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屬于計算機應用,特別是涉及一種基于虛擬存儲的系統遷移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1、隨著互聯網技術和軟件技術的飛速發展,原有系統所基于的技術升級或企業業務模式發生重大變化,原系統的架構和功能無法很好地支持新業務流程和需求,為了跟上新技術的發展,提高系統性能、可擴展性等,需要進行遷移。
2、目前系統遷移過程是通過擴展第三方服務或添加輔助空間系統遷移,實現系統整體遷移,在實際業務場景下,數據遷移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數據丟失、損壞或不一致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問題,本文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虛擬存儲的系統遷移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可以提高數據遷移效率以及空間的使用率。
2、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文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3、一方面,本文提供一種基于虛擬存儲的系統遷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4、掃描源主機中的數據,獲得所述源主機的存儲信息,所述存儲信息包括:原數據的存儲位置、各個磁盤塊的使用情況;
5、基于所述各個磁盤塊的使用情況,在全部所述磁盤塊中篩選出空閑磁盤塊;
6、基于所述空閑磁盤塊的空閑磁盤塊大小在所述源主機上創建虛擬存儲空間;
7、根據所述原數據的存儲位置,依次將不同存儲位置的原數據遷移至所述虛擬存儲空間,再根據原數據的存儲位置從所述虛擬存儲空間將原數據遷移至目標主機對應的位置中。
8、進一步地,所述掃描源主機中的數據,獲得所述源主機的存儲信息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9、校驗所述源主機中各個所述磁盤塊中的數據是否為錯誤數據,所述錯誤數據為無效、重復或過時的數據;
10、若所述磁盤塊中的數據為錯誤數據,則清除所述錯誤數據。
11、進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空閑磁盤塊的空閑磁盤塊大小在所述源主機上創建虛擬存儲空間,包括:
12、獲取所述源主機上的超級塊信息,所述超級塊信息中存儲有空閑磁盤塊的容量信息和物理位置;
13、根據所述超級塊信息和所述空閑磁盤塊大小創建所述虛擬存儲空間以及用于管理所述虛擬存儲空間的虛擬存儲索引表。
14、進一步地,所述原數據的存儲位置包括:引導區、系統區和數據區;
15、所述根據所述原數據的存儲位置,依次將不同存儲位置的原數據遷移至所述虛擬存儲空間,再根據原數據的存儲位置從所述虛擬存儲空間將原數據遷移至目標主機對應的位置中,包括:
16、將待傳輸區域存儲的原數據遷移至虛擬存儲空間,再根據所述待傳輸區域存儲從所述虛擬存儲空間將原數據遷移至目標主機對應的位置中,所述待傳輸區域存儲為基于預設規則在引導區、系統區和數據區中選取的;
17、重新選取待傳輸區域,重復執行:將待傳輸區域存儲的原數據遷移至虛擬存儲空間,再根據所述待傳輸區域存儲從所述虛擬存儲空間將原數據遷移至目標主機對應的位置中,直至所述引導區、所述系統區和所述數據區存儲的數據遷移。
18、進一步地,所述重新選取待傳輸區域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19、刪除所述虛擬存儲空間中存儲的原數據。
20、進一步地,所述根據原數據的存儲位置從所述虛擬存儲空間將原數據遷移至目標主機對應的位置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21、獲取所述源主機的各個原數據的存儲位置所占空間容量;
22、根據所述各個原數據的存儲位置所占空間容量對所述目標主機的存儲空間劃分;
23、通過共享協議將所述虛擬存儲空間中的數據共享至所述目標主機中。
24、進一步地,所述方法還包括:
25、接收所述目標主機發送的測試通過指令,所述測試通過指令是所述目標主機在測試接收的所述原數據符合預設需求的情況下發送的;
26、根據所述測試通過指令將所述原數據對應的所述磁盤塊格式化。
27、另一方面,本文提供一種基于虛擬存儲的系統遷移裝置,裝置包括:
28、掃描模塊,被配置為掃描源主機中的數據,獲得所述源主機的存儲信息,所述存儲信息包括:原數據的存儲位置、各個磁盤塊的使用情況;
29、篩選空閑模塊,被配置為基于所述各個磁盤塊的使用情況,在全部所述磁盤塊中篩選出空閑磁盤塊;
30、虛擬空間創建模塊,被配置為基于所述空閑磁盤塊的空閑磁盤塊大小在所述源主機上創建虛擬存儲空間;
31、數據遷移模塊,被配置為根據所述原數據的存儲位置,依次將不同存儲位置的原數據遷移至所述虛擬存儲空間,再根據原數據的存儲位置從所述虛擬存儲空間將原數據遷移至目標主機對應的位置中。
32、另一方面,本文提供一種計算機設備,包括存儲器、處理器及存儲在存儲器上并可在處理器上運行的計算機程序,處理器執行計算機程序時實現如上述方法。
33、再一方面,本文提供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存儲有計算機程序,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上述方法。
34、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文的基于虛擬存儲的系統遷移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通過掃描源主機中的數據并篩選出空閑磁盤塊來創建虛擬存儲空間,可以有效利用現有存儲資源中的未使用部分,避免了額外物理存儲資源的浪費。另外,該方法允許將原數據首先遷移到本地的虛擬存儲空間中,然后再統一遷移到目的主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優化網絡傳輸效率,尤其是在網絡帶寬有限的情況下,能夠顯著減少整體遷移時間。其次,使用虛擬存儲空間作為中間過渡,使得遷移過程更加靈活和可控。管理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遷移策略,比如分批遷移、優先遷移重要數據等,同時減少了直接從源到目的地的數據傳輸失敗風險。在虛擬存儲空間內進行數據復制后再遷移至目的主機,有助于確保遷移過程中數據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這可以通過在虛擬存儲階段實施快照、校驗等機制來實現。此外,數據首先被遷移到虛擬存儲空間,從而可以在不影響現有業務運行的前提下完成大部分準備工作。只有當所有準備就緒后,才會執行最后一步的數據同步,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業務連續性的干擾。
35、為讓本文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一種基于虛擬存儲的系統遷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掃描源主機中的數據,獲得所述源主機的存儲信息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空閑磁盤塊的空閑磁盤塊大小在所述源主機上創建虛擬存儲空間,包括: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數據的存儲位置包括:引導區、系統區和數據區;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選取待傳輸區域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原數據的存儲位置從所述虛擬存儲空間將原數據遷移至目標主機對應的位置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
8.一種基于虛擬存儲的系統遷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
9.一種計算機設備,包括存儲器、處理器及存儲在存儲器上并可在處理器上運行的計算機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計算機程序時實現如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10.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