200的插口400收容有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的狀態落下的情況下,第一單元100的負荷、插口400內的第一單元100的振動所產生的沖擊集中于插口400中的與鉸接部500連結的連結部分及其附近部分,從而可能在插口400產生變形。為了抑制這樣的變形,本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1提供能夠抑制因落下等的沖擊導致的插口400的變形的構造。

圖22是第二單元200的鉸接部500附近部分的放大立體圖。圖23B是基于圖2B的箭頭K的向視圖(進行簡化)。圖24A是沿圖23A的24A-24A線剖開的剖視圖。圖24B是沿圖23A的24B-24B線剖開的剖視圖。

如圖22、圖24A所示,在插口400的前側的主面400a上,在鉸接部500的附近形成有插口側第一嵌合部411。插口側第一嵌合部411構成為從插口400的主面400a突出的凸部。插口側第一嵌合部411在正面觀察下形成為圓形。插口側第一嵌合部411具有梯形形狀的剖面形狀。

另外,在輸入單元300的主面300a上形成有輸入單元側第一嵌合部311。輸入單元側第一嵌合部311形成為,在輸入單元300的主面300a和插口400的主面400a大致平行的狀態下與插口400的插口側第一嵌合部411嵌合。輸入單元側第一嵌合部311構成為,具有能夠與插口側第一嵌合部411嵌合的凹部。輸入單元側第一嵌合部311在正面觀察下形成為圓形。

如圖22、圖24B所示,在插口400的主面400a上,在鉸接部500的附近形成有插口側第二嵌合部412。插口側第二嵌合部412構成為從插口400的主面400a突出的凸部。插口側第二嵌合部412在正面觀察下形成為矩形。插口側第二嵌合部412具有梯形形狀的剖面形狀。

另外,在輸入單元300的主面300a上形成有輸入單元側第二嵌合部312。輸入單元側第二嵌合部312形成為,在輸入單元300的主面300a與插口400的主面400a大致平行的狀態下與插口400的插口側第二嵌合部412嵌合。輸入單元側第二嵌合部312構成為,具有能夠與插口側第二嵌合部412嵌合的凹部。輸入單元側第二嵌合部312在正面觀察下形成為矩形。

圖23A是基于圖2B的箭頭J的向視圖(進行簡化)。如圖23A以及圖1所示,插口側第一嵌合部411及插口側第二嵌合部412、以及輸入單元側第一嵌合部311及輸入單元側第二嵌合部312與左右的鉸接部500對應地設置。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所示,在第一單元100的主面100a上,在與下側部100S平行的上側部(第一單元的第二規定側部)的附近形成有左右的第一單元側嵌合部131。第一單元側嵌合部131構成為從第一單元100的主面100a突出的凸部。第一單元側嵌合部131在正面觀察下形成為圓形。第一單元側嵌合部131具有梯形形狀的剖面形狀。

另外,在輸入單元300的主面300a上形成有輸入單元側第三嵌合部313。輸入單元側第三嵌合部313形成為,在輸入單元300的主面300a和第一單元100的主面100a大致平行的狀態下與第一單元100的第一單元側嵌合部131嵌合。輸入單元側第三嵌合部313構成為,具有能夠與第一單元側嵌合部131嵌合的凹部。輸入單元側第三嵌合部313在正面觀察下形成為圓形。

(作用)

作為一例,對如下情況進行說明:在第二單元200的插口400收容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且第一單元100和第二單元200被閉合時,例如電子設備1以鉸接部500側成為下方的狀態落下。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輸入單元300的主面300a和插口400的主面400a大致平行的狀態下,如上所述,輸入單元300的主面300a的輸入單元側第一嵌合部311以及輸入單元側第二嵌合部312、與插口400的插口側第一嵌合部411以及插口側第二嵌合部412嵌合。因此,在電子設備1以在第二單元200的插口400收容有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的狀態落下的情況下,第一單元100的負荷、插口400內的第一單元100的振動所產生的沖擊經由插口側第一嵌合部411以及插口側第二嵌合部412、和輸入單元側第一嵌合部311以及輸入單元側第二嵌合部312而分散至第二單元200。因此,施加于插口400中的與鉸接部500連結的連結部分及其附近部分的沖擊變小。因而,因沖擊導致的插口400的變形得以抑制。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單元100的負荷、插口400內的第一單元100的振動所產生的沖擊經由在鉸接部500的兩側分別配置的插口側第一嵌合部411以及插口側第二嵌合部412、和輸入單元側第一嵌合部311以及輸入單元側第二嵌合部312而分散至第二單元200。因此,施加于插口400中的與鉸接部500連結的連結部分及其附近部分的沖擊進一步變小。因而,因沖擊導致的插口400的變形得以進一步抑制。

在該情況下,在本實施方式中,插口400被兩個鉸接部500支承,但分別對應地設有插口側第一嵌合部411以及插口側第二嵌合部412、和輸入單元側第一嵌合部311以及輸入單元側第二嵌合部312,因此能夠在插口400中的與各鉸接部500連結的連結部分及其附近部分處,分別減小施加于這些部分的沖擊。因而,即便在插口400被兩個鉸接部500支承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因沖擊導致的插口變形。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單元100的負荷、插口400內的第一單元100的振動所產生的沖擊不僅經由在鉸接部500的兩側分別配置的插口側第一嵌合部411以及插口側第二嵌合部412和輸入單元側第一嵌合部311以及輸入單元側第二嵌合部312、還經由第一單元側嵌合部131和輸入單元側第三嵌合部313而分散至第二單元200。因此,施加于插口400中的與鉸接部500連結的連結部分及其附近部分的沖擊進一步減小。因而,能夠進一步抑制因沖擊導致的插口400的變形。

尤其是由圖23A、圖23B可知,由于在輸入單元300的主面300a的四角附近分別構成上述嵌合構造,因此抑制了輸入單元300和第一單元100以與這些主面100a、300a垂直的軸為中心而相對旋轉。由此,施加于插口400的扭轉力也得以抑制,從而能夠進一步抑制插口400的變形。

(其他例)

在上述例中,各插口側嵌合部由凸部構成,各輸入單元側嵌合部由凹部構成,但也可以是,插口側嵌合部由凹部構成,輸入單元側嵌合部由凸部構成。

[1-4.插口的排水構造]

存在在室外使用具有上述那樣的插口的電子設備的要求。但是,在以從第二單元200拆下第一單元100后的狀態在雨天時等在室外使用具有插口的電子設備的情況下,可能在插口的內部積存水。本實施方式提供能夠抑制在插口積存水的電子設備1。

圖25A、25B是對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1的插口400的排水用的貫通孔進行說明的圖。具體而言,圖25A是從底部側觀察插口400的立體圖,圖25B是從開口端側觀察插口主體410單體的俯視圖。圖26是沿圖25B的26-26線剖開的剖視圖。

如上所述,插口400具有在收容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的一側開口的有底的插口主體410。在插口主體410設有將插口主體410的外部和內部連通的排水用的貫通孔410h、410j、410k。

具體而言,插口主體410具有將第一外壁部410a和第二外壁部410b連接起來的底部410x。底壁部410e的與插口主體41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形狀具有多邊筒的一部分的形狀(即,將多條直線連接而成的折線的形狀)。具體而言,底部410x具有:與第一外壁部410a和第二外壁部410b大致垂直的底壁部410e;將底壁部410e和第一外壁部410a連接起來的第一斜壁部410f;以及將底壁部410e和第二外壁部410b連接起來的第二斜壁部410g。而且,在底壁部410e、第一斜壁部410f、第二斜壁部410g分別設有排水用的貫通孔410h、410j、410k。另外,排水用的貫通孔410h、410j、410k分別設置在插口400的延伸方向的一端側和另一端側。

(作用)

對本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1的作用進行說明。圖27A~27C是對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1的插口400的排水用的貫通孔410h、410j、410k的作用進行說明的圖。需要說明的是,省略在插口主體410內收容有上述的鎖定機構等各種構件的圖示。

在以從第二單元200拆下第一單元100的狀態在雨天時等在室外使用的情況下,有時水從插口主體410與構成插口400的各構件的間隙浸入到插口400的內部。在該情況下,例如,如圖27A所示,在插口主體410的上下方向大致鉛垂時,浸入到插口400的內部的水W能夠經由所有的貫通孔410h、410j、410k而向插口400的外部排出。

與此相對地,例如,如圖27B所示,在插口主體410的上下方向相對于大致鉛垂而向厚度方向的表面側傾斜時,浸入到插口400的內部的水W能夠經由第一斜壁部410f的貫通孔410j而向插口400的外部排出。

與此相對地,例如,如圖27C所示,在插口主體410的上下方向相對于大致鉛垂而向厚度方向的背面側傾斜時,浸入到插口400的內部的水W能夠經由第二斜壁部410g的貫通孔410k而向插口400的外部排出。

如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即便在插口主體410相對于鉛垂方向傾斜的情況下,插口400內的水也能夠從多個貫通孔410h、410j、410k中的任一者排出。因而,即便在使用者保持插口400傾斜的狀態下水進入到插口主體410的內部的情況下,也能夠適當地進行排水。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貫通孔410h、410j、410k分別設置在插口400的延伸方向的一端側和另一端側,因此即便在以插口400的延伸方向的一端側和另一端側的高度不同的狀態使用的情況下,例如即便在以電子設備1的第二單元200呈非水平的狀態使用的情況下,從一端側和另一端側中的位于較低的位置的一側的貫通孔進行排水。因而,即便在以輸入單元300(第二單元200)呈非水平的狀態使用的情況下,也能夠適當地進行排水。

(其他例)

在上述例中,與插口主體41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狀具有多邊筒的一部分的形狀,在底壁部410e上以在與插口主體41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分離的方式設有多個貫通孔410h、410j、410k。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結構。例如,也可以是,底壁部410e的與插口主體41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狀具有圓弧狀的形狀,在底壁部410e上以在與插口主體41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分離的方式設有多個貫通孔。

[1-5.天線連接器的排水構造]

在上述那樣的結構的電子設備中,具有想要連接外部天線這樣的要求。在該情況下,需要將外部天線連接用的連接器(以下,適宜地稱作“天線連接器”)設置于電子設備。在使天線連接器在插口400處露出的狀態下將連接端設置為朝向上方的情況下,在雨天時等在室外以拆下第一單元的狀態使用電子設備時,可能在插口400的天線連接器的內部積存水。本實施方式提供能夠抑制水在插口400中積存的電子設備。在本實施方式中,提供難以積存水的天線連接器以及具備該天線連接器的電子設備1。

如圖7A所示,天線連接器600被安裝于在插口400的支承構件431上形成的安裝孔431x。天線連接器600能夠與第一單元100的天線連接器(參照圖4)連接。

圖28A是從連接端側觀察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1中的天線連接器600的立體圖。圖28B是從基部611b側觀察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1中的天線連接器600的立體圖。圖29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1中的天線連接器600的縱向剖視圖。圖30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1中的天線連接器600的橫向剖視圖。

天線連接器600具有筒狀的殼體611。在殼體611的一端側形成有外部觸頭部611a,在另一端側形成有用于將天線連接器600安裝于電子設備的插口400的基部611b,并在它們之間形成有安裝凸緣611s。

在殼體611的內部從中心側起收容有軸狀的中心觸頭部610、筒狀的絕緣體613、614、622、O型環623、支承筒616、保護筒615、彈簧620、O型環621、以及基臺619。

中心觸頭部610具有觸頭支承筒625、可動中心觸頭612、彈簧618、以及固定中心觸頭617。可動中心觸頭612以能夠沿觸頭支承筒625的軸向移動的方式被收容,并且被彈簧618朝向外部施力。固定中心觸頭617被固定于觸頭支承筒625的下端。

支承筒616經由絕緣體613、614、622而支承中心觸頭部610。在軸向上的絕緣體613、614與絕緣體622之間配置有防水用的O型環623。

在支承筒616的軸向中間設有環狀的突出部616a。

保護筒615被殼體611支承為能夠沿軸向移動,且被彈簧620朝向外部施力。

在基臺619上形成有沿軸向貫穿的貫通孔619a,在貫通孔619a上嵌合有支承筒616的一端側,在外周面上嵌合有殼體611的基部611b。在基臺619的內端、殼體611的基部611b、以及支承筒616的突出部616a之間配置有防水用的O型環621。

在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收容絕緣體613、614、622的支承筒616與殼體611的外部觸頭部611a之間形成有空間T。這用于配置上述的彈簧620。另外,在徑向上,在保護筒615與支承筒616之間以及保護筒615與外部觸頭部611a之間,分別形成有間隙Y1、Y2。這用于供保護筒615能夠沿軸向移動。

在這種結構的情況下,如圖29所示,在天線連接器600中外部觸頭部611a側成為朝向鉛垂方向的上方的狀態時,在下雨時等,水可能經由間隙Y1、Y2而浸入到空間T。在成為水浸入到空間T而積存的狀態時,天線連接器600的電阻抗特性有時相對于額定特性而發生變化。當特性發生變化時,有時對無線信號的接收發送帶來惡劣影響。對此,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排出所浸入的水,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殼體611的外部觸頭部611a上形成有排水用的貫通孔611c。

具體而言,貫通孔611c形成在外部觸頭部611a且基部611b的附近。這是為了使進入到空間T內的水在量少時就被排水。

另外,在外部觸頭部611a上以在周向上分離的方式形成有多個貫通孔611c。在此,在本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1中,由于天線連接器600被安裝于能夠旋轉的插口400,因此在使插口400旋轉時,天線連接器600也相對于鉛垂方向傾斜。另外,電子設備1并不局限于載置在水平面上,在這種情況下,天線連接器600也相對于鉛垂方向傾斜。對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即便在天線連接器600相對于鉛垂方向傾斜時,水也能夠從任一個貫通孔611c排出。

(作用)

圖31是對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設備1中的天線連接器600的作用進行說明的圖。在天線連接器600中外部觸頭部611a側成為朝向鉛垂方向的上方的狀態時,在下雨等時,雨水經由間隙Y1、Y2而浸入到空間T。在該情況下,如箭頭所示,水從空間T經由排水用的貫通孔611c而向外部觸頭部611a的外部排出。

另外,在天線連接器600相對于鉛垂方向傾斜的情況下,外部觸頭部611a與絕緣體613、614、622之間的空間T內的水經由多個排水用的貫通孔611c中的位于最下方的貫通孔611c排出。因而,即便在以第二單元200呈非水平的狀態使用的情況下,也能夠適當地進行排水。

另外,由于貫通孔611c形成在外部觸頭部611a且基部611b的附近,因此在外部觸頭部611a與絕緣體613、614、622之間的空間T內積存水的情況被盡可能地抑制。

如以上那樣,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天線連接器600,即便在插口400的角度、載置面的角度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外部觸頭部611a與絕緣體613、614、622之間的空間T內的水也被適當地排出。因此,能夠以額定特性適當地維持天線連接器600的電阻抗特性。

(其他例)

在實施方式中,以在周向上分離的方式形成有四個貫通孔611c。但是,在本實用新型中,貫通孔611c也可以形成1~3個、或者5個以上。另外,也可以以在天線連接器600的軸向上分離的方式形成多個貫通孔611c。另外,貫通孔611c的形狀可以不是圓形,而采用包括橢圓、多邊形等在內的任意形狀。

[2.效果等]

[2-1.鎖定機構]

本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1具備具有第一電子構件的第一單元100和具有第二電子構件的第二單元200,第一單元100和第二單元200構成為能夠裝拆。

第一單元100具有分離設置的第一被卡合部110和第二被卡合部110。

第二單元200具有能夠以裝配狀態鎖定第一單元100的鎖定機構。

鎖定機構具備:

能夠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操作構件420;

能夠與第一被卡合部110卡合且能夠向第一軸心方向位置(第一規定位置)移動的第一卡合構件443;

能夠與第二被卡合部110卡合且能夠向第一軸心方向位置(第二規定位置)移動的第二卡合構件443;

以及驅動機構430,其在操作構件420位于第一位置時,使第一卡合構件443與第一被卡合部110卡合、以及使第二卡合構件443與第二被卡合部110卡合,在操作構件420位于第二位置時,解除第一卡合構件443與第一被卡合部110之間的卡合、以及第二卡合構件443與第二被卡合部110之間的卡合。

驅動機構430構成為,在操作構件420位于第二位置時,在第一卡合構件443以及第二卡合構件443移動至第一軸心方向位置(第一規定位置)以及第一軸心方向位置(第二規定位置)的情況下,使操作構件420從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動,在第一卡合構件443以及第二卡合構件443中的至少一方不向第一軸心方向位置(第一規定位置)或者第一軸心方向位置(第二規定位置)移動的情況下,不使操作構件420從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動。

根據本實施方式,在操作構件420位于第二位置時,在第一單元100裝配于第二單元200的插口400之際,在兩方的卡合構件443移動至第一軸心方向位置的情況下,使操作構件420從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動,在兩個卡合構件443中的至少一方不向第一軸心方向位置移動的情況下,不使操作構件420從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動。因此,使用者能夠基于操作構件420不向第一位置側移動的情況,通過目視來識別第一單元100未鎖定于第二單元200。因此,期待使用者將第一單元100適當地裝配于第二單元200,由此,抑制了在第一單元100和第二單元200未被充分鎖定的狀態下搬運電子設備1的情況。

本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中,卡合構件443以從第二單元200的基板部431a的上表面(第二單元的規定面)向外部突出的方式設置于該第二單元200,且能夠以與該基板部431a的上表面垂直的旋轉軸心RC為中心而旋轉。

操作構件420在第二單元200上能夠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沿規定方向直線移動。

驅動機構430還具有將操作構件420向所述規定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位置側施力的第一彈簧434(第二施力構件)。

驅動機構430以在操作構件420移動至第一位置時使各卡合構件443向第一旋轉位置旋轉、在操作構件420移動至第二位置時使各卡合構件443向第二旋轉位置旋轉的方式,將操作構件420的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的直線移動轉換為各卡合構件443的第一旋轉位置與第二旋轉位置之間的旋轉。

各卡合構件443隔著旋轉軸心RC而具有一對卡合突起443a。

各被卡合部110具有一對卡合凹部121b,該一對卡合凹部121b在各卡合構件443位于第一旋轉位置時與一對卡合突起443a卡合,在各卡合構件443位于第二旋轉位置時解除與一對卡合突起443a之間的卡合。

各卡合構件443構成為,能夠在各卡合構件443的旋轉軸心方向上的第一軸心方向位置與第二軸心方向位置之間移動,各卡合構件443還在軸心方向的第二軸心方向位置處具有嵌合凸部443j,各嵌合凸部443j在各卡合構件443位于第二軸心方向位置且位于第二旋轉位置時,與第二單元200的第二嵌合凹部431f嵌合而限制該卡合構件443的旋轉,在位于第一軸心方向位置時,解除與第二嵌合凹部431f之間的嵌合而允許該卡合構件443的旋轉。

驅動機構430還與各卡合構件443對應地具有將各卡合構件443向所述旋轉軸心方向上的第二軸心方向位置側施力的第二彈簧451,在第一單元100裝配于第二單元200時,各卡合構件443的旋轉軸部443b與第一單元100的被卡合部110的平面部123b(規定部位)抵接,卡合構件443克服第二彈簧451的作用力而向第一軸心方向位置移動。

根據本實施方式,通過對操作構件420進行操作,能夠使卡合構件443以其旋轉軸心RC為中心而旋轉,還能夠使隔著旋轉軸心RC而設置的一對卡合突起443a與被卡合部110的一對卡合凹部121b卡合。如此,在本實施方式中采用如下構造:使在卡合構件443中隔著旋轉軸心RC設置的一對卡合突起443a旋轉,并與被卡合部110的一對卡合凹部121b卡合。因此,在卡合突起443a與卡合凹部121b卡合的狀態下,從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中的任一個方向對第一單元100施加任意的力,使兩者相對移動,其結果是,即便一方的卡合突起443a與一方的卡合凹部121b之間的卡合的強度緩和,另一方的卡合突起443a與另一方的卡合凹部121b之間的卡合的強度也被強化。換句話說,即便在從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中的任一個方向對第一單元100施加任意的力的情況下,觀察鎖定機構整體的話,卡合的強度被保持為大致恒定。因此,無論在從哪一方向對第一單元100施加力的情況下,都能夠使卡合狀態穩定。

另外,能夠利用卡合構件443的上下移動來實現如下的動作:在操作構件420位于第二位置時第一單元100裝配于第二單元200的插口400之際,在兩方的卡合構件443移動至第一軸心方向位置的情況下,操作構件420從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動,在兩個卡合構件443中的至少一方不向第一軸心方向位置移動的情況下,操作構件420不從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動。

在本實施方式中,驅動機構430具有:卡合軸部443g,其設置在卡合構件443中在徑向上與旋轉軸心RC不同的位置,且與旋轉軸心RC平行地延伸;以及連結構件433,其固定于操作構件420,并且以能夠沿操作構件420的移動方向移動的方式支承于第二單元200的插口主體410(規定的框體),且具備供卡合構件443的卡合軸部443g能夠相對移動地卡合的槽部433a(433b)。

槽部433a(433b)蜿蜒地形成,以使得在操作構件420移動至第一位置時使卡合構件443以旋轉軸心RC為中心而向第一旋轉位置旋轉,在操作構件420移動至第二位置時,使卡合構件443以旋轉軸心RC為中心而向第二旋轉位置旋轉。

由此,能夠以簡單的構造將操作構件420的直線運動轉換為卡合構件443的旋轉運動。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第二單元200上設有將裝配于該第二單元200的第一單元100向各卡合構件443的旋轉軸心RC方向上的第二軸心方向位置側施力的彈簧451(第三施力構件)。

由此,能夠將各卡合構件443向旋轉軸心RC方向上的第二軸心方向位置側施力。因此,能夠保持卡合解除狀態。

在本實施方式中,彈簧451(第三施力構件)是在第二單元200與第一單元100之間用于對電信號及/或電力進行授受的連接器460的連接器引腳461(引腳)。

由此,能夠利用連接器460來構成施力構件。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單元200具備:具有鍵盤301的輸入單元300;能夠收容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的插口400;以及以輸入單元300和插口400能夠相對旋轉的方式將輸入單元300的后側部300S(規定側部)和插口400的下側部400S(規定側部)連結起來的鉸接部500。

第二單元200的基板部431a的上表面(第二單元的規定面)是在插口400中收容有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時在插口400中與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對置的面。

由此,第一單元100和第二單元200能夠相對旋轉,在上述那樣的電子設備1中,起到上述的效果。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插口400的內部空間中收容有驅動機構430。

由此,能夠有效利用插口400的內部空間而配置驅動機構430。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單元100為平板型計算機。

在平板型計算機中,為了提高文字輸入的效率等,大多要求能夠相對于具有鍵盤等的輸入單元300裝拆。另外,平板型計算機由于內置中央運算處理裝置(CPU)、易失性存儲裝置(RAM)、非易失性存儲裝置(ROM、SSD等)、蓄電池等,因此重量增加。根據本實施方式,能夠提供一種即便在第一單元100為平板型計算機的情況下也可以牢固地鎖定的鎖定機構,在鎖定平板型計算機的鎖定機構中,能夠使卡合狀態穩定。

[2-2.沖擊分散構造]

本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1具備具有顯示部的第一單元100和具有輸入部的第二單元200,第一單元100和第二單元200構成為能夠裝拆。

第二單元200具備:具有配置輸入部的主面300a的輸入單元300;能夠收容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的插口400;將輸入單元300和插口400在輸入單元300的后側部300S(規定側部)側和插口400的下側部400S(規定側部)以能夠相對旋轉的方式連結起來的鉸接部500,通過使輸入單元300和插口400相對旋轉,使輸入單元300的主面300a和插口400的主面400a大致平行,在插口400的主面400a上,在鉸接部500的附近形成有由凹部和凸部中的一方構成的插口側第一嵌合部411以及插口側第二嵌合部412,在輸入單元300的主面300a上,由凹部和凸部中的另一方構成的輸入單元側第一嵌合部311以及輸入單元側第二嵌合部312形成為,在輸入單元300的主面300a和插口400的主面400a大致平行的狀態下與插口400的插口側第一嵌合部411以及插口側第二嵌合部412嵌合。

根據本實施方式,在輸入單元300的主面300a和插口400的主面400a大致平行的狀態下,輸入單元300的主面300a的輸入單元側第一嵌合部311以及輸入單元側第二嵌合部312、與插口400的插口側第一嵌合部411以及插口側第二嵌合部412嵌合。因此,在電子設備1以在第二單元200的插口400收容有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的狀態落下的情況下,能夠使第一單元100的負荷、插口400內的第一單元100的振動所產生的沖擊經由插口側第一嵌合部411以及插口側第二嵌合部412、和輸入單元側第一嵌合部311以及輸入單元側第二嵌合部312而分散至第二單元200。因此,能夠減小施加于插口400中的與鉸接部500連結的連結部分及其附近部分的沖擊。因而,能夠抑制因沖擊導致的插口400的變形。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插口400的主面400a上,在鉸接部500的旋轉軸心方向上的鉸接部500的兩側分別形成有插口側第一嵌合部411以及插口側第二嵌合部412,在輸入單元300的主面300a上,多個輸入單元側第一嵌合部311以及輸入單元側第二嵌合部312形成為,在輸入單元300的主面300a和插口400的主面400a大致平行的狀態下與插口400的插口側第一嵌合部411以及插口側第二嵌合部412嵌合。

由此,在電子設備1以在第二單元200的插口400收容有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的狀態落下的情況下,能夠使第一單元100的負荷、插口400內的第一單元100的振動所產生的沖擊經由在鉸接部500的兩側分別配置的插口側第一嵌合部411以及插口側第二嵌合部412、和輸入單元側第一嵌合部311以及輸入單元側第二嵌合部312而分散至第二單元200。因此,能夠進一步減小施加于插口400中的與鉸接部500連結的連結部分及其附近部分的沖擊。因而,能夠進一步抑制因沖擊導致的插口400的變形。

在本實施方式中,以在輸入單元300的裝置寬度方向上分離的方式設有兩個鉸接部500,與各鉸接部500對應地,設有插口側第一嵌合部411及插口側第二嵌合部412、以及輸入單元側第一嵌合部311及輸入單元側第二嵌合部312。

由此,在插口400由兩個鉸接部500支承的情況下,能夠在插口400中的與各鉸接部500連結的連結部分及其附近部分處,分別減小施加于這些部分的沖擊。因而,即便在插口400由兩個鉸接部500支承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因沖擊導致的插口400的變形。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單元100構成為,具有配置顯示部的主面100a,在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收容于插口400的狀態下使輸入單元300和插口400相對旋轉,由此使第一單元100的主面100a和輸入單元300的主面300a大致平行,在第一單元100的主面100a上,在與下側部100S平行的上側部(第二規定側部)的附近形成有由第二凹部和第二凸部中的一方構成的第一單元側嵌合部131,在輸入單元300的主面300a上,由第二凹部和第二凸部中的另一方構成的輸入單元側第三嵌合部313形成為,在第一單元100的主面100a和輸入單元300的主面300a大致平行的狀態下與第一單元100的第一單元側嵌合部131嵌合。

由此,在電子設備1以在第二單元200的插口400收容有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的狀態落下的情況下,能夠將第一單元100的負荷、插口400內的第一單元100的振動所產生的沖擊不僅經由在鉸接部500的兩側分別配置的插口側第一嵌合部411以及插口側第二嵌合部412和輸入單元側第一嵌合部311以及輸入單元側第二嵌合部312、還經由第一單元側嵌合部131和輸入單元側第三嵌合部313而分散至第二單元200。因此,能夠進一步減小施加于插口400中的與鉸接部500連結的連結部分及其附近部分的沖擊。因而,能夠進一步抑制因沖擊導致的插口400的變形。

[2-3.插口排水構造]

本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1具備具有顯示部101的第一單元100和具有輸入部的第二單元200,第一單元100和第二單元200構成為能夠裝拆。

第二單元200具備能夠收容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的插口400,插口400具有在收容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規定側部)的一側開口的有底的插口主體410,在插口主體410上設有將插口主體410的外部和內部連通起來的排水用的貫通孔410h、410j、410k。

根據本實施方式,即便在水進入到電子設備1所具有的有底的插口主體410的內部的情況下,所進入的水也經由排水用的貫通孔410h、410j、410k而向插口主體410的外部排出。由此,能夠抑制在插口主體410的內部積存水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單元200具備:插口400;配置有輸入部的輸入單元300;以輸入單元300和插口400能夠相對旋轉的方式將輸入單元300的后側部300S(規定側部)側和插口400的下側部400S(規定側部)連結起來的鉸接部500,插口主體410在與鉸接部500的旋轉軸心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延伸,插口主體410具有:與旋轉軸心大致平行的第一外壁部410a;與第一外壁部410a大致平行的第二外壁部410b;以及將第一外壁部410a和第二外壁部410b連接起來的底壁部410e,在底壁部410e上以在與插口主體41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分離的方式設有多個貫通孔410h、410j、410k。

由此,即便在輸入單元300和插口400能夠相對旋轉且插口400不與水平方向垂直而傾斜的情況下,插口400內的水也能夠從多個貫通孔410h、410j、410k中的任一者排出。因而,即便在使用者使插口400傾斜的狀態下水進入到插口主體410的內部的情況下,也能夠適當地進行排水。

在本實施方式中,底壁部410e的與插口主體41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狀具有多邊筒的一部分的形狀。

由此,即便在第一單元100旋轉為各種角度的情況下,也能夠適當地進行排水。

在本實施方式中,插口主體410在與鉸接部500的旋轉軸心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延伸,貫通孔410h、410j、410k分別設置在插口400的延伸方向的一端側和另一端側。

由此,換句話說,即便在以插口400的延伸方向的一端側和另一端側的高度不同的狀態使用的情況下,例如即便在以第二單元200呈非水平的狀態使用的情況下,也能夠從一端側和另一端側中的任一個位于較低的位置的一側的貫通孔進行排水。因而,即便在以第二單元200呈非水平的狀態使用的情況下,也能夠適當地進行排水。

需要說明的是,在所述實施方式中,與插口主體41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狀具有多邊筒的一部分的形狀,在底壁部410e上以在與插口主體41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分離的方式設有多個貫通孔410h、410j、410k。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結構。例如,也可以是,底壁部410e的與插口主體41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狀具有圓弧狀的形狀,在底壁部410e上以在與插口主體41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分離的方式設有多個貫通孔。

[2-4.天線連接器排水構造]

本實施方式的天線連接器600具有:在軸向的一端側形成有基部611b且在軸向的另一端側形成有圓筒狀的外部觸頭部611a的筒狀的殼體611;在外部觸頭部611a的中心軸上配置的軸狀的中心觸頭部610;以及在外部觸頭部611a與中心觸頭部610之間配置的筒狀的絕緣體613、614、622,在外部觸頭部611a與絕緣體613、614、622之間形成空間T,在基部611b與絕緣體613、614、622之間設有O型環621(密封構件),在外部觸頭部611a上形成有將空間T和外部觸頭部611a的外部連通的排水用的貫通孔611c。

根據本實施方式,在天線連接器600的外部觸頭部611a上,形成有將外部觸頭部611a與絕緣體613、614、622之間的空間T和外部觸頭部611a的外部連通的排水用的貫通孔611c。因此,即便在水進入到空間T內的情況下,所進入的水也經由排水用的貫通孔611c排出。因此,天線連接器600的電特性被良好地維持。另外,在電子設備1中,能夠經由天線連接器600而良好地取得電信號。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外部觸頭部611a上以在周向上分離的方式形成有多個貫通孔611c。

由此,即便在天線連接器600的軸向相對于鉛垂方向傾斜而使用的情況下,例如即便在以第二單元200呈非水平的狀態使用的情況下,外部觸頭部611a與絕緣體613、614、622之間的空間T內的水也經由多個排水用的貫通孔611c中的位于最下方的貫通孔611c排出。因而,即便在以第二單元200呈非水平的狀態使用的情況下,也能夠適當地進行排水。

在本實施方式中,貫通孔611c形成在外部觸頭部611a且基部611b的附近。

由此,水積存在外部觸頭部611a與絕緣體613、614、622之間的空間T內的情況被盡可能地抑制。

本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1具備具有顯示部的第一單元100和具有輸入部的第二單元200,第一單元100和第二單元200構成為能夠裝拆,其中,第二單元200具備能夠收容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規定側部)的插口400,插口400在收容第一單元100的部分的表面上具備本實用新型的天線連接器600。

由此,在上述那樣的結構的電子設備1中,在第一單元100未裝配于插口400的狀態下,在下雨等時,水有時進入天線連接器600的外部觸頭部611a與絕緣體613、614、622之間的空間T內,但在這種情況下,該空間T內的水被適當地排出。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插口400中收容第一單元100的凹部400y(部分)的表面朝上的使用狀態下,天線連接器600的外部觸頭部611a成為相對于基部611b而位于上側的狀態。

在插口400中收容第一單元100的凹部400y(部分)的表面朝上的使用狀態下、外部觸頭部611a成為相對于所述基部611b而位于上側的狀態這一結構的情況下,在下雨等時,尤其是水容易進入到天線連接器600的外部觸頭部611a與絕緣體613、614、622之間的空間T內,但在這種情況下,該空間T內的水被適當地排出。

(其他的實施方式)

如以上那樣,作為本實用新型中的技術的例示而說明了實施方式1。然而,本實用新型中的技術并不局限于此,也能夠應用于適宜地進行了變更、置換、追加、省略等的實施方式。

對此,以下對其他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在實施方式1中,第二單元200具有輸入單元300、插口400、以及鉸接部500。但是,第二單元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第二單元不具有鉸接部以及插口的情況下也能夠應用。具體而言,第二單元是具有鍵盤的輸入單元,輸入單元在配置有鍵盤的主面具備能夠載置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的承受部,第二單元的規定面也可以是,在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載置于承受部時,在承受部中與第一單元100的下側部100S對置的面,例如第二單元的上表面(配置有鍵盤等輸入部的主面)。在該情況下,也可以在輸入單元的內部空間收容驅動機構。

如以上那樣,作為本實用新型中的技術的例示而說明了實施方式。因此,提供了附圖以及詳細的說明。

因此,在附圖以及詳細的說明所記載的構成要素之中,不僅包含解決課題所必須的構成要素,為了例示上述技術,還包括并非解決課題所必須的構成要素。因此,這些非必須的構成要素即便記載于附圖、詳細的說明中,也不應認定這些非必須的構成要素是必須的。

另外,上述的實施方式用于例示本實用新型中的技術,因此能夠在技術方案或者其等同的范圍內進行各種變更、置換、追加、省略等。

工業實用性

本實用新型能夠在具備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且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構成為能夠裝拆的電子設備中廣泛使用。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东县| 成安县| 乐平市| 海晏县| 陆丰市| 邛崃市| 巩义市| 临江市| 图们市| 莫力| 股票| 崇礼县| 虞城县| 天峨县| 淮北市| 博野县| 秦皇岛市| 安徽省| 邯郸市| 乌鲁木齐县| 牡丹江市| 新田县| 平果县| 新化县| 济阳县| 沁源县| 荔波县| 滕州市| 忻州市| 会同县| 德令哈市| 郧西县| 台中县| 石城县| 萨迦县| 鄂尔多斯市| 丁青县| 南安市| 临汾市| 鹿泉市| 高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