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防側擊損傷避雷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學中基本電氣元件類應用火花隙的過壓避雷器領域,尤指一種防側擊損傷避雷針。
背景技術:
避雷針作為多種接閃裝置中引起雷電電場畸變曲率最大的一種,使其具有最強的引雷特性,因此避雷針是最常用的防雷接閃器,但是由于傳統避雷針的尖端放電容易造成避雷針尖端上形成具有屏蔽作用的空間電荷區,這層空間電荷的存在會使其外層總電場降低,導致避雷針尖端放電的自抑制,即需要更強的先導電場才能引發避雷針產生迎面先導,從而導致避雷針引雷作用下降,最終造成傳統避雷針保護范圍的有限性和不穩定性,使被保護對象的安全性降低,導致被保護建筑或物品遭受雷擊,甚至在實際使用中避雷針自身也會出現因遭受雷擊導致接閃針變形的現象,引起后續更弱的避雷防雷效果,同時傳統避雷針翻側擊效果也很差。專利號:CN201220049600.3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仙人球形避雷針,包括有球形避雷針體,球形避雷針體外排列有多個球刺狀的接地針,球形避雷針體內穿過有避雷針管,避雷針管的下端固定有建筑物頂面上,避雷針管的下端通過引下線與接地極連接。本實用新型依據尖端放電原理,將避雷針設計成仙人球形,采用多極放射擴散雷電流,既有避雷針管主針接閃,也在仙人球體上增加了接地針,具備了多尖端接閃功能,對側擊雷也有一定的防御效果,但該裝置結構復雜維護難度較高,且由于球刺狀的接地針結構細小,在實際使用中避雷針本身被雷擊這一現象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所能做的只是降低這個現象發生的概率,如果遭受雷擊球刺狀的接地針結構極易不損壞,導致其防雷效果下降。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防側擊損傷避雷針,該裝置結構簡潔牢固、防雷效果好、帶有防雷擊自身保護裝置,安 裝維護快捷方便,適用于現有的避雷支架,改裝時只需更換避雷針即可,結構科學合理。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實現,一種防側擊損傷避雷針結構組成包括接閃針、聚離子環、連接桿、聚離子球、支架、支撐板,其中接閃針的組成包括主接閃針、側接閃針,支撐板中央位置設置有支架,支架上安裝有球形構型的聚離子球,聚離子球上頂端垂直設置有主接閃針,在聚離子球上半部分位置均勻設置有側接閃針2 8根,側接閃針下面聚離子球上設置有2 4根連接桿,配套的聚離子環安裝在連接桿上。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為達到更加快速方便的安裝維護接閃針,在聚離子球上接閃針安裝位置設置有主接閃針安裝孔和側接閃針安裝孔。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為防止避雷針在遭受雷擊時不會對接閃針造成大的變形甚至損傷,接閃針安裝在彈簧螺旋上,彈簧螺旋再安裝在聚離子球上。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接閃針、彈簧螺旋、聚離子球對應連接的位置都設置有配套的安裝螺紋,以便快速的安裝維護和拆卸。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為增加一種防側擊損傷避雷針的安裝適用避雷針支架,支撐板上設置有對稱分布的緊固孔,其安裝方式包括螺釘連接、焊接。本實用新型中的一種防側擊損傷避雷針即結合了球形避雷針快速分散尖端空間電荷和快速凝集保護對象上電離子的特點也具有避雷針引雷效果好的特點,為增強引雷作用和防止側雷,采用設置多根接閃針和安裝聚離子環的設計,即增強了聚電離子能力,又加快了分散尖端空間電荷的能力,同時接閃針上安裝的彈簧螺旋在具有減震減少雷擊傷害的同時,還具有部分分散尖端空間電荷的作用,整個裝置結合之后具有良好的防雷抗擊效果。有益效果①該裝置結構簡潔牢固、防雷效果好、帶有防雷擊自身保護裝置,安裝維護快捷方便,適用于現有的避雷支架,改裝時只需更換避雷針即可,結構科學合理;②該裝置元件結構簡單生產運輸安裝方便,適宜快速推廣,經濟性高。
圖1是一種防側擊損傷避雷針結構示意圖剖視圖;圖2是一種防側擊損傷避雷針結構示意圖俯視圖;圖3是一種防側擊損傷避雷針接閃針和彈簧螺旋結構示意圖;1-主接閃針;2_側接閃針;3_聚離子環;4_連接桿;5_聚離子球;6-支架;7-支撐板;8_緊固孔;9_主接閃針安裝孔;10_側接閃針安裝孔;11_接閃針;12_安裝螺紋;13_彈簧螺旋。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防側擊損傷避雷針結構組成包括接閃針11、聚離子環3、連接桿4、聚離子球
5、支架6、支撐板7,其中接閃針11包括主接閃針1、側接閃針2,支撐板7中央位置設置有支架6,支架6上安裝有球形構型的聚離子球5,聚離子球5上頂端垂直設置有主接閃針1,在聚離子球5上半部分位置均勻設置側接閃針2有2根,側接閃針2下面聚離子球5上設置有2 4根連接桿4,配套的聚離子環3安裝在連接桿4上,為達到更加快速方便的安裝維護接閃針,在聚離子球5上接閃針11安裝位置設置有主接閃針安裝孔9和側接閃針安裝孔10,為防止避雷針在遭受雷擊時不會對接閃針11造成大的變形甚至損傷,接閃針11安裝在彈簧螺旋13上,彈簧螺旋13再安裝在聚離子球5上,接閃針11、彈簧螺旋13、聚離子球5對應連接的位置都設置有配套的安裝螺紋12,以便快速的安裝維護和拆卸,為增加一種防側擊損傷避雷針的安裝適用避雷針支架,支撐板7上設置有對稱分布的緊固孔8,其安裝方式為螺釘連接。實施例2一種防側擊損傷避雷針結構組成包括接閃針11、聚離子環3、連接桿4、聚離子球
5、支架6、支撐板7,其中接閃針11包括主接閃針1、側接閃針2,支撐板7中央位置設置有支架6,支架6上安裝有球形構型的聚離子球5,聚離子球5上頂端垂直設置有主接閃針1,在聚離子球5上半部分位 置均勻設置側接閃針2有3根,側接閃針2下面聚離子球5上設置有2 4根連接桿4,配套的聚離子環3安裝在連接桿4上,為達到更加快速方便的安裝維護接閃針,在聚離子球5上接閃針11安裝位置設置有主接閃針安裝孔9和側接閃針安裝孔10,為防止避雷針在遭受雷擊時不會對接閃針11造成大的變形甚至損傷,接閃針11安裝在彈簧螺旋13上,彈簧螺旋13再安裝在聚離子球5上,接閃針11、彈簧螺旋13、聚離子球5對應連接的位置都設置有配套的安裝螺紋12,以便快速的安裝維護和拆卸,為增加一種防側擊損傷避雷針的安裝適用避雷針支架,支撐板7上設置有對稱分布的緊固孔8,其安裝方式為焊接。實施例3一種防側擊損傷避雷針結構組成包括接閃針11、聚離子環3、連接桿4、聚離子球
5、支架6、支撐板7,其中接閃針11包括主接閃針1、側接閃針2,支撐板7中央位置設置有支架6,支架6上安裝有球形構型的聚離子球5,聚離子球5上頂端垂直設置有主接閃針1,在聚離子球5上半部分位置均勻設置側接閃針2有8根,側接閃針2下面聚離子球5上設置有2 4根連接桿4,配套的聚離子環3安裝在連接桿4上,為達到更加快速方便的安裝維護接閃針,在聚離子球5上接閃針11安裝位置設置有主接閃針安裝孔9和側接閃針安裝孔10,為防止避雷針在遭受雷擊時不會對接閃針11造成大的變形甚至損傷,接閃針11安裝在彈簧螺旋13上,彈簧螺旋13再安裝在聚離子球5上,接閃針11、彈簧螺旋13、聚離子球5對應連接的位置都設置有配套的安裝螺紋12,以便快速的安裝維護和拆卸,為增加一種防側擊損傷避雷針的安裝適用避雷針支架,支撐板7上設置有對稱分布的緊固孔8,其安裝方式為焊接 。
權利要求1.一種防側擊損傷避雷針,結構組成包括接閃針(11)、聚離子環(3)、連接桿(4)、聚離子球(5)、支架(6)、支撐板(7),其特征在于:接閃針(11)的組成包括主接閃針(I)、側接閃針(2),支撐板(7)中央位置設置有支架(6),支架(6)上安裝有球形構型的聚離子球(5),聚離子球(5)上頂端垂直設置有主接閃針(I ),在聚離子球(5)上半部分位置均勻設置有側接閃針(2)2 8根,側接閃針(2)下面聚離子球(5)上設置有2 4根連接桿(4),配套的聚尚子環(3)安裝在連接桿(4)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防側擊損傷避雷針,其特征在于:在聚離子球(5)上接閃針(11)安裝位置設置有主接閃針安裝孔(9)和側接閃針安裝孔(1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防側擊損傷避雷針,其特征在于:接閃針(11)安裝在彈簧螺旋(13)上,彈簧螺旋(13)再安裝在聚離子球(5)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防側擊損傷避雷針,其特征在于:接閃針(11)安裝在彈簧螺旋(13)上,彈簧螺旋(13)再安裝在聚離子球(5)上。
5.根據權利要求1-4其中任意一項所述一種防側擊損傷避雷針,其特征在于:接閃針(11)、彈簧螺旋(13)、聚離子球(5)對應連接的位置都設置有配套的安裝螺紋(12)。
6.根據權利要求1-4其中任意一項所述一種防側擊損傷避雷針,其特征在于:支撐板(7)上設置有對稱分布的緊固孔(8)。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一種防側擊損傷避雷針,其特征在于:支撐板(7)上設置有對稱分布的緊固孔(8)。
8.根據權利要求1-4其中任意一項所述一種防側擊損傷避雷針,其特征在于:支撐板(7)安裝方式包括螺釘連接、焊接。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一種防側擊損傷避雷針,其特征在于:支撐板(7)安裝方式包括螺釘連接、焊接。
10.根 據權利要求6所述一種防側擊損傷避雷針,其特征在于:支撐板(7)安裝方式包括螺釘連接、焊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側擊損傷避雷針,結構組成包括接閃針(11)、聚離子環(3)、連接桿(4)、聚離子球(5)、支架(6)、支撐板(7),其特征在于接閃針(11)的組成包括主接閃針(1)、側接閃針(2),支撐板(7)中央位置設置有支架(6),支架(6)上安裝有球形構型的聚離子球(5),聚離子球(5)上頂端垂直設置有主接閃針(1),在聚離子球(5)上半部分位置均勻設置有側接閃針(2)2~8根,側接閃針(2)下面聚離子球(5)上設置有2~4根連接桿(4),配套的聚離子環(3)安裝在連接桿(4)上,裝置結構簡潔牢固、防雷效果好、帶有防雷擊自身保護裝置,安裝維護快捷方便。
文檔編號H01T19/04GK203085969SQ20132010372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7日
發明者夏文華, 張璽 申請人:云南新銅人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