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線纜自動套管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線纜自動套管裝置,包括底座、送料模、第一電機、主動輪、下風箱、下吸盤、門架、氣缸、上風箱、上吸盤、熱風槍、第二電機、絲杠、進給螺母、推桿、氣浮導軌、彈片、電磁鐵、夾頭、滑動板、接近開關、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下吸盤和下吸盤將熱縮套管吸緊,氣缸工作將熱縮套管拉起,第二電機工作帶動推桿左移穿過熱縮套管至設定位置,第一電機帶動主動輪轉動將線纜連續傳送,當冷壓端子推動滑動板右移觸發接近開關時,電磁鐵吸合將彈片吸附,從而將冷壓端子固定,第二電機帶動推桿右移設定位置,熱風槍對熱縮套管加熱,使其緊緊固定于冷壓端子和線纜表面。該裝置結構簡單,不僅精度高,而且極大提高生產效率。
【專利說明】
一種線纜自動套管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械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線纜自動套管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電纜導線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配套產業,在各個行業中使用頻率很高,只要有建設,就需要用到電纜導線,所以具有廣闊的市場,導線在壓接冷壓端子后需要按照安規要求將導線裸露位置套裝熱縮套管,用于提高安全性能,現有方法采用人工手動套裝熱縮套管,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套管位置精度低,有一定概率導致導線裸露,造成安全事故。鑒于以上缺陷,實有必要設計一種線纜自動套管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線纜自動套管裝置,來解決手動套管精度低和效率低的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線纜自動套管裝置,包括底座、送料模、第一電機、主動輪、下風箱、下吸盤、門架、氣缸、上風箱、上吸盤、熱風槍、第二電機、絲杠、進給螺母、推桿、氣浮導軌、彈片、電磁鐵、夾頭、滑動板、接近開關、控制器,所述的送料模位于底座頂部左側,所述的送料模與底座螺紋相連,所述的第一電機位于送料模側壁,所述的第一電機與送料模螺紋相連,所述的主動輪位于第一電機頂部,所述的主動輪與第一電機緊配相連,所述的下風箱位于底座上端且位于送料模右側,所述的下風箱與底座螺紋相連且與送料模活動相連,所述的下吸盤位于下風箱頂部,所述的下吸盤與下風箱螺紋相連,所述的門架位于底座上端,所述的門架與底座螺紋相連,所述的氣缸位于門架下端,所述的氣缸與門架螺紋相連,所述的上風箱位于氣缸下端,所述的上風箱與氣缸螺紋相連,所述的上吸盤位于上風箱底部,所述的上吸盤與上風箱螺紋相連,所述的熱風槍位于門架側壁,所述的熱風槍與門架螺紋相連,所述的第二電機位于底座頂部右側,所述的第二電機與底座螺紋相連,所述的絲杠位于第二電機左側且位于底座上端,所述的絲杠與第二電機緊配相連且與底座轉動相連,所述的絲杠貫穿進給螺母,所述的進給螺母與絲杠螺紋相連,所述的推桿位于進給螺母頂部,所述的推桿與進給螺母螺紋相連,所述的氣浮導軌位于底座頂部且位于進給螺母底部,所述的氣浮導軌與底座螺紋相連且與進給螺母螺紋相連,所述的彈片位于推桿一側,所述的彈片與推桿螺紋相連,所述的電磁鐵位于推桿一側且位于彈片一側,所述的電磁鐵與推桿螺紋相連且與彈片活動相連,所述的夾頭位于推桿左側,所述的夾頭與推桿一體相連,所述的滑動板位于夾頭內壁,所述的滑動板與夾頭彈性相連,所述的接近開關位于夾頭內壁底部且位于滑動板右側,所述的接近開關與夾頭螺紋相連且與滑動板活動相連,所述的控制器位于底座頂部右側,所述的控制器與底座螺紋相連。
[0005]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如下:
[0006]進一步的,所述的底座還設有支撐腳,所述的支撐腳位于底座底部,所述的支撐腳與底座螺紋相連。
[0007]進一步的,所述的送料模還設有從動輪,所述的從動輪位于送料模側壁,所述的從動輪與送料模轉動相連。
[0008]進一步的,所述的送料模還設有送料槽,所述的送料槽貫穿送料模。
[0009]進一步的,所述的彈片還設有鎖定桿,所述的鎖定桿與彈片螺紋相連。
[0010]進一步的,所述的夾頭還設有鎖定孔,所述的鎖定孔貫穿夾頭,所述的鎖定孔軸線與鎖定桿軸線重合。
[0011]進一步的,所述的滑動板還設有彈性桿,所述的彈性桿位于滑動板右側且位于夾頭左側,所述的彈性桿與滑動板螺紋相連且與夾頭螺紋相連。
[0012]進一步的,所述的彈性桿還包括導筒、導桿、彈簧,所述的導筒位于滑動板右側,所述的導筒與滑動板螺紋相連,所述的導桿位于導筒內壁且位于夾頭左側,所述的導桿與導筒間隙相連且與夾頭螺紋相連,所述的彈簧位于導筒內壁右側且位于導桿左側,所述的彈簧與導筒焊接相連且與導桿焊接相連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該線纜自動套管裝置,工作時,將熱縮套管放置于下吸盤上端,控制器控制下吸盤將熱縮套管吸緊,氣缸帶動上風箱下移,上吸盤將熱縮套管吸緊,隨后,氣缸回程將熱縮套管拉起,控制器控制第二電機通過絲杠帶動進給螺母左移,從而推動推桿左移穿過熱縮套管至設定位置,將壓接好冷壓端子的線纜放置在送料槽內,控制器控制第一電機帶動主動輪轉動,在主動輪和從動輪配合下將線纜連續傳送,當冷壓端子推動滑動板右移觸發接近開關時,電磁鐵吸合將彈片吸附,彈片帶動鎖定桿通過鎖定孔將伸入冷壓端子安裝孔,從而將冷壓端子固定,控制器控制第二電機帶動推桿右移設定位置,熱風槍工作將熱縮套管加熱,使其緊緊固定于冷壓端子和線纜表面。該裝置結構簡單,能自動將熱縮套管固定于冷壓端子和線纜表面,降低操作人員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同時,極大提高熱縮套管的位置精度,消除因導線裸露而生產的安全隱患。
【附圖說明】
[0014]圖1示出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0015]圖2示出本實用新型局部放大圖
[0016]圖3示出本實用新型送料模俯視圖
[0017]圖4示出本實用新型彈片俯視圖
[0018]圖5示出本實用新型彈性桿主視圖
[0019]底座I 送料模 2
[0020]第一電機3主動輪 4
[0021]下風箱 5下吸盤 6
[0022]門架7 氣缸8
[0023]上風箱 9上吸盤 10
[0024]熱風槍 11第二電機 12
[0025]絲杠13 進給螺母 14
[0026]推桿15 氣浮導軌 16
[0027]彈片17電磁鐵 18
[0028]夾頭19滑動板 20
[0029]接近開關21控制器22
[0030]支撐腳101從動輪201
[0031]送料槽202鎖定桿1701
[0032]鎖定孔1901彈性桿2001
[0033]導筒2002導桿2003
[0034]彈簧2004
【具體實施方式】
[0035]如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一種線纜自動套管裝置,包括底座1、送料模2、第一電機3、主動輪4、下風箱5、下吸盤6、門架7、氣缸8、上風箱9、上吸盤10、熱風槍11、第二電機12、絲杠13、進給螺母14、推桿15、氣浮導軌16、彈片17、電磁鐵18、夾頭19、滑動板20、接近開關21、控制器22,所述的送料模2位于底座I頂部左側,所述的送料模2與底座I螺紋相連,所述的第一電機3位于送料模2側壁,所述的第一電機3與送料模2螺紋相連,所述的主動輪4位于第一電機3頂部,所述的主動輪4與第一電機3緊配相連,所述的下風箱5位于底座I上端且位于送料模2右側,所述的下風箱5與底座I螺紋相連且與送料模2活動相連,所述的下吸盤6位于下風箱5頂部,所述的下吸盤6與下風箱5螺紋相連,所述的門架7位于底座I上端,所述的門架7與底座I螺紋相連,所述的氣缸8位于門架7下端,所述的氣缸8與門架7螺紋相連,所述的上風箱9位于氣缸8下端,所述的上風箱9與氣缸8螺紋相連,所述的上吸盤10位于上風箱O底部,所述的上吸盤10與上風箱9螺紋相連,所述的熱風槍11位于門架7側壁,所述的熱風槍11與門架7螺紋相連,所述的第二電機12位于底座I頂部右側,所述的第二電機12與底座I螺紋相連,所述的絲杠13位于第二電機12左側且位于底座I上端,所述的絲杠13與第二電機12緊配相連且與底座I轉動相連,所述的絲杠13貫穿進給螺母14,所述的進給螺母14與絲杠13螺紋相連,所述的推桿15位于進給螺母14頂部,所述的推桿15與進給螺母14螺紋相連,所述的氣浮導軌16位于底座I頂部且位于進給螺母14底部,所述的氣浮導軌16與底座I螺紋相連且與進給螺母14螺紋相連,所述的彈片17位于推桿15—側,所述的彈片17與推桿15螺紋相連,所述的電磁鐵18位于推桿15—側且位于彈片17—側,所述的電磁鐵18與推桿15螺紋相連且與彈片17活動相連,所述的夾頭19位于推桿15左側,所述的夾頭19與推桿15一體相連,所述的滑動板20位于夾頭19內壁,所述的滑動板20與夾頭19彈性相連,所述的接近開關21位于夾頭19內壁底部且位于滑動板20右側,所述的接近開關21與夾頭19螺紋相連且與滑動板20活動相連,所述的控制器22位于底座I頂部右側,所述的控制器22與底座I螺紋相連,所述的底座I還設有支撐腳101,所述的支撐腳101位于底座I底部,所述的支撐腳101與底座I螺紋相連,所述的送料模2還設有從動輪201,所述的從動輪201位于送料模2側壁,所述的從動輪201與送料模2轉動相連,所述的送料模2還設有送料槽202,所述的送料槽202貫穿送料模2,所述的彈片17還設有鎖定桿1701,所述的鎖定桿1701與彈片17螺紋相連,所述的夾頭19還設有鎖定孔1901,所述的鎖定孔1901貫穿夾頭19,所述的鎖定孔19軸線與鎖定桿1701軸線重合,所述的滑動板20還設有彈性桿2001,所述的彈性桿2001位于滑動板20右側且位于夾頭19左側,所述的彈性桿2001與滑動板20螺紋相連且與夾頭19螺紋相連,所述的彈性桿2001還包括導筒2002、導桿2003、彈簧2004,所述的導筒2002位于滑動板2001右側,所述的導筒2002與滑動板2001螺紋相連,所述的導桿2003位于導筒2002內壁且位于夾頭19左側,所述的導桿2003與導筒2002間隙相連且與夾頭19螺紋相連,所述的彈簧2004位于導筒2002內壁右側且位于導桿2003左側,所述的彈簧2004與導筒2002焊接相連且與導桿2003焊接相連,該線纜自動套管裝置,工作時,將熱縮套管放置于下吸盤6上端,控制器22控制下吸盤6將熱縮套管吸緊,氣缸8帶動上風箱9下移,上吸盤10將熱縮套管吸緊,隨后,氣缸8回程將熱縮套管拉起,控制器22控制第二電機12通過絲杠13帶動進給螺母14左移,從而推動推桿15左移穿過熱縮套管至設定位置,將壓接好冷壓端子的線纜放置在送料槽202內,控制器22控制第一電機3帶動主動輪4轉動,在主動輪4和從動輪201配合下將線纜連續傳送,當冷壓端子推動滑動板20右移觸發接近開關21時,電磁鐵18吸合將彈片17吸附,彈片17帶動鎖定桿1701通過鎖定孔1901將伸入冷壓端子安裝孔,從而將冷壓端子固定,控制器22控制第二電機12帶動推桿15右移設定位置,熱風槍11工作將熱縮套管加熱,使其緊緊固定于冷壓端子和線纜表面。該裝置結構簡單,能自動將熱縮套管固定于冷壓端子和線纜表面,降低操作人員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同時,極大提高熱縮套管的位置精度,消除因導線裸露而生產的安全隱患。
[0036]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體的實施方式,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從上述構思出發,不經過創造性的勞動,所做出的種種變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線纜自動套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送料模、第一電機、主動輪、下風箱、下吸盤、門架、氣缸、上風箱、上吸盤、熱風槍、第二電機、絲杠、進給螺母、推桿、氣浮導軌、彈片、電磁鐵、夾頭、滑動板、接近開關、控制器,所述的送料模位于底座頂部左側,所述的送料模與底座螺紋相連,所述的第一電機位于送料模側壁,所述的第一電機與送料模螺紋相連,所述的主動輪位于第一電機頂部,所述的主動輪與第一電機緊配相連,所述的下風箱位于底座上端且位于送料模右側,所述的下風箱與底座螺紋相連且與送料模活動相連,所述的下吸盤位于下風箱頂部,所述的下吸盤與下風箱螺紋相連,所述的門架位于底座上端,所述的門架與底座螺紋相連,所述的氣缸位于門架下端,所述的氣缸與門架螺紋相連,所述的上風箱位于氣缸下端,所述的上風箱與氣缸螺紋相連,所述的上吸盤位于上風箱底部,所述的上吸盤與上風箱螺紋相連,所述的熱風槍位于門架側壁,所述的熱風槍與門架螺紋相連,所述的第二電機位于底座頂部右側,所述的第二電機與底座螺紋相連,所述的絲杠位于第二電機左側且位于底座上端,所述的絲杠與第二電機緊配相連且與底座轉動相連,所述的絲杠貫穿進給螺母,所述的進給螺母與絲杠螺紋相連,所述的推桿位于進給螺母頂部,所述的推桿與進給螺母螺紋相連,所述的氣浮導軌位于底座頂部且位于進給螺母底部,所述的氣浮導軌與底座螺紋相連且與進給螺母螺紋相連,所述的彈片位于推桿一側,所述的彈片與推桿螺紋相連,所述的電磁鐵位于推桿一側且位于彈片一側,所述的電磁鐵與推桿螺紋相連且與彈片活動相連,所述的夾頭位于推桿左側,所述的夾頭與推桿一體相連,所述的滑動板位于夾頭內壁,所述的滑動板與夾頭彈性相連,所述的接近開關位于夾頭內壁底部且位于滑動板右側,所述的接近開關與夾頭螺紋相連且與滑動板活動相連,所述的控制器位于底座頂部右側,所述的控制器與底座螺紋相連。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自動套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還設有支撐腳,所述的支撐腳位于底座底部,所述的支撐腳與底座螺紋相連。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自動套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料模還設有從動輪,所述的從動輪位于送料模側壁,所述的從動輪與送料模轉動相連。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自動套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料模還設有送料槽,所述的送料槽貫穿送料模。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自動套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片還設有鎖定桿,所述的鎖定桿與彈片螺紋相連。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自動套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夾頭還設有鎖定孔,所述的鎖定孔貫穿夾頭,所述的鎖定孔軸線與鎖定桿軸線重合。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自動套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動板還設有彈性桿,所述的彈性桿位于滑動板右側且位于夾頭左側,所述的彈性桿與滑動板螺紋相連且與夾頭螺紋相連。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線纜自動套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性桿還包括導筒、導桿、彈簧,所述的導筒位于滑動板右側,所述的導筒與滑動板螺紋相連,所述的導桿位于導筒內壁且位于夾頭左側,所述的導桿與導筒間隙相連且與夾頭螺紋相連,所述的彈簧位于導筒內壁右側且位于導桿左側,所述的彈簧與導筒焊接相連且與導桿焊接相連。
【文檔編號】H01R43/24GK205724341SQ201620643326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7日
【發明人】章文靜
【申請人】蘇州韻安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