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電氣連接配件生產(chǎn)加工工藝,尤其涉及一種接線端子沖孔倒角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接線端子產(chǎn)品的沖孔倒角加工工藝過程包括:送料準備毛坯,毛坯端部進行沖孔,再通過車床將沖孔位置端部車出平整規(guī)則形狀或者進行倒角。現(xiàn)有技術中接線端子沖孔倒角加工工藝方一般采用非連續(xù)式、分工序步驟完成,需要由幾個不同功能的設備組合起來使用,每個工序及工序之間切換需要人工來完成,該種工藝加工接線端子的加工車間空間利用率比較低,生產(chǎn)效率低,成本也相對較高,因為全程需要人工參與,加工后的產(chǎn)品一致性不夠好,產(chǎn)品合格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彌補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接線端子沖孔倒角加工工藝,該沖孔倒角加工工藝通過機械自動化控制完成,生產(chǎn)效率高,加工成本較低,產(chǎn)品一致性好,合格率高。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的接線端子沖孔倒角加工工藝如下:
一種接線端子沖孔倒角加工工藝,該加工工藝在沖孔倒角裝置上進行,沖孔倒角裝置,包括送料機構、沖孔機構和倒角機構,沖孔機構下方設計有支撐平臺,沖孔機構由沖床和沖桿組成,沖床上設計有滑塊,沖桿設計在滑塊下方,滑塊上還設計有信號桿和拉桿,拉桿下端連接設計有連接塊,連接塊上設計有頂桿,所述頂桿位于沖桿正下方,所述支撐平臺在沖桿與頂桿連線位置設計有模腔;送料機構由振動送料盤、送料滑道、毛坯腔和推送結構組成,振動送料盤與送料滑道連接,送料滑道末端設計在毛坯腔正上方,推送結構設計在毛坯腔下方,推送結構和毛坯腔均設計在支撐平臺上;支撐平臺上設計有轉盤,轉盤上設計有毛坯孔;支撐平臺上還設計有下落孔,下落孔的下方設計有滑槽;滑槽下方設計有氣動推桿,氣動推桿與滑槽末端處于同一高度;倒角機構由電機、旋轉結構、夾具、推送件和車刀組成,旋轉結構與電機連接,夾具設計在旋轉結構上,車刀設計在推送件上,推送件上設計有進刀推送塊,進刀推送塊上設計有移刀推送塊,所述夾具與氣動推桿也處于同一高度。
接線端子沖孔倒角加工工藝由如下步驟組成:
1)送料:將毛坯倒入振動送料盤內(nèi),振動送料盤通過送料滑道將毛坯送至毛坯腔內(nèi),推送結構將毛坯腔內(nèi)的毛坯推送至轉盤的毛坯孔內(nèi);
2)沖孔:轉盤毛坯孔內(nèi)的毛胚隨著轉盤轉動至沖桿正下方,沖桿將毛坯沖至支撐平臺下的模腔內(nèi)進行沖孔;
3)二次送料:沖孔結束后沖桿復位,拉桿隨著沖桿復位動作向上拉,拉桿會將連接塊上的頂桿拉起,頂桿將模腔內(nèi)的毛坯頂出模腔回到轉盤毛坯孔內(nèi);沖完孔的毛坯隨著轉盤轉動至下落孔位置時,會受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到滑槽內(nèi),毛坯沿著滑槽下滑至滑槽末端處于水平狀態(tài);滑槽移動到夾具前端位置,氣動推桿將滑槽末端水平狀態(tài)的毛坯推送至夾具內(nèi);滑槽復位,氣動推桿復位;
4)倒角;夾具夾緊,電機帶動旋轉結構旋轉,設計在旋轉結構上的夾具也跟著一起旋轉,沖完孔的毛坯會隨著夾具旋轉,推送件將車刀推送至沖完孔的毛坯端面位置進行倒角操作。
支撐平臺下方設計有伺服電機,轉盤由下轉盤、中套件和上轉盤組成;中套件套設在上轉盤毛坯孔位置,上轉盤套接在下轉盤上,上轉盤上設計有定位孔,下轉盤上設計有定位柱,所述定位孔與定位柱尺寸相匹配,下轉盤上還設計有傳動結構,所述傳動結構與伺服電機連接,伺服電機驅動轉盤轉動。
所述傳動結構為齒輪結構,齒輪結構與伺服電機驅動軸外緣對應的齒輪結構咬合。
下落孔位于膜腔旋轉180°位置。
滑槽為圓弧軌道結構設計,圓弧軌道角度為130°~145°,圓弧軌道末端與水平線相切,下落毛坯沿著該滑槽從垂直角度沿著圓弧軌道運動到末端時變成為水平角度。
所述沖孔倒角裝置上設計有信號控制系統(tǒng),信號控制系統(tǒng)由設計在相應部件上的感應開關組成,送料滑道、推送結構、信號桿、滑槽、氣動推桿、夾具、推送件上均設計有感應開關,滑槽上的感應開關設計在滑槽末端;感應開關根據(jù)所在部件位置的信號狀態(tài)變化會發(fā)出相應的開關指令,相互連接部件之間通過彼此發(fā)出的開關指令進行配合;如:送料滑道上的感應開關送完一次料之后發(fā)出關閉送料滑道信號,待推送結構將毛坯腔內(nèi)的毛坯推送至毛坯孔復位后,推送結構上的感應開關發(fā)出指令,送料滑道開啟;信號桿上的感應開關在完成一次沖孔動作時發(fā)出伺服電機工作指令,伺服電機帶動轉盤旋轉一定角度,到下一個未沖孔的毛坯旋轉至沖桿正下方時,感應開關發(fā)出伺服電機停止工作指令;沖完孔的毛坯通過下落孔沿著滑槽運動至滑槽末端時,感應開關發(fā)出滑槽移動和氣動推桿工作指令;毛坯推送至夾具時,夾具上設計的感應開關發(fā)出夾具夾緊、旋轉結構旋轉指令,同時滑槽與氣動推桿上的感應開關發(fā)出滑槽、氣動推桿復位指令;氣動推桿上的感應開關復位后發(fā)出推送件工作信號,進刀推送塊推動車刀接近毛坯端面,移刀推送塊慢慢移動,進行倒角;推送件上的感應開關在車刀運行到限定位置時發(fā)出推送件復位的指令。
所述沖孔倒角裝置也可以通過數(shù)控進行接線端子的加工,相對信號控制系統(tǒng),數(shù)控操作設備成本較高。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本發(fā)明提供的沖孔倒角加工工藝過程在沖孔倒角裝置上完成,通過機械自動化控制,生產(chǎn)效率高,加工成本較低,產(chǎn)品一致性好,合格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沖孔倒角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沖孔倒角裝置上沖床機構與轉盤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3為沖孔倒角裝置上轉盤分解結構圖;
圖中:1、沖床;2、沖桿;21、信號桿;22、拉桿;23、滑塊;24、連接塊;25、頂桿;3、支撐平臺;4、轉盤;40、伺服電機;41、上轉盤;42、中套件;43、下轉盤;44、定位柱;441、模腔;45、定位孔;46、齒輪結構;5、毛坯孔;6、振動送料盤;7、送料滑道;8、毛坯;9、毛坯腔;10、推送結構;11、滑槽;12、氣動推桿;13、車刀;15、夾具;16、感應開關;17、電機;18、推送件;19、旋轉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接線端子沖孔倒角加工工藝,該加工工藝在沖孔倒角裝置上進行,沖孔倒角裝置,包括送料機構、沖孔機構和倒角機構,沖孔機構下方設計有支撐平臺3,沖孔機構由沖床1和沖桿2組成,沖床1上設計有滑塊23,沖桿2設計在滑塊23下方,滑塊23上還設計有信號桿21和拉桿22,拉桿22下端連接設計有連接塊24,連接塊24上設計有頂桿25,所述頂桿25位于沖桿2正下方,所述支撐平臺3在沖桿2與頂桿25連線位置設計有膜腔441;送料機構由振動送料盤6、送料滑道7、毛坯腔9和推送結構10組成,振動送料盤6與送料滑道7連接,送料滑道7末端設計在毛坯腔9正上方,推送結構10設計在毛坯腔9下方,推送結構10和毛坯腔9均設計在支撐平臺3上;支撐平臺3上設計有轉盤4,轉盤4上設計有毛坯孔5;支撐平臺3上還設計有下落孔,下落孔的下方設計有滑槽11;滑槽11下方設計有氣動推桿12,氣動推桿12與滑槽11末端處于同一高度;倒角機構由電機17、旋轉結構19、夾具15、推送件18和車刀13組成,旋轉結構19與電機17連接,夾具15設計在旋轉結構19上,車刀13設計在推送件18上,所述夾具15與氣動推桿12也處于同一高度。
由如下步驟組成:
1)送料:將毛坯8倒入振動送料盤6內(nèi),振動送料盤6通過送料滑7道將毛坯8送至毛坯腔9內(nèi),推送結構10將毛坯腔內(nèi)9的毛坯8推送至轉盤4的毛坯孔5內(nèi);
2) 沖孔:轉盤4毛坯孔5內(nèi)的毛胚8隨著轉盤4轉動至沖桿2正下方,沖桿2將毛坯8沖至支撐平臺3的模腔441內(nèi)進行沖孔;
3) 二次送料:沖孔結束后沖桿2復位,拉桿22隨著沖桿2復位動作向上拉,拉桿22會將連接塊24上的頂桿25拉起,頂桿25將膜腔441內(nèi)的毛坯8頂出膜腔441回到轉盤4毛坯孔5內(nèi);沖完孔的毛坯8隨著轉盤4轉動至下落孔位置時,會受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到滑槽11內(nèi),毛坯沿著滑槽11運動至滑槽11末端處于水平狀態(tài);氣動推桿12將滑槽11末端水平狀態(tài)的毛坯8推送至夾具15內(nèi);
4) 倒角;夾具15夾緊,電機17帶動旋轉結構19旋轉,設計在旋轉結構19上的夾具15也跟著一起旋轉,沖完孔的毛坯8會隨著夾具15旋轉,推送件18將車刀13推送至沖完孔的毛坯8端部位置進行倒角操作。
優(yōu)選的,支撐平臺3下方設計有伺服電機40,轉盤4由下轉盤43、中套件42和上轉盤41組成;中套件42套設在上轉盤41毛坯孔5位置,上轉盤41套接在下轉盤43上,上轉盤41上設計有定位孔45,下轉盤43上設計有定位柱44,所述定位孔45與定位柱44尺寸相匹配,下轉盤46上還設計有齒輪結構46。
下落孔位于膜腔441旋轉180°位置;滑槽11為圓弧軌道結構設計,圓弧軌道角度為130°~145°,圓弧軌道末端與水平線相切,下落毛坯8沿著該滑槽11從垂直角度沿著圓弧軌道運動到末端時變成為水平角度。
所述沖孔倒角裝置上設計有信號控制系統(tǒng),信號控制系統(tǒng)由設計在相應部件上的感應開關16組成,送料滑道7、推送結構10、信號桿21、滑槽11末端、夾具15、推送件18上均設計有感應開關16,感應開關16根據(jù)所在部件位置的信號狀態(tài)變化會發(fā)出相應的開關指令,相互連接部件之間通過彼此之間發(fā)出的開關指令進行配合工作。
上述只是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作出的一具體實施例,但并不能以此作為限定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專利權保護的依據(jù),任何未經(jīng)創(chuàng)造性努力的同等技術方案均屬于本發(fā)明專利要求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