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氣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插座。
背景技術:
電源插座是為家用電器提供電源接口的電氣設備,也是住宅電氣設計中使用較多的電氣附件,它與人們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居民搬進新居后,普遍反映電源插座數量太少,,使用極不方便,造成住戶私拉亂接電源線和加裝插座接線板,常常引起人身電擊和電氣火災事故,給人身財產安全帶來重大隱患。目前市場上現有的電源插座最容易發生的觸電狀況是,插頭接通插座電源,但是插頭并未完全進入插座,此時極容易發生觸電事故。并且,由于兒童的好奇心較強、安全意識弱,很可能會用手指或金屬物去插入插孔中,引起觸電事故。
因此,現有的插座的缺陷是:(1)不能在插頭未完全插入插孔時,防止觸電的發生;(2)不能預防手指或除插頭以外其他金屬物插入插孔時觸電的發生。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防觸電的插座。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插座,包括:插座外殼和兩相插座組件,其中,所述兩相插座組件包括:兩相絕緣本體,設置有第一兩相收容空間、第二兩相收容空間、第一兩相安裝孔、第二兩相安裝孔、第三兩相安裝孔和第四兩相安裝孔,所述第一兩相安裝孔和第三兩相安裝孔與所述第一兩相收容空間連通,所述第二兩相安裝孔和第四兩相安裝孔與所述第二兩相收容空間連通;第一兩相滑塊,安裝于所述第一兩相安裝孔,并且可在所述第一兩相安裝孔中滑動,一端位于第一兩相收容空間內;第二兩相滑塊,安裝于所述第二兩相安裝孔,并且可在所述第二兩相安裝孔中滑動,一端位于第二兩相收容空間內;第三兩相滑塊,安裝于所述第三兩相安裝孔,并且可在所述第三兩相安裝孔中滑動,一端位于第一兩相收容空間內;第四兩相滑塊,安裝于所述第四兩相安裝孔,并且可在所述第四兩相安裝孔中滑動,一端位于第二兩相收容空間內;第一兩相夾片,設置于第一兩相收容空間內,并且位于第一兩相滑塊和第三兩相滑塊之間;第二兩相夾片,設置于第二兩相收容空間內,并且位于第二兩相滑塊和第四兩相滑塊之間;第一兩相動觸點,固定于所述第一兩相滑塊的另一端,并且與所述第一兩相夾片電性連接;第二兩相動觸點,固定于所述第二兩相滑塊的另一端;第三兩相動觸點,固定于所述第三兩相滑塊的另一端;第四兩相動觸點,固定于所述第四兩相滑塊的另一端,并且與所述第二兩相夾片電性連接;第一兩相靜觸點,位于與所述第一兩相動觸點相對應位置,并且與第二兩相動觸點電性連接;第二兩相靜觸點,位于與所述第二兩相動觸點相對應位置,并且與外部電源電性連接;第三兩相靜觸點,位于與所述第三兩相動觸點相對應位置,并且與外部電源電性連接;第四兩相靜觸點,位于與所述第四兩相動觸點相對應位置,并且與第三兩相動觸點電性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兩相插座組件還包括:第一兩相彈片,一端與所述第一兩相夾片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兩相滑塊的另一端固定連接,用于向第一兩相滑塊提供遠離于第一兩相靜觸點的彈力;第二兩相彈片,一端與所述第二兩相滑塊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兩相靜觸點連接,用于向第二兩相滑塊提供遠離于第二兩相靜觸點的彈力;第三兩相彈片,一端與所述第三兩相滑塊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四兩相靜觸點連接,用于向第三兩相滑塊提供遠離于第三兩相靜觸點的彈力;第四兩相彈片,一端與所述第二兩相夾片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四兩相滑塊的另一端固定連接,用于向第四兩相滑塊提供遠離于第四兩相靜觸點的彈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兩相彈片包括第一兩相彈片水平部和第一兩相彈片豎直部,所述第一兩相彈片水平部一端與所述第一兩相夾片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兩相彈片豎直部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兩相彈片豎直部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兩相滑塊的另一端固定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四兩相彈片包括第四兩相彈片水平部和第四兩相彈片豎直部,所述第四兩相彈片水平部一端與所述第二兩相夾片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四兩相彈片豎直部的一端固定,所述第四相彈片豎直部另一端與所述第四兩相滑塊的另一端固定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兩相插座組件還包括第二兩相靜觸點固定件和第三兩相靜觸點固定件,所述第二兩相靜觸點固定件的一端與第二兩相靜觸點固定,另一端固定于插座外殼內;所述第三兩相靜觸點固定件的一端與第三兩相靜觸點固定,另一端固定于插座外殼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兩相絕緣本體還包括多個兩相卡塊,所述兩相卡塊分別位于所述第一兩相收容空間和第二兩相收容空間內,并設于所述兩相絕緣本體的側壁上,用于卡住所述第一兩相夾片和第二兩相夾片。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二、三、四兩相滑塊的一端均設置有斜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兩相安裝孔內設置有滑槽,所述第一兩相滑塊設置有凸塊,所述凸塊嵌入所述滑槽中,并且可在所述滑槽內滑動;所述第二兩相安裝孔內設置有滑槽,所述第二兩相滑塊設置有凸塊,所述凸塊嵌入所述滑槽中,并且可在所述滑槽內滑動;所述第三兩相安裝孔內設置有滑槽,所述第三兩相滑塊設置有凸塊,所述凸塊嵌入所述滑槽中,并且可在所述滑槽內滑動;所述第四兩相安裝孔內設置有滑槽,所述第四兩相滑塊設置有凸塊,所述凸塊嵌入所述滑槽中,并且可在所述滑槽內滑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兩相絕緣本體還設置有兩個兩相通孔,分別與第一兩相收容空間和第二兩相收容空間連通,分別用于固定第一兩相夾片和第二兩相夾片。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兩相插座組件還包括兩個螺柱,其中一個螺柱的一端穿過與所述第一兩相收容空間連通的兩相通孔將所述第一兩相夾片固定于所述第一兩相收容空間的底部,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兩相彈片固定連接;另一個螺柱穿過與所述第二兩相收容空間連通的兩相通孔將所述第二兩相夾片固定于所述第二兩相收容空間的底部,另一端與所述第四兩相彈片固定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區別于現有技術的情況,本發明實施方式通過將四個兩相滑塊分別設于所述兩個兩相夾片的兩側,并且兩相滑塊的一端位于所述兩相收容空間內部,另一端位于所述兩相收容空間外部;四個兩相動觸點分別固定于四個兩相滑塊的另一端;四個兩相靜觸點分別位于與四個兩相動觸點相對應位置。由于兩相動觸點和兩相靜觸點之間具有一定間距,在沒有插頭和插座配合的情況下,手指或除插頭以外其他金屬物插入插孔時,即使是四個兩相動觸點中的三個和相應的三個兩相靜觸點接觸,依然可以防止觸電的發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中插座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插座內部結構及下殼的立體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中插座內部結構的俯視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兩相絕緣本體的立體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兩相絕緣本體的另一立體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兩相絕緣本體的俯視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內部結構的立體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中三相絕緣本體的俯視圖;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中三相絕緣本體的仰視圖;
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中三相絕緣本體的立體圖;
圖11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內部結構的另一立體圖;
圖1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內部結構的再一立體圖;
圖13為本發明實施例中三相夾片和三相彈片組合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更詳細的說明。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其間可以存在一個或多個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表述“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其間可以存在一個或多個居中的元件。本說明書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內”、“外”、“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義,本說明書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說明書中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發明。本說明書所使用的術語“和/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發明不同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結合。
如圖1和圖2所示,插座包括:插座外殼100、兩相插座組件200和三相插座組件300,其中,兩相插座組件200和三相插座組件300均位于所述插座外殼100內部。
插座外殼100包括:上殼110、下殼120和第一防水圈130,其中,所述上殼110設有上殼開口(圖未示),所述上殼110包括上殼本體111、兩相插孔112和三相插孔113,其中兩相插孔112和三相插孔113位于所述上殼本體111的上表面。所述下殼120設有下殼開口(圖未標示),所述上殼開口與所述下殼開口對齊并貼緊固定,使所述上殼110和所述下殼120扣合在一起。所述下殼開口處設有第一凹槽121,并且所述第一凹槽環繞所述下殼開口。所述第一防水圈130嵌入所述第一凹槽121中,并且第一防水圈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一凹槽,在所述上殼110與下殼120相固定時,所述第一防水圈分別抵接于上殼110和下殼120,從而防止外部的水從所述上殼110與所述下殼120的結合處進入插座。
如圖2和3所示,兩相插座組件200包括:兩相絕緣本體210、兩相滑塊、兩相防水圈、兩相防水墊240、兩相夾片、兩相彈片、兩相固定板、兩相觸點。其中,所述兩相觸點包括兩相動觸點和兩相靜觸點。
如圖5和6所示,兩相絕緣本體210設有兩相收容空間,并且兩相收容空間共有兩個,分別是第一兩相收容空間2111和第二收容空間2112,所述第一兩相收容空間2111和第二收容空間2112一左一右并列排布。兩相絕緣本體210的側壁上設有兩相安裝孔。具體的,所述兩相安裝孔共有四個,分別是第一兩相安裝孔2121、第二兩相安裝孔2122、第三兩相安裝孔2123和第四兩相安裝孔2124。所述第一兩相安裝孔2121設置于所述兩相絕緣本體210的前側壁2101,并且與所述第一兩相收容空間2111連通。所述第二兩相安裝孔2122設置于所述兩相絕緣本體210的前側壁2101,并且與所述第二兩相收容空間2112連通。所述第三兩相安裝孔2123設置于所述兩相絕緣本體210的后側壁2102,并且與所述第一兩相收容空間2111連通。所述第四兩相安裝孔2124設置于所述兩相絕緣本體210的后側壁2102,并且與所述第二兩相收容空間2112連通。兩相絕緣本體210的底壁2103上設有兩相通孔213,所述兩相通孔213共有兩個,分別與第一兩相收容空間2111和第二兩相收容空間2112連通。所述兩相絕緣本體210的前后側壁外側設置有四個兩相凹槽,所述兩相凹槽與所述兩相安裝孔一一對應,并且所述兩相凹槽設于所述兩相安裝孔的周圍。具體的,所述兩相凹槽的形狀為環形,共有四個,分別是第一兩相凹槽2141、第二兩相凹槽2142、第三兩相凹槽2143和第四兩相凹槽2144。所述第一兩相凹槽2141設置于所述前側壁2101的外表面,并且環繞于所述第一兩相安裝孔2121。所述第二兩相凹槽2142設置于所述前側壁2101的外表面,并且環繞于所述第二兩相安裝孔2122。所述第三兩相凹槽2143設置于所述后側壁2102的外表面,并且環繞于所述第三兩相安裝孔2123。所述第四兩相凹槽2144設置于所述后側壁2102的外表面,并且環繞于所述第四兩相安裝孔2124。
兩相防水圈230包括第一兩相防水圈孔231和第二兩相防水圈孔232。所述兩相絕緣本體210的上表面設置有兩相防水圈收容槽216,所述兩相防水圈收容槽216環繞于所述第一兩相收容空間2111和第二收容空間2112的開口處。所述兩相防水圈230和所述兩相防水圈收容槽216的形狀相同,所述兩相防水圈230嵌入所述兩相防水圈收容槽216內,并且所述第一兩相防水圈孔231與所述第一兩相收容空間2111對應,第二兩相防水圈孔232與第二兩相收容空間2112對應。
兩相滑塊為絕緣體,安裝于所述兩相安裝孔,并且可在兩相安裝孔中滑動。所述兩相滑塊一端設有斜面,并且位于所述兩相收容空間內;另一端固定有兩相動觸點,位于所述兩相收容空間外部。所述兩相安裝孔的上下方各設有一個滑槽2125,所述兩相滑塊的上下表面各設有凸塊(圖未標示),所述凸塊(圖未標示)嵌入所述滑槽2125中,并且所述滑槽2125靠近所述兩相收容空間的一端封閉,另一端敞開,使得所述兩相滑塊可以從敞開的另一端安裝到所述兩相安裝孔,并且所述兩相滑塊會被封閉的一端阻擋住,以防止所述兩相滑塊完全進入所述兩相收容空間內。這樣設計的好處是:當插頭與本插座對接后,所述兩相滑塊在所述兩相安裝孔內向遠離于所述兩相收容空間的方向滑動,所述凸塊嵌入所述滑槽2125中起到導向的作用,當插頭與本插座脫離后,所述兩相滑塊受到兩相彈片的壓力,在所述兩相安裝孔內向靠近于所述兩相收容空間的方向滑動,由于滑槽2125靠近所述兩相收容空間的一端封閉,使得所述滑槽2125阻擋住所述兩相滑塊進一步向所述兩相收容空間內移動,以防止所述兩相滑塊完全進入所述兩相收容空間內。具體的,所述兩相滑塊共有四個,分別是第一兩相滑塊221、第二兩相滑塊222、第三兩相滑塊223和第四兩相滑塊224。所述第一兩相滑塊221安裝于所述第一兩相安裝孔2121,并且可在第一兩相安裝孔2121中滑動。所述第二兩相滑塊222安裝于所述第二兩相安裝孔2122,并且可在第二兩相安裝孔2122中滑動。所述第三兩相滑塊223安裝于所述第三兩相安裝孔2123,并且可在第三兩相安裝孔2123中滑動。所述第四兩相滑塊224安裝于所述第四兩相安裝孔2124,并且可在第四兩相安裝孔2124中滑動。
所述兩相夾片具有導電性能,設置于兩個所述兩相收容空間內,并且固定于所述兩相收容空間的底部。所述兩相夾片位于設置于所述兩相絕緣本體前側壁的兩相滑塊和后側壁的兩相滑塊之間。所述兩相插座組件200還包括螺柱(圖未標示),所述螺柱穿過所述兩相通孔213,并且將所述兩相夾片固定于所述兩相收容空間211的內部。所述兩相絕緣本體210還包括兩相卡塊215,所述兩相卡塊215位于所述兩相收容空間211的內部,并設于所述兩相絕緣本體210的側壁上,用于卡住所述兩相夾片,防止所述兩相夾片脫離出所述兩相收容空間211。具體的,所述兩相夾片共有兩個,分別是第一兩相夾片251和第二兩相夾片252。所述第一兩相夾片251設置于第一兩相收容空間2111內,并位于第一兩相滑塊221和第三兩相滑塊223之間。所述第二兩相夾片252設置于第一兩相收容空間2112內,并位于第二兩相滑塊222和第四兩相滑塊224之間。
所述兩相防水墊240設置有凸起部(圖未示)和兩相防水墊通孔2401,其中,所述凸起部環繞所述兩相防水墊通孔2401,凸起部嵌入所述兩相凹槽內。所述兩相防水墊通過所述兩相防水墊通孔(圖未示)套設于所述兩相滑塊,并且所述兩相防水墊可以向所述兩相滑塊提供彈力,并且也可以防止外部的水由所述兩相收容空間穿過所述兩相安裝孔滲透到外殼內的其它位置。具體的,所述兩相防水墊共有四個,分別是第一兩相防水墊241、第二兩相防水墊242、第三兩相防水墊243和第四兩相防水墊244,所述第一兩相防水墊241的凸起部嵌入所述第一兩相凹槽2141內,并且套設于所述第一兩相滑塊221;所述第二兩相防水墊242的凸起部嵌入所述第二兩相凹槽2142內,并且套設于所述第二兩相滑塊222;所述第三兩相防水墊243的凸起部嵌入所述第三兩相凹槽2143內,并且套設于所述第三兩相滑塊223;所述第四兩相防水墊244的凸起部嵌入所述第一兩相凹槽2144內,并且套設于所述第四兩相滑塊224。
所述兩相固定板為絕緣體,固定于所述兩相絕緣本體上,所述兩相防水墊的凸起部嵌入所述兩相凹槽,并且所述兩相防水墊位于所述兩相固定板與所述兩相絕緣本體210的側壁之間。所述兩相固定板與所述兩相絕緣本體210固定連接,并且共同擠壓所述所述兩相防水墊,使得所述兩相防水墊對所述兩相安裝孔的密封效果更好。具體的,所述兩相固定板共有兩個,分別是第一兩相固定板271和第二兩相固定板272。所述第一兩相固定板271上設置有第一固定板通孔2711和第二固定板通孔2712,所述第一兩相固定板271固定于所述兩相絕緣本體210的前側壁2101,并且所述第一固定板通孔2711與第一兩相安裝孔2121對齊,所述第一兩相滑塊221穿過所述第一固定板通孔2711;所述第二固定板通孔2712與第二兩相安裝孔2122對齊,所述第二兩相滑塊222穿過所述第二通孔2712。所述第二兩相固定板272上設置有第三固定板通孔2721和第四固定板通孔2722,所述第二兩相固定板272固定于所述兩相絕緣本體210的后側壁2102,并且所述第三固定板通孔2721與第三兩相安裝孔2123對齊,所述第三兩相滑塊223 穿過所述第三固定板通孔2721;所述第四固定板通孔2722與第四兩相安裝孔2124對齊,所述第四兩相滑塊224穿過所述第四固定板通孔2722。
兩相動觸點為導體,共有四個,分別是第一兩相動觸點2811、第二兩相動觸點2812、第三兩相動觸點2813和第四兩相動觸點2814;兩相靜觸點為導體,共有四個,分別是第一兩相靜觸點2821、第二兩相靜觸點2822、第三兩相靜觸點2823和第四兩相靜觸點2824。兩相彈片為導體,共有四個,分別是第一兩相彈片261、第二兩相彈片262、第三兩相彈片263和第四兩相彈片264。
以下將結合四個兩相動觸點和四個兩相靜觸點,分別對第一兩相彈片261、第二兩相彈片262、第三兩相彈片263和第四兩相彈片264進行詳細的描述。
所述第一兩相彈片261包括第一兩相彈片水平部(圖未標示)和第一兩相彈片豎直部(圖未標示),所述第一兩相彈片水平部一端與螺柱固定連接,進而與所述第一兩相夾片251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兩相彈片豎直部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兩相彈片豎直部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兩相滑塊221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并且所述第一動觸點2811固定于所述第一兩相滑塊221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兩相彈片262包括第二兩相彈片活動部2621、第二兩相彈片中部2622、第二兩相彈片懸空部2623和第二兩相彈片固定部2624,所述第二兩相彈片中部2622的一端與第二兩相彈片活動部2621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兩相彈片懸空部2623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兩相彈片活動部2621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兩相滑塊222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兩相彈片懸空部2623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兩相靜觸點282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兩相彈片固定部2624固定于所述所述第二兩相彈片中部2622的側邊上,用于將所述第二兩相彈片262固定于所述第一兩相固定板271的一側。所述第二兩相彈片活動部2621的一端設置有折彎區,其向遠離于所述兩相絕緣本體210的方向折彎,所述第二兩相彈片活動部2621與所述第二兩相彈片中部2622在同一平面,所述第二兩相彈片中部2622貼近所述第一安裝板271,所述第二兩相彈片活動部2621貼近所述第二兩相防水墊242。所述第二兩相彈片活動部2621的另一端,在受到來自第二兩相滑塊222的壓力時,向靠近所述第二兩相靜觸點2822的方向運動,由于所述第二兩相彈片活動部2621的一端設置有折彎區,使得所述第二兩相彈片活動部2621的另一端在運動過程中,其運動方向始終與第二兩相滑塊222的運動方向相同,(若無此折彎區的存在,則第二兩相彈片活動部2621的另一端的運動軌跡將是以所述第二兩相彈片活動部2621和所述第二兩相彈片中部2622的連接處為圓心的圓弧,第二兩相彈片活動部2621的另一端的運動軌跡與第二兩相滑塊222運動軌跡不同,使得所述第二兩相彈片活動部2621的另一端對第二兩相滑塊222產生一個向一側的拉力,使得第二兩相滑塊222與兩相絕緣本體210的第二兩相安裝孔2122產生的摩擦力增大,進而導致其運動不順暢,甚至有可能導致第二兩相滑塊222在某處卡住,使整個運動機構失靈)。進一步的,由于設置有該折彎區,增大了所述第二兩相彈片活動部2621的另一端對第二兩相滑塊222的彈力,即增大了整個第二兩相彈片262的彈力。所述第二兩相彈片懸空部2623的一端設置有彎曲區域,使得所述第二兩相彈片懸空部2623與第二兩相彈片中部2622不在同一平面內,并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兩相彈片懸空部2623的另一端懸空,并且所述第一兩相靜觸點2821固定于所述第二兩相彈片懸空部2623的另一端,進而使得所述第一兩相靜觸點2821與固定于第一兩相滑塊221上的第一兩相動觸點2811對齊,并且二者之間相隔一定距離,(即二者之間具有間隙)。
所述第三兩相彈片263包括第三兩相彈片活動部2631、第三兩相彈片中部2632、第三兩相彈片懸空部2633和第三兩相彈片固定部2634,所述第三兩相彈片中部2632的一端與第三兩相彈片活動部2631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與所述第三兩相彈片懸空部2633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三兩相彈片活動部2631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三兩相滑塊223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兩相彈片懸空部2633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四兩相靜觸點2824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兩相彈片固定部2634固定于所述所述第三兩相彈片中部2632的側邊上,用于將所述第三兩相彈片362固定于所述第二兩相固定板272的一側。所述第三兩相彈片活動部2631的一端設置有折彎區,其向遠離于所述兩相絕緣本體210的方向折彎,所述第三兩相彈片活動部2631與所述第三兩相彈片中部2632在同一平面,所述第三兩相彈片中部2632貼近所述第二安裝板272,所述第三兩相彈片活動部2631貼近所述第三兩相防水墊243。所述第三兩相彈片活動部2631的另一端,在受到來自第三兩相滑塊223的壓力時,向靠近所述第三兩相靜觸點2823的方向運動,由于所述第三兩相彈片活動部2631的一端設置有折彎區,使得所述第三兩相彈片活動部2631的另一端在運動過程中,其運動方向始終與第三兩相滑塊223的運動方向相同,(若無此折彎區的存在,則第三兩相彈片活動部2631的另一端的運動軌跡將是以所述第三兩相彈片活動部2631和所述第三兩相彈片中部2632的連接處為圓心的圓弧,第三兩相彈片活動部2631的另一端的運動軌跡與第三兩相滑塊223運動軌跡不同,使得所述第三兩相彈片活動部2631的另一端對第三兩相滑塊223產生一個向一側的拉力,使得第三兩相滑塊223與兩相絕緣本體210的第三兩相安裝孔2123產生的摩擦力增大,進而導致其運動不順暢,甚至有可能導致第三兩相滑塊223在某處卡住,使整個運動機構失靈)。進一步的,由于設置有該折彎區,增大了所述第三兩相彈片活動部2631的另一端對第三兩相滑塊223的彈力,即增大了整個第三兩相彈片263的彈力。所述第三兩相彈片懸空部2633的一端設置有彎曲區域,使得所述第三兩相彈片懸空部2633與第三兩相彈片中部2632不在同一平面內,并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三兩相彈片懸空部2633的另一端懸空,并且所述第四兩相靜觸點2824固定于所述第三兩相彈片懸空部2633的另一端,進而使得所述第四兩相靜觸點2824與固定于第四兩相滑塊224上的第四兩相動觸點2814對齊,并且二者之間相隔一定距離,(即二者之間具有間隙)。
所述第四兩相彈片264包括第四兩相彈片水平部(圖未標示)和第四兩相彈片豎直部(圖未標示),所述第四兩相彈片水平部一端與所述螺柱固定連接,進而與所述第二兩相夾片252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四兩相彈片豎直部的一端固定;所述第四兩相彈片豎直部另一端與所述第四兩相滑塊224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并且所述第四動觸點2814固定于所述第四兩相滑塊224的另一端。
所述兩相插座組件200還包括第二兩相靜觸點固定件291和第三兩相靜觸點固定件292。所述第二兩相靜觸點固定件291的一端與第二兩相靜觸點2822固定,另一端固定于插座外殼100內。所述第三兩相靜觸點固定件292的一端與第三兩相靜觸點2823固定,另一端固定于插座外殼100內。所述第二兩相靜觸點2822與固定于第二兩相滑塊222上的第二兩相動觸點2812對齊,并且二者之間相隔一定距離,(即二者之間具有間隙)。所述第二兩相靜觸點2822與外部電源電性連接;所述第三兩相靜觸點2823與固定于第三兩相滑塊223上的第三兩相動觸點2813對齊,并且二者之間相隔一定距離,(即二者之間具有間隙),所述第三兩相靜觸點2823與外部電源電性連接。
所述兩相絕緣本體210還包括兩相卡塊218,所述兩相卡塊218分別位于第一兩相收容空間2111和第二兩相收容空間2112的內部,并設于所述兩相絕緣本體210的側壁上,分別用于卡住所述第一兩相夾片251和第二兩相夾片352,防止一兩相夾片251和第二兩相夾片352分別從第一兩相收容空間2111和第二兩相收容空間2112脫離出來。
當兩相插頭插入插座中時,插頭的第一兩相金屬片進入所述第一兩相收容空間2111內,第一兩相金屬片分別與所述第一兩相滑塊221和第三兩相滑塊223一端的斜面接觸,通過向斜面施加壓力,使所述第一兩相滑塊221和第三兩相滑塊223分別向遠離于所述第一兩相收容空間2111的方向移動。當第一兩相金屬片完全插入所述第一兩相收容空間2111時,第一兩相金屬片被所述第一兩相夾片251夾持住,所述第一兩相滑塊221和第三兩相滑塊223分別移動到距離所述第一兩相收容空間2111最遠的位置,此時第一兩相動觸點2811和第一兩相靜觸點2821接觸,第三兩相動觸點2813和第三兩相靜觸點2823接觸。外部電源的電流從第三兩相靜觸點2823傳送給第三兩相動觸點2813,經過第三兩相彈片263到達所述第四兩相靜觸點2824。
插頭的第二兩相金屬片進入所述第二兩相收容空間2112內,第二兩相金屬片分別與所述第二兩相滑塊222和第四兩相滑塊224一端的斜面接觸,通過向斜面施加壓力,使所述第二兩相滑塊222和第四兩相滑塊224分別向遠離于所述第二兩相收容空間2112的方向移動。當第二兩相金屬片完全插入所述第二兩相收容空間2112時,第二兩相金屬片被所述第二兩相夾片252夾持住,所述第二兩相滑塊222和第四兩相滑塊224分別移動到距離所述第二兩相收容空間2112最遠的位置,此時第二兩相動觸點2812和第二兩相靜觸點2822接觸,第四兩相動觸點2814和第四兩相靜觸點2824接觸。外部電源的電流從第二兩相靜觸點2822傳送給第二兩相動觸點2812,經過第二兩相彈片262到達所述第一兩相靜觸點2821。由于第一兩相動觸點2811與所述第一兩相靜觸點2821接觸,因此來自于第二兩相靜觸點2822的電流可以依次經過第一兩相動觸點2811和第一兩相彈片261,進而到達第一兩相夾片251,最后經第一兩相金屬片,到達插頭。由于第四兩相動觸點2814和第四兩相靜觸點2824接觸,因此來自于第三兩相靜觸點2823的電流可以從四兩相靜觸點2824經過第四兩相動觸點2814和第四兩相彈片264,進而到達第二兩相夾片252,最后經第二兩相金屬片,到達插頭。由兩相插座的常規知識可知,只有當第一兩相金屬片和第二兩相金屬片均與電源接通時,(即第一兩相金屬片和第二兩相金屬片分別與電源的火線和零線接通時),電路才能接通,并通過插頭向用電設備供電。若四個兩相滑塊220中任一個未產生滑動,則會導致有一個兩相動觸點281和與其相對應的兩相靜觸點282未接觸,進而導致電路未能接通,則不會導電。若在插頭未完全插入插孔,則所述兩相動觸點281與所述兩相靜觸點282不接觸,因而不會導致觸電的發生。在沒有插頭和插座配合的情況下,手指或除插頭以外其他金屬物插入任一個兩相收容空間211內時,也不會導致觸電的發生。
如圖2、3和4所示,三相插座組件300包括:三相絕緣本體310、三相滑塊320、三相防水圈330、三相防水墊340、三相夾片、三相彈片、三相固定板370、三相觸點和彈簧391。其中,所述三相觸點380包括三相動觸點和三相靜觸點。
如圖7和8所示,三相絕緣本體310包括第一三相收容空間3111、第二三相收容空間3112和第三三相收容空間3113,其位置關系和所述插座的上殼110中三相插孔的位置關系相對應。位于所述第一三相收容空間3111下方的所述三相絕緣本體310的三相底壁312設置有三相安裝孔。所述三相安裝孔共有三個,分別是第一三相安裝孔3141、第二三相安裝孔3142和第三三相安裝孔3143。所述第一三相安裝孔3141與所述第一三相收容空間3111連通,所述第二三相安裝孔3142與所述第二三相收容空間3112連通,所述第三三相安裝孔3143與所述第三三相收容空間3113連通。所述三相底壁312遠離于所述第一三相收容空間3111的一面設有三相凹槽317,所述三相凹槽317環繞于所述第一三相安裝孔3141。所述三相絕緣本體310 中遠離于第二三相收容空間3112和第三三相收容空間3113的一側壁上設置有導線連接孔319,所述導線連接孔319與所述第一三相收容空間3111連通。所述導線連接孔319在導線穿過后,由防水材料進行密封,以防止防止進入第一三相收容空間3111的水從所述導線連接孔319滲透至插座外殼100內的其它位置。
三相防水圈330設置有第一三相防水圈孔(圖未標示)、第二三相防水圈孔(圖未標示)和第三三相防水圈孔(圖未標示)。所述三相絕緣本體310的上表面設置有三相防水圈收容槽316,所述三相防水圈收容槽316環繞于所述第一三相收容空間3111、第二三相收容空間3112和第三三相收容空間3113的開口處。所述三相防水圈330和所述三相防水圈收容槽316的形狀相同,所述三相防水圈330嵌入所述三相防水圈收容槽316內,并且所述第一三相防水圈孔(圖未標示)與所述第一三相收容空間3111對應,第二三相防水圈孔(圖未標示)與第二三相收容空間3112對應,第三三相防水圈孔(圖未標示)與第三三相收容空間3113對應。
三相滑塊320為絕緣體,安裝于所述第一三相安裝孔3141內,并且可以在第一三相安裝孔3141中滑動。所述三相滑塊320的一端與所述三相夾片350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彈簧391的一端固定連接。
所述三相防水墊340為圓形薄膜,其中央設置有三相防水墊通孔341,所述三相滑塊320穿過所述三相防水墊通孔341,使得所述三相防水墊340套設于所述三相滑塊320上,并且所述三相防水墊340嵌入所述三相凹槽315中。所述三相防水墊340可以向所述三相滑塊320提供彈力,并且也可以防止進入到第一三相收容空間3111的水通過所述第一三相安裝孔3141滲透到外殼內的其它位置。
所述三相固定板370為絕緣體,其中央處設有三相固定板通孔371,所述三相固定板370固定于所述三相底壁312遠離于所述第一三相收容空間3111的一面,并且三相固定板通孔371與所述第一三相安裝孔3141對齊。所述三相滑塊320穿過所述三相固定板通孔371,并且三相滑塊320可以在所述三相固定板通孔371中滑動。所述三相防水墊340固定于所述三相底壁312和所述三相固定板370之間,所述三相固定板370與所述三相底壁312固定連接,并且共同擠壓所述所述三相防水墊340,使得所述三相防水墊340對所述第一三相安裝孔3141的密封效果更好。
三相夾片具有導電性,包括第一三相夾片351、第二三相夾片352和第三三相夾片353,所述第一三相夾片351設置于所述第一三相收容空間3111內,并且與所述三相滑塊320的一端固定連接,進而可以與所述三相滑塊320一起滑動。所述第一三相夾片351呈U形,即所述第一三相夾片351的兩端由第一三相夾片351的中部向同一方向延伸而成。所述第一三相夾片351遠離于第二三相收容空間3112和第三三相收容空間3113的一端設置有第一三相夾片通孔3511,并且所述第一三相夾片通孔3511與所述導線連接孔319的位置對齊。所述三相插座組件300還包括導電片392,所述導電片39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三相絕緣本體310中遠離于第二三相收容空間3112和第三三相收容空間3113的一側壁的外表面,另一端于外部電源連接。所述導電片392的一端設有導電片通孔3921,所述導電片通孔3921的位置與所述導線連接孔319的位置對應。導線穿過所述導線連接孔319,一端通過導電片通孔3921與所述導電片392的一端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一三相夾片通孔3511與所述第一三相夾片351遠離于第二三相收容空間3112和第三三相收容空間3113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三相夾片352設置于所述第二三相收容空間3112內,并且被螺栓固定于所述三相底壁312上,該螺栓穿過第二三相安裝孔3142,其一端位于所述第二三相收容空間3112的外部。所述第三三相夾片353設置于所述第三三相收容空間3113內,并且被螺栓固定于所述三相底壁312上,該螺栓穿過第三三相安裝孔3143,其一端位于所述第三三相收容空間3113的外部。第二三相夾片352到所述三相底壁312的距離等于第三三相夾片353到所述三相底壁312的距離。所述第一三相夾片351到所述三相底壁312的距離大于第二三相夾片352和第三三相夾片353到所述三相底壁312的距離。(所述第一三相夾片351的高度大于第二三相夾片352和第三三相夾片353的高度)。
三相彈片為導體,共有兩個,分別是第一三相彈片361和第二三相彈片362。所述第一三相彈片361包括第一三相彈片水平部(圖未標示)和第一三相彈片豎直部(圖未標示),所述第一三相彈片水平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三相彈片豎直部的一端。所述三相動觸點381共有兩個,分別是第一三相動觸點3811和第二三相動觸點3812。所述三相靜觸點382共有兩個,分別是第一三相靜觸點3821和第二三相靜觸點3822。所述第一三相彈片水平部的另一端與第一三相動觸點381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三相彈片水平部的另一端與第二三相動觸點3812固定連接。第一三相彈片豎直部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三相夾片352固定連接,第二三相彈片豎直部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三三相夾片353固定連接。所述三相絕緣本體還包括第一三相靜觸點安裝件393和第二三相靜觸點安裝件394,并且二者均為導體。所述第一三相靜觸點安裝件393的一端與外部電源連接,另一端與第一三相靜觸點3821固定連接,并且所述第一三相靜觸點3821位于所述第一三相動觸點3811的正下方。所述第二三相靜觸點安裝件394的一端與外部電源連接,另一端與第二三相靜觸點3822固定連接,并且所述第二三相靜觸點3822位于所述第二三相動觸點3812的正下方。
所述三相絕緣本體310還包括三相卡塊315,所述三相卡塊315分別位于第一三相收容空間3111、第二三相收容空間3112和第三三相收容空間3113的內部,并設于所述三相絕緣本體310的側壁上,分別用于卡住所述第一三相夾片351、第二三相夾片352和第三三相夾片353,防止第一三相夾片351、第二三相夾片352和第三三相夾片353分別從第一三相收容空間3111、第二三相收容空間3112和第三三相收容空間3113脫離出來。
當三相插頭插入插座中時,三相插頭上設置有第一三相金屬片、第二三相金屬片和第三三相金屬片分別進入第一三相收容空間3111、第二三相收容空間3112和第三三相收容空間3113的內部。由于第一三相金屬片、第二三相金屬片和第三三相金屬片的長度相同,所述在插入的過程中,首先第一三相金屬片與第一三相夾片351接觸,并被其夾持住,第一三相金屬片向第一三相夾片351施加壓力,使得所述第一三相夾片351和三相滑塊320共同向下滑動,所述三相滑塊320又同時向所述第一三相彈片水平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三相彈片水平部的另一端施加向下的壓力,使得所述第一三相動觸點3811和第二三相動觸點3812向下移動,并且最終第一三相動觸點3811和第二三相動觸點3812分別和第一三相靜觸點3821和第二三相靜觸點3822接觸。此時所述第一三相夾片351的高度等于第二三相夾片352和第三三相夾片353的高度。由于所述第一三相靜觸點安裝件393和第二三相靜觸點安裝件394分別與外部電源連接,并且第一三相動觸點3811和第二三相動觸點3812分別和第一三相靜觸點3821和第二三相靜觸點3822接觸。因此所述第二三相夾片352和第三三相夾片353分別與外部電源完成連接,并且第一三相夾片351始終通過導線與導電片392連接。最終當三相插頭完全插入插座中時,電路接通,使得電流經插座和三相插頭向用電設備供電。當三相插頭從所述插座中拔出時,固定于所述三相滑塊320另一端的彈簧391,將所述三相滑塊320向上彈起,進而使得第一三相動觸點3811和第二三相動觸點3812分別和第一三相靜觸點3821和第二三相靜觸點3822分離,使電路斷開。此時,接觸第一三相夾片351、第二三相夾片352和第三三相夾片353均不會發生觸電。
以下將對插座整體的防水防觸電功能進行詳細的描述,
若外部的水從所述兩相插孔111進入所述第一兩相收容空間2111和第二收容空間2112內部,由于此時兩相動觸點281和兩相靜觸點282未接觸,因此所述第一兩相夾片251和第二兩相夾片252均未與電源接通,不會發生漏電現象。設置于所述兩相絕緣本體210的上表面的兩相防水圈230,被所述兩相絕緣本體210和上殼110共同擠壓,達到密封效果,使得進入第一兩相收容空間2111和第二收容空間2112的水,不能從第一兩相收容空間2111和第二收容空間2112的開口處,由所述兩相絕緣本體210的上表面和上殼110的內表面之間滲透至插座外殼100內的其它位置。所述兩相安裝孔212由兩相防水墊240進行密封,可以防止進入第一兩相收容空間2111和第二收容空間2112的水從兩相安裝孔212滲透至插座外殼100內的其它位置。兩相絕緣本體210的底壁2103上設有的兩相通孔213由旋入兩相通孔213內的螺栓進行密封,可以防止進入第一兩相收容空間2111和第二收容空間2112的水從兩相通孔213滲透至插座外殼100內的其它位置。由此可見,進入第一兩相收容空間2111和第二收容空間2112的水無法再進一步滲透至插座外殼100內的其它位置,進而防止其它位置的電路及電子元件接觸到外部的水。
若外部的水從所述三相插孔112進入所述第一三相收容空間3111、第二三相收容空間3112和第三三相收容空間3113的內部,由于此時三相動觸點381和三相靜觸點382未接觸,因此所述第二三相夾片352和第三三相夾片353均未與電源接通,不會發生漏電現象。設置于所述三相絕緣本體310的上表面的兩相防水圈330,被所述三相絕緣本體310和上殼110共同擠壓,達到密封效果,使得進入第一三相收容空間3111、第二三相收容空間3112和第三三相收容空間3113的水,不能從第一三相收容空間3111、第二三相收容空間3112和第三三相收容空間3113的開口處,由所述三相絕緣本體310的上表面和上殼110的內表面之間滲透至插座外殼100內的其它位置。所述第一三相安裝孔3141由三相防水墊340進行密封,可以防止進入第一三相收容空間3111的水從第一三相安裝孔3141滲透至插座外殼100內的其它位置。第二三相安裝孔3142和第三三相安裝孔3143由旋入其中的螺栓進行密封,可以防止進入第二三相收容空間3112和第三三相收容空間3113的水從第二三相安裝孔3142和第三三相安裝孔3143滲透至插座外殼100內的其它位置。所述導線連接孔319在導線穿過后,由防水材料進行密封,以防止防止進入第一三相收容空間3111的水從所述導線連接孔319滲透至插座外殼100內的其它位置。由此可見,進入第一三相收容空間3111、第二三相收容空間3112和第三三相收容空間3113的水無法再進一步滲透至插座外殼100內的其它位置,進而防止其它位置的電路及電子元件接觸到外部的水。
在一些實施例中,與上述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兩相插座組件不包括第一、二、三、四兩相彈片。第一兩相動觸點與所述第一兩相夾片電性連接,第四兩相動觸點,與所述第二兩相夾片電性連接,第一兩相靜觸點與第二兩相動觸點電性連接,第四兩相靜觸點,與第三兩相動觸點電性連接。由第一、二、三、四兩相防水墊向所述第一、二、三、四兩相滑塊提供復位的彈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與上述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兩相插座組件中的第一、二、三、四兩相彈片,還可以是彈簧等其它的彈性部件,向所述第一、二、三、四兩相滑塊提供復位的彈力;并且第一兩相動觸點與所述第一兩相夾片電性連接,第四兩相動觸點,與所述第二兩相夾片電性連接,第一兩相靜觸點與第二兩相動觸點電性連接,第四兩相靜觸點,與第三兩相動觸點電性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與上述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兩相動觸點與所述第一兩相夾片電性連接,第四兩相動觸點,與所述第二兩相夾片電性連接,第一兩相靜觸點與第二兩相動觸點電性連接,第四兩相靜觸點,與第三兩相動觸點電性連接。所述第一、二、三、四兩相滑塊即使無彈性部件向其提供彈力,仍然可以完成防觸電的功能。
在一些實施例中,與上述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三相滑塊的下端可以不設置有彈簧,僅靠所述第一三相彈片和第二三相彈片的彈力就可以使所述三相滑塊完成復位。
在一些實施例中,與上述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三相滑塊即使無彈性部件向其提供彈力,仍然可以完成防觸電功能。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插座可以僅包括插座外殼和兩相插座組件,或者僅包括插座外殼和三相插座組件,或者包括至少一個兩相插座組件和至少一個三相插座組件。以上所述的插座的多種形式均應視為本發明說明書所記載的范圍。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的說明書及其附圖中給出了本發明的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可以通過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說明書所描述的實施方式,這些實施方式不作為對本發明內容的額外限制,提供這些實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對本發明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并且,上述各技術特征繼續相互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舉的各種實施方式,均視為本發明說明書記載的范圍;進一步地,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