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終端,尤其涉及一種電子設備與3d模型的跨設備顯示方法。
背景技術:
1、隨著技術的進步,三維(three?dimension,3d)應用越來越多,例如,3d游戲應用、3d看車應用、3d看房應用等。以3d看車應用為例,用戶可以通過3d看車應用觀看各種車輛的3d模型,相比于到4s店現場看車,效率較高。在一些情況下,用戶a通過手機觀看車輛的3d模型的過程中,用戶b可能會一同觀看,多人通過一部手機觀看3d模型,會影響觀看體驗。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子設備與3d模型的跨設備顯示方法,用于提升3d模型的觀感。
2、第一方面,提供一種電子設備,所述電子設備中包括第一3d應用和跨操作系統交互模塊,所述跨操作系統交互模塊位于所述第一3d應用的應用程序包中或者位于所述電子設備的操作系統中;所述第一3d應用,用于在所述電子設備的顯示屏上顯示3d模型;所述跨操作系統交互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第一3d應用的指示,向對端設備發送第一遷移指令,所述對端設備與所述電子設備的操作系統不同,所述第一遷移指令中包括界面路由,所述界面路由用于指示所述第一3d應用打開所述3d模型的方式。
3、在本技術實施例中,一個設備可以將3d模型通過對端個設備展示,這兩個設備的操作系統可以不同,一方面提升了3d模型的觀感,例如,多人觀看的場景下,一個設備將3d模型通過對端個設備展示,避免多人觀看同一個設備上的3d模型造成體驗差的問題,或者,用戶使用小屏設備(例如手機)觀看3d模型時,由于屏幕太小體驗差,可以通過大屏設備來展示小屏設備上的3d模型,提升觀感。另一方面,本技術實施例實現了跨操作系統的兩個設備之間的3d模型的流轉,這樣就克服了必須要求兩個設備操作系統相同才能實現3d模型流轉的局限,實用性更強。
4、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跨操作系統交互模塊位于所述電子設備的操作系統中,所述操作系統中包括第一接口,所述跨操作系統交互模塊在用于根據所述第一3d應用的指示,向對端設備發送第一遷移指令時,具體用于:通過所述第一接口接收所述第一3d應用發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向所述對端設備發送所述第一遷移指令;根據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向所述對端設備發送所述第一遷移指令。
5、在本技術實施例中,電子設備的操作系統可以提供第一接口,用于方便3d應用與操作系統中的跨操作系統交互模塊信息傳輸。這樣的話,3d應用中可以不集成跨操作系統交互模塊,應用開發、維護的難度降低。
6、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遷移指令。在本技術實施例中,第一遷移指令可以攜帶于第一指示信息中或者第一遷移指令與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是兩個彼此獨立的信息,本技術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
7、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跨操作系統交互模塊在用于通過所述第一接口接收所述第一3d應用發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一遷移指令之前,還用于:通過所述第一接口接收所述第一3d應用發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跨操作系統交互模塊發現所述電子設備周圍的設備,根據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發現所述電子設備周圍的設備,并通過所述顯示屏顯示設備列表,所述設備列表中所述周圍設備的設備信息,其中包括所述對端設備的設備信息。
8、在本技術實施例中,電子設備的操作系統可以提供第一接口,用于方便3d應用與操作系統中的跨操作系統交互模塊信息傳輸。這樣的話,3d應用中可以不集成跨操作系統交互模塊,應用開發、維護的難度降低。
9、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第一3d應用,還用于響應于第一操作,對所述3d模型進行放大、縮小或姿態調整;所述跨操作系統交互模塊,還用于根據所述第一3d應用的指示,向所述對端設備發送第二遷移指令,所述第二遷移指令中包括所述第一操作的操作信息,或者,所述第二遷移指令中包括所述3d模型調整后的姿態信息、放大倍數或縮小倍數。
10、在本技術實施例中,一個設備將3d模型通過對端個設備展示時,可以實現雙向控制,體驗較好。
11、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跨操作系統交互模塊,還用于接收所述對端設備發送的第三遷移指令,所述第三遷移指令中包括第二操作的操作信息,或者,所述第三遷移指令中包括所述3d模型的姿態信息、放大倍數或縮小倍數;所述第一3d應用,還用于根據所述第三遷移指令,對所述3d模型進行放大、縮小或姿態調整。
12、在本技術實施例中,一個設備將3d模型通過對端個設備展示時,可以實現雙向控制,體驗較好。
13、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第一3d應用,還用于:輸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電子設備或所述第一3d應用處于信息遷移狀態。
14、在本技術實施例中,3d應用可以提示用戶當前處于信息流轉狀態,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醒用戶操作成功或失敗,用戶體驗較高。
15、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第一3d應用,還用于:在所述顯示屏上顯示第一按鍵;響應于針對所述第一按鍵的操作,指示所述跨操作系統交互模塊向對端設備發送第一遷移指令。
16、在本技術實施例中,3d應用可以展示按鍵,以方便用戶進行3d模型的跨設備展示,操作便捷。
17、第二方面,還提供一種電子設備,所述電子設備中包括第二3d應用和跨操作系統交互模塊,所述跨操作系統交互模塊位于所述第二3d應用的應用程序包中或位于所述電子設備的操作系統中;所述跨操作系統交互模塊,用于接收對端設備發送的第一遷移指令,所述第一遷移指令中包括界面路由,所述界面路由用于指示第一3d應用打開3d模型的方式,所述第一3d應用與所述第二3d應用對應;所述第二3d應用,用于根據所述界面路由,在所述電子設備的顯示屏上顯示所述3d模型。
18、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跨操作系統交互模塊位于所述電子設備的操作系統中,所述操作系統中包括第二接口,所述跨操作系統交互模塊,具體用于:通過所述第二接口向所述第二3d應用發送所述第一遷移指令。
19、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跨操作系統交互模塊,還用于接收所述對端設備發送的第二遷移指令,所述第二遷移指令中包括第一操作的操作信息,或者,所述第二遷移指令中包括所述3d模型的姿態信息、放大倍數或縮小倍數;所述第二3d應用,還用于根據所述第二遷移指令,對所述3d模型進行放大、縮小或姿態調整。
20、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第二3d應用,還用于響應于第二操作,對所述3d模型進行放大、縮小或姿態調整;所述跨操作系統交互模塊,還用于根據所述第二3d應用的指示,向所述對端設備發送第三遷移指令,所述第三遷移指令中包括所述第二操作的操作信息,或者,所述第三遷移指令中包括所述3d模型調整后的姿態信息、放大倍數或縮小倍數。
21、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第二3d應用,還用于:輸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電子設備或所述第二3d應用處于信息遷移狀態。
22、第三方面,還提供一種3d模型的跨設備顯示方法,應用于系統,所述系統包括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所述第一設備和所述第二設備的操作系統不同,所述方法包括:
23、所述第一設備顯示第一應用的第一界面,所述第一應用是所述第一設備的本地應用,所述第一界面中包括3d模型;
24、所述第一設備響應于用戶操作,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第一遷移指令,所述第一遷移指令中包括界面路由,所述界面路由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應用打開所述3d模型的方式;
25、所述第二設備根據所述頁面路由,顯示第二應用的第二界面,所述第二應用是所述第二設備的本地應用,所述第二應用與所述第一應用對應,所述第二界面中包括所述3d模型。
26、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第一設備響應于第一操作,對所述3d模型進行放大、縮小或姿態調整;所述第一設備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第二遷移指令,所述第二遷移指令包括所述第一操作的操作信息,或者,所述第二遷移指令包括所述3d模型調整后的姿態信息、放大倍數或縮小倍數。
27、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第二設備接收所述第二遷移指令;所述第二設備根據所述第二遷移指令,對所述第二界面內的所述3d模型進行放大、縮小或姿態調整;其中,所述第二界面內的3d模型與所述第一界面內的3d模型具有相同的姿態、放大倍數或縮小倍數。
28、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第二設備根據所述頁面路由,顯示第二應用的第二界面之前,還包括:
29、所述第二設備安裝所述第二應用。
30、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第一界面中包括第一按鍵,所述第一設備響應于用戶操作,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第一遷移指令,包括:
31、所述第一設備響應于針對所述第一按鍵的操作,顯示設備列表,所述設備列表中包括所述第二設備的設備信息;
32、所述第一設備響應于針對所述設備列表中所述第二設備的設備信息的選擇操作,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第一遷移指令。
33、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第一設備輸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設備或所述第一應用當前處于信息遷移狀態;和/或,所述第二設備輸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設備或所述第二應用當前處于信息遷移狀態。
34、第四方面,還提供一種3d模型的跨設備顯示方法,應用于第一設備,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一設備顯示第一應用的第一界面,所述第一應用是所述第一設備的本地應用,所述第一界面中包括3d模型;所述第一設備響應于用戶操作,向第二設備發送第一遷移指令,所述第二設備與所述第一設備的操作系統不同,所述第一遷移指令中包括界面路由,所述界面路由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應用打開所述3d模型的方式。
35、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第一設備響應于第一操作,對所述3d模型進行放大、縮小或姿態調整;所述第一設備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第二遷移指令,所述第二遷移指令包括所述第一操作的操作信息,或者,所述第二遷移指令包括所述3d模型調整后的姿態信息、放大倍數或縮小倍數。
36、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第一設備接收所述第二設備發送的第三遷移指令;所述第三遷移指令包括所述第二操作的操作信息,或者,所述第三遷移指令包括所述3d模型調整后的姿態信息、放大倍數或縮小倍數,所述第一設備根據所述第三遷移指令,對所述3d模型進行放大、縮小或姿態調整;其中,所述第二界面內的3d模型與所述第一界面內的3d模型具有相同的姿態、放大倍數或縮小倍數。
37、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第一界面中包括第一按鍵,所述第一設備響應于用戶操作,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第一遷移指令,包括:所述第一設備響應于針對所述第一按鍵的操作,顯示設備列表,所述設備列表中包括所述第二設備的設備信息;所述第一設備響應于針對所述設備列表中所述第二設備的設備信息的選擇操作,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第一遷移指令。
38、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第一設備輸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設備或所述第一應用當前處于信息遷移狀態。
39、第五方面,還提供一種3d模型的跨設備顯示方法,應用于第二設備,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二設備接收所述第一設備發送的第一遷移指令,所述第二設備與所述第一設備的操作系統不同,所述第一遷移指令中包括界面路由,所述界面路由用于指示第一應用打開3d模型的方式;所述第二設備根據所述頁面路由,顯示第二應用的第二界面,所述第二應用是所述第二設備的本地應用,所述第二應用與所述第一應用對應,所述第二界面中包括所述3d模型。
40、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第二設備接收所述第一設備發送的第二遷移指令,所述第二遷移指令包括第一操作的操作信息,或者,所述第二遷移指令包括所述3d模型調整后的姿態信息、放大倍數或縮小倍數;所述第二設備根據所述第二遷移指令,對所述第二界面內的3d模型進行放大、縮小或姿態調整;其中,所述第二界面內的3d模型與所述第一界面內的3d模型具有相同的姿態、放大倍數或縮小倍數。
41、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第二設備響應于第二操作,對所述3d模型進行放大、縮小或姿態調整;所述第二設備向所述第一設備發送第三遷移指令,所述第三遷移指令包括所述第二操作的操作信息,或者,所述第三遷移指令包括所述3d模型調整后的姿態信息、放大倍數或縮小倍數。
42、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第二設備根據所述頁面路由,顯示第二應用的第二界面之前,還包括:所述第二設備安裝所述第二應用。
43、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第二設備輸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設備或所述第二應用當前處于信息遷移狀態。
44、第六方面,還提供一種電子設備,包括:
45、處理器,存儲器,以及,一個或多個程序;
46、其中,所述一個或多個程序被存儲在所述存儲器中,所述一個或多個程序包括指令,當所述指令被所述處理器執行時,使得所述電子設備執行如上述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所述的方法步驟。
47、第七方面,還提供一種系統,包括:
48、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
49、所述第一設備是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電子設備;
50、所述第二設備是如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電子設備。
51、第八方面,還提供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所述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用于存儲計算機程序,當所述計算機程序在計算機上運行時,使得所述計算機執行如上述第三方面、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任意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52、第九方面,還提供一種計算機程序產品,包括計算機程序,當所述計算機程序在計算機上運行時,使得所述計算機執行如上述第三方面、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所述的方法。
53、第十方面,還提供一種芯片,所述芯片與電子設備中的存儲器耦合,用于調用存儲器中存儲的計算機程序并執行本技術實施例第三方面、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所述的技術方案,本技術實施例中“耦合”是指兩個部件彼此直接或間接地結合。
54、上述第二方面至第十方面可以達到的技術效果,請參照上述第一方面中相應設計方案可以達到的技術效果的說明,本技術這里不再重復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