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筆記本電腦的散熱器,特別涉及一種游戲用筆記本內置散熱模組,屬于散熱零件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產業技術的發展,各類芯片的晶體管密度日益增加,雖然數據處理的速度越來越快,但消耗的功率以及產生的熱量也越來越增加。為了讓中央處理器能穩定運作,高效率的散熱器成為目前必然的需求。為了維持高效率的散熱功能,散熱器的體積與重量也不得不隨之越大越重,然而在筆記本電腦的設計中,有限的空間一直是設計上的最大問題。現存技術中,最普遍且最有效的方法,即利用風扇帶動空氣流動,使其與集熱的鰭片進行熱交換,以帶走鰭片的熱量來達到降溫的目的。此時風扇風量的大小以及鰭片熱交換面積即決定此散熱器的效能,鰭片的熱交換面積越大,雖然散熱的效果越好,但卻和筆記本電腦輕、薄、小的設計精神相違背。因此,如何在盡量不增加散熱器體積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散熱器的效能,成為眾多工程師努力的方向。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游戲用筆記本內置散熱模組,該游戲用筆記本內置散熱模組通過翻邊部的設置,一方面可以對導熱管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防止導熱管位置的偏移和被壓傷,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整個吸熱片結構的穩定性,從而使得散熱器系統內的每個組件之間相輔相成,最大化的發揮各自效能,提高散熱器的散熱性能和散熱的穩定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游戲用筆記本內置散熱模組,包括散熱鰭片組、用以傳導熱量的導熱管和與電腦芯片接觸并進行熱交換的吸熱片,所述導熱管的吸熱端焊接于吸熱片上表面,導熱管的散熱端與散熱鰭片組固定連接;
所述散熱鰭片組由若干平行排列的散熱鰭片依次扣合連接,從而形成若干個平行設置的散熱風道,且散熱鰭片組上表面、下表面為平面頂面和平面底面,所述散熱風道一側為進風口,另一側為出風口,所述導熱管的散熱端焊接于散熱鰭片組的平面頂面上并靠近進風口一側;
一聚酯薄膜一端貼附于散熱鰭片組平面底面的進風口一側,延伸出散熱鰭片組的另一端與散熱鰭片組相背的表面設置有一泡棉條;
所述吸熱片上表面且位于導熱管兩側分別設置連接片,所述連接片均包括基片部和與基片部外側面連接的延伸腳部,此延伸腳部末端開有供螺栓嵌入的鎖孔,所述基片部上開有2個鉚孔,所述吸熱片具有與鉚孔對應的鉚釘部,此鉚釘部嵌入鉚孔內鉚接連接;
所述連接片的基片部靠近導熱管的內側面均具有一條狀翻邊部,所述吸熱片下表面沿其周向貼附有一麥拉薄膜,該麥拉薄膜的內側邊與吸熱片的邊緣區域通過膠黏劑層粘合。
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改進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散熱鰭片組中相鄰散熱鰭片之間相互扣合連接。
2. 上述方案中,所述吸熱片為銅片。
3. 上述方案中,所述導熱管的散熱端與散熱鰭片組的平面頂面之間通過錫膏焊接,所述導熱管的吸熱端與吸熱片的上表面之間通過錫膏焊接。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和效果:
1. 本實用新型游戲用筆記本內置散熱模組,一聚酯薄膜一端貼附于散熱鰭片組平面底面的進風口一側,延伸出散熱鰭片組的另一端與散熱鰭片組相背的表面設置有一泡棉條,聚酯薄膜和泡棉條的設置,使得風扇與進風口緊密結合,可以將系統內部的熱量全部通過出風口導出系統,有效防止鰭片內的熱風再回流到系統內部,從而大大提高了散熱效率。
2. 本實用新型游戲用筆記本內置散熱模組,其吸熱片下表面沿其周向貼附有一麥拉薄膜,該麥拉薄膜的內側邊與吸熱片的邊緣區域通過膠黏劑層粘合,吸熱片下表面的麥拉薄膜設置,起到絕緣作用,可有效避免吸熱片與電腦內部其他電子元器件之間產生導電的風險,此外,對麥拉薄膜局部背膠,一方面節約成本,另一方面在對散熱器進行返修等操作時,便于將麥拉撕下且不容易有殘余的膠黏劑,從而有效保護元器件,延長其使用壽命。
3. 本實用新型游戲用筆記本內置散熱模組,其連接片的基片部靠近導熱管的內側面均具有一條狀翻邊部,翻邊部的設置,一方面可以對導熱管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防止導熱管位置的偏移和被壓傷,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整個吸熱片結構的穩定性,從而使得散熱器系統內的每個組件之間相輔相成,最大化的發揮各自效能,提高散熱器的散熱性能和散熱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游戲用筆記本內置散熱模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散熱模組的散熱鰭片組局部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散熱模組的吸熱片局部結構示意圖。
以上附圖中:1、散熱鰭片組;2、導熱管;201、吸熱端;202、散熱端;3、吸熱片;301、鉚釘部;4、散熱鰭片;5、平面頂面;6、平面底面;7、進風口;8、出風口;9、聚酯薄膜;10、泡棉條;11、連接片;13、基片部;131、鉚孔;14、延伸腳部;141、鎖孔;16、條狀翻邊部;18、麥拉薄膜;19、膠黏劑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一種游戲用筆記本內置散熱模組,包括散熱鰭片組1、用以傳導熱量的導熱管2和與電腦芯片接觸并進行熱交換的吸熱片3,所述導熱管2的吸熱端201焊接于吸熱片3上表面,導熱管2的散熱端202與散熱鰭片組1固定連接;
所述散熱鰭片組1由若干平行排列的散熱鰭片4依次扣合連接,從而形成若干個平行設置的散熱風道,且散熱鰭片組1上表面、下表面為平面頂面5和平面底面6,所述散熱風道一側為進風口7,另一側為出風口8,所述導熱管2的散熱端202焊接于散熱鰭片組1的平面頂面5上并靠近進風口7一側;
一聚酯薄膜9一端貼附于散熱鰭片組1平面底面6的進風口7一側,延伸出散熱鰭片組1的另一端與散熱鰭片組1相背的表面設置有一泡棉條10;
所述吸熱片3上表面且位于導熱管2兩側分別設置連接片11,所述連接片11均包括基片部13和與基片部13外側面連接的延伸腳部14,此延伸腳部14末端開有供螺栓嵌入的鎖孔141,所述基片部13上開有2個鉚孔131,所述吸熱片3具有與鉚孔131對應的鉚釘部301,此鉚釘部301嵌入鉚孔131內鉚接連接;
所述連接片11的基片部13靠近導熱管2的內側面均具有一條狀翻邊部16,所述吸熱片3下表面沿其周向貼附有一麥拉薄膜18,該麥拉薄膜18的內側邊與吸熱片3的邊緣區域通過膠黏劑層19粘合。
上述散熱鰭片組1中相鄰散熱鰭片4之間相互扣合連接;上述吸熱片3為銅片。
實施例2:一種游戲用筆記本內置散熱模組,包括散熱鰭片組1、用以傳導熱量的導熱管2和與電腦芯片接觸并進行熱交換的吸熱片3,所述導熱管2的吸熱端201焊接于吸熱片3上表面,導熱管2的散熱端202與散熱鰭片組1固定連接;
所述散熱鰭片組1由若干平行排列的散熱鰭片4依次扣合連接,從而形成若干個平行設置的散熱風道,且散熱鰭片組1上表面、下表面為平面頂面5和平面底面6,所述散熱風道一側為進風口7,另一側為出風口8,所述導熱管2的散熱端202焊接于散熱鰭片組1的平面頂面5上并靠近進風口7一側;
一聚酯薄膜9一端貼附于散熱鰭片組1平面底面6的進風口7一側,延伸出散熱鰭片組1的另一端與散熱鰭片組1相背的表面設置有一泡棉條10;
所述吸熱片3上表面且位于導熱管2兩側分別設置連接片11,所述連接片11均包括基片部13和與基片部13外側面連接的延伸腳部14,此延伸腳部14末端開有供螺栓嵌入的鎖孔141,所述基片部13上開有2個鉚孔131,所述吸熱片3具有與鉚孔131對應的鉚釘部301,此鉚釘部301嵌入鉚孔131內鉚接連接;
所述連接片11的基片部13靠近導熱管2的內側面均具有一條狀翻邊部16,所述吸熱片3下表面沿其周向貼附有一麥拉薄膜18,該麥拉薄膜18的內側邊與吸熱片3的邊緣區域通過膠黏劑層19粘合。
上述導熱管2的散熱端202與散熱鰭片組1的平面頂面5之間通過錫膏焊接,上述導熱管2的吸熱端201與吸熱片3的上表面之間通過錫膏焊接。
采用上述游戲用筆記本內置散熱模組時,通過聚酯薄膜和泡棉條的設置,使得風扇與進風口緊密結合,可以將系統內部的熱量全部通過出風口導出系統,有效防止鰭片內的熱風再回流到系統內部,從而大大提高了散熱效率;其次,吸熱片下表面的麥拉薄膜設置,起到絕緣作用,可有效避免吸熱片與電腦內部其他電子元器件之間產生導電的風險,此外,對麥拉薄膜局部背膠,一方面節約成本,另一方面在對散熱器進行返修等操作時,便于將麥拉撕下且不容易有殘余的膠黏劑,從而有效保護元器件,延長其使用壽命;再次,翻邊部的設置,一方面可以對導熱管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防止導熱管位置的偏移和被壓傷,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整個吸熱片結構的穩定性,從而使得散熱器系統內的每個組件之間相輔相成,最大化的發揮各自效能,提高散熱器的散熱性能和散熱的穩定性。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