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運動軌跡,尤其涉及最優坡度信息獲取方法、系統及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1、坡度信息是電子地圖中道路要素的重要參數,影響用戶的騎行安全和騎行體驗,在騎行導航過程中十分重要。
2、騎行記錄(軌跡信息)是獲取坡度信息的重要數據來源。在用戶騎行過程中,用戶設備會記錄騎行數據,包括軌跡信息、騎行時間等。但用戶在騎行時,有可能并沒有騎行完整個坡段,比如某個坡段長3公里,有的人只騎行一部分,比如500米,因此該條騎行記錄中,對坡段的記錄并不完整,該條騎行記錄中的坡度信息不完整,不能代表該坡段的軌跡。如果利用該條騎行記錄中的坡度信息更新電子地圖,會影響電子地圖的準確性。
3、如何從多條騎行記錄的坡度信息中,找出最能代表該坡段的坡度信息,成為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但是,目前并沒有有效手段從多條騎行記錄的坡度信息中找出最優坡度信息,即,最能代表該坡段的坡度信息。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提出了最優坡度信息獲取方法,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不能獲得最優坡度信息的技術問題。
2、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3、本發明提供了最優坡度信息獲取方法,包括:
4、獲取目標區域內的多條坡度信息;
5、將目標區域內的多條坡度信息進行兩兩匹配,計算相互匹配率;
6、篩選出相互匹配率均達到設定閾值的坡度信息;
7、將篩選出的坡度信息進行聚類;
8、聚類后,將每一類中軌跡最長的坡度信息作為每一類的最優坡度信息。
9、本申請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獲取目標區域內的多條坡度信息,具體包括:
10、獲取目標區域內的多條軌跡信息;對于每條軌跡信息,執行下述步驟:
11、以里程為x軸,海拔為y軸,建立坐標系;
12、用直線段連接所述軌跡信息的第一個軌跡點的坐標與最后一個軌跡點的坐標;
13、經過其他任一軌跡點的坐標向該直線段作垂線段;
14、找出垂線段長度變化的拐點所對應的軌跡點,作為軌跡拐點;
15、相鄰兩個軌跡拐點之間的所有軌跡點的信息,組成一條坡度信息。
16、本申請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最優坡度信息獲取方法還包括:
17、判斷是否滿足:相鄰兩個軌跡拐點之間的距離達到設定距離,且海拔差達到設定差值;
18、如果滿足,則判定這兩個軌跡拐點之間形成一個坡,則這相鄰兩個軌跡拐點之間的所有軌跡點的信息,組成一條坡度信息。
19、本申請一些實施例中,利用lcss算法對兩條坡度信息進行匹配,計算相互匹配率。
20、本申請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利用lcss算法對兩條坡度信息進行匹配,計算相互匹配率,具體包括:
21、計算其中一條坡度信息的任一軌跡點,與另一條坡度信息的任一軌跡點之間的距離;
22、如果兩個軌跡點之間的距離小于設定參數,則判定這兩個軌跡點匹配成功,這兩個軌跡點為公共點;
23、當兩條坡度信息的所有軌跡點匹配結束后,獲得兩條坡度信息的公共點數量;
24、計算公共點數量與其中一條坡度信息的軌跡點數量的比值,獲得其中一條坡度信息的相互匹配率;
25、計算公共點數量與另外一條坡度信息的軌跡點數量的比值,獲得另外一條坡度信息的相互匹配率。
26、本申請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設定閾值為75%~85%內的任一值。
27、本申請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將篩選出的坡度信息進行聚類,具體包括:
28、將有關聯關系的坡度信息聚合為同一類。
29、本申請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目標區域包括若干個地理網格;
30、對每個所述地理網格內的多條坡度信息進行兩兩匹配,計算相互匹配率。
31、最優坡度信息獲取系統,包括:
32、獲取模塊,其用于獲取目標區域內的多條坡度信息;
33、匹配模塊,其用于將目標區域內的多條坡度信息進行兩兩匹配,計算相互匹配率;
34、篩選模塊,其用于篩選出相互匹配率均達到設定閾值的坡度信息;
35、聚類模塊,其用于將篩選出的坡度信息進行聚類;聚類后,將每一類中軌跡最長的坡度信息作為每一類的最優坡度信息。
36、電子設備,包括:
37、存儲器,用于存儲計算機程序;
38、處理器,用于調用所述存儲器中的計算機程序以執行所述的最優坡度信息獲取方法。
39、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相對現有技術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本發明的最優坡度信息獲取方法、系統及電子設備,通過獲取目標區域內的多條坡度信息;將目標區域內的多條坡度信息進行兩兩匹配,計算相互匹配率;篩選出相互匹配率均達到設定閾值的坡度信息;將篩選出的坡度信息進行聚類;聚類后,將每一類中軌跡最長的坡度信息作為每一類的最優坡度信息,即相應坡段的最優坡度信息,最優坡度信息是相應坡段最完整的坡度信息。因此,本發明的最優坡度信息獲取方法、系統及電子設備,可以獲得坡段的最優坡度信息,而且,方法簡單方便,便于實現,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不能獲得最優坡度信息的技術問題。
40、結合附圖閱讀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后,本發明的其他特點和優點將變得更加清楚。
1.最優坡度信息獲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最優坡度信息獲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最優坡度信息獲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最優坡度信息獲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最優坡度信息獲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最優坡度信息獲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設定閾值為75%~85%內的任一值。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最優坡度信息獲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最優坡度信息獲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9.最優坡度信息獲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10.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