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金融科技,具體為一種交割服務平臺下安全交易配對方法和系統。
背景技術:
1、隨著現代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交易所和金融平臺提供的各種交易服務已經逐步走向電子化、自動化和智能化。金融平臺涉及大量的交易請求和資金操作,這些交易行為的處理必須確保其合法性、安全性和高效性。特別是在金融衍生品交易、股票交易以及加密貨幣交易等領域,交易的高頻度與復雜性使得平臺的安全性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2、當前,許多交易平臺仍未完全采用有效的加密技術來保護交易數據。未加密的交易數據可能被黑客攻擊,導致用戶隱私泄露或交易數據篡改,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交易欺詐,損害用戶利益。
3、并且,目前的交易平臺在交易請求的驗證上多依賴簡單的身份認證,缺乏深入的多重驗證和異常行為檢測機制。例如,惡意用戶或自動化腳本可能通過大量頻繁提交交易請求來操縱市場,現有的系統往往無法及時發現這些異常行為。
4、針對上述問題,有必要提出一種交割服務平臺下安全交易配對方法和系統。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而提出一種交割服務平臺下安全交易配對方法和系統。
2、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3、一種交割服務平臺下安全交易配對方法和系統。
4、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交割服務平臺下安全交易配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5、步驟一、交易請求接收與加密;
6、在交割服務平臺上獲取用戶在每次交易申請中提交的交易請求數據,包括用戶名稱name、交易類型符type、交易數量quantity、價格price、標的物編號符asset、保證金金額margin、交易申請時間time和交易賬戶account。
7、其中,交易類型符的具體數值對應一種預設的交易類型,包括買入、賣出、平倉、止盈和止損。
8、收集用戶在每次交易申請提交的所有交易請求數據,為每次交易申請生成一個交易標識符uid(i)={name(i),type(i),quantity(i),price(i),asset(i),margin(i),time(i),account(i)}。其中i為每個交易標識符的順序編號,i=1,2,...,n;n為交易標識符總數。
9、對所有的交易標識符進行加密儲存,通過aes對稱加密算法對其進行加密,并將加密結果存儲到數據庫中,確保數據的機密性和不可篡改性。
10、步驟二、交易安全交叉驗證;
11、在后續的交易處理中,對所有交易標識符中的交易請求數據進行交叉驗證,以確保交易請求的合法性與完整性。
12、其中,交叉驗證包括身份一致性驗證、交易申請時間驗證和資金驗證。
13、身份一致性驗證的具體過程為:獲取交易標識符中的用戶名稱和交易賬戶,從數據庫中獲取該用戶名稱的歷史身份驗證記錄,并核對當前提交請求的交易賬戶是否與歷史記錄中一致。若用戶在平臺內未進行過身份驗證或賬戶信息存在異常,則觸發身份驗證警報并中止交易請求。若用戶名稱對應的交易賬戶存在多次登錄失敗,則要求用戶重新進行身份認證。
14、交易申請時間驗證的具體過程為:從交易標識符中提取交易申請時間,統計同一個用戶名稱在每個預設的時間間隔內發起的交易請求次數,記為用戶在各個預設的時間間隔內的操作頻率。若存在用戶在上一個預設的時間間隔內的操作頻率超過預設閾值,則觸發時間驗證報警并中止交易請求。
15、資金驗證的具體過程為:從交易標識符中提取交易賬戶,查詢該賬戶內的余額,確保用戶的交易賬戶內的賬戶余額大于預設的最低保證金金額,否則觸發資金驗證報警并中止交易請求。
16、若交易標識符中的交易請求數據通過身份一致性驗證、交易申請時間驗證和資金驗證,則允許其對應的交易申請進入交易排序與交易推薦程序。
17、步驟三、交易排序與推薦;
18、在交易標識符數據通過身份一致性驗證、交易申請時間驗證和資金驗證后,進入推薦與交易排序程序,為交易雙方提供瀏覽參考和推薦。
19、交易推薦的具體過程為:
20、獲取每次交易申請中,交易請求數據對應的交易類型符、標的物編號符、交易數量、價格和交易申請時間,并分別記為type(0)、asset(0)、quantity(0)、price(0)和time(0)。
21、針對交易類型符,獲取交易申請中type(0)的具體數值。獲取所有交割服務平臺上除本次交易申請以外,所有其他的交易申請對應的交易標識符,并提取其中的type(i),i=1,2,3,...,n;遍歷所有type(i),計算type(0)+type(i)的結果strategy(i);strategy(i)的具體數值代表本次交易申請的交易識別符與交易標識符i的匹配規則。
22、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式,通過ui界面為每個用戶提供瀏覽和檢索窗口,允許其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查看與自己當前交易申請匹配的其他交易類型。
23、針對標的物編號符、交易數量、價格和交易申請時間,獲取所有交割服務平臺上除本次交易申請以外,所有其他的交易申請對應的交易標識符,并提取其中的交易數量quantity(i)、標的物編號符asset(i)、價格price(i)和交易申請時間time(i)。
24、通過預設公式計算標的物匹配評分p0(i)。
25、通過預設公式計算數量匹配評分p1(i)、價格匹配評分p2(i)和交易申請時間匹配評分p3(i)。通過預設公式match(i)=p0(i)×{k1×p1(i)+k2×p2(i)+k3×p3(i)}計算本次交易申請與交易標識符i的匹配度match(i)。
26、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式,通過ui界面為每個用戶提供瀏覽和檢索窗口,允許其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查看符合匹配度、交易數量、價格和交易申請時間范圍的其他交易標識符,并提供按升序或降序排列這些檢索結果的窗口。通過ui界面提供設定各個檢索參數的數值范圍,以及選擇是否按升序或降序排序,從而個性化地進行交易篩選和推薦。
27、步驟四、交易評分與異常檢測;
28、在用戶選擇交易對象,完成一次交易匹配后,進一步獲取交易雙方的信息,包括交易雙方在設定的時間窗口t內完成的所有交易匹配的數量c1和c2、交易匹配的最終價格和最終交易數量;
29、獲取本次交易匹配的標的物編號符asset在交割服務平臺上的平均交易價格,記為市場行情價格;獲取本次交易匹配的標的物編號符asset在交割服務平臺上的每次交易匹配中的平均交易數量,記為市場平均交易數量;通過預設公式計算交易頻率評分、交易價格評分和交易數量評分。其中為此次交易匹配中交易雙方的匹配頻率特征值;其中為匹配頻率特征值的標準參考值;其中α為預設的調整因子。
30、通過預設公式計算此次交易匹配的風險特征值risk;其中w1、w2和w3為預設的評分權重,評分權重的具體數值設置依據平臺的風險容忍度和風險防范策略。
31、若風險特征值risk大于預設閾值,則判定本次交易匹配具有較高的風險,向交易雙方要求額外的身份驗證,包括綁定號碼的短信驗證碼、面部識別、指紋識別中的一項或多項組合。
32、第二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交割服務平臺下安全交易配對系統,包括交易請求接收與加密模塊、數據庫、交易安全交叉驗證模塊、排序與推薦模塊、交易評分與異常檢測模塊和身份驗證與安全模塊。
33、交易請求接收與加密模塊從用戶提交的交易申請中獲取基本信息,包括用戶名稱、交易類型、數量、價格、標的物編號、保證金金額、時間和交易賬戶。為每個交易申請生成唯一的交易標識符,包含所有交易請求信息。使用aes對稱加密算法對交易請求數據進行加密,確保數據在存儲和傳輸過程中的機密性和不可篡改性。將加密后的交易標識符被存儲到數據庫中,確保交易數據的安全。
34、數據庫保存所有交易標識符和所有用戶的身份信息,并進行加密儲存。
35、交易安全交叉驗證模塊通過比對交易請求中的賬戶與數據庫中存儲的歷史身份驗證記錄,確保提交請求的賬戶合法性。
36、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式,分析用戶在不同時間間隔內的交易頻率,識別出頻繁提交交易請求的異常行為,防止惡意操控。
37、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式,檢查用戶交易賬戶中的余額,確保其賬戶余額大于或等于交易所需的最低保證金。
38、排序與推薦模塊進行交易匹配規則計算,根據交易類型符、標的物編號符等參數計算匹配規則,并根據規則將交易申請與其他交易標識符進行配對,通過預設的匹配公式計算交易申請與其他交易的匹配度。
39、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式,向用戶提供一個可視化的交互界面,允許用戶根據交易匹配度、價格、數量等篩選交易對象,并根據個人需求選擇匹配規則。
40、交易評分與異常檢測模塊通過預設的評分公式計算交易頻率、價格、數量等指標,給出交易雙方的綜合評分。
41、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式,基于交易頻率評分、價格評分、數量評分等數據,通過加權計算得到交易的風險特征值。若風險評分超出預設閾值,則判定為高風險交易。
42、身份驗證與安全模塊配備面部識別攝像頭、指紋識別單元和短信驗證單元進行多重身份驗證。當交易被判定為高風險時,要求用戶通過短信驗證碼、面部識別或指紋識別等多重身份驗證手段進行驗證。
4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44、1、本發明通過身份一致性驗證、交易申請時間驗證和資金驗證等多重交叉驗證步驟,確保了交易請求的合法性與完整性。特別是通過分析用戶的操作頻率,能夠及時識別惡意操控行為,如頻繁的自動交易請求,從而有效防止惡意用戶或程序腳本對市場的干擾,提升了平臺的安全性;
45、2、本發明結合用戶的交易請求和平臺上的其他交易請求,進行智能交易匹配與推薦。通過計算交易的匹配度和綜合評分,平臺能夠向用戶提供個性化的交易推薦,并根據風險評分對潛在的高風險交易進行識別,及時觸發額外身份驗證,確保平臺交易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46、3、本發明通過采用aes對稱加密算法對交易請求數據進行加密,確保了交易數據的機密性與不可篡改性。在數據存儲和傳輸過程中,有效防止了數據泄露和篡改風險,為用戶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交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