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端子零件。
背景技術:
以前,已知有如下技術:出于各種目的,將連接在電線的末端部上的電線連接部與配置在電線連接部的前側的部分作為分體的部件形成后接合。
例如,以下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端子零件,以降低成本為目的,連接在電線的末端部上的電線連接部與配置在電線連接部的前側的方筒部形成為分體的部件。在電線連接部一體形成有彈性接觸片,彈性接觸片配置在方筒部的內側,并與對方側端子零件彈性地接觸。于是,具有彈性接觸片的電線連接部采用導電性優良的銅合金制,且方筒部采用比較廉價的不銹鋼制,從而降低花費在端子零件上的材料成本。電線連接部與方筒部通過使設置在方筒部的后端部上的保持片緊貼于彈性接觸片與電線連接部之間的部分而保持組裝狀態。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84505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但是,對于上述端子零件,期望能夠有應付以下課題的對策:電線在端子零件連接到對方側的狀態下發生振動時,容易對電線連接部與其他構成部件之間的接合部作用較大的力。
本發明是基于上述這樣的情況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端子零件,其能夠防止對電線連接部和與電線連接部分體形成的其他構成部件之間的接合部作用較大的力。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的端子零件具備:電線連接部,其連接在電線的末端部;以及其他構成部件,其與所述電線連接部分體形成,所述其他構成部件配置在所述電線連接部的前側,在所述其他構成部件設置有接合片,所述接合片重疊接合在所述電線連接部,所述電線連接部中的比壓接在所述電線的芯線上的部分靠后側的部分接合到所述接合片。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由于電線連接部和與電線連接部分體形成的其他構成部件之間的接合部沿電線配置,所以接合部與電線一起振動,因此能夠防止對電線連接部與其他構成部件之間的接合部作用較大的力。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實施例的端子零件的、電線連接部與其他構成部件接合前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處于電線連接部與其他構成部件接合的狀態的端子零件的立體圖。
圖3是表示處于電線連接部與其他構成部件接合的狀態的端子零件的俯視圖。
圖4是表示端子零件連接到電線的末端部的狀態的側視圖。
圖5是表示端子零件連接到電線的末端部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6是表示端子零件連接到電線的末端部的狀態的側視圖。
圖7是表示端子零件連接到電線的末端部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8是表示端子零件連接到電線的末端部的狀態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示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端子零件也可以構成為,所述電線連接部具有筒部,所述筒部壓接在所述電線的末端部,在所述電線連接部上朝所述筒部的后方突出地設置有接合到所述接合片的部分。根據此構成,由于電線連接部與其他構成部件之間的接合部在筒部的后方偏離配置,所以能夠使壓接筒部時的筒部的變形給接合部帶來的影響變小。
另外,本發明的端子零件也可以構成為,所述筒部被鉚接到配置于上表面側的所述電線的末端部,所述接合片重疊接合到所述筒部的底部的上側。根據此構成,由于接合片與電線一起被鉚接于筒部,所以能夠進一步減少作用到接合部的作用力。
另外,本發明的端子零件也可以構成為,所述電線連接部與所述其他構成部件通過焊接而接合。根據此結構,例如與在接合部設置鉚接片來進行接合的情況相比,能夠使接合部的結構更簡化。
另外,本發明的端子零件也可以構成為,所述其他構成部件具備連接主體部,所述連接主體部具有螺栓插通孔,所述螺栓插通孔用于通過螺栓將所述其他構成部件緊固到接地部位。根據此結構,在通過螺栓緊固到接地部位的端子零件中,電線連接部與其他構成部件之間的接合部被配置在接地部位側。于是,電線向接地部位側(接合部側)彎曲的情況少,所以能夠進一步減少作用到接合部的作用力。
<實施例>
以下,參照圖1-8詳細說明將本發明具體化的一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端子零件t包括分體形成的電線連接部10和其他構成部件20,電線連接部10連接在電線30的末端部,其他構成部件20配置在電線連接部10的前側。電線連接部10以及其他構成部件20分別通過對適當的金屬板材進行沖壓加工而形成。以下,在各構成部件中,以圖2的左近前側(與對方相連的連接側)為前側,以右進深側(與電線30相連的連接側)為后側,以上側為上方,以下側為下方進行說明。
電線連接部10具備筒部11,筒部11被壓接在電線30的末端部。筒部11形成為具有從底部12朝上方立起的鉚接片13的開放式筒型。
筒部11具備:電線筒部11a,其壓接在露出的芯線31;以及絕緣筒部11b,其壓接在絕緣包覆部32的端部。電線30的芯線31以及絕緣包覆部32分別以被包入的方式鉚接于電線筒部11a的鉚接片13以及絕緣筒部11b的鉚接片13。另外,電線筒部11a位于絕緣筒部11b的前側。
在電線連接部10中朝絕緣筒部11b的后方突出地設置有接合部(以下,稱為電線連接側接合部14),在該接合部上連接其他構成部件20。電線連接側接合部14形成為將絕緣筒部11b的底部12朝后方突出的形態,電線連接側接合部14在俯視圖上呈沿寬度方向稍長的長方形(參照圖8)。
其他構成部件20具備連接主體部22,連接主體部22具有螺栓插通孔21,螺栓插通孔21用于通過螺栓將其他構成部件20緊固到接地部位。連接主體部22整體形成為大致圓環狀的平板形狀,在連接主體部22的中央部形成有大致圓形的螺栓插通孔21。如圖3所示,連接主體部22的后緣形成為傾斜緣23,傾斜緣23以連接主體部22的寬度尺寸隨著朝向后端逐漸變窄的方式傾斜。
在其他構成部件20中從連接主體部22的后端朝后方延伸地設置有接合片24,接合片24重疊接合在電線連接部10。接合片24與連接主體部22被設置成一體,接合片24從連接主體部22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部(一對傾斜緣23之間)朝后方延伸。接合片24形成為在前后方向上細長的大致長方形的平板狀。其他構成部件20形成為包含接合片24在內的整體無臺階的平板狀。
接合片24的長度尺寸(前后方向的尺寸)與包括電線連接側的接合部14在內的電線連接部10的長度尺寸(電線連接部10的全長)相同。另外,接合片24的寬度尺寸設定為比螺栓插通孔21的直徑尺寸小,與電線連接部10的底部12的寬度尺寸相同。
接合片24的延出端部(后端部)被設為當其他構成部件20重疊在電線連接部10時重疊接合在電線連接側接合部14上的接合部(以下,稱為其他部件側接合部25)。其他部件側接合部25呈與電線連接側接合部14大致相同的形狀。
接著,對制造上述端子零件t的作業以及將端子零件t連接到電線30的末端部來制造帶有端子零件的電線30的作業的一個例子進行說明。
首先,采用最合適的材料分別將電線連接部10以及其他構成部件20形成為最合適的形狀。此時,通過對電線連接部10的材料與其他構成部件20的材料采用不同的材料,從而能夠降低材料成本。例如,對電線連接部10采用銅或者銅合金制,而對其他構成部件20采用鐵或者鐵合金制,由此與對端子零件t的整體采用銅或者銅合金制的情況相比,通過使用比銅廉價的材料,能夠降低材料成本。
另外,通過對電線連接部10采用鋁或者鋁合金,從而在將電線連接部10連接到用絕緣包覆部32包圍鋁制或者鋁合金制的芯線31而形成的電線30(所謂的鋁電線)的情況下,能夠不易發生電腐蝕。此時,通過對其他構成部件20采用比鋁更硬的鐵或者鐵合金制,從而能夠具備承受螺栓緊固的性能。另外,由于相比于銅,鐵與鋁之間的電位差小,所以即使與鋁或者鋁合金相接觸也不容易產生電腐蝕。
此外,通過對電線連接部10的板厚尺寸及形狀進行適宜地變更,從而能夠將電線連接部10最適宜地緊固安裝在直徑尺寸大的電線30上,也能夠將電線連接部10最適宜地緊固安裝在直徑尺寸小的電線30上。例如,對于直徑尺寸小的電線30,采用比較薄的板材,使底部12的寬度尺寸變窄并使鉚接片13變小,以便與該電線30的直徑尺寸相匹配,從而能夠確保較高的連接品質。另外,通過與直徑尺寸相匹配地使電線連接部10變小,從而能夠避免浪費材料。接著,對于直徑尺寸大的電線30,使用比較厚的板材,通過與該直徑尺寸相匹配地使底部12的寬度尺寸擴大并使鉚接片13變大,從而能夠確保較高的連接品質。此時,由于其他構成部件20的板厚尺寸、形狀能夠與電線連接部10無關地進行設定,所以其他構成部件20的板厚尺寸、形狀能夠設定為螺栓緊固所需的板厚和形狀。因此,能夠同時提高連接到電線30以及接地部位的連接品質。
接著,將電線連接部10與其他構成部件20連接。
首先,如圖1以及圖2所示,在電線連接部10的上表面側重疊放置其他構成部件20。將其他構成部件20的接合片24重疊在電線連接部10的上表面(筒部11的底部12)。這樣,電線連接部10的前端(電線筒部11a的前端)抵接到連接主體部22的傾斜緣23,由此進行前后方向的定位(參照圖2)。另外,其他構成部件20的后端與電線連接部10的后端對齊配置,其他部件側接合部25與電線連接側接合部14處于整面重疊的狀態(參照圖3)。于是,通過焊接將其他部件側接合部25與電線連接側接合部14接合。由此,電線連接部10與其他構成部件20形成為一體。
通過上述,端子零件t的制造作業結束。
接著,如圖4以及圖5所示,將端子零件t連接到電線30的末端部。將電線30的末端部設置在端子零件t的上表面側。具體為,以在電線30的末端部露出的芯線31位于電線筒部11a、且絕緣包覆部32位于絕緣筒部11b的方式,將電線30的末端部配置在接合片24的上側。于是,將電線筒部11a的鉚接片13以及絕緣筒部11b的鉚接片13鑿緊的話,鉚接片13與接合片24一起將芯線31以及絕緣包覆部32包圍,電線筒部11a壓接在芯線31,絕緣筒部11b壓接在包覆部32。
如上,帶有端子零件的電線30的制造作業結束。于是,該端子零件t通過螺栓緊固連接到例如汽車車身的預定的接地部位。在通過螺栓緊固連接到接地部位的端子零件t上,電線連接部10與其他構成部件20之間的接合部配置在電線30的接地部位側。
接著,對如上述所構成的實施例的作用以及效果進行說明。
本實施例的端子零件t具備:電線連接部10,其連接在電線30的末端部;以及其他構成部件20,其與電線連接部10分體形成,配置在電線連接部10的前側,在其他構成部件20上設置有接合片24,接合片24重疊接合在電線連接部10,電線連接部10中的比壓接到電線30的芯線31上的部分靠后側的部分接合在接合片24。根據此結構,由于電線連接部10與其他構成部件20的接合部沿電線30配置,所以接合部與電線30一起振動,由此能夠防止對電線連接部10與其他構成部件20的接合部作用較大的作用力。
另外,電線連接部10具有筒部11,筒部11壓接在電線30的末端部,在電線連接部10上設置有朝筒部11的后方突出的電線連接側接合部(接合到接合片24的部分)14。根據此結構,由于電線連接部10與其他構成部件20之間的接合部在筒部11的后方偏離配置,所以能夠使壓接筒部11時的筒部11的變形給接合部帶來的影響變小。
另外,筒部11形成為被鉚接到配置于上表面側的電線30的末端部,接合片24重疊接合在筒部11的底部12的上側。根據此結構,由于接合片24與電線30一起被鉚接于筒部11,所以能夠進一步減小作用于接合部的力。
另外,電線連接部10與其他構成部件20通過焊接而接合。根據此結構,例如與在接合部設置鉚接片來進行接合的情況相比,能夠使接合部的結構更簡化。
另外,其他構成部件20具備連接主體部22,連接主體部22具有螺栓插通孔21,螺栓插通孔21用于將其他構成部件20用螺栓緊固到接地部位。根據此結構,在通過螺栓緊固到接地部位的端子零件t上,電線連接部10與其他構成部件20的接合部配置在接地部位側。于是,由于電線30向接地部位側(接合部側)彎曲的情況少,所以能夠進一步降低作用到接合部的作用力。
<其他實施例>
本發明并不限定于根據上述記載以及附圖進行說明的實施例,例如如下的實施例也被包含在本發明的技術范圍內。
(1)在上述實施例中,電線連接部10的筒部11形成為開放式筒型,但不限于此,例如電線連接部的筒部也可以形成為閉合式筒型。
(2)在上述實施例中,電線連接部10具有筒部11,筒部11壓接在電線30的末端部,但不限于此,例如電線連接部也可以設置為具有壓接刃,該壓接刃壓接于電線的芯線。
(3)在上述實施例中,在電線連接部10上設置有電線連接側接合部14,接合片24接合在筒部11的后側,但不限于此,只要在電線連接部中的比壓接于電線的芯線的部分靠后側的部分接合有接合片即可,例如亦可不設置電線連接側接合部,而將其他構成部件的接合片接合到絕緣筒部的底部。
(4)在上述實施例中,接合片24重疊接合在筒部11的底部12的上側,但不限于此,接合片也可以重疊接合在筒部的底部的下側。
(5)在上述實施例中,通過焊接將電線連接部10與其他構成部件20接合,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接合部上設置鉚接片來進行接合,另外,也可以除了焊接之外再用鉚接片進行鉚接。
(6)在上述實施例中,其他構成部件20具備連接主體部22,連接主體部22具有螺栓插通孔21,螺栓插通孔21用于通過螺栓將其他構成部件20緊固到接地部位,但不限于此,其他構成部件只要是被配置在電線連接部的前側即可,任何部件都可以,例如,其他構成部件可以是母側的筒狀連接部,在其中插入連接對方側端子零件的極片部,其他構成部件也可以是具有極片部的公側的連接部。
(7)在上述實施例中,通過焊接將其他部件側接合部25與電線連接側接合部14接合,但焊接部位不限定于這部分,焊接部位也可以在接合片與電線連接部相互重疊的范圍內擴張。
附圖標記說明
t…端子零件
10…電線連接部
11…筒部
12…底部
14…電線連接側接合部(電線連接部中的接合到接合片的部分)
20…其他構成部件
21…螺栓插通孔
22…連接主體部
24…接合片
30…電線
31…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