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涉及一種繼電器。
背景技術:
1、繼電器是一種電子控制器件,其具有控制系統(又稱輸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統(又稱輸出回路),繼電器通常應用于自動控制電路中,其實際上是一種利用較小電流控制較大電流的“自動開關”。因此,繼電器在電路中能夠起到自動調節、安全保護、轉換電路等作用。
2、高壓直流繼電器是繼電器的一種,在現有的高壓直流繼電器的設計方案中,繼電器的主靜觸頭與輔助引出結構分別由外殼的相反兩側引出,造成繼電器在高度方向上所需的安裝空間較大,不利于繼電器在狹小空間中的安裝。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公開的一個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至少一種缺陷,提供一種安裝所需空間較小的繼電器。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公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3、根據本公開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繼電器,其中,包括外殼、主接觸組件以及輔助接觸組件;所述主接觸組件部分設置于所述外殼內,其包括主靜觸頭,所述主靜觸頭沿第一方向由所述外殼的一側引出;所述輔助接觸組件部分設置于所述外殼內,其包括輔助引出結構,所述輔助引出結構沿第二方向由所述外殼的一側引出,所述第一方向與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所述輔助引出結構在所述外殼上的引出位置位于所述外殼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部區域。
4、根據本公開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還包括磁路部分,所述磁路部分與所述輔助接觸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其中,所述磁路部分包括線圈組件以及軛鐵組件,所述線圈組件包括線圈架,所述軛鐵組件包括軛鐵板,所述軛鐵板位于所述線圈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朝向所述輔助接觸組件的一側;其中,所述輔助引出結構部分設置于所述線圈架與所述軛鐵板之間。
5、根據本公開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線圈架與所述軛鐵板之間設置有容納槽,所述輔助引出結構部分容納于所述容納槽中。
6、根據本公開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輔助引出結構位于所述線圈架與所述軛鐵板之間的部分設置有第一定位結構,所述軛鐵板面向所述線圈架的一側表面對應所述第一定位結構的位置設置有第二定位結構,所述第一定位結構與所述第二定位結構定位配合,用以限制所述軛鐵板與所述輔助引出結構的相對位置。
7、根據本公開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第一定位結構和所述第二定位結構的其中一者為定位凸起,其中另一者為定位孔或者定位槽,所述定位凸起插設于所述定位孔或定位槽中。
8、根據本公開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輔助引出結構設置有間隔布置的至少兩個所述第一定位結構,所述軛鐵板設置有至少兩個所述第二定位結構,至少兩個所述第一定位結構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二定位結構一一對應布置;其中,至少一個所述定位凸起為圓柱型凸起,與其相配合的所述定位孔為圓孔;其中,至少另一個所述定位凸起為橢圓形凸起,與其相配合的所述定位孔為橢圓孔。
9、根據本公開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線圈架面向所述軛鐵板的一側表面設置有容納槽,所述輔助引出結構部分容納于所述容納槽中;其中,所述線圈架面向所述軛鐵板的一側表面還設置有裝配槽,所述裝配槽與所述容納槽相連通,所述輔助引出結構位于所述線圈架與所述軛鐵板之間的部分連接有裝配部,所述裝配部容納于所述裝配槽中,所述第一定位結構設置于所述裝配部。
10、根據本公開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容納槽開口于所述線圈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側邊緣,以供所述輔助引出結構由所述容納槽伸出;其中,所述裝配槽連通于所述容納槽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反的一側,所述裝配部與所述輔助引出結構伸出所述容納槽的部分分別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相反兩側。
11、根據本公開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裝配部的厚度小于所述輔助引出結構容納于所述容納槽的部分的厚度,所述裝配槽的槽深小于所述容納槽的槽深。
12、根據本公開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輔助引出結構的一部分設置有絕緣件,所述輔助引出結構具有分別伸出所述絕緣件的引出端部和連接端部,所述引出端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引出所述外殼,所述輔助接觸組件還包括輔助動觸片以及輔助靜觸點引出件,所述連接端部與所述輔助靜觸點引出件的一端相連接,所述輔助靜觸點引出件的另一端作為輔助靜觸點而用于與所述輔助動觸片的兩端接觸或分離;其中,所述絕緣件至少部分設置于所述線圈架與所述軛鐵板之間。
13、根據本公開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其中:所述輔助引出結構與所述絕緣件經由一體注塑成型;和/或,所述連接端部與所述輔助靜觸點引出件的一端經由錫焊連接。
14、根據本公開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線圈架包括繞柱、第一擋板以及第二擋板,所述繞柱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供線圈繞設,所述第一擋板和所述第二擋板分別設置于所述繞柱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兩端,所述第一擋板較所述第二擋板靠近所述輔助接觸組件;其中,所述軛鐵板設置于所述第一擋板背向所述第二擋板的一側表面,所述輔助引出結構部分設置于所述第一擋板與所述軛鐵板之間。
15、根據本公開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軛鐵組件還包括u型軛鐵,所述u型軛鐵包括兩個側部以及一個連接部,兩個所述側部間隔排列并分別位于所述線圈組件在第三方向上的兩側,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連接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兩端部分別連接于兩個所述側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遠離所述輔助接觸組件的端部;其中,所述軛鐵板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兩端部分別連接于兩個所述側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靠近所述輔助接觸組件的端部,所述輔助引出結構由所述軛鐵板和所述線圈架在第二方向上的一側伸出。
16、根據本公開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主接觸組件還包括主動觸片,且所述主接觸組件包括兩個所述主靜觸頭,所述主動觸片的兩端均設置有主動觸點,兩個所述主靜觸頭分別用于與兩個所述主動觸點接觸或分離。
17、根據本公開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其中:所述主靜觸頭的引出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和/或,所述輔助引出結構的引出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18、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公開提出的繼電器的優點和積極效果在于:
19、本公開提出的一種繼電器包括外殼、主接觸組件以及輔助接觸組件;主接觸組件設置于外殼內,其包括主靜觸頭,主靜觸頭沿第一方向由外殼的一側引出;輔助接觸組件設置于外殼內,其包括輔助引出結構,輔助引出結構沿第二方向由外殼的一側引出,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相垂直。通過上述結構設計,本公開能夠實現繼電器的主靜觸頭與輔助引出結構分別沿相垂直的兩個方向由外殼引出,據此適于實現繼電器的臥式安裝,減小繼電器在高度方向上所需的安裝空間,有利于繼電器在狹小空間中的安裝。
20、在本公開的一實施方式中,當輔助引出結構部分設置于線圈架與軛鐵板之間時,本公開能夠利用線圈架和軛鐵板實現對輔助引出結構在第一方向上的定位。
21、在本公開的一實施方式中,當輔助引出結構與軛鐵板分別設置定位配合的第一定位結構和第二定位結構時,本公開能夠利用第一定位結構與第二定位結構的定位配合限制軛鐵板與輔助引出結構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的相對位置。
22、在本公開的一實施方式中,當輔助引出結構的一部分設置有絕緣件,且絕緣件至少部分設置于線圈架與軛鐵板之間時,本公開能夠利用絕緣件保證輔助引出結構與軛鐵板和線圈架之間的絕緣性能,同時便于輔助引出結構在軛鐵板與線圈架之間的裝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