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及其充電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464508閱讀:31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及其充電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池控制電路及其充電器,特別是一種自切換式并聯 充電/串聯供電回路的電池控制電路及其充電器。眾忟不在目前的二次電池種類中,就性能、價格、技術成熟度與額定電壓等因素 考慮,以鉛酸蓄電池最為實用,而目前的電池發展趨勢皆以提高能量密度及延 長循環使用壽命為目標,然而電池若因過充或未充飽即使用的話,會嚴重影響循環使用的壽命,請參照圖1A,為目前一般電池的充電電路圖,由于每一個 電池制作過程的些微差異,導致電池具有不同的電池內阻Ra或電池內阻Rb, 因此,電池會產生的不同壓差(即電池電壓Va與電池電壓Vb),如此,將導致 電池產生過度充電或未充飽情形,當電池過度充電時,電池的電解液很快就會 消耗完,極板容易損壞,當電池未充飽或過度放電時,就會產生硫酸鉛化的現 象,導致電池內阻又增加,如此惡性循環,電池很快就無法使用。另外,請參 照圖1B,為目前一般電池的充電電路圖,由于每一個電池制作過程的些微差 異,導致電池具有不同的電池內阻Ra、電池內阻Rb、電池內阻Rc或電池內阻 Rd,因此,圖1B的充電電路與圖1A的充電電路具有相同的問題。請參照中國臺灣專利公告號第590327號,該專利揭露一種具有單位功率 因子輸入與能量回送特性的高效率快速充電器。利用不對稱半橋電路拓撲中功 率開關的柔性切換優點,有效提高充電器的電能轉換效率,并結合升壓型功率 因子修正單元實現一種單級電能轉換器,以實際達到電路簡化的要求。并在負 脈沖放電周期,充電器的能量回送單元暫時將電池的放電能量儲存于直流總線 電容。然后在正脈沖充電周期,充電器再將這些儲存的能量釋放至電池。雖然上述專利通過能量回送架構可提高系統充電效率,但其充電方式同樣 具有內阻壓差的問題,故無法有效延長電池使用壽命。請參照中國臺灣專利公告號第584337號,該專利揭露一種串聯式電池組自動維護裝置,其藉由微處理機、選擇開關、直流轉換器、移位器、指示燈等 電路設計,在市電正常供電或市電中斷下,均能對單一電池實施動態放電測試, 且此放電時,能量又能不浪費的回充到該電池組,既不損耗能量又能使該電池 組在常態下保持滿充電狀態以備停電之需,而放電測試數據經統計分析,將蓄 電偏高的單-電池實施個別放電,放電能量亦回充到電池組。將蓄電偏低的單 一電池實施補充電,充電速度由電池溫度感知器的溫度高低而定,使電池組的 每一單電池均勻化。如電池組因市電中斷而必須供電到負載,此一轉換器除實 施特定的補充電并可供應電流到負載,不致使電池組總電壓立刻低落、遭致低 壓跳脫,而造成中斷電池組供電的不良現象,此種預防電池不良,實施自動電 池維護,可確保電池組所預期的備電時間與延長電池組的使用壽命。雖然上述專利可針對蓄電量不同的電池進行個別充電或放電補償,以使電 池組的每一單電池蓄電量均勻化,但其電路架構較為復雜,且電路成本亦較高。 因此,如何能提供一種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及其充電器,以低電路成 本方式對電池組進行平衡充電,以避免個別電池內阻問題造成電池過充或未充 飽現象,成為研究人員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及 其充電器,通過自切換式并聯充電/串聯供電回路,以平衡電池間的不同壓差, 進而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提高使用便利性,降低電池充電電路的制造成本與 時間。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控制第 一電池與第二電池進行充電或供電,包含有第一切換開關,具有第一連接端 與第二連接端,其第一連接端與第一電池連接,其中第一切換開關為常閉型或常開型繼電器(relay);及第二切換開關,具有第三連接端、第四連接端及第 五連接端,其第三連接端與第一切換開關的第一連接端連接,其第四連接端與 第一電池連接,其中第二切換開關為常閉型或常開型繼電器。其中當第一切換開關與第二切換開關處于第一狀態時,第一電池與第二電 池構成一并聯充電回路;其中當第一切換開關與第二切換開關處于第二狀態 時,第一電池與第二電池構成一串聯供電回路。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控制一個以上的電池進行 充電或供電,包含有 一第一切換開關,具有一第一連接端與一第二連接端,該第一連接端與一第一電池連接; 一第n-l切換開關,具有一第三連接端、一 第四連接端及一第五連接端,該第n-1切換開關的該第三連接端與該第一切換 開關的該第一連接端連接,該第『1切換開關的該第四連接端與該第一電池連 接-, 一第ri切換開關,具有該第一連接端與該第二連接端,該第n切換開關的 該第一連接端與一第n電池連接;及一第n+l切換開關,具有該第三連接端、 該第四連接端及該第五連接端,該第n+l切換開關的該第三連接端與該第n 切換開關的該第一連接端連接,該第n+l切換開關的該第四連接端與該第一電 池連接,該第ri+l切換開關的該第五連接端與一第n+l電池連接。其中當該第一切換開關、第n-l切換開關、該第n切換開關及該第n+l 切換開關處于一第一狀態時,該第一電池、該第n電池與該第n+l電池構成一 并聯充電回路;其中當該第一切換開關、第n-l切換開關、該第n切換開關及 該第n+l切換開關處于一第二狀態時,該第一電池、該第n電池與該第n+l 電池構成一串聯供電回路。另外,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自切換式電池充電器,包 含有充電模塊,用以對第一電池與第二電池充電;及控制電路,其還包含有 第一切換開關,具有第一連接端與第二連接端,其第一連接端與第一電池連接; 及第二切換開關,具有第三連接端、第四連接端及第五連接端,其第三連接端 與第一切換開關的第一連接端連接,其第四連接端與第一電池連接。其中當第一切換開關與第二切換開關處于第一狀態時,第一電池與第二電 池構成一并聯充電回路。其中當第一切換開關與第二切換開關處于第二狀態時,第一電池與第二 電池構成一串聯供電回路。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藉由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至少可以達到 下列進步功效一、 采用并聯充電回路,可以平衡各電池因內阻不同產生的電壓差,使電 池充電均勻化,延長電池使用壽命。二、 利用繼電器型切換開關的特性,在電池接上充電電源后,隨即自動切 換為并聯充電回路,無須手動切換充電模式或供電模式,提高使用便利性。三、電池充電電路結構簡單且制作方便,無須復雜的電路設計與零件,進 而降低電池充電電路的制造成本與時間。四、通過時序控制機制確保電路回路中的電池不會產生短路的現象,進 而提高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的安全性與質量。為使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 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 新型加以限制。


圖1A為現有技術的充電電路圖; 圖1B為現有技術的充電電路圖;圖2A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第一切換開關與第二切換開關處于第一 狀態的電路圖;圖2B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第一切換開關與第二切換開關處于第二 狀態的電路圖;圖3A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第一切換開關與第二切換開關處于第一 狀態的電路圖;圖3B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第一切換開關與第二切換開關處于第二 狀態的電路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電路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充電器的電路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電路圖;及 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電路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 ll一第一連接端 12 —第二連接端21 —第三連接端22 —第四連接端23 —第五連接端 30—充電模塊40—時序控制模塊BAT1 —第一電池 BAT2 —第二電池 BATn —第n電池 BATn+1 —第n+l電池 Cl一第一電容C2 —第二電容C3 —第三電容Dl —第-一二極管Ql —第一晶體管開關Q2 —第二晶體管開關Rl —第一電阻R2 —第二電阻R3 —第三電阻R4 —第四電阻R5 —第五電阻R6 —第六電阻R7 —第七電阻R8 —第八電阻R9 —第九電阻R10—第十電阻Ra—電池內阻Rb—電池內阻Rc —電池內阻Rd—電池內阻SW1 —第一切換開關SW2—第二切換開關SW3—第三切換開關SWn-l —第n-l切換開關SWn—第n切換開關SWn+l—第n+l切換開關 Va—電池電壓 Vb—電池電壓 Vc—電池電壓 Vd—電池電壓 Vcc一in —輸入電壓 ZD1—第一齊納二極管 ZD2 —第二齊納二極管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2A,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第一切換開關與第二切換開關 處于第一狀態的電路圖,包含有第一切換開關SW1及第二切換開關SW2,其 中為方便說明,圖中并未將電池內阻繪出。首先說明電路組件及其電路連接關系-第一電池BAT1,具有正極端與負極端,而第一電池BAT1實務上可采用鉛 酸蓄電池、鐵鎳蓄電池、鎳鎘蓄電池、銀鋅蓄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或鋰 電池,較佳者為鉛酸蓄電池,其極板是用鉛合金制成的格柵,電解液為稀硫酸, 兩極板均覆蓋有硫酸鉛。在第一電池BAT1充電時,正極處極板上的硫酸鉛會 轉變成二氧化鉛,而負極處的硫酸鉛轉變成金屬鉛;在第一電池BAT1放電時, 則發生反方向的化學反應。第一切換開關SW1,具有第一連接端11與第二連接端12,其第一連接端 11與第一電池BAT1的負極端連接,其中第一切換開關SW1實務上可采用常閉 型(normal close)繼電器(relay)開關、常開型(normal open)繼電器開關、半 導體開關或晶體管開關,較佳者為單段二接點式繼電器開關。第二切換開關SW2,具第三連接端21、第四連接端22及第五連接端23, 其第三連接端21與第一切換開關SW1的第一連接端11連接,其第四連接端 22與第一電池BAT1的正極端連接,其第五連接端23與第二電池BAT2的正極 端連接,其中第二切換開關SW2實務上可采用常閉型繼電器(relay)開關、常 開型(normal叩en)繼電器開關、半導體開關或晶體管開關,較佳者為二段三 接點式繼電器開關。第二電池BAT2,具有正極端與負極端,第二電池BAT2的正極端與第二切 換開關SW2的第五連接端23連接,第二電池BAT2的負極端與第一切換開關 SW1的第二連接端12連接,而第二電池BAT2實務上可采用鉛酸蓄電池、鐵鎳 蓄電池、鎳鎘蓄電池、銀鋅蓄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或鋰電池,較佳者為 鉛酸蓄電池,其極板是用鉛合金制成的格柵,電解液為稀硫酸,兩極板均覆蓋 有硫酸鉛。在第二電池BAT2充電時,正極處極板上的硫酸鉛會轉變成二氧化 鉛,而負極處的硫酸鉛轉變成金屬鉛;在第二電池BAT2放電時,則發生反方 向的化學反應。接下來,說明電路動作原理,請參照圖2A,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第一切換開關與第二切換開關處于第一狀態的電路圖。當充電電源接上電池組(即第一電池BAT1與第二電池BAT2)時,此時第一 切換開關SW1與第二切換開關SW2處于第一狀態時,即第一切換開關SW1的第 一連接端11與第二連接點12為電性連接,而第二切換開關SW2的第四連接端 22與第五連接端23為電性連接,因此,第一電池BAT1與第二電池BAT2構成 一并聯充電回路。請參照圖2B,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第一切換開關與第二切換開關 處于第二狀態的電路圖,當充電電源未接上電池組(即第一電池BAT1與第二電 池BAT2)時,此時第一切換開關SW1與第二切換開關SW2處于第二狀態時,即 第一切換開關SW1的第一連接端11與第二連接端12為非電性連接,而第二切 換開關SW2的第三連接端21與第五連接端23為電性連接,因此,第一電池 BAT1與第二電池BAT2構成一串聯供電回路,如此,即便各電池放電速率不同, 而導致各電池產生壓差,通過并聯充電回路可平衡各電池產生壓差,進而延長 電池使用壽命。請參照圖3A,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第一切換開關與第二切換開關 處于第一狀態的電路圖;請參照圖3B,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第一切換 開關與第二切換開關處于第二狀態的電路圖,其中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 同之處在于第一電池BAT1與第二電池BAT2的電池極性及電源極性與第一實施例相反,其余部分相同,在此不再贅述。請參照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電路圖,其包含有第一切換開 關SW1、第二切換開關SW2、第三切換開關SW3、第n-l切換開關SWn-1、第n切換開關SWn、第n+l切換開關SWn+l,其電路組件、連接關系、動作原理與 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贅述。請參照圖5,為本實用新型充電器的電路圖,其包含有充電模塊30、第 一切換開關SW1及第二切換開關SW2。充電模塊30,用以對第一電池BAT1與第二電池BAT2,其較佳者具有過充、 過流、過壓、過放、短路、反接、欠壓、平衡電壓及均衡充電的保護功能。其余電路組件、連接關系、動作原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贅述。請參照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電路圖,其包含有第一切換開 關SW1、第二切換開關SW2、第一電池BAT1、第二電池BAT2與時序控制模塊 40,其部分電路組件、連接關系、動作原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以下不再贅述。時序控制模塊40電性耦接至第一切換開關SW1與第二切換開關SW2,接 受輸入電壓而啟動控制程序,主要控制第一切換開關SW1與第二切換開關SW2 的切換時間,以避免第一切換開關SW1與第二切換開關SW2于某一時間點的導 通回路導致第一電池BAT1或第二電池BAT2形成短路回路。其中時序控制模塊 40可以例如是由電阻-電容充電電路所構成,或者由機械式延遲開關所構成。接下來,請參照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電路示意圖,其包含有 第一電容C1、第二電容C2、第三電容C3、第一二極管D1、第一晶體管開關 Ql、第二晶體管開關Q2、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第四電阻 R4、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第七電阻R7、第八電阻R8、第九電阻R9、 第十電阻RIO、第一線圈RL1、第二線圈RL2、第一切換開關SW1、第二切換開 關SW2、第一齊納二極管ZD1與第二齊納二極管ZD1。在第四實施例中時序控 制模塊40由電阻-電容充電電路所構成,即第三電阻R3與第三電容C3以及第 九電阻R9與第二電容C2,以下說明電路動作原理首先,當電池組(第一電池BAT1與第二電池BAT2)由串聯使用要接成并聯 充電時,輸入電壓Vcc—in輸電,利用第三電阻R3與第三電容C3構成的充電 回路,產生一個充電時間,而此充電時間使得第一晶體管開關Q1導通較第二 晶體管開關Q2來得慢,因此第二切換開關SW2的開關接點會先完成切換,接 著,第一切換開關SW1的開關接點才會進行切換,如此,即可避免第一切換開 關SW1與第二切換開關SW2在某一時間點的導通回路導致第一電池BAT1或第 二電池BAT2形成短路回路。當電池組(第一電池BAT1與第二電池BAT2)由并聯使用要接成串聯使用 時,輸入電壓Vcc一in移除,第一切換開關SW1的開關接點會先完成切換,由 于第二電容C2、第十電阻RIO、第一二極管Dl構成的放電回路提供能量給第 二晶體管開關Q2,因此,第二切換開關SW2的開關接點會較第一切換開關SW1的開關接點晚完成切換,如此,即可避免第一切換開關SW1與第二切換開關 SW2在某一時間點的導通回路導致第一電池BAT1或第二電池BAT2形成短路回 路。第一二極管Dl用來阻止第四電阻R4對第十電阻R10與第二電容C2構成 電阻-電容充電路徑。另外,如熟悉該項此技藝者可以輕易知曉,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中的時 序控制模塊40亦可應用于本實用新型的第一、二或三實施例中。藉由這種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及其充電器,在電池充電時,切換為并 聯充電回路,可平衡各電池因內阻不同產生的電壓差,使電池充電均勻化,延 長電池使用壽命,且充電電路結構簡單且制作方便,無須復雜的電路設計與零 件,更進一步達到降低電池充電電路的制造成本與時間。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及其 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做出各種相應 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利要求 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 一種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控制一第一電池與一第二電池進行充電或供電,其特征在于,該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包含有一第一切換開關,具有一第一連接端與一第二連接端,該第一連接端與該第一電池連接;及一第二切換開關,具有一第三連接端、一第四連接端及一第五連接端,該第三連接端與該第一切換開關的該第一連接端連接,該第四連接端與該第一電池連接;其中當該第一切換開關與該第二切換開關處于一第一狀態時,該第一電池與該第二電池構成一并聯充電回路;其中當該第一切換開關與該第二切換開關處于一第二狀態時,該第一電池與該第二電池構成一串聯供電回路。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該第一 切換開關為一常開型繼電器。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該第二 切換開關為一常閉型繼電器。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該第一 連接端與該第一電池的負極端連接,該第四連接端與該第一電池的正極端連 接,該第二電池的正極端與該第二切換開關的該第五連接端連接,該第二電池 的負極端與該第一切換開關的該第二連接端連接。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該第一 連接端與該第一電池的正極端連接,該第四連接端與該第一電池的負極端連 接,該第二電池的負極端與該第二切換開關的該第五連接端連接,該第二電池 的正極端與該第一切換開關的該第二連接端連接。
6、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該第一 狀態為該第一連接端與該第二連接端電性連接,該第四連接端與該第五連接端 電性連接。
7、 根據杈利要求l所述的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該第二 狀態為該第一連接端與該第二連接端非電性連接,該第三連接端與該第五連接端電性連接。
8、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該自切 換式電池控制電路包含有一時序控制模塊,用以依序控制該第一切換開關與該 第二切換開關的切換時間。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該時序控制模塊由電阻-電容充電電路所構成。
10、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該時序 控制模塊由機械式延遲開關所構成。
11、 一種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控制一個以上的電池進行充電或供電,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第一切換開關,具有一第一連接端與一第二連接端,該第一連接端與一 第一電池連接;一第n-l切換開關,具有一第三連接端、 一第四連接端及一第五連接端, 該第n-l切換開關的該第三連接端與該第一切換開關的該第一連接端連接,該 第n-1切換開關的該第四連接端與該第一電池連接;一第n切換開關,具有該第一連接端與該第二連接端,該第n切換開關的 該第一連接端與一第n電池連接;及一第n+l切換開關,具有該第三連接端、該第四連接端及該第五連接端, 該第n+l切換幵關的該第三連接端與該第n切換開關的該第一連接端連接,該 第n+l切換開關的該第四連接端與該第一電池連接,該第n+l切換開關的該第 五連接端與一第n+l電池連接;其中當該第一切換開關、第n-1切換開關、該第n切換開關及該第n+l 切換開關處于一第一狀態時,該第一電池、該第n電池與該第n+l電池構成一 并聯充電回路;其中當該第一切換開關、第n-l切換開關、該第n切換開關及該第n+l 切換開關處于一第二狀態時,該第一電池、該第n電池與該第n+l電池構成一 串聯供電回路。
12、 根據權利要求ll所述的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該第 一切換開關與第n切換開關為一常開型繼電器。
13、 根據權利要求ll所述的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該第n-l切換開關與第n+l切換開關為一常閉型繼電器。
14、 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該第 一狀態為該第一連接端與該第二連接端電性連接,該第四連接端與該第五連接 端電性連接。
15、 根據權利要求ll所述的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該第 二狀態為該第一連接端與該第二連接端非電性連接,該第三連接端與該第五連 接端電性連接。
16、 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該自 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還包含有一時序控制模塊,用以依序控制該第一切換幵 關、該第ri-l切換開關、第n切換開關與該第n+l切換開關的切換時間。
17、 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該時 序控制模塊由電阻-電容充電電路所構成。
18、 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該時 序控制模塊由機械式延遲開關所構成。
19、 一種自切換式電池充電器,控制一第一電池與一第二電池進行充電或 供電,其特征在于,該自切換式電池充電器包含有一充電模塊,用以對該第一電池與該第二電池充電;及 一控制電路,其還包含有一第一切換開關,具有一第一連接端與一第二連接端,該第一連接端與該 第一電池連接;及一第二切換開關,具一第三連接端、 一第四連接端及一第五連接端,該第 三連接端與該第一切換開關的該第一連接端連接,該第四連接端與該第一電池 連接;其中當該第一切換開關與該第二切換開關處于一第一狀態時,該第一電池 與該第二電池構成一并聯充電回路;其中當該第一切換開關與該第二切換開關處于一第二狀態時,該第一電池 與該第二電池構成一串聯供電回路。
20、 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自切換式電池充電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 切換開關為一常開型繼電器。
21、 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自切換式電池充電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切換開關為--常閉型繼電器。
22、 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自切換式電池充電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連接端與該第一電池的負極端連接,該第四連接端與該第一電池的正極端連 接,該第二電池的正極端與該第二切換開關的該第五連接端連接,該第二電池 的負極端與該第一切換開關的該第二連接端連接。
23、 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自切換式電池充電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 連接端與該第一電池的正極端連接,該第四連接端與該第-一電池的負極端連 接,該第二電池的負極端與該第二切換開關的該第五連接端連接,該第二電池 的正極端與該第一切換開關的該第二連接端連接。
24、 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自切換式電池充電器,其特征在于,該第--狀態為該第一連接端與該第二連接端電性連接,該第四連接端與該第五連接端 電性連接。
25、 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自切換式電池充電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二 狀態為該第一連接端與該第二連接端非電性連接,該第三連接端與該第五連接 端電性連接。
26、 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自切換式電池充電器,其特征在于,該自切 換式電池充電器還包含有一時序控制模塊,用以依序控制該第一切換開關與該 第二切換開關的切換時間。
27、 根據權利要求26所述的自切換式電池充電器,其特征在于,該時序控制模塊由電阻-電容充電電路所構成。
28、 根據權利要求26所述的自切換式電池充電器,其特征在于,該時序控制模塊由機械式延遲開關所構成。
專利摘要一種自切換式電池控制電路及其充電器,控制第一電池與第二電池進行充電或供電,其控制電路包含有第一切換開關,其第一連接端與第一電池連接;及第二切換開關,其第三連接端與第一切換開關的第一連接端連接,其第四連接端與第一電池連接;其中當第一切換開關與第二切換開關處于第一狀態時,第一電池與第二電池構成一并聯充電回路;其中當第一切換開關與第二切換開關處于第二狀態時,第一電池與第二電池構成一串聯供電回路。
文檔編號H02J7/00GK201113460SQ200720003019
公開日2008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07年1月31日 優先權日2007年1月31日
發明者康偉煌, 張志龍, 李昭銘, 林圣展 申請人:李昭銘;康偉煌;張志龍;林圣展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若尔盖县| 高邮市| 桦南县| 东乡族自治县| 凉城县| 繁昌县| 济宁市| 黄陵县| 宝兴县| 衡南县| 禹城市| 景德镇市| 宁都县| 左云县| 丁青县| 宝丰县| 兰西县| 陈巴尔虎旗| 宁夏| 东乡县| 科技| 济阳县| 宁阳县| 江北区| 灵武市| 大庆市| 敦化市| 奈曼旗| 武宁县| 徐闻县| 台南市| 前郭尔| 突泉县| 定兴县| 修水县| 淅川县| 象州县| 屏南县| 上栗县| 固安县| 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