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脈沖充退磁式永磁起重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電脈沖充退磁式永磁起重設備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磁力起重設備,具體為一種電脈沖充退磁式永磁起重設備, 屬于起重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磁力起重設備可分為電磁起重和永磁起重兩種,他們各有優缺點,但現在永磁起重更受青睞,前景廣闊。永磁起重裝置的基本特征是在起重作業過程中,不需要通電流,靠強大的永磁體的磁力把鋼鐵等鐵磁性工件吸吊起來。因此,相對于傳統的電磁式起重而言, 永磁起重的最大優點是節省能源。因為不存在因停電而發生事故的問題,所以永磁起重裝置的另一個優點是安全可靠。又由于不需要安裝防斷電裝置,因此有利于降低成本。一般而言,永磁起重裝置的體積和重量,要比同級的電磁式的裝置小而輕。但是,永磁起重設備也有一些缺陷,比如如何快速卸重,這是一個擺在業內急需解決的問題,雖然國內已經有一些解決方法,但是其工件卸重的速度較慢,生產效率低。同時, 永磁起重設備的永磁體起重限度是一定的,不能適用于不同重量工件的起重。因此,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確有必要提供一種具有改良結構的電脈沖充退磁式永磁起重設備,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所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安全、卸重快速且起吊重量大的電脈沖充退磁式永磁起重設備。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電脈沖充退磁式永磁起重設備,其包括永磁體、極頭以及共軛體,其中,于所述永磁體的外圍設置有線圈;所述極頭固持于永磁體的底部;所述共軛體包覆所述永磁體、極頭和線圈。本實用新型的電脈沖充退磁式永磁起重設備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共軛體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吸附部,所述吸附部的底部和極頭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本實用新型的電脈沖充退磁式永磁起重設備還可設置為所述永磁體為由 AlNiCo5永磁合金組成的永磁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電脈沖充退磁式永磁起重設備通過在永磁體的外圍設置線圈,當線圈通以一定的直流電脈沖電流時,永磁體被飽和充磁,此時為起重狀態,且增強了起重的重量;當通以一定的反向直流電脈沖電流時,永磁體被退磁,為卸重狀態,從而實現快速卸重,提高工作效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電脈沖充退磁式永磁起重設備的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請參閱說明書附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電脈沖充退磁式永磁起重設備,其由永磁體1、極頭2以及共軛體3等幾部分組成。其中,所述永磁體1的具體材料為AlNiCo5永磁合金,或與其具有相似磁性能的 Fe-Cr-Co系永磁合金。所述極頭2用于吸附工件9,其固持于永磁體1的底部,并將永磁體1的磁力線傳遞而吸附工件9。本實用新型的電脈沖充退磁式永磁起重設備的最大改進之處在于于所述永磁體 1的外圍設置有線圈4,在起重時,永磁體1被線圈4飽和充磁,使吸頭2處呈現強磁場,從而增強了起重的重量;卸重時,線圈4通以一定的反向直流電脈沖電流,永磁體被退磁,使吸頭2處的磁場為零,從而實現快速卸重。所述共軛體3用于將永磁體1傳遞,從而提升起重性能,其包覆所述永磁體1、極頭2和線圈4,其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吸附部31,所述吸附部31的底部和極頭2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從而能夠同時吸附工件9。以上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創作,凡在本創作的精神及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創作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電脈沖充退磁式永磁起重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永磁體、極頭以及共軛體,其中,于所述永磁體的外圍設置有線圈;所述極頭固持于永磁體的底部;所述共軛體包覆所述永磁體、極頭和線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脈沖充退磁式永磁起重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軛體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吸附部,所述吸附部的底部和極頭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脈沖充退磁式永磁起重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體為由 AlNiCo5永磁合金組成的永磁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脈沖充退磁式永磁起重設備,其包括永磁體、極頭以及共軛體,其中,于所述永磁體的外圍設置有線圈;所述極頭固持于永磁體的底部;所述共軛體包覆所述永磁體、極頭和線圈。當線圈通以一定的直流電脈沖電流時,永磁體被飽和充磁,此時為起重狀態,且增強了起重的重量;當通以一定的反向直流電脈沖電流時,永磁體被退磁,為卸重狀態,從而實現快速卸重,提高工作效率。
文檔編號H01F7/02GK201990365SQ201120111079
公開日2011年9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9日
發明者黃澤良, 黃燕良 申請人:岳陽市永金起重永磁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