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插座,尤其涉及一種智能充電保護插座。
背景技術:
插座,又稱電源插座,開關插座,是指有一個或一個以上電路接線可插入的座,通過它可插入各種接線,便于與其他電路接通。但是,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以下問題:睡前插上手機一直充電到天亮;手機充滿電拿走后,充電器或充電設備忘記拔了;插座通著電,兒童將手伸進插孔中;水不小心濺到拖線板或插座上。以上情況的發生,影響手機、電池、充電器的使用壽命,浪費寶貴的電力資源,影響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且傳統插座的智能化程度低無法實現遠程控制,控制方式單一。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通過一種智能充電保護插座,來解決以上背景技術部分提到的問題。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智能充電保護插座,其包括插座本體;所述插座本體包括插座殼體和控制主板;所述插座殼體上設置有雙插插座、三插插座、USB插座;所述控制主板包括安全開關、電源管理電路、電流檢測電路、執行動作電路以及指示燈;所述安全開關電路的一端接市電,另一端接電源管理電路的一端、執行動作電路的一端,所述電源管理電路的另一端與指示燈、電流檢測電路連接,執行動作電路的另一端與電流檢測電路連接;所述電流檢測電路與雙插插座、三插插座、USB插座電連接。
特別地,所述控制主板還包括開關按鍵、顯示屏、無線控制電路;所述開關按鍵、顯示屏、無線控制電路連接執行動作電路。
特別地,所述無線控制電路包括藍牙模塊、WiFi模塊、Zigbee模塊。
特別地,所述執行動作電路包括單片機和存儲器;所述存儲器與單片機電性連接。
特別地,所述控制主板還包括蜂鳴器;所述蜂鳴器連接執行動作電路。
特別地,所述指示燈選用LED指示燈。
本發明提出的智能充電保護插座通過開關按鍵控制插座與市電的通斷,通過電流檢測電路實時檢測雙插插座、三插插座、USB插座回路的電流,當檢測到無充電電流或充電電流異常時,執行動作電路控制安全開關斷電,指示燈熄滅,蜂鳴器報警;通過顯示屏實時顯示回路電流大小及充電時間信息;通過無線控制電路完成與外部控制終端的信息交互,實現插座的無線控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智能充電保護插座整體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明,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發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但是,本發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發明的公開內容理解的更加透徹全面。需要說明的是,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發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請參照圖1所示,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智能充電保護插座整體結構圖。本實施例中智能充電保護插座100具體包括插座本體;所述插座本體包括插座殼體和控制主板;所述插座殼體上設置有雙插插座101、三插插座102、USB插座103;所述控制主板包括安全開關104、電源管理電路105、電流檢測電路106、執行動作電路107以及指示燈108;所述安全開關104電路的一端接市電,另一端接電源管理電路105的一端、執行動作電路107的一端,所述電源管理電路105的另一端與指示燈108、電流檢測電路106連接,執行動作電路107的另一端與電流檢測電路106連接;所述電流檢測電路106與雙插插座101、三插插座102、USB插座103電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控制主板還包括開關按鍵109、顯示屏110、無線控制電路111;所述開關按鍵109、顯示屏110、無線控制電路111連接執行動作電路107。所述無線控制電路111包括藍牙模塊、WiFi模塊、Zigbee模塊。所述執行動作電路107包括單片機和存儲器;所述存儲器與單片機電性連接。所述控制主板還包括蜂鳴器112;所述蜂鳴器112連接執行動作電路107。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指示燈108選用LED指示燈。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智能充電保護插座100在雙插插座101、三插插座102、USB插座103外部均設置有安全門,不需要時可以關閉安全門,防止兒童手指插入插座中觸電。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通過開關按鍵109控制插座與市電的通斷,通過電流檢測電路106實時檢測雙插插座101、三插插座102、USB插座103回路的電流,當檢測到無充電電流或充電電流異常時,執行動作電路107控制安全開關104斷電,指示燈108熄滅,蜂鳴器112報警;通過顯示屏110實時顯示回路電流大小及充電時間信息;通過無線控制電路111完成與外部控制終端的信息交互,實現插座的無線控制。
注意,上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及所運用技術原理。本領域技術人員會理解,本發明不限于這里所述的特定實施例,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能夠進行各種明顯的變化、重新調整和替代而不會脫離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雖然通過以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說明,但是本發明不僅僅限于以上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情況下,還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實施例,而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范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