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感線圈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感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指一種電感線圈結構,其應用于升壓電路中。
【背景技術】
[0002]電感(電感線圈)是用絕緣導線(例如漆包線、紗包線等)繞制而成的電磁感應元件,也是電子電路中常用的元器件之一。電感是用漆包線、紗包線或塑皮線等在絕緣骨架或磁心、鐵芯上繞制成的一組串聯的同軸線匝,它在電路中用字母“L”表示,主要作用是對交流信號進行隔離、濾波或與電容器、電阻器等組成諧振電路。
[0003]通常情況下,電感線圈包括繞線架、繞線架上的線圈以及鐵芯,現在的電感線圈多采用在繞線架的中心制有一貫穿孔,然后將鐵芯穿置于該貫穿孔內,這樣的電感線圈雖然結構簡單,但是繞線架容易產生滑動而造成電感的不穩定;且鐵芯僅穿置于繞線架的中心,磁力線分布弱,因此其結構有待進一步改進。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結構簡單,制造、裝配方便,磁力線完整、平均,使用壽命長的一種電感線圈結構。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6]—種電感線圈結構,包括繞線架、線圈以及鐵芯,繞線架包括有上擋板、下擋板以及連接于所述上擋板和下擋板之間的繞線柱,該繞線柱呈橢圓柱形結構,線圈繞置于所述繞線柱上,繞線柱內制有貫穿孔,下擋板的下表面上設置有接電腳;鐵芯包括上鐵芯和下鐵芯,上鐵芯從上向下裝配于所述貫穿孔的上部,下鐵芯從下向上裝配于所述貫穿孔的下部,上鐵芯的上側邊以及下鐵芯的下側邊罩于線圈外。
[0007]優化的技術措施還包括:
[0008]上述的上鐵芯呈方形結構,上鐵芯的中心設置有與所述貫穿孔相適配的上橢圓塊,上鐵芯的四邊分別設置有上側邊,上鐵芯的四角分別設置有上缺口。
[0009]上述的下鐵芯呈方形結構,下鐵芯的中心設置有與所述貫穿孔相適配的下橢圓塊,下鐵芯的四邊分別設置有下側邊,下鐵芯的四角分別設置有下缺口。
[0010]上述的上側邊與對應的下側邊接觸配合。
[0011 ]上述的接電腳設置于所述下擋板的四角。
[0012]上述的下擋板位于所述接電腳的內側向下延伸形成有擋邊。
[0013]上述的接電腳的數目為8個,下擋板的每個角上設置有一組接電腳,每組接電腳為2個;每個角上的2個接電腳之間的連接線垂直于該角所在的對角線。
[0014]本實用新型一種電感線圈結構,采用分體式的鐵芯,鐵芯由上鐵芯和下鐵芯構成,上鐵芯從上向下裝配于所述貫穿孔的上部,下鐵芯從下向上裝配于所述貫穿孔的下部,制造、裝配方便,大大節約了生產成本,同時上鐵芯的上側邊以及下鐵芯的下側邊罩于線圈夕卜,這樣有助于電感穩定性的提高;繞線架中部的繞線柱采用橢圓柱形結構,在保證繞線柱的外表面呈光滑曲面的同時,增加了繞線面積。
[0015]另外,上鐵芯的四邊分別設置有上側邊,下鐵芯的四邊分別設置有下側邊,裝配后,線圈的四面被鐵芯包覆,如此結構,磁力線完整、平均。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9]如圖1至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其中的附圖標記為:繞線架1、線圈2、上擋板11、下擋板12、接電腳12a、擋邊12b、繞線柱13、貫穿孔13a、上鐵芯3、上橢圓塊31、上側邊32、上缺口 33、下鐵芯4、下橢圓塊41、下側邊42、下缺口 43。
[0021]如圖1至圖2所示,
[0022]—種電感線圈結構,包括繞線架1、線圈2以及鐵芯,繞線架I包括有上擋板11、下擋板12以及連接于所述上擋板11和下擋板12之間的繞線柱13,該繞線柱13呈橢圓柱形結構,線圈2繞置于所述繞線柱13上,繞線柱13內制有貫穿孔13a,下擋板12的下表面上設置有接電腳12a;鐵芯包括上鐵芯3和下鐵芯4,上鐵芯3從上向下裝配于所述貫穿孔13a的上部,下鐵芯4從下向上裝配于所述貫穿孔13a的下部,上鐵芯3的上側邊32以及下鐵芯4的下側邊42罩于線圈2外。
[0023]實施例中,上鐵芯3呈方形結構,上鐵芯3的中心設置有與所述貫穿孔13a相適配的上橢圓塊31,上鐵芯3的四邊分別設置有上側邊32,上鐵芯3的四角分別設置有上缺口33。
[0024]實施例中,下鐵芯4呈方形結構,下鐵芯4的中心設置有與所述貫穿孔13a相適配的下橢圓塊41,下鐵芯4的四邊分別設置有下側邊42,下鐵芯4的四角分別設置有下缺口43。
[0025]實施例中,上側邊32與對應的下側邊42接觸配合。
[0026]實施例中,接電腳12a設置于所述下擋板12的四角。
[0027]實施例中,下擋板12位于所述接電腳12a的內側向下延伸形成有擋邊12b。
[0028]實施例中,接電腳12a的數目為8個,下擋板12的每個角上設置有一組接電腳12a,每組接電腳12a為2個;每個角上的2個接電腳12a之間的連接線垂直于該角所在的對角線。
[0029]接電腳12a均勻設置于四角,且采用每組接電腳12a垂直于對角線的分布設計,是其在插入時更加穩定,接電腳12a不易被折斷。
[0030]本線圈結構的鐵芯采用分體式結構,鐵芯由上鐵芯3和下鐵芯4構成,上鐵芯3從上向下插入繞線架I的貫穿孔13a,下鐵芯4從下向上插入繞線架I的貫穿孔13a,其結構簡單,制造、裝配方便。
[0031]繞線架I中部的繞線柱13采用橢圓柱形結構,在保證繞線柱13的外表面呈光滑曲面的同時,增加了繞線面積;在整體大小一定的情況下,增加繞線面積能夠增加繞線長度。
[0032]下擋板12的四邊開設有與所述下鐵芯4的卡槽,當下鐵芯4從下向上與繞線架I裝配在一起時,下鐵芯4的四個下側邊42分別卡入對應的卡槽內;而上鐵芯3從上向下與繞線架I裝配在一起,當上鐵芯3和下鐵芯4對合后,上鐵芯3上的上側邊32與下鐵芯4上對應的下側邊42對合接觸,同時上鐵芯3上的上缺口 33與下鐵芯4上對應的下缺口 43對合。對合后,上側邊32以及下側邊42罩于線圈2外。
[0033]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已闡明,由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做出的各種變化或改型都不會脫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電感線圈結構,包括繞線架(I)、線圈(2)以及鐵芯,其特征是:所述的繞線架(I)包括有上擋板(11)、下擋板(12)以及連接于所述上擋板(11)和下擋板(12)之間的繞線柱(13),該繞線柱(13)呈橢圓柱形結構,所述的線圈(2)繞置于所述繞線柱(13)上,所述的繞線柱(13)內制有貫穿孔(13a),所述的下擋板(12)的下表面上設置有接電腳(12a);所述的鐵芯包括上鐵芯(3)和下鐵芯(4),所述的上鐵芯(3)從上向下裝配于所述貫穿孔(13a)的上部,所述的下鐵芯(4)從下向上裝配于所述貫穿孔(13a)的下部,所述的上鐵芯(3)的上側邊(32)以及下鐵芯(4)的下側邊(42)罩于線圈(2)外。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感線圈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上鐵芯(3)呈方形結構,所述的上鐵芯(3)的中心設置有與所述貫穿孔(13a)相適配的上橢圓塊(31),所述的上鐵芯(3)的四邊分別設置有上側邊(32),所述的上鐵芯(3)的四角分別設置有上缺口(33)。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電感線圈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下鐵芯(4)呈方形結構,所述的下鐵芯(4)的中心設置有與所述貫穿孔(13a)相適配的下橢圓塊(41),所述的下鐵芯(4)的四邊分別設置有下側邊(42),所述的下鐵芯(4)的四角分別設置有下缺口(43)。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電感線圈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上側邊(32)與對應的下側邊(42)接觸配合。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電感線圈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接電腳(12a)設置于所述下擋板(12)的四角。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電感線圈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擋板(12)位于所述接電腳(12a)的內側向下延伸形成有擋邊(12b)。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電感線圈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接電腳(12a)的數目為8個,所述的下擋板(12)的每個角上設置有一組接電腳(12a),每組接電腳(12a)為2個;每個角上的2個接電腳(12a)之間的連接線垂直于該角所在的對角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感線圈結構,包括繞線架、線圈以及鐵芯,繞線架包括有上擋板、下擋板以及連接于所述上擋板和下擋板之間的繞線柱,該繞線柱呈橢圓柱形結構,線圈繞置于所述繞線柱上,繞線柱內制有貫穿孔,下擋板的下表面上設置有接電腳;鐵芯包括上鐵芯和下鐵芯,上鐵芯從上向下裝配于所述貫穿孔的上部,下鐵芯從下向上裝配于所述貫穿孔的下部,上鐵芯的上側邊以及下鐵芯的下側邊罩于線圈外。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結構簡單,采用分體式的鐵芯,制造、裝配方便,節約了生產成本,同時上鐵芯的上側邊以及下鐵芯的下側邊罩于線圈外,這樣有助于電感穩定性的提高。
【IPC分類】H01F17/04, H01F27/26, H01F27/30, H01F27/29
【公開號】CN205384921
【申請號】CN201620201008
【發明人】楊政慧
【申請人】伊雷克電器(寧波)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7月13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