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源供應器的散熱構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源供應器的散熱構造,特別是指一種能夠迅速導引內部發熱零件 的熱量至外部,再利用空氣的對流快速散熱,同時亦可防止人體燙傷的新型散熱結構。
技術背景
隨著電子產品制造技術的不斷精進,各樣裝置無不朝向小型化發展,例如,筆記型計算 機、液晶屏幕等電子產品,為了節省更多空間,產品設計者更努力使裝置本體以及其外圍設 備都朝向精巧化發展。
以常見的電子產品為例,由于有使用電力的需求,通常會配備有電源供應器提供長期而 穩定的操作所需的電力,請參閱圖l,為一現有的用于提供電子裝置長時間用電需求的電源 供應器,其中包括有一用于轉換電力的電源模塊3 0,配設在電源模塊3 0外圍用以協助散 熱的數個散熱片4 0 ,以及收納該電源模塊3 0及散熱片4 0的外殼5 0 。
一般而言,這類型的電源供應器在應用上通常具有一個塑料材質的外殼5 0,在使用過 程中,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內部電源模塊3 0所具有的發熱組件3 l會不斷產生熱量,經 由配置在電源模塊3 0外圍的導熱件4 l加以吸收導引,再通過該散熱片4 0、外殼5 0向 外部排出。
可了解的是,該外殼5 O并不是個良好的熱導體,若是所搭配的電子裝置耗電量較大, 本身將會發出更多的熱量,在排除熱量的過程中,將使的整個電源供應器呈現高溫高熱的不 理想狀態;因此在另一個修正的設計中,該外殼5 0配置有散熱風扇5 1 ,同時在殼部表面 開設通風孔5 2,強制將電源模塊3 O所產生的熱量向外排除。但是,如此就像熟習此技術 的人所知悉,這樣的設計明顯較為復雜且體積不易縮小,同時也提高制作成本,而且容易因 風扇的加強通風作用,吸引更多空氣中的雜塵進入殼內污染電源模塊3 0 ,這并不是我們所 期盼的。
此后,在中國臺灣專利公告第470873號(即美國專利第6081425號案)中,又提及將上 述的散熱片4 0部份,改變設計成包覆于電源模塊的外圍,形成一種對內包圍的導熱殼體, 以避免外部的水氣及灰塵在散熱過程中,隨氣流進入殼體內部產生對電路的污染,但該產品 為了讓空氣有效與該導熱殼體接觸,乃在其外部塑料容器與內部包圍導熱殼體之間,形成提 供氣體流通的氣室,并在該外部容器設置與空氣聯通的通氣口,藉以產生加強空氣對流的效果。如此,因該氣室的存在,將相對地造成整物品體積的增大,而不利于物品日益小巧化的 設計取向;且很明顯的,該結構所能產生的直接散熱效果仍不理想,因此,在該案的實施例 中,亦設有風扇裝置以加強其空氣的對流速度,整體結構仍有待進一步的改良。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直接接觸 外部空氣,快速排除電源供應器內部發熱組件的熱量的電源供應器的散熱構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電源供應器的散熱構造, 其包括一盒體及一外殼部,該盒體界定有一容納一電源模塊的容置空間,該盒體上設有導熱 件,該導熱件與該電源供應器的電源模塊的發熱組件接觸;該外殼部以其內面接觸地覆蓋結 合在該盒體外表面;其特點是所述盒體為高導熱盒體,所述外殼部由低導熱性材料制成, 該外殼部的大部分區域形成具有內外相通的孔槽的柵狀組織結構。
如此,經由改良設計的散熱結構,能夠直接接觸外部空氣,快速排除電源供應器內部發 熱組件的熱量,防止傳至高導熱盒體散熱表面上的高熱直接對接觸或拿取的人體造成燙傷; 同時熱量可經該高導熱盒體與柵狀組織所搭配形成的大散熱面積,直接且快速地與外界空氣 產生對流而向外發散熱量以提升散熱效率,進而可維持各功率組件在較低溫環境下運作,提 高電源供應器的整體工作效率。
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新穎性、特點,及其它目的與功效,將在下文中配合所附圖式 的詳加說明,而趨于了解;如圖所示
圖1是現有電源供應器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電源供應器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3是圖2部份組件組合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柵狀組織結構的斷面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實施示意圖 標號說明
10 高導熱盒體 1
1 2 蓋部 1 14、 140導熱件 1
2 0 外殼部 2 2 2下殼部 2
1 盒部
3 容置空間
4 1 延伸部 1 上殼部
11、 2 2 1 柵狀組織2 12、 2 2 2 孑L槽
2 13、 223
封閉面
2 14、 2 2 4 凸肋組織
2 1 5 斜面
2 2 5 對流空間
3 0 電源模塊
31 發熱組件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源供應器的散熱構造的一較佳實施例。該電源供應器包括 有 一高導熱盒體l 0 (可為具有高導熱特性的金屬或非金屬材料所制成),具有一盒部l 1以及一可相對結合的一蓋部1 2,共同界定有一容置空間l 3可容納一電源模塊3 0,且 該高導熱盒體1 0上設有導熱件14、 140與該電源模塊3 0的發熱組件3 1形成接觸; 在所采的實施例中,該導熱件l 4、 1 4 0配置在發熱組件與高導熱盒體1 0之間;或是為 了增加導熱件14、 140的作用,形成有延伸部1 4 1從不同位置接觸該發熱組件3 1 , 將發熱組件31的熱量快速導引到高導熱盒體l0并且向外發散。
請繼續參考圖3, 一外殼部2 O由低導熱性材料制成,可設為上、下殼部2 1、 2 2, 并直接由內部接觸地覆蓋結合在該高導熱盒體l 0外表,并且該上、下殼部2 1、 2 2的大 部分區域(至少一半以上的面積)形成有內外相通孔槽2 1 2、 2 2 2的柵狀組織2 1 1、 2 2 l結構;如此,不僅可藉由該外殼部2 0的有效隔離,防止傳送至高導熱盒體l 0散熱 表面上的高熱直接對接觸或拿取該電源供應器的人體造成燙傷;同時因熱量可透過該高導熱 盒體1 0與柵狀組織2 11、 2 2 1所形成大面積的孔槽2 12、 2 2 2直接快速地與外界 空氣產生對流而向外散熱。請參閱圖4,所述柵狀組織2 1 1、 2 2 l在所采的實施例中, 特別可具有如圖中所顯示的錐狀斷面;更清楚的來說,該柵狀組織2 1 1、 2 2 l朝向高導 熱盒體l O所形成的接觸面積較大,而朝向外界的另端表面的接觸面積較小,如此,更可在 里外之間形成一較大的斜面2 1 5,對于外殼部2 0而言,更有加強散熱的作用。
另外,該外殼部2 O若需具有的較大封閉面積(通常用于配置標示貼紙等用途)時,則 可在該封閉面2 13、 2 2 3處,向內朝高導熱殼體l 0形成有凸肋組織2 14、 2 2 4, 使該外殼部2 0于結合高導熱盒體1 0時,該封閉面2 1 3、 2 2 3與高導熱盒體1 0之間 受該凸肋組織2 1 4、 2 2 4的間隔而形成與上述孔槽2 2 2相聯通的對流空間2 2 5,配 合設置在封閉面2 1 3、 2 2 3外圍的孔槽2 12、 2 2 2,使位在各封閉面2 1 3、 2 2 3之內的高導熱盒體1 0所產生的熱量能快速地經該對流空間2 2 5及外圍的孔槽2 12、 2 2 2向外排除。
請參考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源供應器在使用中散熱的情形。該高導熱盒體l O等同于已知技術中塑料外殼用以容置電源模塊3 0的作用。不同的是,不僅本實用新型的高導熱 盒體l O為一熱良導體,相較已知塑料殼體不易散熱的結構,可更快速地排除內部熱量;同 時包覆在該高導熱盒體l 0外部的外殼部2 0 ,其大范圍的柵狀組織2 11、 2 2 1 ,乃能 提供整體高導熱盒體l 0,在不增加整體體積的條件下,仍能達到與外界空氣間形成高對流 效率的效果;進而該柵狀組織2 1 1、 2 2 l的錐狀斷面結構,更可讓外殼部2 O亦具有較 佳的散熱效果,讓使用者在拿取該電源供應器,或無意間碰觸到該電源供應器時不會接觸到 太多熱量,同時也可避免高溫引燃一些較低燃點的物品;因為這類型的電源供應器通常會被 放在地上或其它較不起眼的地方,容易因未注意使一些物品就掉落在這些電源供應器上,進 而形成有過熱自燃的危險。
代表性地來說,本實用新型的電源供應器的散熱構造,改善了已知電源供應器散熱結構 中,散熱不易以及散熱構造復雜的缺失,利用具有高導熱性材料的高導熱盒體l O提高散熱 效率,并且以具有柵狀結構2 1 1、 2 2 l的外殼部2 O達到隔熱及散熱的效果,而能改善 已知結構加裝散熱風扇等比較復雜的使用型態。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電源供應器的散熱構造,明顯較傳統結構有更佳的散熱效率, 使得電源供應器本體能夠更進一步小型化,如此將可提高產品的可移植性,同時更增加了產 品本身的競爭力,確實具有產業上的利用性,并且在散熱效率上更是展現了很大的進步。
權利要求1.一種電源供應器的散熱構造,其包括一盒體及一外殼部,該盒體界定有一容納一電源模塊的容置空間,該盒體上設有導熱件,該導熱件與該電源供應器的電源模塊的發熱組件接觸;該外殼部以其內面接觸地覆蓋結合在該盒體外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為高導熱盒體,所述外殼部由低導熱性材料所制成,該外殼部的大部分區域形成具有內外相通的孔槽的柵狀組織結構。
2.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源供應器的散熱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導 熱件配置在發熱組件與高導熱盒體之間,且設有接觸該發熱組件的延伸部。
3.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源供應器的散熱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高 導熱盒體由金屬制成。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源供應器的散熱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柵狀組織朝向高導熱盒體形成的接觸面積較大,而朝向外界的另端表面的接觸面積較小, 使其間形成斜面。
5.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電源供應器的散熱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部由至少二可相對結合的上、下殼部所組合而成。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源供應器的散熱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部由至少二可相對結合的上、下殼部所組合而成。
7.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電源供應器的散熱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導熱盒體由至少二可相對結合的盒部及蓋部所組合而成。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源供應器的散熱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導熱盒體由至少二可相對結合的盒部及蓋部所組合而成。
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源供應器的散熱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導熱盒體由至少二可相對結合的盒部及蓋部所組合而成。
10.如權利要求l或2或3所述的電源供應器的散熱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部上設有封閉面,該封閉面上配置有朝內的以作為外殼部內面與高導熱盒體間的間隔的凸肋組織。
11.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源供應器的散熱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 外殼部上設有封閉面,該封閉面上配置有朝內的以作為外殼部內面與高導熱盒體間的間隔的 凸肋組織。
12.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源供應器的散熱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 外殼部上設有封閉面,該封閉面上配置有朝內的以作為外殼部內面與高導熱盒體間的間隔的 凸肋組織。
13.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源供應器的散熱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 外殼部上設有封閉面,該封閉面上配置有朝內的以作為外殼部內面與高導熱盒體間的間隔的 凸肋組織。
14.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源供應器的散熱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 外殼部上設有封閉面,該封閉面上配置有朝內的以作為外殼部內面與高導熱盒體間的間隔的 凸肋組織。
15.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源供應器的散熱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 外殼部上設有封閉面,該封閉面上配置有朝內的以作為外殼部內面與高導熱盒體間的間隔的 凸肋組織。
專利摘要一種電源供應器的散熱構造,包括一高導熱盒體及一外殼部,該高導熱盒體界定有一容置空間,該高導熱盒體上設有導熱件,該外殼部以其內面接觸地覆蓋結合在該盒體外表面;該外殼部由低導熱性材料所制成,該外殼部的大部分區域形成具有內外相通的孔槽的柵狀組織結構,使得以在維持高導熱盒體的高散熱效果外,更能進一步防止傳送至高導熱盒體散熱表面上的高熱直接對接觸或拿取的人體造成燙傷,同時因熱量可經該高導熱盒體與柵狀組織所形成的大散熱面積直接快速地向外散熱,進而可維持功率組件在較低溫環境下運作,提高電源供應器的工作效率。
文檔編號H02M1/00GK201349388SQ20082030037
公開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17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28日
發明者彭允文 申請人:湯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元宇投資股份有限公司