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燈管的烘烤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LED燈生產【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LED燈管的烘烤裝置,其包括:機架、多個托輥、驅動輥、傳送帶、電機、加濕設備及至少一個烘烤設備,多個托輥相互平行,并水平可轉動地安裝在機架上;驅動輥與托輥平行布置;傳送帶架設在托輥和驅動輥之間;電機與驅動輥連接,用于為驅動輥提供動力;加濕設備設置在傳送帶的上方位置,該加濕設備用于加濕燈管;以及至少一個烘烤設備,烘烤設備設置在加濕設備沿傳送帶的傳送方向的下游位置,烘烤設備用于烘烤燈管。使用本裝置對LED燈管進行烘烤具有燈管內的導熱硅膠的固化時間縮短到半小時以內,減小生產設備占用空間,提高生產效率,并有利于品質異常的處理,減小不良產品的數量的優點。
【專利說明】LED燈管的烘烤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LED燈生產【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LED燈管的烘烤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LED燈的生產過程中,LED的燈管中需要使用導熱硅膠粘貼鋁基條,在鋁基條貼好后,需要等貼鋁基條的導熱硅膠固化后才能進行下一步生產。現有技術一般是將貼好鋁基條的燈管采用自然晾干,即將LED燈管放在常溫環境中,在常溫環境中等待的導熱硅膠固化,這種晾干方式,導熱硅膠的固化時間長至4-10個小時,產品的周轉時間過長,所需要的產品周轉區域較大,而且晾干時間過長及大氣環境不可控的原因,導熱硅膠的固化效果較差,產品的品質下降,不良產品量增加,影響了產品生產線的現場管理及質量管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能夠使導熱硅膠的固化時間大幅度縮短的LED燈管的烘烤裝置。
[0005](二)技術方案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LED燈管的烘烤裝置,其包括:
[0007]機架;
[0008]多個托輥,多個所述托輥相互平行,并水平可轉動地安裝在機架上;
[0009]驅動輥,所述驅動輥與托輥平行布置;
[0010]傳送帶,所述傳送帶架設在所述托輥和驅動輥之間;
[0011]電機,所述電機與驅動輥連接,用于為所述驅動輥提供動力;
[0012]加濕設備,所述加濕設備設置在傳送帶的上方位置,該加濕設備用于加濕燈管;以及
[0013]至少一個烘烤設備,所述烘烤設備設置在所述加濕設備沿傳送帶的傳送方向的下游位置,所述烘烤設備用于烘烤燈管。
[0014]其中,加濕設備包括噴霧單元,所述噴霧單元設置在所述傳送帶的上方位置,所述噴霧單元與外部水管連接。
[0015]其中,所述加濕設備還包括加濕殼體和加濕循環風機,所述加濕殼體為一個下部設有開口的箱體,所述加濕殼體安裝在所述傳送帶的上方;所述噴霧單元和加濕循環風機設置在所述加濕殼體中;所述加濕循環風機用于吹散水汽。
[0016]其中,所述烘烤設備包括電熱箱,所述電熱箱設置在傳送帶上方用于加熱燈管。
[0017]其中,所述烘烤設備還包括烘烤殼體和烘烤循環風機,所述烘烤殼體為一個下部設有開口的箱體,所述烘烤殼體安裝在所述傳送帶的上方;所述電熱箱與所述烘烤殼體連通;所述烘烤循環風機安裝在所述烘烤殼體中。
[0018]其中,所述電機通過傳動帶、鏈輪副或者齒輪副與所述驅動輥連接。[0019]其中,所述電機為可調速電機。
[0020]其中,所述烘烤設備為兩個。
[0021]其中,所述傳送帶用于放置LED燈管的一面設有多個定位條。
[0022](三)有益效果
[002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LED燈管的烘烤裝置具有燈管內的導熱硅膠的固化時間縮短到半小時以內,減小生產設備占用空間,提高生產效率,并有利于品質異常的處理,減小不良產品的數量的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0025]圖2為圖1中I部分的放大圖;
[0026]圖中,1:機架;2:托棍;3:傳送帶;4:加濕設備;5:供烤設備;6:驅動棍;7:傳動帶;8:電機;9:燈管;31:定位條;41:加濕殼體;42:噴霧單元;43:加濕循環風機;51:烘烤殼體;52:電熱箱;53:烘烤循環風機。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28]實施例1:
[0029]如圖1和2所示,本實用新型LED燈管的烘烤裝置,其包括:機架1、多個托輥2、驅動輥6、傳送帶3、電機8、加濕設備4及至少一個烘烤設備5,多個托輥2相互平行,并水平可轉動地安裝在機架I上;驅動輥6也安裝在機架I上,驅動輥6與托輥2平行布置;傳送帶3架設在托輥2和驅動輥6之間。電機8通過傳動帶7與驅動輥6連接,用于為驅動輥6提供動力;加濕設備4用于為LED燈管加濕,加濕設備4設置在傳送帶3的上方位置,力口濕設備4包括加濕殼體41、噴霧單元42和加濕循環風機43,加濕殼體41為一個下部設有開口的箱體,加濕殼體41安裝在傳送帶3的上方并使其開口向下;噴霧單元42和加濕循環風機43設置在加濕殼體41中,并使噴霧單元42的噴口在傳送帶3上方的一定高度位置,噴霧單元42與外部水管連接,噴霧單元41用于將水打散成霧狀,加濕循環風機43用于吹散水汽,使噴霧單元42噴出來的水汽均勻散落在加傳送帶上。烘烤設備5用于烘烤LED燈管,烘烤設備5設置在加濕設備4沿傳送帶3的傳送方向的下游位置。烘烤設備5包括烘烤殼體51、電熱箱52和烘烤循環風機53,烘烤殼體51為一個下部設有開口的箱體,烘烤殼體51安裝在傳送帶3的上方并使其開口向下;電熱箱52與烘烤殼體51相連通,烘烤循環風機53安裝在烘烤殼體51中,電熱箱52位于傳送帶3的上方,電熱箱52產生的熱氣通到烘烤殼體51中,由烘烤循環風機53使熱氣在烘烤殼體51中循環,使燈管均勻被加熱。
[0030]進一步的,為了調節傳送帶3的傳送速度,在將電機優選為調速電機。為了較好的烘干燈管使導熱硅膠均勻的固化,使用但不限于使用兩個烘烤設備5依次排列對LED燈管進行烘烤。為了使LED燈管均勻受熱,在傳送帶3用于放置LED燈管的一面設有多個定位條31。
[0031]在使用時,燈管9放在傳送帶3上面,傳送帶3上的定位條31將燈管分隔開,使燈管9之間具有一定的空間,電機8通過驅動輪6驅動傳送帶3移動,燈管9隨著傳送帶3依次經過加濕設備4和烘烤設備5。在經過加濕設備4時,加濕殼體41中的噴霧單元42工作,將水打散形成水汽,水汽在加濕殼體41中飄進到燈管內,使燈管9濕潤,同時加濕循環風機43工作使水汽均勻的散落到燈管內,加濕效果更好。經過加濕后的燈管9進入烘烤設備5,烘烤設備5的電熱箱52將電能轉化為熱氣通入到烘烤殼體51中,烘烤循環風機53使熱風在烘烤殼體51中循環,使燈管被均勻的加熱。調節烘烤殼體51內的溫度為75?85°C之間,使導熱硅膠快速固化。使用本實用新型的LED燈管的烘烤裝置能夠將燈管內的導熱硅膠由原來的4-10小時的固化時間縮短至30分鐘以內,在生產過程中可以將原來用于晾干燈管的周轉區域去除,改為流水線作業方式,避免生產現場混亂。有利于工作人員及時發現并處理品質異常的燈管,減少不良燈管的數量。使用本裝置能夠將生產產能、現場5S及產品品質匯聚為一體,達到高品質、高產能及有持續的生產模式。
[0032]實施例2:
[0033]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之處在于:電機8通過鏈輪副與驅動輥6連接。
[0034]實施例3:
[0035]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之處在于:電機8通過齒輪副與驅動輥6連接。
[003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LED燈管的烘烤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機架; 多個托輥,多個所述托輥相互平行,并水平可轉動地安裝在機架上; 驅動輥,所述驅動輥與托輥平行布置; 傳送帶,所述傳送帶架設在所述托輥和驅動輥之間; 電機,所述電機與驅動輥連接,用于為所述驅動輥提供動力; 加濕設備,所述加濕設備設置在傳送帶的上方位置,該加濕設備用于加濕燈管;以及 至少一個烘烤設備,所述烘烤設備設置在所述加濕設備沿傳送帶的傳送方向的下游位置,所述烘烤設備用于烘烤燈管。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LED燈管的烘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濕設備包括噴霧單元,所述噴霧單元設置在所述傳送帶的上方位置,所述噴霧單元與外部水管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LED燈管的烘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濕設備還包括加濕殼體和加濕循環風機,所述加濕殼體為一個下部設有開口的箱體,所述加濕殼體安裝在所述傳送帶的上方;所述噴霧單元和加濕循環風機設置在所述加濕殼體中;所述加濕循環風機用于吹散水汽。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LED燈管的烘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烤設備包括電熱箱,所述電熱箱設置在傳送帶上方用于加熱燈管。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LED燈管的烘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烤設備還包括烘烤殼體和烘烤循環風機,所述烘烤殼體為一個下部設有開口的箱體,所述烘烤殼體安裝在所述傳送帶的上方;所述電熱箱與所述烘烤殼體連通;所述烘烤循環風機安裝在所述烘烤殼體中。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LED燈管的烘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通過傳動帶、鏈輪副或者齒輪副與所述驅動輥連接。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LED燈管的烘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為可調速電機。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LED燈管的烘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烤設備為兩個。
9.如權利要求1至8任一項所述的LED燈管的烘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送帶用于放置LED燈管的一面設有多個定位條。
【文檔編號】H01L33/00GK203553204SQ201320772022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8日
【發明者】趙興, 唐金龍, 陸利兵 申請人:寶電電子(張家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